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22 文言文二则 同步演练
一、选择题
1.“善哉乎鼓琴”中的“善哉”的意思是( )
A.好啊 B.行啊 C.真好啊 D.太好了
2.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 )
A.超出 B.花费 C.毁坏 D.打败
3.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一项( )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A.心志,情志。 B.记,记在心里。 C.记号。
4.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
A.巍巍乎若太山 天涯若比邻 B.好书画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C.今乃掉尾而斗 家祭无忘告乃翁 D.处士笑而然之 心下不以为然
5.对加点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志:心志,情志。
B.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少选:一会儿,不久。
C.今乃掉尾而斗 掉:落下。
D.所宝以百数 所宝:所珍藏的(书画)。
6.下面加点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鼓琴而志在泰山 (志:心志,情志)
B.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 (少选:一会儿,不久)
C.书中有杜处士,好书画 (好:优秀)
D.所宝以百数 (所宝:所珍藏的(书画)
二、填空题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伯牙鼓琴》选自《___________》。文中“________”表现了锺子期对伯牙高超琴艺的赞美。锺子期死,伯牙“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是他“以为___________”。由于他们的传说,人们把真正了解自己的人叫作“_____________”,又用高山流水比喻_______________。
(2)《书戴嵩画牛》围绕着《_________》这幅画,写了_______和_______之间发生的故事,最后引用古语“_____当问奴,_____当问婢”,说明________,_________的道理。
8.翻译句子。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内容感知。
1.《伯牙鼓琴》中,锺子期死后,伯牙的做法是______,这表明了________,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
2.《书戴嵩画牛》中,___收藏了___画的《斗牛图》,指出画中错误的是___。
3.《书戴嵩画牛》中点明故事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不识字的老师
那个年代的留美学生,暑假打工是唯一能yán续求学的方法。
仗着身强体壮,这年我找了份高薪的伐木工作,在科罗拉多,工头替我安排了一个伙伴——一个硕壮的老黑人,大概有60多岁,大伙儿叫他“路瑟”。他从不叫我名字,整个夏天在他那厚嘴唇间,我的名字成了“我的孩子”。
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yǒu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的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有一天,一早我的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个大包,中午时,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了,然而在午后的烈日下,仍要挥汗砍伐树枝。他走近我身边,我摇头抱怨:“真是倒霉又痛苦的一天。”他温柔地指了指太阳:“别怕,孩子。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我俩在珍惜中,又开始挥汗工作,不久大阳依约下山了。
一次,两个工人不知为什么争吵,眼看卷起袖子就要挥拳了,他走过去,在每人耳边喃喃地轻声说了句话,两人便握了手。我问他施了什么“咒语”,他说:“我只是告诉他俩: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快退后一步。”
午餐时,他总爱夹条长长的面包走过来,叫我掰一段。有一次我不好意思地向他道谢,他耸耸肩笑道:“他们把面包做成长长的一条,我想应该是方便与人公享,才好吃吧。”从此,我常常在午餐中,掰一段他长长的面包,填饱了肚子,也温暖了心坎。
伐木工人没事时总爱满嘴粗话,刻薄地叫骂着同事以取乐,然而他说话总是柔顺而甜美。我问他为什么,他说:“如来人们能学会把白天说的话,夜深人静时再咀嚼一遍,那么他们一定会选些柔软而甜蜜的话说。”这习惯到今天我仍承袭着。
有一天,他拿了一份文件,叫我替他读一读,他咧着嘴对我笑了笑:“我不识字。”我仔细替他读完文件,顺口问他,不识字的他怎么能懂那么深奥的道理。那黝黑粗壮的老人仰望着天空说道:“孩子,上帝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识字,除了《圣经》,他也把真理写在天地之间,你能呼吸,就能读它。”
现在,路瑟也许不在了,然而,我记不得世上曾经有多少伟人,却永远忘不了路瑟。
10.加点字注音或写汉字。
长______者 边缘______
yán______续 yǒu______黑
11.从文中找出下列两个词语的同义词。
温柔——_______ 粗壮——_______
12.第④段中“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
13.第③段中“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________________
14.通读全文,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老人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
15.请用文中的语句回答:“我”为什么开始“怕他”到后来又“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呢?
________________
16.读完全文,请谈谈为什么老人“不识字”而“我”还要称他为“老师”呢?
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伯牙鼓琴
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17.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伯牙鼓琴 鼓:________________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志:________________
(3)巍巍乎若太山 若:________________
(4)锺子期曰 曰:________________
18.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汤汤乎若流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解析】
【分析】
【详解】
考查文言文字词解释。
出自《伯牙鼓琴》,原文: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翻译:伯牙擅长弹琴,钟子期擅长倾听琴声。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巍峨的泰山,钟子期听了赞叹道:“太好了!就像巍峨的泰山屹立在我的面前!”伯牙弹琴时,心里想到宽广的江河,钟子期赞叹道:“好啊,宛如一望无际的江河在我面前流动!” 无论伯牙弹琴的时候心里想到什么,钟子期都会清楚地道出他的心声。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他的知音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以便绝了自己对钟子期的思念。
善哉:赞美之词,有夸奖的意思。即“好啊”。善,好;哉,语气词,表示感叹。
2.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对古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能力,以及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根据平日所积累的字词的意思及文学常识,结合古文的语境进行作答。
此句子的出处是先秦:佚名《伯牙鼓琴/伯牙绝弦》:“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译文是:钟子期去世后,伯牙就此认为世界上再也没有能理解他心意的人了。于是,他坚决地把自己心爱的琴摔破了,挑断了琴弦,终生不再弹琴。
“绝”的意思是断绝,毁坏。
3.A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题,字词解释要结合课下注释翻译为现代汉语,还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此句出自文言文《伯牙鼓琴》。意思是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志:志趣,心意。
原文: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锺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锺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释义的理解能力。
完成此类题目,需要结合相关文章语境判断字词释义即可。
A “巍巍乎若太山”出自《吕氏春秋·本味》,意思是:就如同巍峨的太山一样,“若”是“好像、如同”的意思;
“天涯若比邻”出自唐代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意思是: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在比邻,“若”是“好像、类似于”的意思。由此可知本项加点词语意思相同。
B “好书画”出自宋代苏轼的《杜处士好书画》,意思是:爱好书画。“好”是“喜好”的意思;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出自《论语·雍也》,意思是: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好”是“喜好”的意思。由此可知本项加点词语意思相同。
C “今乃掉尾而斗”出自宋代苏轼的《杜处士好书画》,意思是:现在这幅画竟画成牛摇着尾巴斗角。“乃”是“竟”的意思;
“家祭无忘告乃翁”出自宋代陆游的《示儿》,意思是:你们举行家祭时不要忘了告诉我。“乃”是“你,你们的”的意思。由此可知本项加点词语意思不相同。
D“处士笑而然之”出自宋代苏轼的《杜处士好书画》,意思是:杜处士笑笑,感到他说得很有道理,“然”是“对的、正确的”的意思;
“心下不以为然”出自宋代苏轼的《再乞罢详定役法状》,意思是:不认为是对的,然”是“对的、正确的”的意思。由此可知本项加点词语意思相同。
综上,加点字的意思不同的一组是:C。
5.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字词的解释。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的意思,平时要多做题。
A项:“方鼓琴而志在太山”意思是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志:意念,心志。故A项正确;
B项:“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意思是过了一会儿,伯牙又想着流水。少选:一会儿。故B项正确;
C项:“今乃掉尾而斗”意思是但这幅画却画成牛摇着尾巴互相争斗。掉:摇。故C项错误;
D项:“所宝以百数”意思是珍藏的书画作品有数百件。所宝:所珍藏的。故D项正确。
6.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字词解释,结合选项和语境的内容进行分析。
本题中解释不正确的是C项,“书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意思是四川境内有个姓杜的隐士,爱好书画,中的“好”意思是爱好。
7. 吕氏春秋·本味 善哉乎鼓琴 破琴绝弦 终身不复鼓琴 世无足复为鼓琴者 知音 知音难觅或乐曲高妙 斗牛图 杜处士 牧童 耕 织 艺术创作离不开细心观察 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验的劳动人民虚心学习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背诵默写,要对学过的内容及时巩固复习。
(1)本题考查的是《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在古籍中,《吕氏春秋》一书中有关于伯牙绝弦的民间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高山流水:比喻知音难遇或乐曲高妙;在句中一般充当宾语。
(2)本题考查的是课文《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先写杜处士爱好书画,尤为珍惜戴嵩所作《斗牛图》一轴;然后在此铺垫基础上突出一牧童拊掌大笑斗牛画的情景;最后以古语结束全篇,暗讥当政者不尊重现实而胡乱变法改制的错误行为。全文短小精悍,情趣盎然,语言流畅明快,颇为生动,阐明了绘画要讲求形似,寓含着艺术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
8. 弹奏的时候,正当伯牙心里想着巍峨的高山,子期不禁叹道:“您弹得真是太好了!琴声像大山一样高峻挺拔!” 其中有一幅是唐代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作画轴,用锦缎画镶收藏这幅画,经常把他随身带着。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
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这句话意思是:弹奏的时候,正当伯牙心里想着巍峨的高山,子期不禁叹道:“您弹得真是太好了!琴声像大山一样高峻挺拔!”
2.锦囊玉轴:以玉为轴,用锦囊装起来。这句话意思是:其中有一幅是唐代画家戴嵩画的《斗牛图》,杜处士尤其珍爱,他用玉作画轴,用锦缎画镶收藏这幅画,经常把他随身带着。
9. 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 伯牙对锺子期的尊重与怀念 伯牙与锺子期真挚的情谊 杜处士 戴嵩 牧童 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解析】
【分析】
【详解】
1.《伯牙鼓琴》是伯牙在探亲途中发生的故事。这个故事最早是从民间口头流传下来的,历史上并无确切记载。在古籍中,《吕氏春秋》一书中有关于伯牙绝弦的民间故事,确立了中华民族高尚的人际关系与友情的标准。
2.《书戴嵩画牛》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篇散文。此文先写杜处士爱好书画,尤为珍惜戴嵩所作《斗牛图》一轴;然后在此铺垫基础上突出一牧童拊掌大笑斗牛画的情景;最后以古语结束全篇,暗讥当政者不尊重现实而胡乱变法改制的错误行为。全文短小精悍,情趣盎然,语言流畅明快,颇为生动,阐明了绘画要讲求形似,寓含着艺术源于生活的深刻道理。
3.“耕当问奴,织当问婢。”它的意思是:耕:耕田种地;奴:男仆;织:纺织;访:询问;婢:女仆。耕田的事情要问奴,纺织的事情要问婢。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10. zhǎng yuán 延 黝
11. 柔软 硕壮
1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下山了。
13.痛苦终于过去了。“倒霉”和“痛苦”可以充实人生,使人生更加丰富多彩,这种人生是幸福、愉快的。
14.温柔、包容、善良、助人为乐、幽默、睿智等。
15.因为在无奈下接近他,却发现在那里黝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更重要的是他给我做人的道理,使我认清了真正的世界。
16.他虽然不识字,但却懂得许多深奥的道理,而且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
【解析】
【分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给汉字注音,以及对字音的辨析。学生平时需要多加积累,注意多音字和拼音的声调。
此处“长者”读音为“zhǎng zhě”,指年纪大,辈分高的人;“边缘”的读音为“biān yuán”。
“延续”和“黝黑”中的“延”和“黝”字易写错,需要学生多练习。
11.
本题考查同义词,需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再从文中找出答案。
“温柔”是指温和柔顺,所以其同义词是文中的“柔和”。
“粗壮”是指粗大壮实,其同义词是文中的“硕壮”。
12.
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掌握和分析。
通过“不久太阳依约下山了”中的“依约”一词可知,这句话是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即太阳按照约定下山了,把太阳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太阳下山的情景。
13.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含义的理解。理解句子含义,学生可以依据句中的关键词作答,也可以联系上下文分析。
这句话中的“那玩意儿”是指太阳,“总有下山的一刻”即是指太阳总会下山。联系前面“痛苦”一词可分析,意思就是痛苦也会随着太阳下山,总会过去的。“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就是说经历过倒霉和痛苦之后,人的回忆里是丰富多彩的,人生也会变得充实,这是愉快的。这句话是路瑟在安慰“我”,让“我”正确的对待挫折和失败,体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4.
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特点的分析。可结合文中的关键词句去分析。
仔细阅读文章内容,“我”在科罗拉做伐木工时,额头被卡车顶杆撞了个大包,大拇指又被工具砸伤,路瑟来安慰了“我”“再痛苦的一天,那玩意儿总有下山的一刻。在回忆里,是不会有倒霉与痛苦的。”,可以看出路瑟的温柔和幽默;
两个工人争吵时,路瑟劝阻了他们,并说“你们正好站在地狱边,快退后一步。”这可以看出路瑟十分的善良和包容;
路瑟还总是将自己的面包与“我”分享,让“我”填饱了肚子,这表现出路瑟的助人为乐和善良;
路瑟教会了“我”很多道理,引导“我”正确面对人生的挫折,积极面对人生,所以路瑟还是睿智的。
因此文中的老人是温柔、包容、善良、助人为乐、幽默、睿智的。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筛选和概括。学生需仔细审题,根据题目的要求从文中寻找关键句。
根据文章第三段的内容“一开始我有些怕他,在无奈下接近了他,却发现在那yǒu黑的皮肤下,有着一颗温柔而包容的心。”可知“我”开始怕他的原因,即害怕他的表面外貌;
根据“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的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可知“我”后来欣赏他,以至永远忘不了他的原因,即路瑟教会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使“我”认清了真正的世界。
1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把握和分析。
从文中的“我开始欣赏他,继而在那个夏日的结束时,他成为我一生中难忘的长者,带领着年轻无知的灵魂,看清了真正的世界。”可以概括分析,路瑟使“我”懂得了很多深奥的道理,让“我”认清了真正的世界。
17. 弹 心志,情志 像 说
18. (琴声)像流水一样浩荡。 (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19.真正的知音是指能彼此了解,心心相印,心意相通的人。
【解析】
【分析】
译文:伯牙弹琴,锺子期听他弹琴。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锺子期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巍峨的泰山。”不一会儿,伯牙心里又想到流水,锺子期又说:“你弹得真好呀,就像那奔腾不息的流水。”锺子期死了以后,伯牙摔琴断弦,终生不再弹琴,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17.
本题考查字词解释。
(1)伯牙鼓琴 :伯牙弹琴。“鼓”,弹。
(2)方鼓琴而志在太山 :伯牙在弹琴时心里想着高山。“志”,心志,情志。
(3)巍巍乎若太山:就像那巍峨的泰山。“若”,像。
(4)锺子期曰:锺子期说。“曰”,说。
18.
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1)“汤汤乎若流水”:(琴声)像流水一样浩荡。
(2)“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伯牙)认为世上再没有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
19.
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的理解。
伯牙每次想到什么,钟子期都能从琴声中领会到伯牙所想。知音就是理解自己心意,有共同语言的人,真正了解自己的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