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六年级上册 23 月光曲 同步演练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散步 散场 散漫 B.处暑 处理 到处
C.为何 为民 作为 D.音乐 乐队 乐章
2.轮船对大海正如飞机对( )选择正确的一项。
A.大地 B.工厂 C.河流 D.天空
3.汽车对运输正如渔网对( )选择正确的一项。
A.编织 B.捕鱼 C.劳动 D.鱼
4.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贝多芬为什么要给盲姑娘再弹一曲?下面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盲姑娘凭着直觉大胆推测出演奏第一首曲子的人就是贝多芬,这让贝多芬十分感动。
B.盲姑娘爱音乐、懂音乐,贝多芬遇到了知音,产生了创作的灵感和激情。
C.贝多芬很喜欢盲姑娘兄妹,所以决定把以前创作好的《月光曲》再弹奏一遍。
5.下列句式转换有误的是( )
A.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月光把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的浪花照得雪亮
B.贝多芬弹得很纯熟,感情很深。
改为感叹句:贝多芬弹得多么纯熟,感情多深啊!
C.贝多芬被兄妹俩的谈话深深打动了。贝多芬决定为兄妹俩弹--首曲子。(用恰当的关联词合并句子)
因为贝多芬被兄妹俩的谈话深深打动了,所以他决定为兄妹俩弹一首曲子。
D.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改为转述句: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爱听吗?他再给她弹一首。
二、填空题
6.读了《月光曲》,我们仿佛进入了那如梦如幻的美妙境界。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贝多芬对贫苦人民的__________________,感受到了鞋匠兄妹俩_________________的善良品性。
7.课文回顾
《月光曲》讲述了德国音乐家_____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_______》的传奇故事,表现了他对穷苦人民的________,以及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同时也告诉我们,美好音乐的诞生不仅要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课文《月光曲》片段,完成练习。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8.“霎时间”表示时间极短,也表示速度很快,请你再写出三个类似的三字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
9.本段文字,不仅表现了《月光曲》的_______,也表现了音乐家贝多芬________的琴技。
10.根据文章内容,说说《月光曲》音乐旋律变化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
月光曲〈节选〉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推开门,轻轻地走了进去。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失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11.在第三自然段中的□里填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12.从第一自然段中我们可以知道盲姑娘的心愿是____________,她的愿望不能实现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13.下面对文中画“ ”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盲姑娘为生活所迫,不想让哥哥再为自己的爱好辛苦操劳,而强压住内心的无奈和对音乐的热爱。
B.盲姑娘其实只是随口一说,她并不是真的想听贝多芬的弹奏。
C.盲姑娘把一直以来的愿望称作“随便说说”,说明了她对哥哥的体谅和理解。
14.“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这两句话赞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
15.读选文的最后一自然段,说说贝多芬为什么愿意为盲姑娘再弹奏一曲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多音字。
A项,[sàn]:散步、散场、散心等;[sǎn]:散漫、散装等。
B项,处[chǔ]:处暑、处理、惩处;[chù]住处,到处。
C项,为[wèi]:为何、为民等;[wéi]:作为、有为等。
D项,本选项都读“yuè”。
2.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词语归类。
轮船对大海:轮船在大海里航行。
飞机对天空:飞机在天空中飞行。
3.B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对对子。
对子是用对偶修辞写出的句子,是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或意思相同的修辞方式。
汽车是运输工具,渔网是捕鱼的工具,所以,选捕鱼恰当。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对重点语句的理解等,这就要求我们从上下文中找相关语句结合起来理解,理解文章中的句子时,可以找出上下文中相关的句子,通过对具体句子前后含义的分析。《月光曲》一课描写的是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兄妹而为他们弹琴,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激发了贝多芬,使他即兴创作了《月光曲》。当贝多芬为穷兄妹弹完第一首曲子后,盲姑娘凭着直觉大胆推测出演奏第一首曲子的人就是贝多芬,这让贝多芬十分感动。故贝多芬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所以A和B的理解是正确的,C的说法是错误。
5.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句子的改写。
改写句子,侧重于改变原句的形式。句式的改变或要求的其他形式的改变。各种句型掌握方法,熟能生巧,反复练习,即可达到效果。
A.正确。被字句改为把字句:“把”字句,谁把谁怎么样。基本句式为:主动者+把+被动者+动作部分。
B.正确。陈述句改为感叹句:改为感叹句,在陈述句的基础上,在句末加上感叹词。
C.正确。句子是因果关系。
D.有误。改写转述句。冒号改为逗号,去掉双引号,“您爱听吗?”改为“她爱听吗”,“我”改为“他”,“您”改为“她”。即: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她爱听吗?他再给她弹一首吧!
6. 同情和热爱 相互关心、体贴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根据内容做题,这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学生平时注意养成阅读课文内容,并从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课文《月光曲》主要讲了关于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表现了他对穷苦人的同情和爱。在描写实实在在的事物时,作者加进了人物由实实在在的事物引起的联想,使文章表达的感情更深刻。
故结合课文内容可知:读了《月光曲》,我们仿佛进入了那如梦如幻的美妙境界。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贝多芬对贫苦人民的同情和热爱,感受到了鞋匠兄妹俩相互关心、体贴的善良品性。
7. 贝多芬 月光曲 同情、尊重和理解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文《月光曲》讲述了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因同情穷鞋匠兄妹而为他们弹琴,有感于盲姑娘对音乐的痴迷而即兴创作出《月光曲》的传奇故事,表现了他对穷苦人民的同情、尊重和理解,以及他丰富的想象力和卓越的才华,同时也告诉我们,美好音乐的诞生不仅要靠丰富的想象力,更要靠高尚而真挚的情感。
8.一瞬间 转眼间 一刹那
9. 曲调旋律 高超
10.平静、轻缓、悠扬、舒畅——高昂、激昂、高亢
【解析】
【分析】
8.
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词语的能力。
类似“霎时间”的三字词语有:眨眼间、突然间、顷刻间等。
9.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文段是描写了皮鞋匠在听《月光曲》时感受到的画面,这些画面的转变就是曲调旋律的转变导致的皮鞋匠的感受的转变,同时也表现了贝多芬高超的琴技,使原本不懂《月光曲》的皮鞋匠感受到了贝多芬所融合在音乐里的情感。
10.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赏析。
从“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可以知道前一部分的旋律是平静、轻缓、悠扬、舒畅的;从“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知道后半部分的旋律是高昂、激昂、高亢的。
11., :“ , ? ?” :“ , 。”
12. 能够听到贝多芬自己弹这首曲子,好让她知道是怎样弹的 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他们太穷
13.B
14.赞美了演奏者高超的演奏技巧。
15.因为盲姑娘的这几句话使贝多芬十分激动,一个双目失明的姑娘,这么爱音乐,又这样懂音乐,贝多芬为遇到这样的知音而激动,于是产生了要为她再弹一首曲子的想法——创作的激情油然而生。
【解析】
【分析】
11.
本题考查对标点符号的掌握。
人物说的话,需要用引号进行标注。表示疑问,需要用问号。
12.
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
阅读选文内容,由“这首曲子多难弹哪!我只听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哇”这句话可知,盲姑娘的心愿是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
13.
本题考查句子理解。
阅读选文内容,盲姑娘的心愿是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他哥哥听了妹妹的话说:“是啊,可是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从兄妹俩的对话中可以看出,盲姑娘很想听听贝多芬是怎样弹这首曲子的,可是由于音乐会的入场券太贵了,而他们又太穷,无法亲耳听到贝多芬的演奏。可是为了安慰哥哥,盲姑娘对哥哥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可见盲姑娘并不是真的随便说说,而是她不想增加哥哥的负担,不想让哥哥为她伤心。
14.
本题考查文本的理解能力。
“多纯熟”“多深”一是说贝多芬弹琴技术纯熟,二是说贝多芬很动情地弹琴同时也说盲姑娘对音乐不仅热爱而且熟悉。
15.本题考查的文章的整体分析与把握能力。
由文章我们得知,妹妹很喜欢音乐,但因为家境贫穷,妹妹无法去听贝多芬的演奏会。贝多芬要给盲姑娘弹琴,是因为他被这样贫苦的人在穷苦的生活中仍然喜爱音乐、追求艺术所感动。弹完一曲,又弹一曲给盲姑娘听是因为盲姑娘兄妹的手足情深,感动了贝多芬。从这两件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来贝多芬是一个同情贫苦人民、有高尚博大胸怀的人。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