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 唐朝的对外交往【背诵清单】
(一)遣唐使
1.背景:唐朝 时期,中国和日本的交往非常频繁。
2.目的: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3.影响: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鉴真东渡
1.地位:在唐朝与日本的文化交流中,最有影响的人物是鉴真。
2.贡献
(1)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天文、书法、建筑、绘画等。
(2)他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
,以及寺内鉴真塑像,被日本政府定为一级国宝。
(三)唐与新罗的关系
1.地理位置:新罗是 朝鲜半岛上的国家。
2.主要史实:新罗强盛以后,派遣 使节
和留学生到唐朝学习中国文化。
(四)玄奘西行
1.时期: 贞观初年,玄奘西行天竺取经。
2.贡献:
(1)遍访天竺名寺,学习佛法,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2)《 大唐西域记 》记载了他所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物。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单选题
唐朝对外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 最主要是因为()
A. 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 政治制度领先于世界各国
C. 开辟了发达的水陆交通线
D. 统治者以开明态度吸纳世界先进文化
谢同学正在收集“唐朝中外文化交流”专题学习资料,并整理出“奈良唐招提寺”“佛教”“六次东渡”等关键词。据此可知,她研究的内容是( )
A. 唐与日本的交流 B. 唐与天竺的交往
C. 唐与新罗的关系 D. 唐与大食的往来
美国学者费正清指出,唐是当时世界上最伟大的帝国,邻近的许多国家争相效仿。最能够说明日本“效仿”的史实中不包括( )
A. 贞观时开始派出遣唐使 B. 数次邀请鉴真东渡日本
C. 多次请求唐朝公主和亲 D. 仿唐朝制度进行政治改革
下列国家,受唐朝文化影响最大,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的是()
A. 朝鲜 B. 阿拉伯 C. 日本 D. 印度
如图是小强搜集到的一系列图片,由此判断,他正在研究的历史课题是()
A. 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B. 唐朝与新罗的友好关系
C. 唐蕃友好关系的发展 D. 唐朝与天竺的友好交流
高僧玄奘和鉴真不忘初心,克服千难万险,终于到达理想的彼岸。其“西行”和“东渡”的共同作用是
A. 促进了中外交流 B. 开通了丝绸之路
C. 加强了边疆管理 D. 扩大了唐朝疆域
对如如图历史人物解读正确的是()
A. 文采飞扬,冠盖文坛 B. 对外交流,国士无双
C. 医者仁心,大爱无疆 D. 心灵手巧,大国工匠
下面两幅图片人物的对外文化交流充分体现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
A. 高度繁荣 共享太平 B. 对外开放 双向交流
C. 世界领先 求同存异 D. 源远流长 泽被东西
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这位“伟大僧人”是( )
A. 释迦牟尼 B. 鉴真 C. 玄奘 D. 郦道元
唐朝时期,许多外国商人来中国经商,哪个国家的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
A. 日本 B. 天竺 C. 新罗 D. 波斯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时,世界上有70多个国家或地区与中国有往来。那时候,外国人除了与中国贸易,还学习中国的科技文化,引进中国的政治经济制度。繁盛的唐朝,在世界上声望很高,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据部颁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他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东渡日本,前五次都因种种原因没有成功,辛劳过度而双目失明。但他矢志不渝,继续进行第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佛经,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据部颁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贞观初年,他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不畏艰险,历经磨难,经过四年的长途跋涉到达天竺。十多年后,他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据部颁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整理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列举深受唐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两个。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高僧是谁?根据材料二,指出他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贡献。
(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根据材料三,指出他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重要贡献。
(4)中国当前的改革开放正在顺利推进。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从唐朝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中得到哪些启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材料二:日本遣唐使船(局部)
材料三:
去往国家 人物 内容 结果
唐→天竺 玄奘 西行取经 游历16年带回许多佛经,著有 ①
唐→日本 _② 六次东渡 对日本文化影响很大
(1)根据材料一,指出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的理由。
(2)材料二反映什么历史事件?(1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们来中国的目的?
(3)请将材料三表格中①②两个空白处补充完整;说出唐朝对外交流的特点。
(4)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
对外交流是一个国家进步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唐朝对外交往具有自己突出的特点:对外交往的范围更加广泛,且具有持续性;对外交往的形式多样,有使节来往、留学生、贸易交流、宗教往来等。唐朝频繁的对外交往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东亚、亚洲乃至世界文明的进步。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受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王介南《中外文化交流史》
材料三 历史长河奔腾不息。迈入新千年的第三个十年,人类遭遇空前考验。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世界格局加速震荡,世界经济衰退滑坡,逆全球化暗流汹涌……人类命运的十字路口,呼唤新的理念,指引前行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引领中国特色大国外交阔步前行,党的十九大报告写入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更鲜明表达中国与各国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愿景。
——中华新闻网《元首外交领航:书写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命运与共的华章》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把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史实各一列。谈谈唐朝对外交往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谈谈你对对外交往的看法。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A.根据所学可知,唐朝时期,由于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大,文化发达,所以引起了各国对唐帝国的向往和敬仰,唐朝通过陆路、海陆积极对外交往,唐朝和亚非欧各国的友好交往达到前所未有的盛况。唐朝的对外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的原因最根本的原因是唐朝的繁荣富强,也就是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故A正确。
BCD.三项是唐朝对外关系繁盛的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故排除。
故选A。
2.【答案】A
【解析】鉴真为了弘扬佛法,六次东渡日本,终于第六次东渡成功,时年已66岁。鉴真到达日本后,除讲授佛经,还详细介绍中国的医药、建筑、雕塑、文学、书法、绘画等技术知识,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故“日本”、“佛教”、“六次东渡”、“唐招提寺”与鉴真东渡有关。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唐朝对日本的影响。结合所学可知,请求唐朝公主和亲的内容不符合史实,故选C。
4.【答案】C
【解析】略
5.【答案】A
【解析】A.根据题干信息,左图是唐朝时期日本仿照唐朝货币铸造的货币,右图是唐朝高僧鉴真东渡日本后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故小强正在研究的历史课题是唐朝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故A项正确。
BCD.题干研究的是唐朝和日本的交流,不是新罗、吐蕃和天竺,故排除BCD。
故选A。
6.【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唐朝的对外友好交往。唐朝时,前往日本的使者和僧人不少,其中最有影响的是高僧鉴真。唐玄宗时,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他在日本十年,辛勤不懈地传播唐朝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佛殿式样优美,至今犹存,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鉴真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杰出贡献;贞观初年,玄奘从长安出发,历经艰险,前往天竺。他在天竺遍访有名的佛教寺院,并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成为著名的佛学大师。他在天竺各地讲学,受到当地人的尊敬。玄奘为中印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综上所述,鉴真和玄奘,都促进了中外文化的交流。故选A。
7.【答案】B
【解析】B.根据图和所学可知,图中人物是玄奘和鉴真。唐太宗时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唐玄宗时,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和唐朝文化,玄奘和鉴真为中外交流作出了突出贡献,故B正确。
ACD.图片反映的是玄奘西行天竺求取佛经和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和唐朝文化,与三项内容无关,故ACD错误。
故选B。
8.【答案】B
【解析】略
9.【答案】C
【解析】A.释迦牟尼,印度人,佛教创始人。
B.鉴真,唐朝高僧,东渡日本,为中日友好做出了杰出贡献。
C.玄奘,唐明高僧,为求取佛取佛义,西行天竺,是把印度佛教、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等记录下来并介绍到中国第一人,为中印友好做出了杰出贡献。
D.郦道元,明朝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
本题属材料分析型选择题,材料中“西行取经”是解题关键。
由于对材料把握不准确,B选项鉴真是解答此题的最大干扰因素。
10.【答案】C
【解析】C.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实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新罗的许多商人来到中国经商,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故C符合题意。
ABD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
故选C。
11.【答案】(1)答:国家:日本;新罗(或朝鲜)。
(2)答:高僧:鉴真。
重要贡献:东渡日本,传授佛经;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促进中日文化交流。
(3)答:“他”:玄奘。
重要贡献:西行天竺取经;把大量佛经带回长安,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答:启发:要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
12.【答案】(1)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
(2)事件:日本遣唐使来华。目的:学习唐朝先进的文化。
(3)①《大唐西域记》②鉴真 双向交流,兼容并蓄。
(4)唐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政府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发达便利的海陆交通条件等。
13.【答案】(1)对外交往范围广泛;对外交往具有持续性;对外交往方式多样。
(2)史实:玄奘西行天竺取经;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影响: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言之有理即可)。
(3)国家强盛是对外交往的基础;坚持正确的外交方针和政策(言之有理即可)。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