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李清

文档属性

名称 走进李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0 23:1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走进李清照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年级
所需时间
3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李清照是诗、词、散文都有成就的作家,但最擅长的还是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美誉。学习这个单元,要在理解词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感受词人的情感世界、领略古人独特的审美情趣;要注意联系不同时期、不同创作背景和不同的创作风格解读,在朗读中提高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旨趣的感悟能力。整个单元将分三个专题进行:专题一,李清照其人其作。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李清照的作品,并结合李清照的经历来研究其作品的丰富内涵。专题二,前后时期鉴赏比较。李清照词以靖康之难为界,前期清新自然,后期沉痛伤感。结合年级组,组织大范围的情感朗读大赛,并设计“我心中的李清照”专题写作。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经历及其在各方面的艺术成就。
2.反复诵读体味作品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力。
3.熟读成诵,能流畅地背诵李清照的作品。
4.结合作者的经历学习“知人论世”,深入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在品味李清照情怀的过程中,学会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经典诵读,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激发自己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
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苏教)
1.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
2.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努力探索作品中蕴涵的民族心理和时代精神,了解人类丰富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
3.学习中国古代诗词,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李清照前期的词主要表达什么情感?有何特点?
李清照后期的词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在哪里?
李清照为什么成为“千古第一才女”?
专题划分
专题一、李清照其人其作。
专题二、李清照前后时期鉴赏比较。
专题一
李清照其人其作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极其工”、“极其变”是清代词学家朱彝尊对南宋词的评价。“极其工”是指南宋词人对词的内在规律能继续深入探讨,在词体、音律、声韵等方面达到了更高水平;“极其变”则指宋词内容、风格的多样化。而李清照在众多词人之中可称典范。在诵读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李清照的生平经历来解读作品。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复杂的情感以及作品的独特的艺术风格。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探究、诵读比赛、佳作展示等活动方式来让学生真正地走入作品中,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从而达到了解李清照其人其作的目的。结合自己诵读诗词的感受, 选择你喜欢的李清照的一首词进行鉴赏,说明喜欢的原因,体会其中的情感。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李清照的生活经历和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
2. 反复诵读体味作品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力。
3. 能结合自己的体验挖掘其深刻的思想内涵,把握内在的情感。
4.能用网络、调查、查阅纸质资料、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本专题问题设计
李清照生活命运的转折点在哪里?
李清照前期作品的特点是什么?抒发什么样的情感?
李清照作品的语言风格是什么?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必修四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点绛唇]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chǎn)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1.学生自由交流:谈谈你所知道的李清照。
2.多媒体展示:李清照的生平经历以及各方面的成就,尤其注意“靖康之难”这一命运转折点的情况。
3.自由朗读《点绛唇》《如梦令》《醉花阴》三首词,并初步体会李清照词作中的情感。
4.小组研讨:抓住词中的景物领会词人美妙而纯洁的情感,前期作品的特点是什么?
5.个性品读: 赏析你最欣赏的一首词。
6.品味朗读:带着情感去读,读出韵味,品出神韵。
7.李清照词作的语言风格有什么特点呢?
8.当堂背诵这三首词。
教学评价
1.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
2.个人发言能准确流畅地表明自己的感受。
3.能有感情地朗读作品,能引发听者共鸣。
专题二
前后时期鉴赏比较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从总的情况看,李清照的创作内容因她在北宋和南宋时期生活的变化而呈现出前后期不同的特点。 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 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
本专题设计前后时期鉴赏比较,让学生对李清照有更全面和更深入的理解。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 学习一种比较的方法,以便于深入地鉴赏诗歌。
2.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 通过设计问题,激发自主探究的热情,讨论研讨,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利用“知人论世”等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
本专题问题设计
后期的创作和前期相比,有没有变化?在哪里?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变化?
李清照为什么成为“千古第一才女”?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苏教版《唐诗宋词选读》必修四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①。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②怎一个、愁字了得!
【注释】   ①将息:休养。   ②者次第:这许多情况。
[清平乐]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挪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之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学生相互检查背诵:前期词作代表三首。
2.自由朗读《声声慢》《清平乐》《永遇乐》三首词,并整体感知李清照后期词作中的情感。
3.多媒体示范朗读,学生品读。
4.小组研讨:李清照后期作品的特点是什么?与前期有什么区别?
5.小组讨论:原因在哪里?联系背景,知人论世。
6.个性赏读:选出你最喜欢的一首词,赏析给大家。
7.身心投入再次有感情地品读并背诵这三首词。
第二课时
1.研讨李清照成为“千古第一才女”的原因。
2.班内先进行诗歌朗读选拔赛。
3.写作训练:我心中的李清照。
教学评价
1.班内学生积极参与,兴趣很高。
2.学生投入到位,理解欣赏能力强。
3.感情把握准,能引发内心深处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