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4.1 铅笔有多长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4.1 铅笔有多长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2-24 15:1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铅笔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铅笔有多长》
【教材分析】本课内容是在二年级上册学习了厘米和米的基础上,认识分米和毫米。本课知识内容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有很大的实际应用价值。教材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借助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引入对新的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的认识,以及对长度单位之间关系的学习。
教学目标:
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1分米和1毫米有多长,掌握米、分米、厘米和毫米之间的关系,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感受分米、毫米的实际意义,积累测量经验,初步发展空间观念。
能根据具体情境恰当选择长度单位,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体会单位的实际意义,初步发展估测意识,并激发学生对测量学习的好奇心和参与测量活动的主动性。
通过寻找生活中“1分米”“1毫米”的事物,加强对分米和毫米实际意义的体会,并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测量,知道1分米、1毫米有多长,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实际测量体会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同时,通过“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发展学生的估测能力。
【目标分析】结合本课知识内容的特点以及二年级学生逐步加深对生活和数学的了解,教学目标的设定充分体现了应用意识。如“估”、“测”、“算”都是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只有学到了能够“为我所用”的数学知识,学生才会喜欢数学,才会对学习数学保持乐学的热情。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建立了一定的长度表象,同时具备了怎样估测和测量物体,会比较物体的长短等一些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并且二年级的学生拥有乐于动手,学习积极性易于被生动的教学情境所调动。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自我调控能力差,因此,我在本节课设计上不仅考虑以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活动经验为基础,而且创设具体、有趣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充分地去探究和发现,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感受数学的意义、价值,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学具盒(包括两支铅笔复印图片、1分米小棒、1分米纸条、米尺、硬币、银行卡)、每名学生准备带有直边的各种物品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小朋友们,老师捡到了两支铅笔(用手握住,露出相同长度),你们说说,捡到东西该怎么办啊?(引导学生明白拾到东西要交还失主)现在奇思和淘气都丢了铅笔,我们该怎样区别哪支铅笔是奇思的哪支铅笔是淘气的呢?(引导学生说出当铅笔外观相同可以通过长短区别)那我们就看看这两支铅笔有多长?(板书课题:铅笔有多长)
【设计意图】创设区分铅笔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到利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也为接下来的测量铅笔长度做好铺垫。
动手合作、探索新知
量一量,认识“分米”与“毫米”。
你们愿意帮助老师量一量这两支铅笔吗?谁还记得用尺子测量时该怎么做?(指名回答并在实物投影中演示基本测量方法)
【设计意图】复习测量方法,既有利于回顾已学知识,又可以为接下来的测量奠定方法基础,以免学生在测量方法中出现失误。
学生合作测量图片上两支铅笔的长度,向合作伙伴说一说你测量的铅笔多长。
班内汇报测量结果。(指名在实物投影上演示测量过程)
【设计意图】先合作再汇报的测量方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有演示和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能经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个过程中如果有学生用“1分米”、“6厘米3毫米”的方式描述测量结果,应该在肯定他们敢于创新的同时让他们期待正确的结果揭晓,以防学生游离于教学活动之外。
课件出示奇思铅笔长度是“1分米”,淘气铅笔长度“63毫米”。你们看到这两个长度和你们汇报的结果一样吗?有什么想要说的?(引导学生知道分米和毫米也是长度单位)
介绍1分米就是10厘米,1厘米里面有10个1毫米。(板书副标题:认识分米和毫米)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让学生经历“生疑——猜想——解惑”的过程,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产生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建立的印象以及对“分米、毫米”这样长度单位存在的合理性的理解,同时也是帮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意识”的过程,即每个不同长度单位的存在都是为了满足不同的应用需求。
找一找,体会“1分米”与“1毫米”
学生在尺上找一找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并且测量学具盒内什么长度正好是1分米,什么长度大约是1毫米。(经过测量学生会找到小棒和纸条正好1分米,银行卡和硬币的厚度大约1毫米)
现在你们用小棒或纸条去对比找一找,我们身上或身边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分米。把你找到的和你同伴找到的对比看看有没有差距。(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去寻找对比,1分米长的纸条可以用来绕手腕或者其他物品进行测量)
班内展示自己找到的1分米物品。
辨别1分米长度的物品:展示几件物品的直边,让学生辨别哪个是1分米长。
【设计意图】找一找和比一比的环节让学生在充分的寻找1分米长物品的过程中,充分的感知1分米的长度,从而建立1分米的表象,使感性经验得到积累,再经过学生内化认知,加工表象,促使形象思维模型化,这样等到学生对长度进行估测的时候就可以提取表象,实现形象与抽象的互通。
填一填,掌握进率,学会换算。
学生利用米尺找一找1毫米、1厘米、1分米,然后填写
1分米=( )厘米 1厘米=( )毫米 1米=( )分米
课件出示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进率,学生对照订正自己答案。
那么3分米=( )厘米 40毫米=( )厘米呢?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那么淘气的铅笔长63毫米是多长呢?(学生结合自己的测量和换算回答)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这里我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使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进率后直接应用进率进行换算的过程更连贯。最后回答63毫米是多少,既是对换算难度的一个提升,又可以使完整教学情境贯穿于教学过程
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提取表象,估测+实测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1题、2题。
汇报交流,集体订正时重点询问学生的估测值和估测方法。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学生学以致用,需要将前面探索过程中建立的长度表象提取出来并且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描述长度。这个过程不要求学生的测量多么精确,重要的是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掌握进率,完成换算
学生独立完成单位换算,和同伴一起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同伴说错了要帮助他纠正。
内化知识,学会合理应用
指名读一读淘气日记,然后独立改正不合理的地方,再交流为什么不合理,应该怎样改。
指名读一读5题短文,然后两组同学合作用课桌拼出一个7分米的过道,学生走一走。
拓展延伸,生活中运用
回家后动手量一量身边的物体,运用本课知识写一篇数学日记。
【设计意图】2、3、4环节是学生对知识运用是否正确合理的辨析过程,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合理运用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总结回顾,加深体会
今天这节课你都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你认为学会的知识对你有什么帮助?
【设计意图】这样的总结回顾可以让学生明确收获来自于学习探索活动,同时也再一次明确所学知识的实际价值。
【课后小结】本课教学设计我遵循《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将致力于使学生体会数学与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和应用数学的信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又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教学情境,让学生通过全程参与发现知识的过程,了解知识的来龙去脉,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新课部分的“量一量、找一找、填一填”等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深入体会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建立表象,从而使运用长度单位解决问题更加得心应手。教学设计中我将 “找一找”这个环节放在重要的地位。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数学知识就相当于学生解决问题的工具,学生必须足够了解他的工具,运用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因此,我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了解体会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长度都可以运用“分米、毫米”来表示,整节课都在无形中向学生渗透着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价值,对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有着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