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县重点中学2012-201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理)试题
(满分:100分 完卷时间:90分钟)
本卷所需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l—35.5 Cu—64
第I卷(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
1、下列反应的能量变化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是( )
A.铝粉与氧化铁的反应???? B.钠与冷水反应
C.锌片与稀硫酸反应???? D.氯化铵与消石灰的反应
2.某温度时,N2(g)+3H2(g)2NH3(g)的平衡常数K=a, 则此温度下,NH3(g) 3/2H2(g)+1/2N2(g)的平衡常数为( )
A.aˉ1/2 B. 1/2a C.a1/2 D.aˉ2
3.在钢铁腐蚀过程中,下列五种变化可能发生的是( )
①Fe由+2价转为+3价 ②O2被还原、 ③产生H2、
④Fe(OH)3失水形成Fe2O3·xH2O、 ⑤杂质碳被氧化
A.①②③④ B.只②③④ C. 只①② D.①②③④⑤
4.在密闭容器发生下列反应aA(g) cC(g)+dD(g),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气体体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再次达到平衡时,D的浓度为原平衡的1.8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的转化率变大 B.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C.D的体积分数变大 D.a < c+d
5.如下图所示,△H1=-393.5 kJ?mol-1,△H2=-395.4 kJ?mol-1,下列说法或表示式正确的是( )
A. C(s、石墨)=C(s、金刚石),该反应的焓变为负值
B. 石墨的稳定性弱于金刚石
C.石墨和金刚石的转化是物理变化
D. 1 mol石墨的总键能比1 mol金刚石的总键能大1.9 kJ
6.一定条件下反应2AB(g) A2(g)+B2(g)达到平衡状态的标志是( )
A.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A2,同时消耗2n molAB
B.容器内,3种气体AB、A2、B2共存
C.AB的消耗速率等于A2的消耗速率
D.容器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分数不随时间变化
7.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 ΔH<0达到平衡,当单独改变下列条件后,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
A.加催化剂,v正、v逆 都发生变化,且变化的倍数相等
B.加入氩气,v正、v逆都增大,且v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逆增大的倍数
C.加压,v正、v逆都增大,且v正增大的倍数大于v逆增大的倍数
D.降温,v正、v逆都减小,且v正减小的倍数小于v逆减小的倍数
8.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实验装置如图①。电解过程中的实验数据如图②,横坐标表示电解过程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纵坐标表示电解过程中产生气体的总体积(标准状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解过程中,b电极表面先有红色物质析出,后有气泡产生
B.a电极上发生的反应方程式为:2H+ +2e- = H2↑和 4OH--4e- = 2H2O + O2↑
C.从P到Q点时收集到的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为12g·mol-1
D.曲线0~P段表示H2和O2混合气体的体积变化,曲线P~Q段表示O2的体积变化
9.X、Y、Z、M代表四种金属元素。金属X和Z用导线连接放入稀硫酸中时,X溶解,Z极上有氢气放出;若电解Y2+和Z2+共存的溶液时,Y先析出;把金属X分别浸入M2+和Y2+的盐溶液中,只有金属Y析出。则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X>Z>M>Y B.M>X>Z>Y
C.X>Y>Z>M D. X>Z>Y>M
10.经一定时间后,可逆反应aA(g)+bB(g) cC(g)中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
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
B.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化学平衡
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放热反应
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11.在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给定物质A、B、C的量,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建立的化学平衡:aA(g) + bB(g) cC(g),符合下图所示的关系(c%表示混合气中产物C的百分含量,T表示温度,p表示压强,t表示时间)。在图中,Y轴是指( )
A.平衡混合气中物质A的百分含量 B.平衡混合气中物质B的百分含量
C.平衡混合气的平均摩尔质量 D.平衡混合气的密度
12.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
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2OH-===Zn(OH)2
B.充电时阳极反应为:Fe(OH)3-3e-+5OH-===FeO+4H2O
C.放电时每转移3 mol 电子,正极有1 mol K2FeO4被氧化
D.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13.关于下列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 )
A.装置①中,盐桥中的K+移向ZnSO4溶液
B.装置②工作一段时间后,a极附近溶液的OH–的浓度增大
C.用装置③精炼铜时,c极为粗铜
D.装置④中电子由Zn流向Fe,装置中有Fe2+生成
14.在一定条件下,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 (g)+O2(g) 2SO3(g),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测得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 mol·L-1、0.1 mol·L-1、0.2 mol·L-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出现的数据是( )
A.C(SO3)=0.4mol·L-1 B.C(SO3)=C(SO2)=0.15 mol·L-1
C.C(O2)=0.3mol·L-1 D.C(SO3)+C(SO2)=0.4 mol·L-1
1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在反应A(g)+3B(g)=2C(g)+2D(g) 的速率测定实验中,分别测得反应速率如下:v(A)= 0.15mol·L—1·s—1 , v(C)= 0.3 mol·L—1·s—1 ,则用C来表示反应进行的速率更快。
C.反应HCl ( aq ) + NaOH ( aq ) = NaCl ( aq ) + H2O ( l ) △H < 0,在理论上能用于设计原电池?
D.如下图所示,在一U型管中装入含有紫色石蕊试液的Na2SO4溶液,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U型管内会形成一个倒立的三色“彩虹”,从左到右颜色的次序是.红、紫、蓝
16. 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X(g)+3Y(g) 2Z(g);ΔH<0。如下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t2、t3、t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在t4~t5时间内,X的转化率最低
B.t3时降低了压强
C.t5时升高了温度
D.t2时加入了催化剂
第Ⅱ卷(共52分)
17.(12分).I.(6分)把煤作为燃料可通过下列两种途径:
途径Ⅰ C(s)+O2(g)=====CO2(g);ΔH1<0 ①
途径Ⅱ 先制成水煤气:
C(s)+H2O(g)=====CO(g)+H2(g);ΔH2>0 ②
再燃烧水煤气:
2CO(g)+O2(g)=====2CO2(g);ΔH3<0 ③
2H2(g)+O2(g)=====2H2O(g); ΔH4<0 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途径Ⅰ放出的热量理论上_________(填“>”“ =”或“<”)途径Ⅱ放出的热量。
(2)ΔH1、ΔH2、ΔH3、ΔH4的数学关系式是_______________。
(3)已知:① C(s(+O2(g(=CO2(g(; (H=—393.5 kJ·mol(1
② 2CO(g(+O2(g(=2CO2(g(; (H=(566 kJ·mol(1
③ TiO2(s(+2Cl2(g(=TiCl4(s(+O2(g(; (H=+141 kJ·mol(1
则TiO2(s(+2Cl2(g(+2C(s(=TiCl4(s(+2CO(g(的(H= 。
Ⅱ.(6分)(1) 在25℃、101 kPa下,1 g液态甲醇(CH3OH)燃烧生成CO2和液态水时放热22.7 kJ,则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应为 。
(2).由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1 mol液态水时放热285.8 kJ,写出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若1g水蒸气转化成液态水放热2.444 kJ,则反应2H2(g) + O2(g) === 2H2O(g)的△H= 。
18.(14分)Ⅰ.钢铁工业是国家工业的基础。请回答钢铁腐蚀、防护过程中的有关问题。
请写出钢铁在碱性、潮湿的环境下发生电化学腐蚀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 下列哪个装置示意图可防止铁棒被腐蚀??????????????。
Ⅱ.某同学利用CuSO4溶液,进行以下实验探究。
①图1是根据反应Zn+CuSO4===Cu+ZnSO4设计成的锌铜原电池。Cu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盐桥中是含有琼胶的KCl饱和溶液,电池工作时K+向 移动(填“甲”或“乙”)。
②图2中,Ⅰ是甲烷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的结构示意图,该同学想在Ⅱ中实现铁上镀铜,则b处通入的是 (填“CH4”或“O2”),a处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 ;当铜电极的质量变化3.2 g,则消耗的CH4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
19.(16分)恒温时,将2molA和2molB气体投入固定容积为2L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 2A(g) + B(g) xC (g) + D(s),10s时,测得A的物质的量为1.7mol,C的反应速率为0.0225mol·L—1·s—1;40s时反应恰好处于平衡状态,此时B的转化率为20%。请填写下列空白:(1)x =
(2)从反应开始到40s达平衡状态,A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3)平衡时容器中B的体积分数为
(4)该温度下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数值是
(5)下列各项能表示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是
A.消耗A的物质的量与生成D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1
B.容器中A、B的物质的量 n(A)∶n(B) =2∶1
C.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变化
D.压强不再变化
E.气体密度不再变化
(6)在相同温度下,若起始时c(A)=5 mol·L-1,c(B)=6mol·L-1,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测得A的浓度为3mol·L-1,则此时该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状态 (填“是”与“否”),此时V(正) V(逆)(填“>”“=”或“<”)。
20.(10分) 在室温下,化学反应I–(aq) + OCl–(aq) = OI–(aq) + Cl–(aq)的反应物初始浓度、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初始浓度及初始速率间的关系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I–的初始浓度
(mol·L-1)
OCl–的初始浓度
(mol·L-1)
OH–的初始浓度
(mol·L-1)
初始速率v
(mol·L-1· s-1)
1
2 × 10–3
1.5 × 10–3
1.00
1.8 × 10–4
2
a
1.5 × 10–3
1.00
3.6 × 10–4
3
2 × 10–3
3 × 10–3
2.00
1.8 × 10–4
4
4 × 10–3
3 × 10–3
1.00
7.2 × 10–4
已知表中初始反应速率与有关离子浓度关系可以表示为v= k [I–]1 [OCl–]b [OH–]c(温 度一定时,k为常数)
①为了实施实验1,某同学取5mL0.02mol·L-1碘化钾溶液、5mL0.015 mol·L-1次氯酸钠溶液、40mL某浓度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则该氢氧化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_______ _________ mol·L-1(2分)
②实验2中,a= (2分)
③设计实验2和实验4的目的是 ;(2分)
④计算b、c值:b= ;c= (2分)
⑤若实验编号4的其它浓度不变,仅将溶液的OH–的初始浓度变为0.1mol·L-1,反应的初始速率v= (mol·L-1· s-1)。(2分)
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化学试卷(理科)参考答案、评分标准
第I卷 选择题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16*3=48)。
第Ⅱ卷(共52分)
17.I.(6分)(1) 等于 (2 ) ΔH1 = ΔH2 +(ΔH3+ΔH4)/2 (3) -80 kJ·mol(1
Ⅱ.(6分)(1)2CH3OH(l)+3O2(g) === 2CO2(g)+4H2O(l) ?H= -1452.8 kJ·mol-1
或CH3OH(l)+3/2O2(g) === CO2(g)+2H2O(l) ?H= -726.4 kJ·mol-1
(本题2分,状态没注明,不给分,?H符号,热值,单位错各扣1分,)
(2)H2(g) +1/2 O2(g) ===H2O(g) (H=-285.8 kJ·mol(1; ΔH= - 483.6 kJ·mol(1
18(14分)Ⅰ. O2+2H2O+4e-=4OH- B D
Ⅱ . ①Cu2++2e-===Cu 乙
② O2 CH4-8e-+10OH-===CO32-+7H2O 0.28 L
19.(16分)
(1)3 (2分) (2)0.01mol·L—1·s—1 (2分) (3)40% (2分)
(4) (2分) 0.75(2分)
(5)CE (2分) (6)否 大于(各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