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2年初中化学第9单元课题3溶液的浓度中考真题课时练习
1.(2022·山东·烟台市芝罘区教育科学研究中心九年级期末)下列关于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任何溶液中只可能含有一种溶质 B.溶液一定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C.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是质量分数最大的溶液 D.一定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解度减小
【答案】B
【详解】
A、溶液中可能含有多种溶质,如海水中含有氯化镁、氯化钠等多种溶质,不符合题意;
B、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混合而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符合题意;
C、相同温度下,对于同一溶质来说,其饱和溶液是该温度下质量分数最大的溶液,不符合题意;
D、一定温度下,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加水稀释后,溶质质量分数减小,但是溶解度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022·江苏沭阳·九年级期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
B.2g氢气与8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小于10g
C.干燥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质量分数大约是78%和21%
D.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答案】C
【详解】
A、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零,故A正确;
B、氢气在氧气中点燃生成水,反应的化学关系式为,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g氢气与8g氧气充分反应,2g氢气与8g氧气充分反应,氢气有剩余,则2g氢气与8g氧气充分反应后生成水的质量小于10g,故B正确;
C、干燥空气中氮气和氧气的体积分数大约是78%和21%,故C不正确;
D、,在不同温度下,当溶解的硝酸钾的质量相同,溶剂质量相同,达到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等于不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则硝酸钾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大于不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故D正确。
故选C。
3.(2022·山东·临清市教育和体育局教科研中心九年级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用水来区别NaOH固体和NH4NO3固体
B.利用洗洁精的溶解作用洗去餐具上的油污
C.夜晚发现煤气泄漏,立即开灯检查
D.若称量含有少量杂质的氯化钠,则所配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答案】A
【详解】
A、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大量的热,溶液温度升高,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溶液温度降低,现象不同,可以区分,符合题意;
B、洗洁精中含有乳化剂,具有乳化性,能将油污乳化为细小油滴,随水冲走,不是溶解作用,不符合题意;
C、煤气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到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夜晚发现煤气泄漏,不能立即开灯检查,应先关闭阀门,打开门窗,不符合题意;
D、若称量含有少量杂质的氯化钠,会导致溶质质量偏小,则所配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2022·江苏·邳州市宿羊山初级中学九年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00 g 水溶解20 g 食盐,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0%
B.100 g 硫酸铜溶液中含有 17 g 硫酸铜,若再往其中加入 1 g 无水硫酸铜,并使其完全溶解,则溶质质量分数变为 18%
C.从溶质质量分数为 20% 的 100 g 碳酸钠溶液中取出 10 g 溶液,则取出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2%
D.向 1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30% 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 20 mL 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为 25%
【答案】D
【详解】
A、100 g 水溶解20 g 食盐,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16.7%<20%,选项错误;
B、100 g 硫酸铜溶液中含有 17 g 硫酸铜,若再往其中加入 1 g 无水硫酸铜,并使其完全溶解,则溶质质量分数=×100%≈17.8%<18%,选项错误;
C、溶液具有均一性,从溶质质量分数为 20% 的 100 g 碳酸钠溶液中取出 10 g 溶液,则取出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仍为20%,选项错误;
D、20mL水的质量=20mL×1g/mL=20g,向 10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30% 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 20 mL 水,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00%=25%,选项正确,故选D。
5.(2022·河北正定·九年级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电解水实验说明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100g98%的浓硫酸加入400g水稀释能得到19.6%的稀硫酸
C.电器着火用水扑灭,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D.C、CO和CO2都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
【答案】B
【详解】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可得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不符合题意;
B、100g、98%的浓硫酸加入400g水稀释能得到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符合题意;
C、电器着火,不能用水扑灭,防止触电,应先切断电源,然后进行灭火,着火点是一个定值,不能被降低,不符合题意;
D、碳和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和还原性,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也不具有还原性,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2021·宁夏·中考真题)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溶解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B.在氯化钾溶液稀释的过程中,氯化钾的质量不变
C.在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CO2在水中的溶解度
D.熟石灰的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或者增加溶剂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答案】C
【详解】
A、物质溶解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正确;
B、在氯化钾溶液稀释的过程中,只是溶剂水的质量增加,氯化钾的质量不变,正确;
C、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减小CO2在水中的溶解度,错误;
D、熟石灰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增大而减小,故熟石灰的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或者增加溶剂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正确;
故选C。
7.(2021·河南·郑州市金水区新奇初级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下列关于溶液说法正确的是
A.将高锰酸钾和汽油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后都能形成溶液
B.把30%的硝酸钾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5%
C.向20℃时的蔗糖饱和溶液中加入食盐,食盐不再溶解
D.配制100g10‰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
【答案】D
【详解】
A、高锰酸钾能溶于水形成溶液,汽油不能溶于水形成溶液。错误。
B、溶液具有均一性,把30%的硝酸钾溶液均分成两份,每份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0%。错误。
C、蔗糖饱和溶液在该温度下不能继续溶解蔗糖,但可以继续溶解其他物质如食盐。错误。
D、配制100g10‰氯化钠溶液一般经过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装瓶存放等步骤,正确。
故选D。
8.(2021·山东高青·九年级期中)对“20%的蔗糖溶液”含义的理解错误的是
A.20g蔗糖溶于水配成100g溶液 B.40g水中溶解了10g蔗糖
C.将蔗糖和水按照1:9质量比配成的溶液 D.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5
【答案】C
【详解】
A、20g蔗糖溶于水配成100g溶液,则溶质质量分数为:,正确;
B、40g水中溶解了10g蔗糖,则溶质质量分数为:,正确;
C、将蔗糖和水按照1:9质量比配成的溶液,设蔗糖为1g,水为9g,则溶质质量分数为:,错误;
D、溶质和溶液的质量比为1:5,设溶质为1g,溶液为5g,则溶质质量分数为:,正确;
故选:C。
9.(2021·黑龙江·哈尔滨市第四十九中学校九年级期中)如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A、B两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B.t1℃时,将A、B分别溶于等质量的水中制成饱和溶液,溶解A的质量比B多
C.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到t1℃,析出的A一定比B多
D.当A中含有少量B时,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提纯A
【答案】A
【详解】
A、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的溶质分数为,所以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故A正确;
B、t1℃时,B物质的溶解度大于A物质的溶解度,所以将A、B分别溶于等质量的水中制成饱和溶液,溶解A的质量比B少,故B错误;
C、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1℃降温到t2℃,饱和溶液的质量不能确定,所以析出晶体的质量不能确定,故C错误;
D、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所以当A中含有少量B时,一般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故D错误。
故选A。
10.(2021·四川内江·中考真题)a、b两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从b的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B.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C.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D.t1℃时a、b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答案】A
【详解】
A、b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降低逐渐增大,不能通过降温结晶的方法从饱和溶液中析出晶体,此选项表述不正确;
B、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大,此选项表述正确;
C、从溶解度曲线可看出,t2℃时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此选项表述正确;
D、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同,故该温度下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此选项表述正确。
故选A。
11.(2021·江苏泗洪·九年级期中)20℃时,取一定质量的固体硝酸钾于烧杯中,把100克水平均分成四份依次加入烧杯,不断搅拌,使之充分溶解,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甲烧杯中,硝酸钾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甲和乙烧杯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丙烧杯中,硝酸钾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丙→丁过程中,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大
【答案】B
【详解】
A、甲烧杯中,硝酸钾有部分未溶解,所以一定是饱和溶液,错误。
B、甲和乙烧杯中都有硝酸钾剩余,都是硝酸钾的饱和溶液,因为温度相同,所以溶解度相同,则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C、丙烧杯中,没有硝酸钾剩余。因乙有硝酸钾剩余,所以不能确定丙是否为不饱和溶液。错误。
D、丙→丁过程中,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不变,所以溶质质量分数减小。错误。
故选B。
12.(2022·山东新泰·九年级期末)下列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50℃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B>A=C
B.A中含有少量的B可采用海水晒盐的原理提纯A
C.将50℃的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时,该溶液的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分数都可能不发生变化
D.分别将4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最多,C溶液中无晶体析出
【答案】C
【详解】
A、将50℃时A、B、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AB仍然是饱和溶液,且20℃时B的溶解度大于A,所以B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的溶质质量分数,C变为不饱和溶液,故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且最小,所以三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顺序是B>A>C,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B、A中含有少量的B可采用降温结晶的原理提纯A,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C、将50℃的C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时,可以升高温度,该溶液的溶液质量、溶剂质量、溶质质量分数都可能不发生变化,选项正确,符合题意;
D、由于三种溶液的质量均未知,所以分别将40℃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20℃,析出晶体质量无法计算,选项错误,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2022·江苏丹阳·九年级期末)T2℃时,将70.0gKNO3、KCl固体分别加入到各盛有20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完全溶解,降温到T1℃,现象如图1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中加入的固体是KNO3
B.T1℃时,甲中溶液一定不饱和,乙中溶液一定饱和
C.T1℃时,将甲、乙中的物质混合,充分搅拌,一定有固体剩余
D.T2℃时,KCI溶液由a点转化到b点,可加入KCI或恒温蒸发水
【答案】D
【详解】
A、由表中数据可知,KNO3的溶解度从T2℃到T1℃溶解度下降,溶解度从大于35g到25g,T1℃时200g水中加入50g会饱和,多余的会以固体形式析出,而图中没有此现象,乙图符合,所以可知甲KCl,乙为KNO3,故不符合题意;
B、由表中数据可知,T1℃,甲为KCl溶解度35g,乙为KNO3溶解度25g,200g水中70g甲饱和,50g乙饱和,甲和乙都是初始70g,都是饱和溶液,故不符合题意;
C、T1℃时,将甲、乙中的物质混合,充分搅拌,相当于溶解到400g水中,可以溶解140gKCl和100gKNO3,均没有达到饱和,所以没有固体剩余,故不符合题意;
D、T2℃时,KCI溶液由a点(不饱和溶液)转化到b点(饱和溶液),正确的方法是增加溶质或者是减少溶剂,所以可加入KCI或恒温蒸发水,故符合题意;
故选D。
14.(2022·江苏镇江·九年级期末)R是KNO3和NaNO3两种物质中的一种,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现用R做左下图所示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R不可能是KNO3
B.①和②的溶液中,溶质质量相等
C.①②③中,只有③的上层清液是饱和溶液
D.①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比③的上层清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小
【答案】C
【详解】
A、在将溶液降温至t2℃时有晶体析出,此时200g-100g=100g水中溶解R的质量小于50g,说明此温度R的溶解度小于50g,硝酸钾的溶解度在t2℃时等于50g,则R不可能为硝酸钾,正确;
B、①溶液中R全部溶解,溶质质量为50g,②溶液中无晶体析出,溶质质量为50g,二者溶质质量相等,故B正确;
C、通过图像可知,硝酸钠t1℃时的溶解度为大于30g并且小于50g, t2℃时的溶解度大于30g且小于50g且比t1时的溶解度大,t3℃时的溶解度为50g。①烧杯为t1℃时硝酸钠的溶液,其中溶质为50g,溶剂为200g,则此时为硝酸钠的不饱和溶液。②烧杯为t3℃时的硝酸钠的溶液,其中溶质为50g,溶剂为100g,则此时为硝酸钠的饱和溶液。③烧杯为t2℃时的硝酸钠的溶液,且该溶液由t3℃的溶液降温而得,并且烧杯中有固体析出,则证明该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则②、③为硝酸钠物质的饱和溶液,①为硝酸钠的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
D、溶液①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由图示可知,在t2温度下,硝酸钠溶解度大于30g且小于50g。假设该温度下,硝酸钠溶解度为30g,则此温度下的硝酸钠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而t2温度下硝酸钠的饱和溶液溶解度一定大于30g,则其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大于23.1%,因为23.1%>20%,故①中溶质质量分数小于③中溶质质量分数,故D正确;
故选C。
15.(2021·河南·新乡市太行中等专业学校九年级阶段练习)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__________g。
(2)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B,可用__________(选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A;
(3)t2℃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用“>”或“=”连接)。
【答案】(1)25
(2)降温结晶
(3)B>A>C
【分析】
(1)由溶解度曲线可知,t1℃时,B物质的溶解度是25g,故填:25。
(2)由于A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B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所以提纯A的方法是降温结晶,故填:降温结晶;
(3)t2℃的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A、B的溶解度减小,析出晶体,仍然是饱和溶液,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与该温度时的溶解度有关,所以降温后B物质溶质质量分数大于A物质溶质质量分数,C物质降温后,溶解度变大,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因为t1℃时A物质溶解度大于t2℃时C的溶解度,所以降温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B>A>C,故填:B>A>C。
16.(2019·四川资阳·中考真题)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2)t2℃时,将40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为______g,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3)将丙的饱和溶液从t2℃降温到t1℃,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会______(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答案】(1)乙>甲=丙(2) 75 33.3%
(3)不变
【解析】
(1)由图可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乙>甲=丙;
(2)t2℃时,甲物质溶解度为50g,将40g甲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后,最多溶解25g溶质,得到的溶液的质量为25g+50g=75g,此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3)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将t2℃时丙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得到t1℃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溶质、溶剂质量均不变,则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17.(2021·黑龙江省八五六农场学校九年级期末)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图,根据图示回答:
(1)随温度升高,三种物质中溶解度变化最大的是______(填字母)。
(2)t4℃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
(3)t4℃时,从混有C物质的A溶液中得到A物质的结晶方法是______。
(4)t4℃时,B的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答案】(1)A(2)A>B>C(3)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法)(4)37.5%
【解析】
(1)根据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陡缓可知,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变化最大的是A,故填:A。
(2)t4℃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 B>C,故填:A> B>C。
(3)A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大,而C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变化较小,故t4℃时,要从混有C物质的A溶液中得到 A物质的结晶方法是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法,故填: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法)。
(4)由于在t4℃时,B的溶解度为6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60gB形成160g饱和溶液,所得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故填:37.5%。
18.(2021·河南·郑州市金水区新奇初级中学九年级阶段练习)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示回答:
(1)0℃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_____。
(2)将甲溶液由A点转变为B点,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填一种)。
(3)t2℃时,将80g丙的饱和溶液与20g水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
【答案】(1)甲(2)恒温蒸发溶剂(3)30%
【解析】
(1)由图可知,0℃时,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甲。
(2)将甲溶液由A点转变为B点,温度没有改变,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状态,可采用的方法是恒温蒸发。
(3)t2℃时,丙的溶解度为60g,80g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为,将80g丙的饱和溶液与20g水混合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19.(2022·福建·福州立志中学九年级期末)水是生命之源,人类的生产生活中离不开水。
(1)水的净化
①自来水生产过程______(填“能”或“不能”)将硬水转化成软水,生活中常用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②净水过程中加入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
③配制10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葡萄糖溶液质量为______。
(2)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
①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②t3℃时,40g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_____g。
③若B中混有少量的A,欲提纯B,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
④将t3℃时等质量A和C的饱和溶液分别蒸发10g水,然后降温至t2℃过滤,得到溶液a和溶液b。对于溶液a和溶液b,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____(填标号)。
A.都是饱和溶液 B.溶液质量a【答案】(1) 不能 肥皂水 吸附色素和异味 250g
(2) C、B、A 15 蒸发结晶 BD
【解析】
(1)①自来水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净化方法为:通过沉降、过滤除掉难溶性固体,通过吸附除掉色素和异味;通过加入杀菌剂除掉细菌和病毒,没有除掉可溶性物质,不能将硬水转化成软水,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泡沫多浮渣少的为软水,反之为硬水;
②净水过程中加入活性炭的作用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除掉色素和异味;
③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设配制10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需要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葡萄糖溶液质量为x,则1000g×5%=20%x,x=250g;
(2)①t1℃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C>B>A;
②t3℃时,A的溶解度为60g,设40g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x=15g;
③B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小,A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较大且随温度升高而增大,若B中混有少量的A,欲提纯B,可采用的方法是蒸发结晶;
④将t3℃时,A的溶解度比C的大,等质量A和C的饱和溶液中,溶剂质量A小于C,分别蒸发10g水,然后降温至t2℃过滤,得到溶液a和溶液b。降温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变,对于溶液a和溶液b,溶剂质量a20.(2022·江苏溧水·九年级期末)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电解水实验可以得出水是由______组成的。
(2)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现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过滤,过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填序号)。
①带铁圈的铁架台 ②酒精灯 ③漏斗 ④玻璃棒 ⑤量筒 ⑥烧杯 ⑦滤纸
(3)少量下列物质加入到水中,充分搅拌后,可以得到无色溶液的是______。
A.植物油 B.蔗糖 C.乙醇 D.高锰酸钾
(4)Ⅰ、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乙>甲=丙
B.20℃时,将3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质量是80g
C.分别将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甲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
D.分别将t1℃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乙>甲>丙
(5)Ⅱ、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见下表:
温度/℃ 10 20 30 40 50 60 70
溶解度/g 21 32 46 64 86 110 138
下图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100g水,分别向其中加入110g、86g、64g、32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得到40℃时的溶液。
①______中的液体是饱和溶液(选填字母)。
②表中的一组数据“20、32”的含义是______。
③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______(任写一种)。
④向B烧杯中加适量的水得到饱和溶液(保持40℃)的最大质量为______g。
⑤A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答案】(1)氢氧(两种)元素(2)③④⑥(3)BC(4)AD(5) ABC 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2g 加入硝酸钾(蒸发水或降低温度) 220.4 39.0%
【解析】
(1)电解水实验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氧气分别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可以得出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过滤时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①带铁圈的铁架台由于固定仪器,③漏斗用于分离固液物质,④玻璃棒用于引流,⑥烧杯用于盛放液体,⑦滤纸用于分离固液物质;其中玻璃仪器有③④⑥。
(3)A、植物油不溶于水,错误;
B、蔗糖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得到无色溶液,正确;
C、乙醇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得到无色溶液,正确;
D、高锰酸钾溶于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得到紫红色溶液,错误;
故选BC。
(4)A. 由图可知,t1℃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乙>甲=丙,正确;
B. 20℃时,甲物质溶解度为40g,将30g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搅拌,最多溶解溶质质量为20g,所得溶液的质量是20g+50g=70g,错误;
C. 不确定溶液的质量大小,不能判断析出的晶体质量谁最大,错误;
D. 甲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将t1℃时两者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两者变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由于t1℃时溶解度乙大于甲,故溶质质量分数乙大于甲;丙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将t1℃时该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析出晶体,溶质质量分数减小,由于t2℃丙物质的溶解度小于t1℃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故升温后溶液的质量分数乙>甲>丙;
故选AD。
(5)①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4g,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100g水,分别向其中加入110g、86g、64g、32g硝酸钾,充分溶解,能得到饱和溶液的为ABC。
②表中的一组数据“20、32”的含义是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2g。
③由图表格可知,硝酸钾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那么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是加入硝酸钾(蒸发水或降低温度)。
④40℃时B烧杯盛有100g水,加硝酸钾质量为86g,则加适量的水得到饱和溶液(保持40℃)需要水的质量最大为,故溶液最大质量为134.4g+86g=220.4g。
⑤A烧杯中溶液为40℃时硝酸钾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21.(2019·北京·九年级专题练习)同学们在实验室用下图装置制取氧气。
(1)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______ 。
实验后,同学们发现沾有高锰酸钾的白抹布洗完晾干后变为棕褐色。
【查阅资料】
草酸溶液能将棕褐色物质除去。
【提出问题】
哪些因素能加快草酸除去棕褐色物质的速率?
【进行实验】
将均匀染有棕褐色的抹布剪成大小相同的小布条进行实验
实验编号 实验120℃水 实验220℃0.5%草酸溶液 实验320℃0.25%草酸溶液 实验420℃0.125%草酸溶液 实验530℃0.25%草酸溶液 实验640℃0.25%草酸溶液
现象 颜色没有褪去 70秒后颜色褪去 98秒后颜色褪去 150秒后颜色褪去 51秒后颜色褪去 40秒后颜色褪去
【解释与结论】
(2)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 0.5%的草酸溶液,需要草酸的质量为 ______ 。
(3)实验1的目的是 ______ 。
(4)证明升高温度能加快草酸除去棕褐色物质的速率,需要对比 ______ (填实验序号)。
(5)由实验2、3、4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______ 。
【反思与评价】
(6)实验后,同学们查资料得知抹布上的棕褐色物质为二氧化锰,请你设计实验方案进行验证 ______ 。
【答案】 防止冷凝水回流,试管炸裂 1g 空白对照,证明水不能使棕褐色布条褪色 3、5、6 其他条件相同时,草酸浓度增大能加快草酸除去棕褐色物质的速率 取棕褐色布条放入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气泡。或取少量二氧化锰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草酸溶液,观察黑色固体是否逐渐消失
【解析】
【详解】
(1)加热高锰酸钾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防止冷凝水回流,试管炸裂;
(2)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 0.5%的草酸溶液,需要草酸的质量=200g×0.5%=1g;
(3)实验1的目的是空白对照,证明水不能使棕褐色布条褪色;
(4)证明升高温度能加快草酸除去棕褐色物质的速率,草酸的浓度相同,温度不相同,需要对比3、5、6;
(5)实验2、3、4中,其他条件相同,草酸的浓度不相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草酸浓度增大能加快草酸除去棕褐色物质的速率;
(6)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分解速率,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会产生气泡;根据实验探究可知,草酸溶液能与二氧化锰反应。验证抹布上的棕褐色物质为二氧化锰的方法是取棕褐色布条放入试管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气泡。或取少量二氧化锰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草酸溶液,观察黑色固体是否逐渐消失。
22.(2022·黑龙江香坊·九年级期末)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黄铜样品(铜锌合金)中铜的含量,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请回答问题:
(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样品中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X)的比例式______。
(3)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______。
(4)若将所得滤液蒸发6.3g水,最终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
(5)若用98%的浓硫酸配制所用的稀硫酸,需要浓硫酸的质量为______。
(6)若工业上用含Cu2S 80%的辉铜矿100t(炼制过程中辉铜矿的损失率为26%),能炼出上述黄铜的质量为______。
【答案】(1)
(2)
(3)74%
(4)解:设反应生成硫酸锌的质量为y,使用硫酸的质量为z
所以最终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答:最终所得滤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6.1%。
(5)10g
(6)根据铜元素守恒,可得铜的质量为
能炼出上述黄铜的质量是
答:能炼出上述黄铜的质量为64t
【解析】
(1)实验中铜和硫酸不反应,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对应的化学方程式。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得,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25g+100g-124.8g=0.2g
设锌的质量为X则
(3)根据比例式求得X=6.5g。
所以该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4)见答案。
(5)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若用98%的浓硫酸配制所用的稀硫酸,则需要浓硫酸的质量为:
(6)见答案。
23.(2022·江西·上饶市广丰区教育体育局九年级期末)某品牌钙片的部分信息:①钙片主要成分为碳酸钙;②每片钙片的质量为0.8克。化学社团的同学为测定钙片中钙元素的含量,进行了如图实验:(假设钙片中其他成分不含钙元素,不溶于水且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钙片用于补“钙”。钙片中所含的“钙”是指______(填序号)。
A.元素 B.单质 C.原子
(2)将钙片研碎的目的是______;
(3)每片钙片中所含钙的质量______;
(4)计算滤液的质量(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A
(2)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3)0.22g
(4)碳酸钙的质量为
设: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滤液的质量=11g+108.2g-4.84g=114.36g
答:滤液的质量为114.36g。
【解析】
(1)钙片中所含的“钙”粗略的描述物质的组成,故指元素,故选:A。
(2)将钙片研碎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
(3)每片钙片中所含钙的质量为:。
(4)见答案。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