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浙江高考语文三轮冲刺 “标点+词语”解读与训练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届浙江高考语文三轮冲刺 “标点+词语”解读与训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4 12:54:2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届浙江高考“标点+词语”解读与训练
考点:
1.词语辨析方法
2.重点标点解读
3.考题对接
【考点研究】
一、词语辨析方法
(一)从意义方面辨析
1.看词义轻重
有些近义词的意义虽然是相近的,但是在表现事物的某些特征或程度上有轻重之分:有的适用于重要的、较大的事物,有的适用于一般的事物;有的表示的程度深、性质重,有的表示的程度浅、性质轻。
2.看词义侧重点
词义的侧重点主要指不同语素意义上的差异。这也是近义词的一个主要差异,只有把握各自的侧重点,才不会用错。
3.看范围大小
有些近义词虽指同一事物,但所指范围有大有小。有的概括的是事物总的方面,有的概括的是其中一部分;有的是事物的集体,有的是事物的个体。
(二)从色彩方面辨析
4.看感彩
有些词在指客观事物或现象时表明了人们对该事物或该现象的爱憎、褒贬等感情,这就是词的感彩。从感彩的角度来讲,词语可分为褒义词、中性词和贬义词三类。
5.看语体色彩
语体色彩指词义中所反映的词语的语体倾向性,也就是说有些词语尽管它们的意义相同或相近,但适用的场合不同,主要表现为口语和书面语的区别。口语通俗、朴实、生动,多用于对话、文艺(作品);书面语文雅、庄重,多用于郑重场合。
(三)从用法方面辨析
6.看搭配习惯
在语言实践中,词语之间的搭配有一定的规则,不能任意组合。词语的搭配,一要合乎情理,二要合乎习惯。
7.看适用对象
词语的适用对象主要看它是适用于一般对象还是特定对象,是用于自己表谦称,还是用于他人表敬称。
8.看语法功能
一些近义词的语法功能是不同的,如有的可带宾语,有的则不能;有的只能用于否定句中;有的不能带补语。
9.看词语的“特定方向”
有些词语有特定的“方向性”,如果在选择时忽视这方面内容的意义,就会出错。例如:“惠存”是敬辞,请别人保存,而不是请“我”或“我们”保存。“斧正”是请别人改文章,而不是“我”改。“惠顾”是请别人光临,多用于商店对顾客。“惠允”是请别人允许自己做事。“光临”用于宾客来到,不能用于自己。
二、重点标点解读
(一)问号
问号第一注意选择问,全句末尾才用问。第二注意倒装问,全句末尾也用问。第三注意特指问,每句末尾都用问。第四注意无疑问,陈述语气不用问。
【示例】
1.我们是应该支持他呢,还是应该指责他呢?
2.领到新书了吗,那几个刚来的同学?
3.谁也说不清他到底是什么人。
(二)顿号
顿号大并套小并,大并逗,小并顿。并列谓和并列补,中间不要去打顿。集合词语连得紧,中间不要插进顿。概数约数不确切,中间也别带上顿。
以下九种情况不用顿号。
①不定的两个数字间不用顿号。如:你的年龄大概是十六七岁。(不能写成“十六、七岁”)
【注意】相邻的两个数字而非约数之间要用顿号。如:今天做值日的是四、五组。
②并列词语之间带有“啊”、“哇”、“啦”、“呀”等语气词时,并列成分之间用逗号,不用顿号。如:他退休后生活很丰富,遛遛鸟呀,打打麻将呀,听听戏呀。
③标题中有并列词语时中间不用顿号,可在并列之间空一格。
④并列的词组比较长、停顿较大的用逗号而不用顿号。如:情况的了解,任务的确定,兵力的部署,军事和政治教育的实施,给养的筹划,武装的整理等等,都包括在领导的工作之中。
⑤并列成分作补语且需要强调时用逗号而不用顿号。如:那种叫“水晶”的,长得长长的,绿绿的,晶莹剔透,真像是用水晶和玉石雕刻出来的。
⑥并列成分作状语,并列成分是介宾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如:他们在朦胧的夜色中,在大青树下,在纺车旁边,用传统的诗一般的语言倾吐着彼此的爱慕和理想。
注意:并列成分若都是单个词语或成语则用顿号。如:我们应坚决、彻底、干净、全部消灭大国主义。
⑦并列成分作谓语时,若并列成分是主谓短语,它们之间用逗号而不用顿号。如:她衣服新潮,头发齐耳根长,走起路来风风火火,讲起话来大声大气。注意:并列成分做谓语时,若共带一个宾语,并列词间用顿号。如:今年我公司研制、推出了两款新车。
⑧并列的词或词组作复指成分时,并列成分间用逗号,不用顿号。如:老槐树下有两辈人:一个“老”字辈,一个“小”字辈。注意:并列词或词组简单,它们之间则用顿号。如:抗战、团结、进步,这是共产党的三大方针。
⑨并列结构内部又包含并列词语时,为分清层次,在不同属类间用逗号。如:过去、现在、将来,上下、左右,中国、外国,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三)分号
分号分句内部有了逗,分句之间才用分号。
【示例】
1.张家界石峰林立,峭壁万仞;天子山居高临下,气势磅礴;索溪峪群峰环抱,粗壮雄峻。
2.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四)冒号与引号
冒号提示下文用冒号,总结上文要带冒。
引号引用之语未独立,标点符号引号外。引用之语能独立,标点符号引号里。
引文不完整或者说引文作为自己话的一部分,这时,句末点号(问号、感叹号除外)放在后引号的外面。例如:写文章要做到“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
引号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①表直接引用(引号内的内容必须忠实于原文);②表特定称谓;③表强调突出;④表讽刺、否定;⑤用于某种特定的名称、简称、节日、纪念日等。
五、口诀
句逗时时不离手,着重专名写下边。连接两端占一格,破折省略两字宽。
作品才能算篇名,题字活动不能用。人名节名卷章名,中间一点来隔开。
【练前积累】
一、实词
(一)给以,给
1.给(gěi)以
含义:不及物动词,后面只说所给的事物(多为抽象事物),不说接受的人。
例句:鲁迅 《伪自由书·文学上的折扣》:“有一种无聊小报,以登载诬蔑一部分人的小说自鸣得意,连姓名也都给以影射的。”
2.给(jǐ)予
含义:及物动词,可带宾语。
例句:给予帮助,给予同情。
3.给
①含义:动词,使对方得到某些东西或某种遭遇。
例句:职工生病的时候,应当给他帮助。
②含义:介词:替,为。
例句:给大家帮忙。
(二)大众,公众
1.大众
含义:群众,民众。
例句:大众化。
2.公众
含义:大家,大众。
例句:公众舆论。
(三)沉沦,沉醉
1.沉沦
含义:陷入罪恶的、痛苦的境地。
例句:不甘沉沦
2.沉醉
含义:比喻深深地迷恋某种事物,沉浸在某种境界里。
例句:我一直沉醉于世界的优美之中,我所热爱的科学也不断新增加它崭新的远景。(玛丽·居里《我的信念》)
(四)先锋,先导
1.先锋
含义:名词,作战或行军时的先头部队,旧时也指率领先头部队的将领,现在多用于比喻起先进作用的人或集体。
例句:先锋作用。
2.先导
含义:名词,引路者,向导。
例句:科技是发展生产力的先导。
(五)藩篱,樊篱
1.藩篱
含义:一般情况下是中性词,本义是指用竹木编成的篱笆或栅栏。引申为边界、屏障。也比喻界域、境界,或用来指某一范畴。
例句:“人全失去了理性,在突破了藩篱之后,大家争着来动手了。”(丁玲 《东村事件》)
2.樊篱
含义:多用在反面语境中,故贬义色彩强烈些。篱笆,比喻对事物的限制。
例句:冲破礼教的樊篱。
(六)门径,门道
1.门径
含义:门路,入门之路。常比喻学习、工作的方法。
例句: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门径。
2.门道
含义:门路。
例句: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七)告诫,告诉
1.告诫
含义:警告劝诫。
例句:再三告诫。
2.告诉
含义:说给人,使人知道。
例句:请你告诉他,今天晚上七点钟开会。
(八)演义,演绎
1.演义
含义:指依据某些事实进行主观的臆测、想象、发挥。多用于文学创作。
例句:此剧是取书中若干章节加以编排贯串,演义而成。
2.演绎
含义:指依据客观事实 进行的合乎逻辑的推理。属于哲学、逻辑、方法论范畴。 铺陈,发挥;展现,表现。
例句:①一首民歌演绎出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
②演绎时尚潮流。
(九)彰显,体现
1.彰显
含义:动词,鲜明地显示。
例句:英雄们的壮举,彰显了今后发展的宏图。
2.体现
含义:某种性质或现象在某一事物,具体表现出来。
例句:这幅油画体现了画家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虚词
(一)因而, 因此, 从而, 进而, 因为
1.因而
含义:连词,表示结果。
例句:①非是我等要去寻他,那厮倒来吹毛求疵,因而正好乘势去拿那厮。(《水浒传》第四七回)
②他是无私的,因而也是无畏的。
2.因此
含义:所以。是上面已经明确的事情发生的原因。
例句:蒲松龄过的是清寒士子的生活,他兼理家务,可得温饱,因此,他可以专心著书。(孙犁 《关于<聊斋志异>》)(“从而”也可用)
3.从而
含义:连词。侧重于表示上文指明原因、条件、方法等,下文用“从而”引出结果、目的等。
例句:由于广泛采用了新技术,从而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4.进而
含义:连词,侧重于继续往前,更进一步,用于后一分句。
例句:先调查研究,进而提出改革方案。
5.因为
含义:表示原因或理由。通常与所以连接成最常用的关联词。
例句:因为今天事情多,所以没有去成。
(二)或是,或者
1.或是
含义:连词,表示选择或并列关系。
例句:或是马上,或是步行,都有法则。(《水浒传》第五五回)
2.或者
含义:用在叙述句里,表示选择关系。
例句:这本书或者你先看,或者我先看。
(三)甚至,乃至
1.甚至
含义:强调程度跟“乃至”相同,但说成“甚至连”时表示更加强调,可以说成“甚至于”、“甚而至于”。可用于口语。
例句:他有时甚至感到有点孤寂。
2.乃至
含义:连词,连接两个以上的词、短语、分句,表示递进关系,指明范围从小到大,数量由少到多,程度由低到高,后面都要以接上“于”。比“以至”更有强调意味,更多用于书面语中。
例句:纽约仍是一个地方性、区域性、全国性乃至国际性的批发中心。
三、成语
(一)垂髫(tiáo)之年(总角之年), 豆蔻之年, 弱冠之年, 不惑之年, 束发, 待字(待年), 白首(皓首), 黄发
1.垂髫(tiáo)之年(总角之年)
含义:幼年,童年。
例句:吾家有女,正值垂髫之年,我们家的小宝贝真是太可爱了。
2.豆蔻之年
含义: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例句:豆蔻之年已渐逝,始终不及及笄年。(笄jī年:女子成年。)
3.弱冠之年
含义:指男子20岁。
4.不惑之年
含义:40岁。
例句:他大学毕业年仅20岁,而光阴飞转,很快已近不惑之年了。
5.其余称呼
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
(二)张目结舌(张嘴结舌),瞠(chēng)目结舌,三缄(jiān)其口
1.张目结舌(张嘴结舌)
含义:睁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人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例句:因耳语其故,公子大骇,入舱隐叩细君,细君张目结舌。(霁园主人《夜谭随录·梨花》)(“瞠目结舌”也可用)
2.瞠(chēng)目结舌
含义: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人窘迫或惊呆的样子。也形容人害怕的表情。
例句:他问每个同学的时候,别的同学也不得不倾耳静听,注意前后情节的线索,否则突然问到,便不免瞠目结舌,不知所答。(“张目结舌”也可用)
3.三缄(jiān)其口
含义:形容说话十分谨慎,不肯或不敢开口。
例句:但他们又会时常安慰自己,说自己的那些儿难以启齿的事儿别人不会知晓,就是知情的人也会三缄其口替他保守秘密。
(三)气象万千,包罗万象
1.气象万千
含义:形容事物、景象多种多样,壮丽美观。
例句: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2.包罗万象
含义:内容丰富,应有尽有。
例句:这个博览会的展品真可说是包罗万象,美不胜收。
(四)息息相关,休戚相关(“休戚与共”“休戚相共”)
1.息息相关
含义:中性词,“呼吸相关联”的意思。形容彼此关系非常密切。
例句:提高师资的质量,这是很值得重视的问题,因为这是和提高教学质量息息相关的。
2.休戚相关(“休戚与共”“休戚相共”)
含义:褒义词,“休”是“喜庆欢乐”的意思,“戚”是“忧愁悲苦”的意思。祸福相共,利害一致,关系非常密切。
例句:这些生死与共、休戚相关的战友们,在行将分手的时候,有的互相盯望着……有的用上了全身的力气,紧紧地握手。(郭澄清《大刀记》)
皇亲国戚世受国恩,与国家休戚相关。(姚雪垠《李自成》)(可以换作“息息相关”)
(五)数不胜数,不胜枚举
1.数不胜数
含义:数也数不过来,形容很多。
例句:类似这样的奇迹灵异,还数不胜数,所以一年四季,方岩香火不绝,而尤以春秋为盛。(《方岩记静》)(可换作“不胜枚举”)
2.不胜枚举
含义:无法一个一个全举出来,形容同一类的人或事物很多。
例句:至于花型,样式更是多到不胜枚举。(秦牧 《艺海拾贝·菊花与金鱼》)(可换作“数不胜数”)
(六)不约而同,约定俗成
1.不约而同
含义:事先没有约定,彼此的言论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例句:随后又见他二人不约而同,一齐来到首府,找了首府陪着他,一个看朋友,一个看亲戚。首府一见他二人都是抚台的红人,焉有不领他进去之理。(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八回)
2.约定俗成
含义: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经过长期的社会实践而被公认,并为大家遵守和沿用。
例句:尊老爱幼是约定俗成的行为规范。
(七)一命呜呼,寿终正寝
1.一命呜呼
含义:指人死亡。
例句:客人吃的肚子像秋瓜裂缝,一命呜呼。(老舍《老张的哲学》)
2.寿终正寝
含义:旧时指年老病死在家中。比喻事物的消亡(正寝:旧式住宅的正屋。人死后,一般停灵在正屋正中的房间)
例句:邮递这条路是要断绝了,刊物也就不免寿终正寝了!(邹韬奋《患难馀生记流亡》)
(八)博采众长,取长补短
1.博采众长
含义:广泛采纳众人的长处及各方面的优点,或从多方面吸取各家的长处。
例句:他对学生、画友,从不以我画线,而是主张博采众长,自立门户。(黄胄《怀念望云老师》)
2.取长补短
含义: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也泛指在同类事物中吸取这个的长处来弥补那个的短处。
例句:外来干部和本地干部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必须互相取长补短,才能有进步。 (毛泽东《整顿党的作风》)
(九)灵活善变,灵活多变
1.灵活善变
含义:灵活运用。
例句:《灵活善变厚黑学》在遵循李宗吾厚黑学原著的理论精神,并广泛吸纳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厚黑学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挖掘、拓展、归纳和总结,使厚黑学的思想更加具体化、实用化。
2.善变
含义:易变,多变。有时候指人的性格,情绪多变,多含贬义。
例句:我忍受不了你善变的嘴脸。
【考题对接】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莎士比亚是一位喜剧天才,他深谙戏剧创作的规律和原则,运用戏剧化手段,戏剧性地塑造了许多鲜活的人物形象。这里涉及到“戏剧性”的问题,近现代众多戏剧理论家对此问题做出过解释。(甲)英国剧论家阿切尔曾对“戏剧性”下过定义,“任何能够使聚集在剧场中的普通观感到兴趣的虚构人物的表演”;德国19世纪浪漫主义理论家奥·威·史雷格认为戏剧性就是“在戏里可该看到人们在朋友或敌人的往来中相互较量”。总之有关“戏剧性”的说法非常多,莫衷一是。“戏剧性”不仅发生在剧场中的舞台上,而且也存在于戏剧文本中,《温莎》剧作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就颇具戏剧性。《温莎》剧中的戏剧冲突包含了鲜活的女性形象,这种戏剧冲突并非严肃的文学性冲突,更是带有强烈的生活化的冲突。生活化气息的营造不仅给读者带来审美的愉悦,而且使得冲突中的女性形象更贴近观众的视野期待。(乙)从剧作题目来看:《温莎的风流妇人》最有可能体现冲实的就是“风流”二字,它给读者和观众带来巨大的悬念。(丙)这一开篇的戏剧悬念为读者带来一种艺术期待,而作者令读者和观众期待的是什么?就是两位太太对好色的福斯塔夫的三次戏弄。
1.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 深谙 B. 莫衷一是 C. 更是 D. 营造
2.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中,标点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1. C【解析】A项,深谙,非常透彻地了解;熟悉内中情形。语境是熟悉戏剧创作的规律和原则。正确。
B项,莫衷一是,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符合“说法非常多”的语境。
C项,更是,表示递进关系,“并非……更是”错误,原文根据句意应是并列关系,改为“并非……而是”。
D项,营造,指建造;构造,编造。与语境对象“生活气息”搭配适当。正确。
2. B【解析】B项,冒号只管到“风流”二字,所以“从剧作题目来看”后面的冒号改逗号。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甲)传统的笔纸砚、蜀绣和古法制作的苏式鲜肉月饼、桂花酒款款走来,简直美不胜收。这些流传于千年历史之中的技艺,在李子柒的镜头下变幻多姿,令人叹为观止。它们浸润着岁月的打磨和一代代人的匠心,我们必须传承好并推动它们走出去。(乙)通过镜头展示的精巧传统技艺,虽然距离当下普通人比较遥远,但我们依然能看到中国传统“清隽”的审美取向和“出世”的价值追求。读懂这些内涵,方能更好地理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当然,那些试图让一个视频博主来承担“文化输出”重任的声音,听起来不仅有点苛责,也不现实。(丙)然而,中华文化是一条澎湃向前的大河,不同的河段都有着丰富内涵和不同面向,既有五千年文明积淀的肥沃土壤;也有现代化发展带来的日积月累的景象。把这样一个博大精深而复杂多样的中国故事讲好,并不容易,需要尊重传播规律,要用符合现代人审美取向的方式进行。
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叹为观止 B.浸润 C.也 D.日积月累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 B.乙 C.丙
1.D【解析】 A.叹为观止:形容所见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语境形容流传于千年历史之中的技艺让人惊叹,使用正确。
B.浸润:一指浸染熏陶;二指逐渐渗透,引申为积久而发生作用。语境是说这些技艺渗透着岁月和匠人的匠心,使用正确。
C.也:与“不仅”构成递进关系的复句,使用正确。
D.日积月累:长时间地积累。语境是说中华文化变化很大,应该用“日新月异”。
2.C【解析】C.“既有五千年文明积淀的肥沃土壤;也有现代化发展带来的日积月累的景象”是两个分句,中间没有逗号,不能使用分号,“肥沃土壤”后的分号应改为逗号。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近日,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剑指当下乱象,【甲】直击天价片酬、流量至上、畸形审美的问题,欲营造天清气朗的新风气。【乙】一些艺人以“不是文艺家”为荣,说自己不过是一个“码字的”“唱曲的”“逗乐的”“混剧组盒饭的”“拿通告费的”,理直气壮拉低自己的道德水准。如此推托以为可以不受文艺界道德规范的限制。无德不足以立身,遑论立业。宋朝宰相蔡京书法成就很高,但他为官奸险狡诈,做人欺压良善,留在后人记忆里的仍是他的奸佞人品,对其书法作品亦无好感。【丙】任何领域皆是如此,名气越大,责任越大;光环越多,律已越切。真正的文艺家,一律是人们心目中善良的“明星”,心中有大爱、心中有大美、心中有大善、心中有大德、心中有大局。
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天清气朗 B.推托 C.遑论 D.一律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1.B【解析】A项,天清气朗,指天气晴朗,空气清新,也可用来指社会风气好,符合语境;B项,推托,指借故拒绝或推辞;推脱,意为推卸、开脱,此处应使用“推脱”;C项,遑论,意为不必谈及、谈不上,符合语境;D项,一律,相当于“全一样地”“都一样地”,用于对事物或人的概括,可用于动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面,符合语境。
2.C【解析】应把“任何领域皆是如此”后面的逗号改成冒号。冒号用于“皆是如此”后面,引出需要解释的内容“如此”具体是指什么。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粉丝”来自英文的fans,源出fanatic,乃其缩写,但经瘦身后,脱胎换骨,变得轻灵多了。【甲】更可爱的是,当初把它译成“粉丝”的人,福至心灵,神来之笔竟把复数一并带了过来,好用多了。单用“粉”字,不但突兀,而且表现不出从者如云纷至沓来那种声势。“粉丝”固然是多数,只有三五十人甚至三五人,怎能叫作fans?对偶像当然是说“我是你的粉丝”,怎么能说“我是你的粉呢?”【乙】粉,极言其细而轻,积少成多,飘忽无定,丝,言其虽细却长,纠缠而攀附,所以欲理还乱。知音与粉丝都可爱,但知音多高士,总是独来独往,欣然会心,掩卷默想。知音的信念来自深刻的体会、充分的了解。知音与天才的关系有如信徒与神,并不需要“现场”,因为寸心就是神殿。粉丝则不然。这种高速流动的族群必须有一个现场,更因人多而激动,拥挤而歇斯底里,群情不断加温,只待偶像忽然出现而达于沸腾。“知音”一词始于春秋,楚国的俞伯牙善于弹琴,唯有知己钟子期知道他意在高山流水。子期死后,伯牙恨世无知音,乃碎琴绝弦,终身不再操鼓。《论语》说:“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丙】这么看来,孔子真可谓知音了,但是竟然三月不知肉味,岂不成了香港人所说的“发烧友”了?孔子或许是最早的粉丝吧。今日的乐迷粉丝,不妨引圣人为知音,去翻翻《论语》第七章《述而》吧。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粉丝已经够多了,且待更多的知音。
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纷至沓来 B.固然 C.深刻 D.歇斯底里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 B.乙 C.丙
1. B【解析】A项,纷至沓来,意思是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符合语境。B项,固然,(1)表示承认某个事实,引起下文转折;(2)表示承认甲事实,也不否认乙事实。显然不合语境,这里应该为“当然”,表示合于情理或事理,没有疑问。C项,深刻,内心感受很深的,如:印象深刻;深刻的体会。正确。D项,歇斯底里,形容情绪异常激动,举止失常。用来说粉丝的疯狂,使用正确。故选B。
2. B【解析】B.前后两个句子分别对“粉”“丝”进行阐释,表示并列关系,因此“飘忽无定”后的“逗号”应该改为“分号”。故选B.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我国古代对于作品的“风骨”早有研究。【甲】文论家刘勰曾对风骨进行了系统深刻的阐释,《文心雕龙》中的“风骨论”就是针对文学创作中过分追求文采、忽略思想内容的倾向提出的。在他看来,风骨和文采兼备的作品才是理想完美的作品,其艺术形式让人在击节叹赏时受到感染,其思想内容让人在润物无声中获得启发。【乙】他对风骨的解释是气血充盈,润泽有力,才力丰赡。风骨是对作家和作品的一种导向要求。文艺作品的风骨也是文骨,是社会对文艺家的普遍要求。社会前进需要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力量的作品,这是文学作品不能规避的社会功能。可以说,风骨是作品的血脉与魂魄。【丙】优秀作品的血脉总是滚烫的、沸腾的,魂魄总是跃动的、飞扬的。一部文学发展史反复说明,只有深刻的思想内容与灵动的艺术形式相融合的作品,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击节叹赏 B.才力丰赡 C.也是 D.规避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1.D【解析】“规避”的是规则,此处应该用“回避”。“规避”指的是设法躲避,“回避”指的是对某些人或事,不愿接受。
2.B【解析】将逗号改成顿号。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甲】《新华字典》的编纂一直遵循这一优良传统“展现语言生活之新,恪守语言规律之典。”时代大潮向前飞奔,常常会跑出语言的镜框。语言创新频繁的今天,许多新词昙花一现。《新华字典》的多次修订,既反映时代变化,又起着规范语言文字的作用。通过修订者审慎考虑,有些新词被收入其中并规范释义,能更好地形塑整个时代的思维图谱。【乙】正如专家所指出的:“《新华字典》能够长期受读者欢迎、历久而不衰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它能与时俱进,不断跟踪时代发展和社会语言生活的变化及时修订,精益求精。”【丙】当我们翻阅《新华字典》时,在1.3万多个单字、3300多个带注解的词语之间,感受到的是历史长河的奔流不息、中国发展的日新月异。
1.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昙花一现 B. 通过 C. 跟踪 D. 精益求精
2.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1. B【解析】A.昙花一现:比喻美好的事物或景象出现了一下,很快就消失。此处是说新词出现并很快消失,使用正确。
B.通过:以人或事物为媒介或手段而达到某种目的。此处与“考虑”搭配不当,应该用“经过”。
C.跟踪:紧跟在后面(追赶或监视)。此处指紧追时代,使用正确。
D.精益求精:形容追求好上加好,永无止境。此处强调《新华字典》追求更高品质,使用正确。
2. A【解析】A.引文不是独立引用,句号应放在引号外。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甲]什么是基本功?画家李可染先生说得通透:“基本功是从艺术修炼的全过程中抽出最根本、最困难、最关键性的规律部分,只有这些最根本的规律被掌握被攻破了,以后在创作上遇到具体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艺术创作规律如此,推及各个行业也大概不差,基本功是在技艺传承中沉淀下来的、带有一些规律性的内容,掌握了它,才可以谈登堂入室,谈推陈出新。[乙]然而,在一些捷径的诱惑下,有些年轻人偏离了下笨功夫、练基本功的正途。其实那些所谓捷径通往的注定不是成功的彼岸,而且可能是泥潭和陷阱,即使暂时有了获益,却可能形成路径依赖。[丙]年轻人还是要有长远眼光,喜欢写作就要坚持深度思考、字斟句酌,喜欢表演就要坚持艺术学习、锤炼演技,喜欢设计就要殚精竭虑、锐意创新,如此才能慢慢积累优势,到达别人到不了的高度和境界。
1. 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透 B. 登堂入室 C. 而且 D. 殚精竭虑
2.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1. C 【解析】 A项,通透:意思是清澈透明。结合“画家李可染先生说得”分析,使用正确。
B项,登堂入室:意思是登上厅堂,进入内室。比喻学问或技能从浅到深,达到很高的水平。结合“掌握了它”“谈推陈出新”等分析,使用正确。
C项,而且:表示递进,也是最常用的表示递进含义的词语。结合“成功的彼岸”“泥潭和陷阱”等分析,“而且”应改为“反而”。
D项,殚精竭虑:形容用尽精力、费尽心思。符合语境。
2. B【解析】B项,“捷径”,表示特殊含义,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应加引号。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春季休渔是保护长江流域渔业资源的措施。【甲】我国2002年开始实施长江禁渔期制度,每年在云贵川渝鄂等五省、市境内的赤水河、乌江、嘉陵江、岷江、汉江等江段,鄱阳湖和洞庭湖区的范围内实施休渔制度。长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长江渔业自古就是我国淡水渔业的摇篮。描写江鲜的古诗可谓卷帙浩繁,灿若辰星。【乙】梅尧臣的诗句“已见杨花扑扑飞,紫鱼江上正鲜肥。早知甘美胜羊酪,错把莼羹定是非”(《邵考功遗紫鱼及紫酱》),正可印证古人对江鲜的酷爱。然而,随着长江流域经济的发展,长江水域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渔业资源的衰退速度在加快,渔业捕捞产量明显下降,一些经济鱼类资源已经走向枯竭。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农业部发布通告(农业部通告(2015]1号),公布调整长江流域禁渔期制度。【丙】长江流域禁渔期调整的主要内容包括:一、扩大禁渔范围,覆盖长江主要干支流和重要湖泊。二、合理调整和延长禁渔时间,统一长江上中下游的禁渔时间,并从3个月延长到4个月。三、在规定的禁渔区和禁渔期内,禁止所有捕捞作业。四、调整后的禁渔期制度自2016年1月1日起实施。
1.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等 B. 发祥地 C. 卷帙浩繁 D. 覆盖
2.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1. C【解析】 A项,等:列举后煞尾。
B项,发祥地:指帝王祖先兴起的地方,现用来指民族、革命、文化等起源的地方。
C项,卷帙浩繁:形容书籍很多或一部书的部头很大。不合“描写江鲜的古诗可谓”语境。
D项,覆盖:指遮盖、掩盖,包括。
2. C【解析】C项,“包括”后面的句号要管到底,前三句后的句号改为分号。
九、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甲】报纸广告、户外广告、电视广告……等等,如今,几乎在人类生存的任何一个角落里,都充斥着广告的身影,它也已经成为人们司空见惯的信息传播方式。但是,让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在距今一千多年前的唐宋时期,属于现代商业手段的广告已经相当发达。“当日晌午时分,武松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冈’。”【乙】这是《水浒传》中“景阳冈武松打虎”一节中的情节。现代社会的人们,可能对广告的狂轰滥炸产生了厌倦,但假如是在一千多年前的瓷器上作广告,那就能让人刮目相看了。唐代的长沙窑有“郑家小口天下有名”“卞家小口天下第一”的铭文;【丙】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白釉花口瓶,腹上刻有“丁道刚作瓶大好。”这样的自吹自擂,一点也不比现代广告逊色。相对明清瓷器上的“玉堂佳器”“ 美玉雅玩”“奇珍如玉”等等,却没有唐人的直率,反而给人一种羞羞答答的感觉。
1.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充斥 B. 司空见惯 C. 刮目相看 D. 反而
2. 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三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甲 B. 乙 C. 丙
1. C【解析】“刮目相看”的意思是“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指与之前的相比。文中说的是“在瓷器上做广告”这种行为在不同时代的反响不同,是同一个物体放在不同时代,物体没有变化,故使用“刮目相看”错误。
2. B【解析】丙处,“北京故官博物院收藏的一件白釉花口瓶,腹上刻有“丁道刚作瓶大好。””有误,因为句号是表示这一整句的结束,故应把“丁道刚作瓶大好。”中的句号移到引号的外面。
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甲】今天的我们,对儿童教育空前重视。但吊诡的是,早教培训如过江之鲫,新奇玩具推陈出新,儿歌创作却乏善可陈。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儿童音乐创作没有多大利益可图,一首优质儿歌的收益远不如三两句话忽悠家长购买课程来得高。【乙】“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儿歌不是纯消遣,只要旋律欢快就能“哄孩子”的观念不免过于狭隘了。它应该是一种审美教育,很多时候,孩子们就是从中感知世界,认识世界,形成最初的价值观和善恶感。【丙】歌词优美还是粗鄙,意境澄澈还是污浊,对孩童人格形成,视野开阔的影响大相径庭。《让我们荡起双桨》曾在多少人的童年记忆里留下碧波荡漾、白塔红墙;《歌声与微笑》用词简明活泼,长大再唱都不禁笑在眉间……或许正因如此,重视儿歌之呼吁近年愈发高涨。
1.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吊诡 B. 过江之鲫 C. 不免 D. 大相径庭
2. 文段中划横线句子,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1. C【解析】A项, 吊诡,怪异,奇特此处使用正确。
B项,过江之鲫,比喻某种时兴的事物很多。后用以形容赶时髦的人很多,但多含有盲目跟风之意。此处使用正确。
C项,不免,强调的是在某种情况下很自然地会出现一种结果,是一种比较客观的陈述。此处应该用“未免”。
D项,大相径庭,比喻相差很远,大不相同。此处强调影响大,使用正确。
2. C【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求熟悉标点符号的功能,能正确书写和使用标点符号。一要了解标点符号的分类,掌握并正确使用句号、问号、感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引号、破折号、省略号、书名号等常用标点符号;二要掌握标点符号书写的位置;三要会体会常用标点在句子中的作用。本题中,丙处“人格形成,视野开阔”属于句中的小并列,中间的逗号应该改为顿号。故选C。
十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如今,网络游戏已发展成一个大产业。据统计,2020年我国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达2786.87亿元,游戏用户数量达6.65亿人。【甲】“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当前使用互联网的未成年人中有62.5%会经常在网上玩游戏。一段时间内,有些游戏企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对未成年人消费监管不严。家长投诉数量擢发难数。应当明确的是,游戏企业是防沉迷工作的主体,必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负责,切实推动行业健康发展。引导未成年人适度使用网络游戏,是监管部门一项长期而复杂的任务,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为了防止未成年人沉迷游戏,相关的实名认证系统在2007年就已启用,并在全国推行,起到了积极效果。今年6月1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施行,开启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的新篇章。【乙】前不久,国家新闻出版署下发《关于进步严格管理切实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的通知》,要求所有网络游戏企业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节假日每日20时至21时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时网络游戏服务。相关政策的落地见效必将有利于推动防沉迷工作取得更好社会效果,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丙】同时,对于租卖游戏账号乱象,也应强化监管、着重治理,及时堵住防沉迷工作的漏洞。
1. 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味 B. 擢发难数 C. 毕其功于一役 D. 启用
2.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 B. 乙 C. 丙
1. B【解析】 A.一味:盲目,不顾客观条件,或单纯地、一个劲儿地(多含贬义)。此处指有些游戏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使用正确。
B.擢发难数:比喻罪行极多,难以数清。语境指家长投诉数量多,不是罪恶多,使用不正确。
C. 毕其功于一役:表示一次行动就完成所有本应分期做完的事。这里指引导未成年人适度使用网络游戏不可能一下子就能做到,使用正确。
D.启用:开始使用。这里指游戏实名认证已经开始使用,词语使用正确。
2. A【解析】A.“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是一份文件的名称,应使用书名号,即《2020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
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在一些历史题材的电影里,小到器物的形制、花纹,大到建筑、街景和仪仗场面,都尽量趋近“历史原貌”,为此甚至要运用学术考证的最新成果。当然,与细致严谨的器物考证、不惜工本的场景还原相比,历史事件的文化意义、历史人物秉持的思想观念与信仰追求,却往往被含糊敷衍过去,那些理应体现人物思想、文化理念的关键性情节处理得令人不知所云,以致谬误荒唐。【乙】精神、思想和文化理念是历史题材作品的“意义”内核,以上这种“重物不重心”、重形式轻内容的处理让内核形同虚设。【丙】观众无缘知道人物思想之复杂,历史精神之可贵,文化价值之丰富,无法亲近这些精神性的内核,便无法与历史平等对话,更无法从中汲取有益的精神营养。可以说,“意义”的缺席,隔断了很多历史题材作品通往经典的道路。2.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趋近 B.当然 C.不知所云 D.缺席3.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2.B【解析】“当然”应为“然而”。3.C【解析】“复杂”“可贵”后的逗号应为顿号。
十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甲】“一勤天下无难事。”有人曾问齐白石画画的秘诀是什么?他笑答:“要每日作画,不叫一日闲过!”他曾在一首诗中如此描写自己的艺术劳动:“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器忙。砚田牛未歌,落日照东厢。”【乙】正所谓“功夫深处天然”(齐白石语),肯花气力,肯下苦功,肯去钻研,方换来石破天惊的精湛画艺。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并无云泥之别,道理都是相通的。一切劳动者,只有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才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够铸就。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的方式在发生变化,但“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始终是不刊之论。【丙】回首历史,从“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到“当代雷锋”郭明义……一代代高素质劳动者,用对事业的“痴”“爱”“狂”,垒筑起共和国的巍峨大厦,标注了建设者们的奋斗底色。个人向上,国家向前,他们在劳动中收获了个人成长,也为国家发展作出了贡献。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石破天惊 B.云泥之别 C.铸就 D.但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1.A【解析】A项,石破天惊:形容事情或文章议论新奇惊人。对象误用。B项,云泥之别:相差像天空的云和地下的泥,形容极大的差别。C项,铸就:铸造成。与“辉煌”构成一个动宾结构。D项,但:但是,表转折。后文“不刊之论”,指正确的、不可修改的言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与前文提及的“劳动方式发生变化”构成转折。
2.A【解析】“画画的秘诀是什么”句末问号应改为句号,并非问句。
十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反映解放战争时期重庆地下党革命斗争历史的《红岩》,是革命历史小说中影响最广的一部。革命烈士的英勇事迹,通过各种艺术形式的传播,形成了赫赫有名的红岩文化。长篇小说《红岩》在1961年正式出版后好评如潮。小说一出,洛阳纸贵,出版后不到两年时间,就多次重印。北京所有的宣传机构几乎不约而同地行动起来,纷纷著文介绍。书店门前,人们排着长队争买《红岩》。有读者说道:【甲】“我不只一次地在大街上、公园里、电车上听到朋友们在谈论着《红岩》,他们时而谈到威武不屈的许云峰,时而谈到坚韧倔强的江姐,时而谈到勇敢沉着的成岗,也时而谈到为了党的事业而长期装疯的华子良……”【乙】红岩热还带来了各种艺术形式的改编热潮,长期以来,红岩故事在舞台上常演不衰。围绕小说《红岩》而展开的持续不断的创作,形成了独特的“红岩现象”。【丙】弦歌不辍,薪火相传,红岩精神在今天依然是人们精神力量的源泉,它的时代价值更加彰显。
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3分)( )
A.赫赫有名 B.好评如潮 C.洛阳纸贵 D.几乎
2. 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 甲 B. 乙 C. 丙
1.A 【解析】赫赫有名,形容声名非常显著。此处应为“久负盛名”,指长时期地享有好的名声。
2.B【解析】“红岩热”应加引号。
十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几百亩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甲)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乙)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丙)“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留传。到了当代,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1.文段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项是(3分)( )A.笼罩 B.打量 C.瞬间 D.留传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1.D【解析】 A.“笼罩”,像笼子似地罩在上面。用在此处指“湖南长沙马坡岭像笼子似地罩在薄雾之中”,使用正确。
B.“打量”,察看,此处用于“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察看着这几百亩试验田”,使用正确。
C.“瞬间”,转眼之间,此处用于指“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转眼之间的错觉”,使用正确。
D.“流传”和“留传”的共同点是,都有一个“传”字,但二者又有不同。 第一,“传”的范围不同,“流传”既是纵向的,指时间上的由前往后,又是横向的,指空间上的由此及彼;而“留传”只能是纵向的,它只能传下去,而不能传开来。第二,“传”的态度不同。“流传”侧重的是一种自然形态,是依靠传的对象自身的生命力和辐射力,产生跨时空的影响。而“留传”则多带有主观色彩,有时甚至是当事人刻意要把某些东西保存下来并传递下去;第三,“留传”多于具体事物搭配,而“流传”则多于抽象事物搭配。
语境中“民以食为天”属于抽象的“说法”,且是时间、空间上均传播开来的,所以应选“流传”。
2.B【解析】 B.“‘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之间用顿号错误,因“泥腿子专家”和“泥腿子院士”多个引号并列,之间不需要用顿号隔开。
十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甲】凡是有灵气的作品是不可模仿的,因此原创的美都是一次性的,是不可重复的。这是匠人的局限,尤其是中国匠人的局限。中国与欧洲不同,她的知识和技术传授方式自古以来就不是采用集群性、规模性的学校教育,而是依靠师徒传授制度。这种制度的局限性与落后性是了然于胸的。徒弟一般只能就地求师,很少有选择的可能性;他只许跟师傅依样画葫芦,不敢越雷池半步。【乙】师傅只能教他自己懂得的那点手艺,最后还得留一手;他没有横向联系,不知道现今这一行的最高水平在哪里?他也谈不上什么相关的基础知识?在这种桎梏下,一个人即便有了某种创造的天性,在徒弟阶段多半也被扼杀了!【丙】于是,陈陈相因,不断重复前人,也不断重复自己,成了匠人的习性,也成为了他们的宿命。只有个别的天才人物才有可能成为例外。这也许可称为中国的“匠文化”。(节选自叶廷芳《艺术家与匠人》)
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了然于胸 B.依样画葫芦 C.桎梏 D.即便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 B.乙 C.丙
1.A【解析】“了然于胸”应改为“一目了然”。两者的区别:“一目了然”侧重于一眼就看得很清楚,形容事物、事情原委很清晰,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了然于胸”则侧重于心里非常明白。
2.B【解析】第一个问号应为逗号,第二个问号改为句号。
十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茶馆堪称一个微缩版的成都,折射出地方文化的诸多特征。【甲】比如:与巴黎、爱丁堡等城市普遍遵循“垂直发展”的规律不同,历史上成都街头的建筑通常呈水平方向铺展,这使得小店铺、居民区距离较近,为茶馆的繁盛提供了配套的服务和源源不断的人流。坐在茶馆里的人也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乙】由于贴近街头,茶馆中可谓云集“三教九流”,除了老成都、赶来谋生的外省人,还有一类不时地在桌上摆起“茶碗阵”的人。【丙】懂行的人会知道,那是成都当地的哥老会组织-“袍哥”-的接头暗号。袍哥们喜欢以茶馆为据点碰面,用“吃讲茶”的方式对民间纠纷作了断。这几乎成了一段历史时期内,成都地方社会民事调解独出机杼的形式。
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通常 B.源源不断 C.了断 D.独出机杼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 B.乙 C.丙
1.D【解析】A.通常:意思是一般,惯常。语境指历史上成都街头建筑的一般特点,使用正确。
B.源源不断:意思是形容接连不断、连绵不绝。语境修饰“人流”,使用正确。
C.了断:决断,了结。语境是指袍哥们用“吃讲茶”的方式对民间纠纷作了结,使用正确。
D.独出机杼:意思是比喻文章的命题和构思独特新颖,与众不同。语境修饰的“民事调解形式”,对象使用错误。
2.A【解析】A.把“比如”后的冒号改为逗号。冒号一般管到句终,若只管到句子的中间,不能管到句终,则不能用冒号。文中“比如”后的冒号只管到“铺展”后,所以要把冒号改为逗号。
十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说“了不起”,因这份答卷实在来之不易。(甲)在过去的一年,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发,世界经济陷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衰退,一些国家的遏止、打压全面升级……中国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在这样的背景下,成绩得来极不容易,发展历程极其艰辛。说“了不起”,因这份答卷含金量高。抗击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成略成果,最大限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乙)“六稳”“六保”工作扎实推进,让人民生活得到切实保障;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让无数人的梦想得以实现,无数人的幸福得到成就……每一份成绩都给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说“了不起”,因这份答卷提振信心。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经济形势低迷的情况下,中国的这份答卷,振奋人心,让我们对中国发展更有信心,也为全球注入信心和力量。(丙)这份“了不起”的答卷里有无数了不起的你,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力量源泉。
1.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暴发 B.遏止 C.提振 D.蔓延
2.文段中画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甲 B.乙 C.丙
【答案】
1.B【解析】A.暴发:指突然发作,多用于山洪、大水或疾病等具体事物。这里指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发作,使用正确;
B. 遏止:阻止。着重于止,使停止,不再进行。对象常是来势凶猛而突然的重大事物。如战争、进攻、暴动、潮流等。这里指一些国家想办法压制、控制别国的发展,应用“遏制”;
C. 提振:提高并振奋,一般与“精神”“士气”等搭配。这里指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成就能够激发并振作中国人的信心,使用正确;
D.蔓延: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展。这里指新冠疫情范围不断扩大,使用正确。
2.C【解析】C.“有无数了不起的你”中的“你”应当加上引号,这里的“你”并不单单指某一个,而是所有的“你”,双引号具有强调和特殊含义的作用。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