20青山不老 同步演练(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青山不老 同步演练(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4 16:1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20*青山不老 同步演练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肆虐(nüè) 擎着(qín)
B.铁锹(qiū) 记载(zài)
C.盘踞(jù) 拐杖(zhàng)
2.课文以“青山不老”为标题概括了文章的主题,下面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体现出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
B.体现了老人生命的意义在他创造的茫茫青山中得到了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
C.青山表面上是老人创造的奇迹,实际上象征着老人执着的精神就像青山一样充满生机,将时代流传。
D.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老人终有一天会离去,但青山不管怎样都永远不会消失。
3.下列观点有误的一项是( )
A.人们为了生活环境舒适种树。
B.树木花草是城市的“绿色卫士”。
C.叫“绿色卫士”是因为花草树木都是绿色。
D.花草树木不仅能吸收二氧化碳,还能降低灰尘污染。
4.下列语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清水田里,时有一只两只白鹭站着钓鱼,整个的田便成了一幅嵌在玻璃框里的画面。”这句话把白鹭站在水田里钓鱼比作是玻璃框里的画面,把清水比作玻璃,把田比作玻璃框,非常生动地描写出了当下的画面,让人感觉身临其境。
B.“我轻轻抬一抬肩,它没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 这句话用设问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珍珠鸟睡着时的情态。
C.“花生的好处很多,有一样最可贵:它的果实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把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这句话作者将花生与桃子、石榴、苹果进行比较,突出了花生的朴实无华。
D.“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是文章的总结句,也是揭示文章主旨的句子,说明了相互信任才能创造出彼此和谐的美好世界。
5.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苏金伞的诗多从大众的生活和语言中取材,又经过个人才华的淘洗和提炼,质朴中伴随着激情诗意。
B.《三黑和土地》讲的是抗战胜利前夕的土地改革运动。
C.《三黑和土地》全诗透露出三黑的无奈与现实的悲凉。
D.《三黑和土地》用词雅致而富有文采,具有黄土地一样坦荡的气质。
二、填空题
6.梳理课文《青山不老》内容填空。
(1)文中的老人用( )年的时间在中国的( )绿化了( )条沟,造了( )条防风林带,( )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 )!
(2)“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这里的“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人创造的____________,事实上还包含着老人______________的精神以及____________的情怀。
7.根据课文《青山不老》内容,在括号内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杨柳 ( )的波浪 风雨( ) 鼻子( )
( )的地方 粼粼的( ) ( )荡漾 ( )设想
8.读句子,做练习。
(1)在横线上给加点的字注音。
风大作时,能逆______吹牛马使倒______行,或擎______之高二三丈而坠______。
解释下面各字在句中的含义。
作:________ 逆:________ 擎:________ 坠:________
(2)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
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另一种东西”指的是________。
②这几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读《青山不老》选段,按要求答题。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比利亚大风带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当地县志记载:“大风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9.用语段中的一个词语来概括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的特点是:________
10.文中引用县志资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读下面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是抓住哪几个重点词语理解的?
我对面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重点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体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青山不老》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过去,这里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当地县志记载:“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的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起来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锨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六十五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八十一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出去享清福,他不走。他觉得种树是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生命的归宿。”
1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闻。
肆虐——( ) 风雨同舟——( )
13.请采用抓关键信息的方法概括这两个自然段的主要观点:___________。
14.文章引用当地县志的话,写出了___________,衬托了___________,也使作者的叙述更有说服力。
15.选文第二自然段除了介绍了老人单调、简朴的生活外,还写了三个典型事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为一名记者来采访老人,你要给老人拍摄一张照片。你将选取什么背景给老人留影?请根据全文内容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描绘一下这张照片。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本题中读音完全正确的是C项。
A项:擎着qín——qíng
B项:铁锹qiū——qiāo 记载zài——zǎi
2.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课外内容理解。
“青山不老”主要是要体现出,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了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总之是这位老人让我们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3.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综合素养。错误的更正如下:
C花草树木树木叫“绿色卫士”是指他们能为人们生活提供绿色屏障。如可以调节温度、减少噪音、净化空气,也能使太阳的辐射降低30%。另外,树木还能提高水质,减轻涝灾、风灾,降低噪声污染等。
4.B
【解析】
【详解】
B错误。做这题首先要区分设问句和反问句。
设问句:自问自答的形式。
反问句:问了不答的形式。
这题是反问句。
5.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涉及的课文是《三黑与土地》一诗。
A:苏金伞的诗始终保持着朴素无华的风格,争取做到深厚蕴含中透出清新;坚持用生活中的语言写诗,不矫情造作,不故作深奥,使人感到晦涩难懂;坚持现实主义。生活是诗的基础,诗是生活的升华。他的诗从大众的生活和语言中取材,又经过个人才华的淘洗和提炼,质朴中伴随着激情诗意。所以本题说法正确。
B:《三黑与土地》讲的是新中国成立的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C:《三黑与土地》展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的喜悦之情。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D:《三黑与土地》一诗语言朴实简练,贴切地表现了农民和土地之间的深厚情谊。课文多次巧妙地使用过渡,使文章更加连贯自然。所以本题说法错误。
6. 十五 晋西北 八 七 三千七百 奇迹 老人创造的绿洲 老人绿化家园的执着精神 造福子孙后代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与填空。
《青山不老》讲述了一位可敬的老人,为了让一片荒芜之地成为茂盛的森林,他一个人坚持了15年,每天坚持种树,绿化了8条沟,制造了七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的故事。他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后代,让我们看到了我国人民保护自然、改造山林、绿化家园的坚强决心。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是指老农创造了这片绿洲,事实上包含着他与环境斗争的不屈精神和为子孙后代造福的精神。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7. 参天 绿色 同舟 一酸 险恶 波光 绿风 宏伟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理解与填空和词语搭配。
结合课文内容“窗外是参天的杨柳。”“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与他风雨同舟了一生”“我不禁鼻子一酸”“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慢慢迈进他那个绿风荡漾的小院”“他还有宏伟设想,还要栽树,直到自己爬不起来为止”可知答案。
8. nì dào qínɡ zhuì 起。 方向相反。 举,抬。 落,掉下。 老人创造的这片绿洲,也指老人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老人与环境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同青山一样,永不会老。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考查了给汉字注音。
注意平翘舌的运用,声调的掌握情况这样才能选择做到正确的读音。字音是和词义联系起来的,也可结合词义来辨析。
逆:nì,方向相反。与“顺”相对。
倒:dào位置上下前后翻转:心立。心挂。丶影。~置。dǎo竖立的东西躺下来:摔~墙~了。塌。~台。打~卧~。
擎:qíng,往上托;举。
坠:zhuì,落 ~马。~楼。
词语字词意思要在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
注意理解词句的意思,说明风太大了,能把牛马吹得倒退,还能把牛马吹上天达二三丈之高才落下来。
作:起。         逆:方向相反。         擎:举,抬。         坠:落,掉下。
(2)本题考查理解句子意思。
对文章中具体句子含义的理解必须把句子放在文章具体语境中来辨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句含义的分析,来弄清所问语句的含义。一般来说,对所要解释的具体句子,答案就在前面的句子或后面的句子中,或者是原句,或者需要考生稍微变通一下即可。
结合短文内容,“另一种东西”,表面上指的是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
9.险恶
10.是对环境险恶的具体描述,也说明了这种状态的真实性和历史性。
11. 瘦小 竟 这是一个奇迹,老人为之付出得太多。
【解析】
【分析】
9.
本题考查概括段落内容,注意仔细读文章作答。
从语段中的“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风吹沙起,能一直埋到城头”可知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很“险恶”。
10.
本题考查引用的作用。
引用是指在说话或写作中引用现成的话,如诗句、格言、成语等,以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修辞方法。
引用的作用:引用可以升华文章的主题;引用能够增加文章的可读性;引用能够使文章的论据更加可信,提高文章说服力;引用会让表达的语言更加生动活泼,增加感染力。
本段内容写得是山沟的险恶,引用县志资料是对环境险恶的具体描述,也说明了这种状态的真实性和历史性。
11.
本题考查对文章句子的理解,注意联系上下文内容分析。
“瘦小”一词侧面体现了出了老人创造绿洲的不容易,“竟”体现出了作者的“惊讶”及小老头的伟大。结合这两个词语可以体会出这句话写出了老人为之付出得太多、创造了一个奇迹,是一个伟大的人。
12. 放肆 同舟共济
13.老人改造山林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和艰苦的生活环境。
14. 当地环境的恶劣 老人改造山林的艰苦
15. 五位老汉离世 老伴静静过世 女儿三番五次接他遭拒
16.我会选取绿洲为背景进行拍摄,山峦若隐若现,一位老人的身影,在依山而植的层层树木中清晰可见,表现了老人守卫绿洲,与青山共存的信念。
【解析】
【分析】
12.
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
近义词就是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要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写出意思相同或相近的词语即可。
肆虐:(人)任意残杀或迫害;(物)大肆侵扰或破坏。近义词有:虐待、残虐、暴虐。
风雨同舟:比喻共同经历患难。近义词有:同心协力、同舟共济、同甘共苦。
13.
本题考查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
首先应该看每一段主要写的是什么,再看写每个内容的篇幅,通过比较找到主要内容。对于内容重点则要根据每个重点段内容具体概括。
“我知道这条山沟所处的大环境。这是中国的晋西北,是西伯利亚大风常来肆虐的地方,是干旱、霜冻、沙尘暴等与生命作对的怪物盘踞之地”写出了老人改造山林面临着恶劣的自然环境。
“我还知道这个院子里的小环境。一排三间房,就剩下老者一人。老人每天早晨起来抓把柴煮饭,带上干粮扛上锨进沟上山;晚上回来,吃过饭,抽袋烟睡觉”写出了老人改造山林面临着艰苦的生活环境。
14.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文章引用当地县志的话“风大作时,能逆吹牛马使倒行,或擎之高二三丈而坠。”写出了当地环境的恶劣。由“就在如此险恶的地方,我对面的这个手端一杆旱烟袋的瘦小老头,竟创造了这块绿洲”可知,写当地环境的恶劣是为了衬托老人改造山林的艰苦。
15.
本题考查段落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由“六十五岁那年,他组织了七位老汉开始治理这条沟,现在已有五人离世。他可敬的老伴,与他风雨同舟一生;一天他栽树回来时,发现她已静静地躺在炕上过世了。他已经八十一岁,知道终有一天自己也会爬不起来。他唯一的女儿三番五次地从城里回来,要接他出去享清福,他不走”可知,选文第二自然段除了介绍了老人单调、简朴的生活外,还写了三个典型事例,分别是五位老汉离世;老伴静静过世;女儿三番五次接他遭拒。
16.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
本文向我们介绍了一位山野老农用15年时间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以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无限扩张,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所以要为老人留影,可选择沙漠与树林并存的背景进行拍摄,这样可将沙漠与树林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老人植树造林的重要性。发挥想象,将照片的内容描写出来即可。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