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濮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濮阳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语文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4 12:49:54

文档简介

高中二年级学业质量监测


语文
2022.02

注意事项:

本试卷共8页。全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本试卷包括第1卷(阅读题)和

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均为必考题。考生作答时,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
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第I卷阅读题(90分)
一、现代文阅读(47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中庸》记载:“力行近乎仁。”其大意为努力实行,竭尽全力去做事就接近仁了。
原文是:“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
知所以修身,则知所以治人。知所以治人,则知所以治天下国家矣。’”努力行事之仁与好
学之智、知耻之勇一并成为儒者必修的三个功夫。儒家尊奉“中庸”为道德行为的最高准
则,主张不偏不倚、过犹不及,但是中庸并不意味着不思进取、不求突破、迁腐保守、不
作为。细读《中庸》,其通篇都在告诚我们要至诚至性,率性而为,行乎当行,止乎当止,
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等很多
力行、重行思想,将力行作为君子之大德。
②那么,力行何以成为君子之仁德?首先,中国传统思想历来重行,并且深知“行之
难”。《尚书·说命中》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懂得道理很容易,难的是付诸行动,
所以才有孔子主张的“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也正是由于做到很难,才更凸显力行者
的道德品质和人生境界。其次,德性最终要通过“行”展现出来。“内圣外王”是传统儒
家的基本主张,也是历代儒者的不懈追求。圣人之道就是要以上率下,真诚地展现自己的
治世之德和经世之能,殚精竭虑地谋事成事,化育万物,感动他人。
③到宋明时期,力行思想得到空前发展。北宋张载先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横梁四句”将力行的人格境界提升到新的高度。这一
时期,陈亮的事功学说、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尽管在知与行上各有侧重,但是在强调力行
的重要性上却是一致的。陈亮主张“重实事”“讲实学”,致力于“济时、救国、经世、
致用”。《朱子语录》记载朱熹的观点:“论先后,当以致知为先;论轻重,当以力行为
重。”阳明心学以“知行合一”扬年了“知先行后”的思想,提出“知者行之始,行者知
之成”“知行不可分作两事”的观点,知和行是一回事,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则不能
高二语文
第1页
(共8页)高二期末语文学业质量监测参考答案
2022.02
1.B(3分)(“因为……,所以……”强加因果。原文说“中国传统思想历来重行,并且深知‘行之难’”,原文是“并且深知”,即两者并非因果关系。)
2.C(3分)(无中生有。“文章按历史发展的顺序论述了力行思想的萌芽……及其成就”错误。从文中“到宋明时期,力行思想得到空前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党的百年历史新起点,反复强调力行、实干的重要性和关键性”等内容可知,文章论述了力行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并没有提到力行思想的“萌芽”和“成就”。)
3.D(3分)(A.“就可以实现儒家治人治天下的目的”过于绝对,原文的表述是“努力行事之仁与好学之智、知耻之勇一并成为儒者必修的三个功夫”,并非“拥有力行之仁、好学之智与知耻之勇就可以实现儒家治人治天下的目的”。B.曲解文意。“凡事不求突破,力求稳妥”理解错误,原文的表述是“但是中庸并不意味着不思进取、不求突破、迂腐保守、不作为”,所以《中庸》强调力行,并非“不求突破,力求稳妥”。C.未然变已然。“孙中山先生的知行观唤醒了民众随其共图革命的政治抱负”表述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孙中山先生希冀通过唤醒民众随其共图革命以实现中国之重生的政治抱负”。)
4.C(3分)(“为了摆脱困局而冲动的态度”不对,应该是“不怨天尤人,能主动寻找出路的积极态度。”)
5.D(3分)(“意在表达普通百姓……生活非常艰辛的主题”错误,应该是意在表达唯有实实在在打拼才能成为人生赢家的主题。)
6.(6分)①勤俭节约,细致用心。例如小杨卖的旧刊物,“都是小杨从牙缝挤钱买的”;“手里每月只有4元的零花钱,一个5角的烧饼夹牛肉都吃不起,喝的是军用水壶装的烧开水”;在描写初次见到他未来妻子的时候从脚往上看,他观察得非常细致。②热爱学习,文学素养高。比如“书包里倒是装几本《数理化自学丛书》,摆摊看书两不误”。摆摊不吆喝,“他只埋头看书,时不时拿个树棍在土地上写点什么”;经常默写一些诗句“柳庭风静人眠昼,昼眠人静风庭柳”等。③务实敢拼,乐观向上。文中他对一群愁眉苦脸的狐朋狗友小老板们说:“只要干不死,就往死里干!出摊!”“切!干活吧!诗和远方都很贵,星辰大海也收费”表现出从不怨天尤人的品质。(每点2分,共6分)
7.(9分)①以“摆摊”为线索,连接了过去和现在两个场景,并以此叙述老杨故事,反映社会风貌,脉络清晰。②以第三人称(全知视角)视角叙述,选取老杨的典型事例来展开情节,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灵活自由。③顺叙和插叙相结合,以回忆的形式,插入三十六年前的往事,使回忆与现实交织,内容充实。④运用对话的形式推动情节。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展现以老杨为代表的小老板创业的故事,刻画了不同人物的心理。⑤记叙和描写相结合。小说在叙事的同时,还有两处典型细节的描写,一处是老杨与妻子的相识,一处是重新创业,富于变化,真实感人。⑥设置悬念。开篇“老杨犹豫了几天还是出摊了”设置悬念,引入故事,然后以回忆的形式,插入三十六年前老杨年轻时摆地摊的往事,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说明:任意答出来三点即可,每点3分)
8.C(3分)(文章无“破坏和取代”一说,作者也没有“惋惜”的意思。)
9.(6分)①强劲阔大的自然景象:中原凌厉的风、深红的落日、无垠的原野、宽博的黄河等。②浓厚深沉的历史人文气息:城堞、石碑、石像等历史遗迹弥漫着浓厚历史气息,归于宁静的黄河之水,古老地域透露的神秘与辽远等。③纵横豪迈的中原气概:纵横天地的开阔心胸,指挥若定、胸有成竹的意气,流存于中原人血液中的纵横捭阖的气概等。(每点2分,共6分)
10.(8分)①语言凝重而深沉,表达了作者对苍茫中原的敬畏之感。这种语言风格也非常契合本文主题。(3分)②善用整句。如“战争的风云、英雄的情操,艺术的拙朴、民气的强悍”一句,结构整齐、酣畅淋漓,表现了中原大地悠久历史文化积淀的丰富内涵。(3分)③妙用修辞。如“城堞外表如同千疮百孔的马蜂窝”一句中,作者把散落在广袤原野中短粗的城堞比喻成“马蜂窝”,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饱经风雨侵蚀的城堞早已千疮百孔的特点,显现了历史的悠久。(2分)
11.C(3分)(原句为:至范阳,总橐鞬郊迎。造为开示祸福,总惧,矍然若兵在颈,由是籍所部九州入朝。 )
12.B(3分)(“一个皇帝只有一个年号”错误。)
13.A(3分)(“先任用他为谏官”错误。从文中“将用为谏官,以语泄乃止”可知,只是打算让他担任谏官,最终没有任用。)
14.(14分)(1)张建封虽然向他咨询计谋,但不敢用职事烦扰他。又害怕失去温造,便将哥哥的女儿嫁给他为妻。(译对“咨谋”、“妻”、“兄子”各1分,大意句式2分,共5分)
(2)朕在当太子时就已经听说刘总,他连年上书请求觐见,(朕)派使者前去询问行期,(他)却又不答复。(译对“觐”、“使”、“不报”各1分,大意2分,共5分)
(3)温造性情刚直急躁,有人违逆自己,即使那人尊贵有权势,他也要用气势胜过他。(译对“虽”、“气”各1分,大意对2分,共4分。)
【文言文参考译文】
温造,字简舆,仪表俊美奇伟,秉性酷爱读书,但为人气盛,很少降节屈尊。寿州刺史张建封听到他的名声,用文书礼物招他,温造高兴地说:“真是让人满意的人啊!”前往侍从他。张建封虽然向他咨询计谋,但不敢用职事烦扰他。又害怕失掉温造,便将哥哥的女儿嫁给他为妻。当时李希烈反叛,攻占城邑,天下兵镇暗中相互摇动,驱逐主帅自立,德宗忧虑。趁刘济正向朝廷归诚献忠之际,悄悄下诏命张建封挑选纵横游说之士前去劝说刘济。张建封强行任用温造为节度参谋,出使幽州。温造与刘济的话还未说完,刘济就伏地流泪说:“偏僻孤陋不知天子的神圣,大臣尽忠,愿意率先于各藩镇向朝廷效命出力。”温造返回,张建封把此事上报,下诏从驿道兼程入朝进奏。天子喜爱他的才华,特地要任用他为谏官,因他泄露谈话内容便终止没用。长庆初年,以京兆司录任太原幽镇宣谕使,被召见,他推辞说:“臣,是府县小吏,不适合出行,恐怕四方轻视朝廷。”穆宗说:“朕在当太子时就已经听说刘总,他连年上书请求觐见,(朕)派使者前去询问行期,(他)却又不答复。卿为我前去晓谕旨意,不要再推辞。”因而赐他穿绯衣。到了范阳,刘总携弓带箭到郊外迎接。温造为他讲明祸福,刘总恐惧,仿佛有兵刃压在脖子上,从此带领所辖的九州归顺朝廷。过了些时间,温造外任朗州刺史。开通后乡渠百里,灌溉田地二千顷,百姓因此受益,号称右史渠。召入朝授任侍御史,主持弹奏之事。夏州节度使李祜授任大金吾,违背诏命进献马匹,温造在正衙抨击弹劾。李祜说:“我深夜进入蔡州活捉吴元济,未曾心惊,今天却在温御史面前丧胆。”温造性情刚直急躁,有人违逆自己,即使那人位高有权势,他也要用气势胜过他。温造弹劾抨击无所回避畏惧,声望威重,揭发南曹假官九十人,主吏全部论处死罪。升任尚书右丞,封属祁县子。兴元军队叛乱,杀死了李绛,众人说温造可以平定这一叛乱,文宗也认为他可以,于是授任山南西道节度使,允许他见机行事。于是用八百人为卫队,五百人为前军。进入兴元府衙,前军分守诸门。温造下车,他们打算置办宴席,主管官员在厅堂设置帷帐,温造说:“此处狭隘,不足以宴飨士卒。”再移到衙门,坐定之后,兴元将士罗列而拜,温造慢慢说:“我欲询问新军去留的打算。可都往前,旧军不得混杂在中间。”慰问完毕,命兴元兵坐下,温造便令人抬着酒巡行。卫兵的包围随即合拢。酒席上有先察觉的,想离去,温造传令呵叱,于是不敢动。包围的军兵奋勇争先,将乱兵全部斩首,共八百余人。皇上正要倚重他做宰相, 适值有病,不能上朝,改任礼部尚书。去世,终年七十岁,追赠尚书右仆射。
15.B(3分)(颔联写景虚实结合,以景衬情。秋风秋雨声惊醒了诗人的梦,把他从魂牵梦绕的万里关河拉回现实,四山秋色和着连天风雨齐齐向他袭来。“万里关河”是虚,“五更风雨四山秋”是实。)
16.(6分)①年事已高、失去旧友的悲伤。从“死尽”句可以看出诗人自己已是风烛残年,当年和他意气相投、想恢复万里关河的朋友,有不少已与世长辞。②国土沦丧、壮志未酬的痛苦。梦中“万里关河”,醒来一叶孤舟,秋风秋雨声惊醒了诗人的美梦,只有四山的秋色和着风雨一齐向他袭来。③命运坎坷、坦然依旧的洒脱。颈联用典,诗人以郑虔,李广自比,“自笑”“何妨”是句中诗眼,透露出诗人心曲,是欣慰、坦然之情的表现。(每点2分,共6分)
17.(6分)(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报养刘之日短也 (2)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3)岁暮阴阳催短景 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 (每句1分,有错别字该句不得分。)
18.(5分)曹操率大军南下,诸葛亮主动请求出使东吴,(1分)在东吴朝堂上,诸葛亮冷静地分析天下形势和敌我军事实力,(1分)以雄辩的口才批驳了东吴儒生的“降曹”论,(1分)并智激孙权周瑜,(1分)促成了孙刘联合抗曹统一战线。(1分)
19.(60分)参照近年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评分。(补充说明:材料中提到了各行各业为了理想而拼搏的人物,他们或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幸福,或为了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而努力奋斗,最终书写了属于自己,也属于这个时代的荣光。他们是青少年们的榜样,激励着广大青年坚定理想、发愤图强。考生要通过这些榜样思考实现理想的方法,那就是心怀祖国,不懈奋斗。写作时,考生要“结合以上材料及自身实际”进行思考,如“理想”与“未来”之间的关系,“理想”对“未来”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照亮”是什么意思,如何让理想之光照亮未来之路等等。结合“自身实际”说明文章中要有“我”,即最后要落到通过思考得出了什么样的见解,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题目规定了写作的情境是一节主题为“理想与未来”的班会课,这也就限制了作文应围绕“理想与未来”来立意写作。此外题目还规定了作文的体裁是“发言稿”,考生要注意发言稿的正确格式。)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