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初中化学第9单元课题2溶解度课时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初中化学第9单元课题2溶解度课时练习(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25 10:52:56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初中化学第9单元课题2溶解度中考真题课时练习
1.能证明20℃时某一硝酸钾溶液已达到饱和的方法是
A.向20℃时该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固体不溶解
B.向20℃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变稀
C.取少量溶液降温到0℃,有固体析出
D.取少量溶液升温到40℃,无固体析出
【答案】A
【详解】
A、向20°C的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固体不再溶解,说明该溶液已经饱和,选项A正确;
B、判断饱和的方法是看溶质是不是能够继续溶解,所以向20°C的溶液中加入水,不能判断是不是饱和,选项B错误;
C、根据饱和溶液的定义可以知道,溶液是否饱和是在同一温度的前提下,温度改变了也就无法判断20℃时原溶液是否饱和,选项C错误;
D、由饱和溶液的定义可知,溶液是否饱和是在温度不变的前提下的,温度改变了也就无法判断20℃时原溶液是否饱和,选项D错误。
故选:A。
2.溶液对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的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固体和液体物质可以作为溶质 B.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
C.饱和溶液升温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D.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者多种
【答案】D
【详解】
A、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溶质,例如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该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长期放置不分层,该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饱和溶液升温不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例如氢氧化钙溶液,升温会使溶解度下降由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该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D、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如氯化钠溶液中的溶质是氯化钠,也可以是多种,如海水中的溶质有氯化钠、氯化镁等多种,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无色液体一定是溶液
B.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将面粉加人水中搅拌,可得到溶液
D.某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不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D
【详解】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均一的、稳定的无色液体不一定是溶液,例如水,不符合题意;
B、饱和溶液不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例如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硝酸钾易溶于水,氢氧化钙的饱和溶液可能比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稀,不符合题意;
C、面粉属于难溶物,将面粉加入水中搅拌,会得到悬浊液,不能得到溶液,不符合题意;
D、某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不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例如氢氧化钙的不饱和溶液,升高温度会使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降低,溶液会由不饱和变为饱和溶液,符合题意;
故选D。
4.“粗盐提纯”是课本的基础实验之一,其中不需使用的仪器是
A.酒精灯 B.蒸发皿 C.玻璃棒 D.锥形瓶
【答案】D
【详解】
粗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粗盐提纯是通过溶解(把不溶物与食盐初步分离)、过滤(把不溶物彻底除去)、蒸发(食盐从溶液中分离出来而得到食盐)得到精盐的过程;溶解操作需要烧杯、玻璃棒;过滤操作需要烧杯、漏斗、铁架台、玻璃棒;蒸发操作中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不需使用的仪器是锥形瓶,故选D。
5.如图是氯化钠、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B.50℃时,向45g硝酸钾固体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得到95g溶液
C.50℃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钠两种固体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硝酸钾比氯化钠少
D.分别将50℃的硝酸钾、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硝酸钾溶液析出的固体多
【答案】C
【详解】
A、未指明温度,无法比较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错误。
B、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85.5g,50g水不能溶解45g硝酸钾,所以得到溶液的质量小于50g+45g=95g。错误。
C、5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相同质量的水种可以溶解更多的硝酸钾。所以将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钠两种固体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硝酸钾比氯化钠少,正确。
D、因不确定溶液的质量,所以无法确定析出固体的多少。错误。
故选C。
6.如图是NaCl和KNO3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比NaCl的溶解度大
B.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0%
C.50℃时,50g KNO3在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
D.通过加溶剂、升温等方法能将KNO3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D
【详解】
A、比较溶解度大小必须有温度的限制,否则不能比较溶解度大小,故A错;
B、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B错;
C、50℃时,KNO3的溶解度是85.5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85.5gKNO3,所以50g水中最多溶解42.75g,50℃时,50gKNO3在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饱和溶液,故C错;
D、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通过加溶剂、升温等方法能将KNO3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故D正确。
故选:D。
7.将白色硫酸铜粉末状晶体(CuSO4)加入到盛有100mL60℃热水的烧杯中,直至不能继续溶解为止,得到一定温度下的蓝色溶液M,即刻将一小块蓝色硫酸铜晶体(CuSO4﹒5H2O)N悬垂于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中(如图所示),自然冷却至室温,观察现象(已知: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下列有关该实验的描述中,不合理的是
A.一定温度下,蓝色溶液M是硫酸铜的饱和溶液
B.随着温度的降低,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大
C.随着温度的降低,溶液中的溶质硫酸铜逐渐减少
D.在降温过程中,小块硫酸铜晶体N逐渐变大
【答案】B
【解析】
A、将白色硫酸铜粉末状晶体(CuSO4)加入到盛有100mL60℃热水的烧杯中,直至不能继续溶解为止,得到一定温度下的蓝色溶液M,该温度下,该溶液不能继续溶解硫酸铜,故一定温度下,蓝色溶液M是硫酸铜的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故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溶液的质量减小,符合题意;
C、随着温度的降低,溶解度减小,有晶体析出,溶液中的溶质硫酸铜逐渐减少,不符合题意;
D、在降温过程中,溶解度减小,溶液中的溶质硫酸铜结晶析出,小块硫酸铜晶体N逐渐变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8.两种固体物质NaCl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有40gNaC1、40gKCl两份固体,分别置于两只烧杯中,各倒入100g50°C蒸馏水充分溶解,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甲中加入的固体是NaCl
B.乙中溶液的质量是140g
C.50℃时,甲中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D.分别将甲、乙中的溶液降温至10°C,乙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D
【详解】
A、现有40gNaC1、40gKCl两份固体,分别置于两只烧杯中,各倒入100g50°C蒸馏水充分溶解,甲全部溶解,乙部分溶解,说明50°C时,甲溶解度大,乙溶解度小,由图可知甲加入的固体是氯化钾,A错误。
B、甲中固体是氯化钾,乙中为氯化钠,50°C时氯化钠溶解度小于40g,氯化钠部分溶解,乙中溶液的质量小于140g,B错误。
C、甲中固体是氯化钾,50℃时溶解度大于40g,甲中溶液不饱和状态,C错误。
D、分别将甲、乙中的溶液降温至10°C,甲溶解度变小,小于40g是饱和溶液,乙溶解度变化不大,还是小于40g,还是饱和溶液,甲乙饱和溶液,10°C乙氯化钠溶解度大于氯化钾溶解度,故乙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D正确。
故选:D。
9.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B.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30%
C.甲中含有少量的丙,可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D.t2℃时,将50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75g饱和溶液
【答案】B
【详解】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说法正确;
B、t1℃时,甲、乙固体物质的溶解度为30g,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说法错误;
C、固体物质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且增大幅度较大,固体物质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增大幅度较小,甲中含有少量的丙,可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说法正确;
D、t2℃时,固体物质甲的溶解度为50g,即t2℃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50g固体甲物质,t2℃时,将50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此时溶质是25g,溶剂是50g,形成75g溶液,说法正确;
答案:B。
10.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都是60
B.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甲>乙>丙
C.将t3℃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将t2℃时16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可析出20g固体(不含结晶水)
【答案】D
【详解】
A、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都是60g,溶解度的单位是g,故A错误;
B、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甲>乙>丙,未指明溶液是否饱和不能比较大小,故B错误;
C、将t3℃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甲会析出晶体,仍然是饱和溶液,计算溶质质量分数时,要按照t2℃甲的溶解度计算,丙降温后,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计算丙的溶质质量分数时,按照t3℃时丙的溶解度计算,由于t2℃甲的溶解度大于t3℃时丙的溶解度,所以将t3℃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是:甲>丙,故C错误;
D、t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6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60g甲,所以t2℃时16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60g甲,100g水,降温到t1℃,由于t1℃甲的溶解度是40g,即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40g,所以降温后析出晶体质量:60g-40g=20g,故D正确。
故选D。
11.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探究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多少 B.探究同种金属与不同种酸反应的速率(室温下) C.探究不同溶剂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室温下) D.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A.A B.B C.C D.D
【答案】D
【详解】
A、向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倒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变量只有气体的种类,可以探究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多少,A不符合题意;
B、向等体积的5%的稀盐酸和稀硫酸中加入等量的铁粉,变量只有酸的种类,可以探究同种金属与不同种酸反应的速率(室温下),B不符合题意;
C、向10mL的食用油和水中加入3g食盐,变量只有溶剂的种类,可以探究不同溶剂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室温下),C不符合题意;
D、向40mL20℃的酒精和40mL60℃的水中各滴一滴红墨水,变量有温度和溶剂的种类两个,不能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D符合题意;
故选D。
1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变温时不考虑溶剂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溶剂质量可能相等
B.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
C.将t3℃时甲、乙、丙的混合溶液降温至t1℃,析出的固体中可能只有乙
D.将t1℃时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答案】D
【详解】
A、t1℃时,甲和丙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相等,溶剂质量相等,故甲、丙的饱和溶液,溶剂质量可能相等,不符合题意;
B、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溶液,没有指明溶液的状态,故溶质质量分数可能出现相等的情况,溶质的质量也可能相等,不符合题意;
C、将t3℃时甲、乙、丙的混合溶液降温至t1℃,降温后,甲的溶解度增大,不会析出,如果t3℃时,只有乙达到了饱和,降温后,析出的固体中可能只有乙,不符合题意;
D、t1℃时,溶解度:乙>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丙,将t1℃时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升温后,乙、丙的溶解度增加,均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丙,符合题意。
故选D。
13.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NaCl
B.0℃时,KNO3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NaCl大于KNO3
C.将30℃的KNO3溶液降温到2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30℃时,将等质量的 KNO3和NaCl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NaCl大于KNO3
【答案】D
【详解】
A.由图可知, 0℃时,氯化钠溶解度小于40g,故100g水中不能溶解40g NaCl,错误;
B.没有确定的溶液质量,不能判断 0℃时,KNO3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多少,错误;
C. 没有说明溶液是否饱和,故将30℃的KNO3溶液降温到20℃时不一定有晶体析出,错误;
D. 30℃时,硝酸钾溶解度大于氯化钠溶解度,故将等质量的 KNO3和NaCl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氯化钠大于硝酸钾,则所得溶液的质量:NaCl大于KNO3,正确。
故选D。
14.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进行了如图实验(见图Ⅰ),结合KNO3溶解度曲线(见图Ⅱ)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②、溶液④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①、溶液③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②、溶液③的质量:③>②
D.溶液②、溶液③溶液④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
【答案】B
【详解】
A. 溶液②、溶液④中烧杯底部均有未溶解的溶质,故一定是饱和溶液,正确;
B. 20℃时,硝酸钾溶解度为31.6g,20g水最多可以溶解硝酸钾质量为6.32g>4g,故溶液①是不饱和溶液;溶液③没有说明具体升高的温度,不能判断溶液状态,错误;
C. 溶液②升温后底部晶体溶解得到溶液③,故两者的质量大小为:③>②,正确;
D. 溶液②、溶液④均为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故两者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溶液②升温后底部晶体溶解得到溶液③,故溶质质量分数③最大,所以三者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为:③>②=④,正确。
故选B。
15.60℃时,向100g水中加入一定量KNO3形成溶液,再降温至20℃,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1,结合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的KNO3质量为41.6g B.降温过程中KNO3溶液始终为饱和溶液
C.蒸发溶剂可将M点的溶液转化到N点 D.20℃时,100g KNO3饱和溶液中有KNO331. 6g
【答案】A
【详解】
A、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1.6g硝酸钾,故60℃时,向100g水中加入一定量KNO3形成溶液,再降温至20℃,共析出10g硝酸钾,说明加入硝酸钾的质量为41.6g,符合题意;
B、由图2可知,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由图1可知,降温过程中,一开始没有溶质析出,说明一开始是不饱和溶液,后有溶质析出,变为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C、M点为2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N点为20℃时,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故增加溶剂或恒温蒸发可将M点的溶液转化到N点,不符合题意;
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131.6g硝酸钾饱和溶液中硝酸钾的质量31.6g,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固体均不含结晶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B.t1℃时,将20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70g溶液
C.t1℃时,等质量的甲和乙固体形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水的质量关系:甲>乙
D.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乙>甲=丙
【答案】B
【详解】
A. 甲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正确;
B. t1℃时,甲溶解度为30g,将20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最多溶解溶质15g,故可得到15g+50g=65g溶液,错误;
C. t1℃时,溶解度乙大于甲,溶解等质量的甲和乙固体形成饱和溶液时,甲需水更多,故所需水的质量关系:甲>乙,正确;
D. 甲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将t2℃时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甲乙析出晶体得到t1℃甲乙物质的饱和溶液,由于t1℃时溶解度乙大于甲,故溶质质量分数乙大于甲;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将t2℃时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得到t1℃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前后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于t1℃甲物质的溶解度等于t2℃时丙物质的溶解度,故降温后溶液的质量分数甲等于丙;故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乙>甲=丙,正确。
故选B。
17.研究溶液对于生产、生活有重要意义。
表1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硝酸钾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1)由表中数据可知,NaCl属于__________(选填“易溶”、“可溶”、“微溶”或“难溶”)物质。
(2)在_______时,NaCl的溶解度和KNO3的溶解度相等。
(3)20℃时,分别向盛有3.5g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10mL水(如图所示),待固体充分溶解并恢复至20℃,可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写化学式)。
(4)实验小组同学运用所学知识,计划从硝酸钾、少量氯化钠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的混合物中得到硝酸钾,设计流程如下:
①结合表1分析,趁热过滤的原因是的_______。
②操作a是___________(填“降温”或“蒸发”)结晶。
③滤液2的溶质是_______。
【答案】(1)易溶
(2)20℃~30℃
(3)KNO3
(4) 防止溶液中的硝酸钾析出,减少硝酸钾的损失 降温 氯化钠、硝酸钾或NaCl、KNO3
【解析】
(1)由表中数据可知,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所以NaCl属于易溶物质,故填:易溶;
(2)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发现,在20℃~30℃温度范围内硝酸钾和氯化钠存在溶解度相等的数值,故在20℃~30℃时,NaCl的溶解度和KNO3的溶解度相等,故填:20℃~30℃;
(3)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g,即20℃时,100g水中最多溶解氯化钠、硝酸钾的质量分别为36g、31.6g,所以20℃时,分别向盛有3.5g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10mL水(水的质量为10g),待固体充分溶解并恢复至20℃,可形成饱和溶液的是硝酸钾,故填:KNO3;
(4)①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趁热过滤的原因是使硝酸钾尽量完全溶解在溶液中,防止溶液中的硝酸钾析出,减少硝酸钾的损失,故填:防止溶液中的硝酸钾析出,减少硝酸钾的损失;
②操作a是从硝酸钾溶液中分离出硝酸钾,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故操作a的名称是降温结晶,故填:降温;
③降温结晶时仍有少量硝酸钾溶解在溶液中,而氯化钠基本不析出,滤液2的溶质是氯化钠、硝酸钾,故填:氯化钠、硝酸钾或NaCl、KNO3。
18.20℃时,将等质量mg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所示(不考虑水分的蒸发)。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是______(填“饱和”、“不饱和”)溶液。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______乙(填“>”、“<”或“=”)。所取固体质量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2)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大小关系是:甲______乙(填“>”、“<”、“=”或“无法确定”)。
(3)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答案】(1) 饱和 = 10g【分析】
(1)由图可知,甲中有未溶解的固体,故甲是饱和溶液;图2中甲乙固体完全溶解,由于将等质量mg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50g水的烧杯中,故形成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在20℃时,甲有晶体析出,说明甲中加入溶质的质量大于此时甲的溶解度,乙没有析出,说明加入的乙的质量小于等于此时乙的溶解度,由于题中是50g水,则m的取值范围是10g(2)由于50℃时,甲的溶解度大,配制溶液所需水少,则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大小关系是甲<乙;
(3)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故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降温结晶。
19.20℃时,将等质量的甲 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所示,甲 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甲”或“乙”)溶液;图2中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甲”或“乙”)溶液。
(2)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填“M”或“N”);图2中乙溶液降温至30℃,_____(填“会”或“不会”)析出晶体。
【答案】(1) 甲 乙(2) N 不会
【解析】
(1)图1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甲溶液,因为溶液中有多余的甲固体存在;在图1中,乙的烧杯底部没有固体剩余,升高温度,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增大,所以2中乙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2)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的是N,因为在20℃时,图1中乙的溶解度大于甲;根据图1中信息可以知道20℃时甲的溶解度小于乙的溶解度,而图3中在20℃时,N曲线的溶解度大于M曲线的溶解度,所以N表示的是乙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因为乙在20℃时没有晶体存在,故降温至30℃也不会出现晶体。
20.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40℃时,乙的溶解度是______,此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_。
(2)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______。
(3)40℃时,将50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甲的______(填“饱和”“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为______。
【答案】(1) 40g 甲大于乙(2)20℃(3) 饱和 75g
【解析】
(1)由图可知,40℃时,乙的溶解度是40g;此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甲大于乙。
(2)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20℃时,此时均为30g。
(3)40℃时,甲溶解度为50g,将50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最多溶解溶质25g,所得溶液是甲的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为25g+50g=75g。
21.回答问题:
(1)2021年10月20日亚太绿色低碳反战高峰论坛在中国开幕,主题为“建碳中和愿景,写新增长未来”。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即“碳达峰”: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对全世界宣布“碳中和”目标,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①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持续上升,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是______。
②“碳中和”是指人为排放二氧化碳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和人为碳捕集技术吸收二氧化碳量达到平衡。对于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______(写一条)。
③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氢氧燃料电池已得到广泛应用,在这种电池中,利用氢气作为能源的最大优点是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④西班牙有一条酸河,经调查发现导致河水呈酸性的原因是上游排放的物质R在水中发生反应所导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则R的化学式为______。
(2)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创立的“侯氏制碱法”,向滤出NaHCO3晶体后的NH4Cl溶液中加入NaCl粉末,析出NH4Cl。NH4Cl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1℃时,NH4Cl的溶解度______NaCl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小于”之一)
②t2℃时,NH4Cl的溶解度是______g。
③t2℃时,把50gNH4Cl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此溶液为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之一)
④通过NaCl的溶解度曲线,可判断出海水“晒盐”是用______(填“蒸发结晶”“降温结晶”之一)的方法从海水中得到NaCl。
【来源】山东省济南市商河县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答案】(1) 温室效应增强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燃烧产物为水,不污染环境 FeS2
(2) 等于 48 148g 饱和 蒸发结晶
【解析】
(1)①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持续上升,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含量增多会引起的环境问题是温室效应增强;故填温室效应增强,
②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故填光合作用;
③氢气燃烧产物为水,为清洁能源,故氢气作为能源的最大优点是:燃烧产物为水,不污染环境;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左右两端原子个数守恒,反应物中氢、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16,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氢、硫、氧、铁原子个数分别为4、4、16、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R中含有2个铁原子和4个硫原子,则每个R分子由1个铁原子和2个硫原子构成,可推出R化学式为FeS2。
(2)①根据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可知t1℃时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故填等于;
②t2℃时,NH4Cl的溶解度是48g,故填48;
③t2℃时,NH4Cl的溶解度为48g, 把50gNH4Cl加入100g水中只能溶解48g,故所得溶液的质量为148g ,形成的溶液为饱和溶液;
④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析出晶体方法应为蒸发结晶。
22.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A、B两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甲,升温到50℃时(不考虑水分蒸发),现象如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丙。
(1)图丙中M对应的是______(填“a”或“b”)的溶解度曲线。
(2)图甲中,a的溶液是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3)若将图乙中两溶液同时降温至30℃,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______。
A.a>b B.a<b C.a=b D.无法判断
【答案】(1)a
(2)饱和溶液
(3)C
【解析】
(1)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甲,a有剩余,说明该温度下,a的溶解度小于b,结合丙可知20℃时M的溶解度小于N,所以M表示a的溶解度曲线;
(2)由甲图可以看出加入的a有剩余,说明a的溶液是饱和溶液;
(3)设20℃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mg,20℃时,b物质完全溶解,则a、b两种物质最多为mg。设两种物质在30℃时溶解度为ng,因为m<n,因此当两种物质从50℃下降到30℃时均无晶体析出,因此二者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故选C。
23.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请你参与下面溶液形成及溶液有关问题的探究。
(1)实验一 加入高锰酸钾粉末后溶液呈______色,整个实验过程中有____个操作错误。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最后所得溶液浴质是KMnO4,溶剂是C2H5OH
B.振荡前后液体均不分层,体现溶液稳定性
C.该实验可证明微粒间有间隙且在不断运动
D.该实验可证明固体、液体气体均可作溶质
(2)实验二 加入NH4NO3固体充分溶解后,出现浑浊的试管是______(填“甲”或“乙”),烧杯中悬浮物_____(填“向上”或“向下”)运动。
【答案】(1) 紫红 3 BC##CB(2) 甲 向上
【解析】
(1)加入高锰酸钾粉末后溶液呈紫红色(高锰酸钾溶于水呈紫红色),整个实验过程中量筒不能用于溶解药品、胶头滴管要垂直悬空滴加药品、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有3个操作错误,
A.最后所得溶液浴质是KMnO4、C2H5OH,溶剂是水,错误。
B.振荡前后液体均不分层,体现溶液稳定性,正确。
C.加入酒精后体积小与酒精和水的体积之和,加入高锰酸钾后溶液变色,该实验可证明微粒间有间隙且在不断运动,正确。
D.该实验可证明固体、液体均可作溶质,不能证明气体可做溶质,错误。
故填:紫红;4;BC。   
(2)硝酸铵溶解吸热,温度降低,氢氧化钙溶解度增加,硝酸钾溶解度降低,所以甲中有晶体析出,出现浑浊。烧杯中的水溶解硝酸铵,密度增大,浮力增大,悬浮物向上运动。
24.“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请你跟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性的因素。
【实验内容】
(1)溶质种类的影响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保持不变的因素是______、溶质质量、溶剂的种类及______。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0℃时,向各盛有5mL蒸馏水的①②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gKNO3、2gCa(OH)2,振荡,观察溶解情况 试管①中的KNO3全部溶解,试管②中有较多的Ca(OH)2未溶 在______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种类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2)温度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______,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溶质种类及______、溶剂的种类及质量。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常温下向各盛有5mL。蒸馏水的①②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g KNO3晶体,将试管②加热到50℃,振荡,观察两试管中KNO3的溶解情况 试管①中有部分KNO3未溶,试管②的KNO3全部溶解 在不同温度下,同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______
【答案】(1) 温度 质量(或溶剂质量) 温度
(2) 温度 质量(或溶质质量) 不同
【解析】
(1)要探究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性的因素,要应用控制变量法,保持变量唯一,故探究溶质种类的影响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温度、溶质质量、溶剂的种类及溶剂质量;
根据实验的步骤和实验的现象可得出,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种类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2)要探究温度对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性的影响,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温度,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溶质种类及质量、溶剂的种类及质量;
根据实验的步骤和实验的现象可得出,在不同温度下,同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25.工业制碱的基本原理是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NH3、CO2,得到NaHCO3,再煅烧NaHCO3制得纯碱。已知: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5.9 g。
(1)2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NaCl固体配制饱和食盐水,需加入NaCl的质量至少为______g。
(2)煅烧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 + CO2↑+ H2O。煅烧168 g NaHCO3最多可得到Na2CO3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答案】(1)35.9
(2)设煅烧168 g NaHCO3最多可得到的Na2CO3的质量为x。
x=106g;
答:煅烧168g NaHCO3最多可得到的Na2CO3的质量为106g。
【详解】
(1)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5.9g,是指在该温度下,100g水中最多溶解35.9gNaCl,20℃时,向100g水中加入NaCl固体配制饱和食盐水,需加入NaCl的质量至少为35.9g;
(2)见答案。
26.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B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
(2)t2°C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
(3)t2°C时将60gA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是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结果精确至0.1% )。
(4)t1°C时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2°C时(不考虑水分蒸发),A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少”)。此时,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_(填字母)。
a. A=B b. A>B c. A【答案】 t1°C 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5 g B【解析】
(1)两条溶解度曲线的交点表示该温度下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此外,本题给出了P点y轴上的数值为25g,故填:t1°C 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均为25g。
(2)过t2°C的点作x轴的垂线,垂线与溶解度曲线相交的点由低到高为B和A,所以B物质在此温度下的溶解度比A小,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为B(3)由图可知,t2°C时A的溶解度为50 g,所以该温度下向100g水中加入60gA,有10g不能溶解且溶液达到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故填:饱和 33.3%。
(4) t1°C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也相等,升温到t2°C,A、B两物质的溶解度都变大,溶液的状态都变成不饱和,但是溶液中溶质、溶剂的质量都没有变化,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也都没有变化,还是相等的,故填:不变 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初中化学第9单元课题2溶解度中考真题课时练习
1.能证明20℃时某一硝酸钾溶液已达到饱和的方法是
A.向20℃时该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固体不溶解
B.向20℃时该溶液中加入少量水,溶液变稀
C.取少量溶液降温到0℃,有固体析出
D.取少量溶液升温到40℃,无固体析出
2.溶液对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的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固体和液体物质可以作为溶质 B.长期放置不分层的液体就是溶液
C.饱和溶液升温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D.溶液中溶质可以是一种或者多种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均一的、稳定的无色液体一定是溶液
B.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
C.将面粉加人水中搅拌,可得到溶液
D.某固态物质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后不一定变为不饱和溶液
4.“粗盐提纯”是课本的基础实验之一,其中不需使用的仪器是
A.酒精灯 B.蒸发皿 C.玻璃棒 D.锥形瓶
5.如图是氯化钠、硝酸钾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硝酸钾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钠的溶解度
B.50℃时,向45g硝酸钾固体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得到95g溶液
C.50℃时,将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钠两种固体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硝酸钾比氯化钠少
D.分别将50℃的硝酸钾、氯化钠的饱和溶液降温至20℃,硝酸钾溶液析出的固体多
6.如图是NaCl和KNO3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比NaCl的溶解度大
B.20℃时,NaCl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6.0%
C.50℃时,50g KNO3在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不饱和溶液
D.通过加溶剂、升温等方法能将KNO3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7.将白色硫酸铜粉末状晶体(CuSO4)加入到盛有100mL60℃热水的烧杯中,直至不能继续溶解为止,得到一定温度下的蓝色溶液M,即刻将一小块蓝色硫酸铜晶体(CuSO4﹒5H2O)N悬垂于烧杯中的硫酸铜溶液中(如图所示),自然冷却至室温,观察现象(已知:硫酸铜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小)。下列有关该实验的描述中,不合理的是
A.一定温度下,蓝色溶液M是硫酸铜的饱和溶液
B.随着温度的降低,硫酸铜溶液的质量不断增大
C.随着温度的降低,溶液中的溶质硫酸铜逐渐减少
D.在降温过程中,小块硫酸铜晶体N逐渐变大
8.两种固体物质NaCl和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现有40gNaC1、40gKCl两份固体,分别置于两只烧杯中,各倒入100g50°C蒸馏水充分溶解,实验现象如下图所示,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A.甲中加入的固体是NaCl
B.乙中溶液的质量是140g
C.50℃时,甲中溶液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D.分别将甲、乙中的溶液降温至10°C,乙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9.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2℃时,甲、乙、丙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甲>乙>丙
B.t1℃时,甲、乙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为30%
C.甲中含有少量的丙,可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D.t2℃时,将50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75g饱和溶液
10.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都是60
B.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甲>乙>丙
C.将t3℃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将t2℃时16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可析出20g固体(不含结晶水)
11.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探究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多少 B.探究同种金属与不同种酸反应的速率(室温下) C.探究不同溶剂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室温下) D.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A.A B.B C.C D.D
12.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变温时不考虑溶剂蒸发),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甲、丙的饱和溶液,溶剂质量可能相等
B.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溶液,溶质的质量可能相等
C.将t3℃时甲、乙、丙的混合溶液降温至t1℃,析出的固体中可能只有乙
D.将t1℃时乙、丙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13.KN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40gNaCl
B.0℃时,KNO3和NaCl两种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的质量:NaCl大于KNO3
C.将30℃的KNO3溶液降温到20℃时一定有晶体析出
D.30℃时,将等质量的 KNO3和NaCl分别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NaCl大于KNO3
14.为探究硝酸钾的溶解性,进行了如图实验(见图Ⅰ),结合KNO3溶解度曲线(见图Ⅱ)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②、溶液④一定是饱和溶液
B.溶液①、溶液③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溶液②、溶液③的质量:③>②
D.溶液②、溶液③溶液④的溶质质量分数:③>②=④
15.60℃时,向100g水中加入一定量KNO3形成溶液,再降温至20℃,析出固体质量的变化如图1,结合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入的KNO3质量为41.6g B.降温过程中KNO3溶液始终为饱和溶液
C.蒸发溶剂可将M点的溶液转化到N点 D.20℃时,100g KNO3饱和溶液中有KNO331. 6g
16.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固体均不含结晶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中混有少量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B.t1℃时,将20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可得到70g溶液
C.t1℃时,等质量的甲和乙固体形成饱和溶液时所需水的质量关系:甲>乙
D.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乙>甲=丙
17.研究溶液对于生产、生活有重要意义。
表1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氯化钠 35.7 35.8 36.0 36.3 36.6 37.0 37.3 37.8 38.4
硝酸钾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1)由表中数据可知,NaCl属于__________(选填“易溶”、“可溶”、“微溶”或“难溶”)物质。
(2)在_______时,NaCl的溶解度和KNO3的溶解度相等。
(3)20℃时,分别向盛有3.5g氯化钠和硝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10mL水(如图所示),待固体充分溶解并恢复至20℃,可形成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写化学式)。
(4)实验小组同学运用所学知识,计划从硝酸钾、少量氯化钠和不溶性杂质(泥沙)的混合物中得到硝酸钾,设计流程如下:
①结合表1分析,趁热过滤的原因是的_______。
②操作a是___________(填“降温”或“蒸发”)结晶。
③滤液2的溶质是_______。
18.20℃时,将等质量mg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5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所示(不考虑水分的蒸发)。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
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甲是______(填“饱和”、“不饱和”)溶液。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甲______乙(填“>”、“<”或“=”)。所取固体质量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2)5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物质配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的质量大小关系是:甲______乙(填“>”、“<”、“=”或“无法确定”)。
(3)甲中混有少量乙,提纯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
19.20℃时,将等质量的甲 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所示,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所示,甲 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甲”或“乙”)溶液;图2中一定是不饱和溶液的是______(填“甲”或“乙”)溶液。
(2)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填“M”或“N”);图2中乙溶液降温至30℃,_____(填“会”或“不会”)析出晶体。
20.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40℃时,乙的溶解度是______,此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______。
(2)甲、乙两物质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是______。
(3)40℃时,将50g甲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是甲的______(填“饱和”“不饱和”)溶液,溶液的质量为______。
21.回答问题:
(1)2021年10月20日亚太绿色低碳反战高峰论坛在中国开幕,主题为“建碳中和愿景,写新增长未来”。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即“碳达峰”: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我国对全世界宣布“碳中和”目标,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
①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持续上升,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是______。
②“碳中和”是指人为排放二氧化碳量与通过植树造林和人为碳捕集技术吸收二氧化碳量达到平衡。对于自然界中消耗二氧化碳的主要途径是______(写一条)。
③开发和利用新能源,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氢氧燃料电池已得到广泛应用,在这种电池中,利用氢气作为能源的最大优点是_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④西班牙有一条酸河,经调查发现导致河水呈酸性的原因是上游排放的物质R在水中发生反应所导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则R的化学式为______。
(2)我国化学家侯德榜在氨碱法的基础上创立的“侯氏制碱法”,向滤出NaHCO3晶体后的NH4Cl溶液中加入NaCl粉末,析出NH4Cl。NH4Cl和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1℃时,NH4Cl的溶解度______NaCl的溶解度。(填“大于”“等于”“小于”之一)
②t2℃时,NH4Cl的溶解度是______g。
③t2℃时,把50gNH4Cl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此溶液为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之一)
④通过NaCl的溶解度曲线,可判断出海水“晒盐”是用______(填“蒸发结晶”“降温结晶”之一)的方法从海水中得到NaCl。
22.20℃时,将等质量的a、b两种固体,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A、B两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甲,升温到50℃时(不考虑水分蒸发),现象如乙,a、b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丙。
(1)图丙中M对应的是______(填“a”或“b”)的溶解度曲线。
(2)图甲中,a的溶液是______(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3)若将图乙中两溶液同时降温至30℃,则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______。
A.a>b B.a<b C.a=b D.无法判断
23.溶液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请你参与下面溶液形成及溶液有关问题的探究。
(1)实验一 加入高锰酸钾粉末后溶液呈______色,整个实验过程中有____个操作错误。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最后所得溶液浴质是KMnO4,溶剂是C2H5OH
B.振荡前后液体均不分层,体现溶液稳定性
C.该实验可证明微粒间有间隙且在不断运动
D.该实验可证明固体、液体气体均可作溶质
(2)实验二 加入NH4NO3固体充分溶解后,出现浑浊的试管是______(填“甲”或“乙”),烧杯中悬浮物_____(填“向上”或“向下”)运动。
24.“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性的因素有哪些?”请你跟随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完成下列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性的因素。
【实验内容】
(1)溶质种类的影响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溶质的种类,保持不变的因素是______、溶质质量、溶剂的种类及______。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0℃时,向各盛有5mL蒸馏水的①②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gKNO3、2gCa(OH)2,振荡,观察溶解情况 试管①中的KNO3全部溶解,试管②中有较多的Ca(OH)2未溶 在______不变的情况下,不同种类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不同
(2)温度的影响
在实验中要改变的因素是______,要保持不变的因素是溶质种类及______、溶剂的种类及质量。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常温下向各盛有5mL。蒸馏水的①②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g KNO3晶体,将试管②加热到50℃,振荡,观察两试管中KNO3的溶解情况 试管①中有部分KNO3未溶,试管②的KNO3全部溶解 在不同温度下,同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______
25.工业制碱的基本原理是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NH3、CO2,得到NaHCO3,再煅烧NaHCO3制得纯碱。已知: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35.9 g。
(1)2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NaCl固体配制饱和食盐水,需加入NaCl的质量至少为______g。
(2)煅烧NaHC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HCO3Na2CO3 + CO2↑+ H2O。煅烧168 g NaHCO3最多可得到Na2CO3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及结果)
26.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与B的溶解度曲线相交于P点。据图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____。
(2)t2°C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
(3)t2°C时将60gA物质加入到10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是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形成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结果精确至0.1% )。
(4)t1°C时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都升温到t2°C时(不考虑水分蒸发),A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少”)。此时,两种物质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_________(填字母)。
a. A=B b. A>B c. A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