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1.4.1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沪科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 1.4.1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2-24 17:53: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4.1 有理数的加法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有理数的加法法则,能熟练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2.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并广泛的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通过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探索,让学生在合作学习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到与同伴合作交流的重要性。
二、学情分析
1. 学生在小学已经学过非负有理数的加减法,并能熟练掌握;
2. 学生已掌握有理数的分类、数轴、绝对值等相关知识;
3. 绝大部分学生思维活跃,能积极参与课堂。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加法运算
难点:对有理数加法法则的理解。突破难点的关键是利用数轴的直观性,结合学生的实际经验来理解。
四、教学过程
我们已经学过,两个加数都是正数,或一个加数是正数而另一个加数是0的加法。那么当两个加数中有负数时,加法应如何进行呢?
(1) 设置问题情境:
一间0℃冷藏室连续两次改变温度:
⑴ 第一次上升5℃,接着再上升3℃;
⑵ 第一次下降5℃,接着再下降3℃;
⑶ 第一次下降5℃,接着再上升3℃;
⑷ 第一次下降3℃,接着再上升5℃.
问:连续两次变化使温度共上升了多少摄氏度?
说明: ⑴上升:下降5℃,即上升-5℃;下降3℃,即上升-3℃;
⑵共:对连续两次温度变化进行求和.
(二)探究:
⑴ 第一次上升5℃,接着再上升3℃;
请将两次变化表示在数轴上:
可写出算式:
⑵ 第一次下降5℃,接着再下降3℃;
相当于: 第一次上升-5℃,接着再上升-3℃;
将两次变化表示在数轴上:
可写出算式:
⑶ 第一次下降5℃,接着再上升3℃;
相当于: 第一次上升-5℃,接着再上升3℃;
将两次变化表示在数轴上:
请写出算式:____________.
⑷ 第一次下降3℃,接着再上升5℃.
相当于: 第一次上升-3℃,接着再上升5℃;
将两次变化表示在数轴上:
请写出算式:____________.
类比上述问题,计算下列两个算式的和:

.
请根据以上六个算式,总结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三)新课讲解: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与加数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 异号两数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相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3.一个数与0相加,仍得这个数.
注:计算两个有理数的和时: 先定号,再定绝对值。
(四)练一练:
加数 加数 和的符号 和的绝对值 和
+6 +9
-6 -9
-6 +9
6 -9
(五)例题分析:
例1. 计算:
例2. 计算:
(六)课堂练习:
1. 某潜水员在水中作业时,先潜入水下11.2m,然后又上升了8.5m,这时潜水员处在什么位置?
2. 水星是最接近太阳的行星,据最新数据可知,它的最低地表温度为-86℃,地表温度最高比最低高出720.5℃,那么水星最高地表温度是多少摄氏度?
(七)课堂小结:
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先定号,再定绝对值。
(八)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