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燃烧与燃料 测试题
所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Ca:40 C:12 O:16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6分)
1.古语道“人要实,火要虚”,其中“火要虚”的意思是说:燃烧木柴时,通常架空些,才能燃烧得更旺。“火要虚”的实质是 ( )
A. 散热的速度加快 B. 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C. 木柴的着火点降低 D. 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2.有一首赞美某种气体的诗,其中的几句是:“她营造了云雾缭绕的仙景;她驱散了炎炎夏日的暑气;她奋不顾身扑向烈火;她带给大地勃勃生机……。”这首诗所赞美的气体是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甲烷
3.下列关于灭火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 )
A.油着火,用水浇灭 B.扑灭森林火灾,设置隔离带
C.熄灭酒精灯,用嘴吹灭 D.电器着火,直接用水浇灭
4.为鉴别氢气、氧气、二氧化碳三瓶气体,可选用的最简单的方法是( )
A、将水倒入三瓶气体中 B、将澄清石灰水倒入三瓶气体中
C、将紫色石蕊试液滴入三瓶气体中 D、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三瓶气体中
5.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
A.①②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B.①说明白磷的着火点不高于80℃
C.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D.①③说明两种可燃物的着火点不同
6.(2011.苏州市)下列有关“固—液反应,不需加热” 的气体发生装置合理的是 ( )
7.(2011.宿迁市)在实验操作考查中,小明抽到的题目是“二氧化碳的制取、收集和验满”。下图是他的主要实验步骤,其中操作有误的是 ( )
8.下列说法不符合“节能减排、低碳生活” 理念的是 ( )
A.大量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B.大量使用一次性塑料餐具
C.开发回收利用二氧化碳的新技术 D.开发和利用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9.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检验、制备和用途能达到目的的是 ( )
A.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溶液变为蓝色
C.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火焰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10.燃着的火柴梗竖直向上,不如火柴梗水平放置或略向下放置燃烧的旺,其原因是 ( )
A.火柴梗着火点低 B.空气中氧气不足
C.火柴梗跟氧气接触面积小 D.火柴梗温度不易达到着火点
11.用一块棉布手帕浸泡在质量分数为70%的酒精中,待均匀湿透后取出。用镊子夹住两角展开,用火点燃,当手帕上的火焰熄灭后,手帕完好无损。对于这一现象,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A.这是魔术,你看到的是一种假象
B.火焰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C.手帕上的水和酒精的汽化吸热,使手帕的温度低于棉布的着火点
D.酒精燃烧后使棉布的着火点升高
12.“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下列关于CO2 与CO 的不同点比较错误的是( )
A. 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B. 性质:CO2能溶于水,水溶液呈酸性;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C. 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可作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D. 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13. 下列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的是 ( )
A、甲烷 B、二氧化碳 C、氧气 D、氮气
14.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环保”理念的是 ( )
A.为了节约用纸,两面使用草稿纸 B.为了QQ能够升级,长期把QQ挂在线上
C.为了节约用水,洗菜淘米后的水用来浇花 D.为了提高资源利用率,分类回收废弃物
15. “蜂窝煤”比煤球更有利于煤的完全燃烧、提高燃烧效率,这主要是因为( )
A.降低了煤的着火点 B.升高了煤的着火点
C.提高了氧气的浓度 D.增大了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16.如图,将两支燃着的蜡烛罩上茶杯,过了一会儿高的蜡烛先熄灭,低的蜡烛后熄灭,同时还观察到茶杯内壁变黑。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发:从着火燃烧的房间逃离时,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用湿毛巾捂住鼻子 B.成站立姿势跑出
C.伏低身子逃出 D.淋湿衣服爬出
一、选择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在“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的功与过”的辩论会上,有如下观点:
①二氧化碳增多造成温室效应,使气候异常,给人类带来了灾难;
②二氧化碳增多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了足够的原料,是近年来农作物丰收的原因之一。
(1)写出日常生活中产生二氧化碳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自然界碳循环的角度,你认为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填序号)
A.大量燃烧石油和煤 B.大面积砍伐森林 C.大量煅烧石灰石 D.淡水不断减少
2.1.要使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1) ;
(2) ;(3) 。
3. 提到二氧化碳,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温室效应、使人窒息……似乎二氧化碳只是一种有害物质。其实二氧化碳也能造福人类,例如:在蔬菜大棚内定期施放适量二氧化碳可提高农作物产量。请你另举两例,说明二氧化碳对人类有利的一面:??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大自然中,CO2与O2能相互转换,以保持空气成分相对稳定。
(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 ;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 效应。
(2)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光合作用的化学方程式为:
6CO2+6XC6H12O6+6O2,则X的化学式为 。
5.已知镁条不仅能在空气中燃烧,在二氧化碳中也能够燃烧,生成一种黑色固体单质和一种白色固体,请你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通过此实验,你对二氧化碳能灭火有什么新的认识: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6分)
1.小刚和小强用图甲和图乙所示实验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经查阅资料知:
白磷着火点为40℃,红磷着火点为240℃,它们在空气中燃烧都生成有毒的白烟——五氧化二磷,五氧化二磷易溶于水。
(1)小刚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 。
(2)小强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得到以下实验事实:
①不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②通空气时,冷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③不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④通空气时,热水中的白磷燃烧。
该实验中,能证明可燃物通常需要接触空气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填序号,下同) ;能证明可燃物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着火点)才能燃烧的实验事实是 。
(3)“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要求实验室的“三废”排放降低到最低程度并能得到妥善处理。图甲与图乙所示实验相比, (填甲或乙)更体现了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4)根据燃烧的条件.选择填空:用扇子扇炉火不会熄灭,而是越扇越旺,原因是 ;用扇予扇蜡烛的烛火一扇就立即熄灭,原因是 (填序号)。
A.可快速地提供燃烧所需的氧气
B.空气流动虽带走热量,但温度未降到着火点以下
C.主要是空气流动带走热量,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2. 马强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并验证其性质:
①——
② — ——③
A B C D E F G
(1)写出图中标有①、②、③的仪器名称:
①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
(2)在实验室中常用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CO2, 发生装置应选择_____ 装置。收集装置应选择_____ 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满的方法是 。一般验证气体是不是二氧化碳用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用上述选择好的发生装置反应较长时间后,用燃着的火柴放在集气瓶口进行验满时,火焰仍不熄灭(如F图)的原因是 。
(4)如G图所示,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放着蜡烛的烧杯中,发现上层蜡烛先熄灭, 试解释原因。 。
四、计算题(6分)
水垢的主要成分是CaCO3和Mg(OH)2,为了测定其中CaCO3的含量,取100 g水垢,加入过量稀盐酸,测量5 min内生成的CO2的质量,绘出如下图所示曲线,请问:该水垢中CaCO3的质量分数为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