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的记忆--中国小说赏析

文档属性

名称 家族的记忆--中国小说赏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0 23:17: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家族的记忆——中国小说赏析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4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家族小说不是一个有明晰定义的概念,而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界流行的一个约定俗成的名称。这和家族实体本身的多样化有关。按照比较严格的定义,家族的典型形态有两种:一是几世同堂、同居共财的官商士绅大家庭,这种家族多定居在城市中(乡间也有个别地主之家以这种形态存在,但较为稀少)。中国现代家族小说中描写最多的是这种家族,像《激流三部曲》《京华烟云》《四世同堂》等都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二是虽然分居异财,但还是依血缘关系世代聚居在一起,遵从一定的宗法规范的乡间自然村落。这在现代家族小说中涉及得较少,只有吴组缃的《一千八百担》等少数小说有所反映。而到了当代,却蔚为大观,出现了像《古船》《红高粱》《白鹿原》等多部描写乡村宗法家族生活的长篇小说。?
我们这个单元所要欣赏的主要是《家》与《白鹿原》。它们分别是描写这两种典型家族的代表作。《家》发表于1931年,它以典型的城市封建官僚地主大家族──高家的兴衰为主要描写对象,以高氏三兄弟──觉新、觉民、觉慧与封建家长、封建伦理的冲突作为小说的主线,描绘了一幅“五四”前后中国社会的多彩画卷。《白鹿原》创作于20世纪90年代,是当代作家陈忠实的一部反映现代中国农村风云历程的力作。它以白鹿两家的生活为主线,从乡村宗法制度变迁的独特角度,描绘了20世纪中国民主革命与社会斗争的波澜壮阔的历史。学习这两部作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民族发展的历史,增进对家族题材小说的了解,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本单元将分为两个专题。
专题一:城市封建官僚地主大家族的代表——《家》
专题二:乡村宗法制度变迁——《白鹿原》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中国现当代家族小说的发展概貌。
二、把握家族题材小说的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
三、了解《家》与《白鹿原》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四、赏析节选的精彩片段。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培养阅读古今中外各类小说的兴趣,从优秀的小说作品中吸取思想、感情和艺术的营养,丰富、深化对历史、社会和人生的认识,提高文学修养。   
2.形成良好的文化心态,学会尊重、理解作品所体现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流派风格的文化,理解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恰当的评价。   
3.学习鉴赏小说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小说各自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解读小说作品,提高阅读能力和鉴赏水平。学写小说评论,力求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和新颖见解。   
4.朗诵小说的精彩片段,品味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5.尝试对感兴趣的古今中外小说进行比较研究或专题研究。   
6.留心观察社会生活,丰富人生体验,有意识地积累创作素材,尝试创作小说,相互交流。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小说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专题划分
专题一:城市封建官僚地主大家族的代表——《家》
专题二: 乡村宗法制度变迁时期家族的代表——《白鹿原》
专题一
城市封建官僚地主大家族的代表——《家》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家》的突出内容是新旧两代人、两种思想文化观念的冲突,主题是抨击旧的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这与“五四”时期的思想文化主潮是息息相关的。可以结合小说的具体情节,以及鲁迅的《狂人日记》、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在当时的影响等,引导学生加深对这一主题的理解。
?祖孙两代人的冲突是本节理解与欣赏的重点,另外小说刻画人物性格与心理的艺术表现手法也值得关注。可以让学生在反复阅读的基础上,找出文中的重点段落,画出描写人物外貌、神态、语言、动作的精彩语句,分析人物性格与心理,欣赏小说的美。?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
1、结合课后欣赏,提出问题,立足文本分析,解决问题
2、正确理解高老太和觉慧的人物典型形象
3、正确理解高老太爷和觉慧祖孙之间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敢于提出问题,辩证评价人物形象的思维
本专题问题设计
1、文中如何体现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象征?
2、文中如何体现觉慧是反抗封建专制的进步青年?这种反抗是与生俱来的吗?
3、如何理解”这祖孙之间的关系,却不是守旧与革命、压迫与抗争这样简单的教条所能概括得了的”
4、为什么说高老太爷的曾经是青春年少和荒唐放纵,是充满活力和情趣的读书人?该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 ?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高中语文选修 中国小说鉴赏 家族的记忆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相关知识补充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课下用四节课时间阅读两篇小说,了解作家作品积累基础知识,课前完成导学案) 一、导入
二、文本解读与问题探讨
(一)引导质疑 提出问题
根据教材正文后赏析文段,引导学生质疑,并提出问题
1、文中如何体现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象征?
2、文中如何体现觉慧是反抗封建专制的进步青年?这种反抗是与生俱来的吗?
3、如何理解”这祖孙之间的关系,却不是守旧与革命、压迫与抗争这样简单的教条所能概括得了的”
4、为什么说高老太爷的曾经是青春年少和荒唐放纵,是充满活力和情趣的读书人?该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 ?
(二)问题探讨
1、文中如何体现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和象征?(立足文本、合作探究)
明确:文中的爷爷是一个古板不近人情、讲道德说仁义的顽固的人物,他的眼中学生的运动是太嚣张、太胡闹、简直目无法纪的行为,他眼中的参加运动学生是不读书、爱闹事的,学堂是坏极了,只制造出一些捣乱人物的,这一切源于他对封建制度的维护,是封建制度的象征。
2、文中如何体现觉慧是反抗封建专制的进步青年?这种反抗是与生俱来的吗?
(立足文本、合作探究)
明确:文中的觉慧积极地参与了学生运动,面对爷爷的责备和质疑,他勇于强辩“不过是自卫的运动”,最后他坚定了,祖孙之间“像两个敌人”,“想对一切表示反抗”,反抗的是封建的专制。
这种反抗不是与生俱来的:爷爷在他眼中是令人“惶恐的”、“非常不安”、“感觉拘束”的,爷爷的严厉和威严令他“红着脸”、“迟疑”;面对爷爷对学生运动的责备,他只能“忍住气和平地分辨”,这一切说明觉慧对爷爷的畏惧。预示着以觉慧为代表的进步青年思想变化的过程。
3、如何理解“这祖孙之间的关系,却不是守旧与革命、压迫与抗争这样简单的教条所能概括得了的”
(立足本文、合作探究)
明确:祖孙之间的关系不仅仅是思想上矛盾和对抗,彼此之间存在这亲情的关爱:爷爷反对觉慧参加学生运动,也是怕“小命闹掉”,最后爷爷的声音“虽然严厉,但是比先前温和多了”,体现了爷爷对孙子的“关爱”;觉慧对爷爷的畏惧,也体现了一个孙子对祖父的尊重。
在一个有着关爱的祖孙之间,却最终走向了“冲突”,成为敌人,控诉了封建思想对家庭的破坏的罪恶性。
(三)课堂总结
《中国小说欣赏》的选文欣赏对选文进行了主题的总结和评价,在此基础上要敢于提出问题,立足文本,挖掘内涵,要结合文本内容,组织语言解答问题。
(四)学以致用
布置作业:为什么说高老太爷的曾经是青春年少和荒唐放纵,是充满活力和情趣的读书人?该情节在文中有何作用 ?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知识总结全面、准确。
2.发言积极大胆,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3.能客观评价人物,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专题二
所需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本专题问题设计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常规资源
教学支撑环境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