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难点:了解共和制在中国建立的曲折过程
民国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重点:抗日民主政权“三三制”的意义
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独特优势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第一单元 第3课
1911年暑假后不久,辛亥革命就开始了。
武昌起义一举成功。清政府惊慌得不知所措,派陆军部尚书荫昌率新军前往镇压。荫昌带兵到了信阳,连湖北境也不敢进,就地驻下了。整个中国都震动了。
到快要过年的时候,革命军的队伍漫山遍野而来。革命军还没到达的地方,只要先发去一纸文书,就降服了敌方,群众们都愿意招待革命军,这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清朝虽然设置了很多军事据点派兵镇守,但一听说革命军马上到了,那些清朝镇守兵就望风而逃了。这样,并没有经过实际战争,革命政权就在多个地方建立了。
清朝的政权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垮台的。
1
武昌起义期间革命军士兵合影
2
1911年12月20日孙中山回国
1912年1月1日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左图为孙中山就任前一天
南京军警在街头剪除路人辫子的情景
以此宣告清政府的垮台和共和的开始
五色旗
3
袁世凯凭着他的北洋新军,抵挡住革命军;又利用革命军的声势,吓唬清朝的隆裕太后。
在上海召开的南北和议中,提出了清帝退位、交出政权的条件,并且答应在清帝退位以后,仍可以自称皇帝,在颐和园过小朝廷生活,民国以异邦君主之礼相待,每年还给皇室经费几百万两银子。袁世凯对隆裕太后说,这是革命党的最后条件,如果再打下去,连这个条件也没有了。
同时叫武汉前线的将领段祺瑞发出通电,要求宣统退位。
隆裕太后没有办法,就下了交出政权的诏书。让袁世凯组织政府,接管政权,于是南北和议成功,孙中山把临时大总统位置让给袁世凯。袁世凯于民国二年1913年10月10日就任正式大总统。
4
为了防止袁世凯独裁,南京临时政府制定了《中民国临时约约法》
照约法的规定,临时政府中实际当权的是总理而不是总统。
可是袁世凯不管约法那一套,自以为总统就是皇帝,总理只是他的助手,一切都应该听他的。他把中华民国这面大旗,拿到自己手里了。照他的逻辑,他就是民国,反对他的人就是民国的背叛者。
5
约法不起作用,但是约法还规定要举行大选,选举正式国会,再由正式国会产生正式政府。
他们把一些有革命倾向的小党联合起来,组织成国民党。保守顽固的人也把不属于国民党的小党派联合起来,组成统一党。
国民党自以为他们是多数党,应该由他们组阁。还内定宋教仁为领袖,准备开会时推他出来当总理,组织内阁。
在国会开会的前夕,宋教仁从上海往北京来,国民党的人都兴高采烈,到上海北站送行的人很多,可是宋教仁刚进车站,还没有来得及上火车,就被袁世凯派去的凶手暗杀了。
6
到了选举正式国会那天,国会还没开始,会场就被袁世凯的“公民团”(流氓团)包围了。
“公民团”大吵大闹,声称是向国会请愿,必须当天把袁世凯选举出来,如果选不出来,就不准议员们回家吃饭,也不让送饭。投票结果,袁世凯当选为正式大总统,黎元洪当选为副总统。“公民团”这才解除了对国会的包围。
国会期间,他还派人深夜取走议员们的议员证,第二天议员没有证件,进不了会场。到场人数不够法定人数,国会也开不成了。
袁世凯就这样把国会搞瘫痪了。
7
袁世凯当然不满足于中华民国总统的地位,他想完全恢复封建统治。
他派亲信收买各方,组织各种请愿团,如京师请愿团、教育会请愿团、妇女请愿团、乞丐代表请愿团、人力车夫代表请愿团…同时向参政院投递请愿书,掀起了请愿实行君主制的风潮。靠着这种制造舆论的办法,还真做回了皇帝。
8
1914年袁世凯身着汉服,上台祭天
袁世凯称帝时的祭天大典
9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 训政时期
孙中山革命程序论:军政、训政、宪政。
1928年东北易帜,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北洋政府统治正式结束。
1928年8月,国民党宣布军政时期结束,训政时期开始。
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大会闭会期间,把政权托付给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府总揽执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
——《训政纲领》
实质:一党专政
10
1934年11月,我正要下班回家,秘书长来电话说:“你先别走,有人找你。”
等了一会,果然来了一个人,他对我说:“警察总监请你去说一句话,现在就走。”后来我听在场的同事说,那个人拿了一支手枪,暗中对着我。
我同他出来,到了警察局,已经有十几个人在那里排队站着,我也被安排到队列中,被戴上了手铐。随后押送至一个单独房间。
进去以后,有个人进来,那人说:“你最近到外国去了吗?请你写一写,你到过什么地方,见过什么人,说过什么话,都写下来。”
我如实写了,后来说我没有重大嫌疑,就释放了。
第二天看报纸,知道我被捕的消息已震动全国。
鲁迅在这一年12月18日致杨霁云的信中说:“安分守己如冯友兰,且要被逮,可以推知其他了。”
当时特务的无法无天,南京政治的面貌,到了什么地步,也由此可见。
真是民无宁日,人人自危。
11
徐恩曾 戴笠
毛人凤 李士群
民国时期政治特点
材料 中华民国在近代中国存在了38年(1912-1949),出现了通知全国的北洋政府、南京国民政府;也出现过与其对立的孙中山领导的南方革命政府、中共领导的根据地及解放区政府;还有日本帝国主义控制下的伪满洲国及为南京国民政府。出现过共和制、君主制、立宪制。坚持独裁、出卖民族利益的政权纷纷瓦解;坚持革命、坚持维护人民利益的证券发展壮大。新中国的成立,根本上适应了人民民主和社会进步的需要,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概括民国时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2
民国政治制度特点
①政权更迭频繁
②政体复杂多变
③披着共和外衣的独裁统治
13
14
抗日战争时期 · 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抗日民主政权
材料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强调敌后政权的性质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指示规定,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并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而不是数量来保证的,不是要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而是要以党的正确政策和模范工作,使别人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
“三三制 ”将政权之门向一切拥护抗日的和进步的人士开放 ,在最大程度上适应了团结抗日的需要。,作为一个服务于抗日需要的统一战线政权 ,它的建立缓解了根据地内紧张的阶级关系,加强了各阶层人民的团结 ,调动了各方面的抗日积极性 ,有利于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刘少奇认为在敌后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有着推动全国民主化的重大的模范作用,将给全国以重大影响,这是探索中国式民主政治的伟大尝试。
概括指出实行三三制的主要意义。
15
三三制的意义
①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②缓和了阶级矛盾,加强了人民团结
③调动了抗日积极性
④加强了抗日民主政权建设
⑤推动了全国民主化
16
17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突出强调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能够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最大优势。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制度的优越性
历史和人民共同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
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
——习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