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110.2 平行线的判定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七年级下册数学110.2 平行线的判定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8.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2-24 15:1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0.2 平行线的判定(3)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2、能运用所学过的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计算;
3、使学生初步理解;“从特殊到一般,又从一般到特殊”是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本节教学的重点是第二、三个判定方法的发现、说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问题的思考和推理过程是难点,
【教学预设】
【活动1】知识回顾: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
2、怎样的两条直线平行?
3、复习三线八角。
【活动2】合作动手实验引入
复习画两条平行线的方法:
提问:(1)怎样用语言叙述上面的图形?(直线l1,l2被AB所截)
(2)画图过程中,什么角始终保持相等?(同位角相等,即∠1=∠2)
(3)直线l1,l2位置关系如何?( l1∥l2)
(4)可以叙述为:
∵∠1=∠2
∴l1∥l2 ( ? )
【活动3】平行线的判定方法1:
由上面,同学们你能发现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吗?
语言叙述: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单地说: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几何叙述:∵∠1=∠2
∴l1∥l2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问:三线八角分为三类角,
当同位角相等时,两直线平行,那么内错角或同旁内角具有什么关系时,也能判定两直线平行呢
学生会跃跃欲试,动脑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将内错角或同旁内角条件设法转化为利用同位角相等。
【活动4】运用特殊和一般的关系,发现新的判定方法
1、通过合作学习,提出猜想.
①若图中,直线AB与CD被直线EF所截,若∠3=∠4,则AB与CD平行吗?
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⑴我们已经有怎样的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
⑵由∠3=∠4,能得出有一对同位角相等吗?
由此你又获得怎样的判定平行线的方法?
要求学生板书说理过程,在此基础上.将“猜想”更改成判定方法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则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并强调几何语言的表述方法
∵∠3=∠4
∴AB∥CD(内错角相等,两条直线平行)
②若图中,直线AB与CD被直线EF所截,若∠2+∠4=180°,则AB与CD平行吗?
你可以由类似的方法得到正确的结论吗?
由此你又获得怎样的判定平行线的方法?
要求学生板书说理过程,在此基础上.将“猜想”更改成判定方法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则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并强调几何语言的表述方法
∵∠2+∠4=180°
∴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当学生都得到正确的结论后,引导学生猜想:同旁内角互补,两条直线平行.
【活动5】应用举例,变式练习(讲与练结合方式进行教学)
P126练习1、2、3。
【活动6】例题教学,体验新知
例1 如图:
① ∵ ∠2 =___(已知)
∴ ___∥___( )
② ∵ ∠3 = ∠5(已知)
∴ ___∥___( )
③ ∵ ∠4 +___=180o(已知)
∴ ___∥___( )
例2 如图:
① ∵ ∠1 =_____(已知)
∴ AB∥CE( )
② ∵ ∠1 +_____=180o(已知)
∴ CD∥BF( )
③ ∵ ∠1 +∠5 =180o(已知)
∴ _____∥_____( )
④ ∵ ∠4 +_____=180o(已知)
∴ CE∥AB( )
例3 如图:已知 ∠1=75o , ∠2 =105o
问:AB与CD平行吗?为什么?
例4:已知∠3=45 °,∠1与∠2互余,试说明AB∥CD吗?
解:由于∠1与∠2是对顶角,
∴∠1=∠2
又∵∠1+∠2=90°(已知)
∴∠1=∠2=45°
∵ ∠3=45°(已知)
∴∠ 2=∠3
∴ 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活动7】教学小结
1、先由教师问学生:到目前为止学习了哪些判定两直线平行的方法 在选择方法时应注意什么问题
2、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指出:
(1)学习了3种判定方法.
(2)学习了由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
(3)在平行线的判定问题中,要“有的放矢”,根据不同情况作出选择.
【活动8】作业:课本第128页习题10.2中第2、3、4三题。
【教学反思】
EMBED Flash.Movie
E
F
4
A
B
C
D
1
3
2
E
F
G
A
B
C
D
1
3
2
H
E
F
4
A
B
C
D
1
3
2
A
C
1
4
2
3
5
8
6
7
B
D
F
C
3
1
A
2
4
5
E
A
C
1
4
2
3
B
D
5
1
2
3
A
B
C
D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