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1课 《庄子》二则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人恒过,然后能改
B.惠子相梁
C.心乐之
D.我知之濠上也
2.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其翼/若/垂天之云
C.其翼/若垂/天之云
D.其翼若/垂天/之云
3.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中的鲲、鹏寄托着作者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受到感染。
B.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壮阔。【来源:21·世纪·教育·网】
C.文中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这样写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D.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中的“海运”指的是航海运输。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尊为“老庄哲学”。2-1-c-n-j-y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
C.《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的《秋水》。
D.《庄子》善于运用寓言对所论述的抽象事理进行形象化的比拟,想象雄奇瑰丽,语言灵动而有气势。
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
B.其翼若垂天之云
C.子固非鱼也
D.我知之濠上也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怒而飞
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C.鲦鱼出游从容
D.请循其本
7.下列子中“之”的意思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A.鹏之徙于南冥也
B.其翼若垂天之云
C.子之不知鱼之乐
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海水运动)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
C.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是这样)]
D.请循其本(遵循)
9.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冥(míng) 鲲(kūn) 羽翼(yì)
B.迁徙(xǐ) 尘埃(āi) 濠梁(háo)
C.遵循(xún) 汝辈(rǔ) 抟扶摇(tuán)
D.齐谐(xiè) 鹏鸟(péng) 正色邪(yé)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B.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齐谐》者,志怪者也
D.南冥者,天池也
11.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南冥者,天池也
A.后遂无问津者 B.《齐谐》者,志怪者也
C.亦若是则已矣 D.似与游者相乐
12.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怒而飞(发怒) 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
C.志怪者也(奇异) D.野马也(快速奔跑的马)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出游从容”体现“鱼之乐”,其用意是借“鱼乐”来抒发作者愉悦的心情。
B.文章写了游赏自然风景时的感受,以景切入,重点在写人记事,刻画人物形象。
C.文中的庄子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善于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从而来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D.文章以庄子和惠子认知态度的对比,反映了这对朋友拥有共同的生活情趣。
14.下列对句子特殊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
B.去以六月息者也。(判断句)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倒装句)
D.是鱼之乐也。(判断句)
15.下列关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说鱼是快乐的,其实反映出来的是他心情的不愉悦。正因心情不快,见到鱼如此快乐,他才受到鱼的感染,高兴了起来。21·世纪*教育网
B.最后,庄子又返回到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虽然写的是庄子和惠子二人的辩论,但带给人的是一种轻松闲适、诗意盎然的味道。【来源:21cnj*y.co*m】
D.《庄子》一书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文笔时有幽默、诙谐之趣,汪洋恣肆,有浪漫主义风格。
16.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翻译:你并不是鱼,你没法儿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肯定的!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翻译: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比生命还宝贵的。
C.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翻译:(如果是)高官厚禄,就不讲礼义而接受它,这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D.或谓惠子日:“庄子来,欲代子相。”
翻译:有人对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想要取代你做宰相。”
17.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我知之濠上也
A.公与之乘 B.杀之以应陈涉 C.何陋之有 D.择其善者而从之
1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是鱼之乐也 是日更定矣
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苟全性命于乱世
C.子固非鱼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云归而岩穴暝
19.下列句子中“与”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呼尔而与之
C.吾谁与归 D.吾与徐公孰美
二、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 http: / / www.21cnjy.com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黑,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二)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①,茎长四寸,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②,与之俱黑。兰槐③之根是为芷。其渐④之滫⑤,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21教育网
(节选自《荀于·劝学》)
[注释]①射干:又名乌扇,一种草本 ( http: / / www.21cnjy.com )植物,根入药,茎细长,多生于山崖之间,形似树木。②涅(niè):可制黑色染料的矾石。③槐:香草名,汉叫白芷,开白花,味香。④渐:浸。⑤滫(xiù):泔水,已酸臭的淘米水,此引为脏水、臭水.【出处:21教育名师】
2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名:其名为鹏 故虽有名马
B.知:不知其几千里也 人不知而不愠
C.远: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香远益清
D.下:其视下也 下见小潭
21.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2.《庄子》作品想象雄奇瑰丽,结合语段(一)具体内容,分析本文想象奇特的特点。
23.分析语段(一)(二)是如何深入浅出地阐述作者观点的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秋水》
(乙)惠施多方①,其书五车,其道舛驳②,其言也不中③。
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饰 ( http: / / www.21cnjy.com )④人之心,易⑤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辨者之囿⑥也。惠施日以其知与之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⑦。此其柢⑧也。然惠施之口谈,自以为最贤。南方有倚人⑨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之以怪。以反人为实⑩,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 也。【版权所有:21教育】
(注)①多方:知识渊博。②舛 ( http: / / www.21cnjy.com )(chuǎn)驳:错乱驳杂。③中:得当、恰当。④饰:这里有蒙蔽之意。⑤易:改变,更换。⑥囿:局限。⑦为怪:制造奇谈怪论。⑧柢:根本。⑨倚人;怪僻而不合于世俗的人,⑩以反人为实:把违反人之常情的事说成真实的。 不适:不合。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鱼之乐也 是谓大同
B.安知鱼之乐 如鸣珮环,心乐之
C.请循其本 本末倒置
D.说而不休,多而无已 大势已去
25.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26.文段(甲)中,庄子最后是如何辩驳惠子的?请简要分析。
27.文段(乙)中,庄子批评惠子“其言也不中”,那么惠子言辞不当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 ( http: / / www.21cnjy.com )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怒,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水尤清冽________(2)影布石上________(3)以其境过清________
(4)鲦鱼出游从容________(5)请循其本________
29.翻译下列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30.两篇文章都写到了鱼儿的快乐,不同之处在什么地方?
31.甲、乙两文在表现作者情感或情趣上都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做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www-2-1-cnjy-com
32.解释加点的词语。
(1)河伯始旋其面目(________) (2)今我睹子之难穷也(_______)
(3)齐谐者,志怪者也(_______) (4)其翼若垂天之云(_______)
3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34.可以概括出“扶摇直上、鹏程万里”两个成语的句子是:________;从“望洋向若而叹”中概括出的成语是:________。21*cnjy*com
35.《庄子》的________(体裁)想象奇特,大胆夸张,善用设喻阐述深刻哲理。《北冥有鱼》 中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秋水》中“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都说明了________。21*cnjy*com
三、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鵬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3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怒而飞(______________) (2)志怪者也(______________)
3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8.作者笔下的鹏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39.作者是怎样表现鲲鹏的巨大的?体现了《庄子》怎样的艺术特色?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节选自《庄子》)
4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怒而飞 怒: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
4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42.作者笔下的“鹏”是什么样的形象?请写一句与“鹏”有关的诗。
43.文中写奔腾的雾气与漂浮的尘埃有什么用意?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 ( http: / / www.21cnjy.com )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4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6.庄子的文章想象雄奇瑰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请结合选文举例说明。
47.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鹏”的认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4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子固非鱼也: (2)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4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50.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51.庄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庄子具有什么样的思想?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5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海运:海水运动
B.南冥者,天池也 天池:天上的水池
C.志怪者也 志:记载
D.抟扶摇而上者 抟:盘旋飞翔
5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鲲之大 鹏之徙于南冥也
B.其名为鲲 其正色邪?
C.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
D.怒而飞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4.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原句: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A.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互相吹出的风。
B.奔腾的野马,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C.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D.奔腾的野马,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互相吹出的风。
5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幅大鲲变为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
B.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塑造了大鹏 ( http: / / www.21cnjy.com )这一典型形象,其特点是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后来的“鲲鹏展翅”“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等成语也都活跃在我们的书面和口头表达中。
C.本文选自《庄子集释》,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合称“老庄”。
D.本文富含哲理,却一点儿也不抽象枯燥,而是将深刻的哲理寓于生动具体的形象之中,激情澎湃,荡气回肠。21cnjy.com
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完成下面小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5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对于)
B.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怎么)
C.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
D.请循其本(追溯)
57.下列句中加点“之”字作代词的的一项是(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C.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58.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一不经意的感叹被惠子抓住不放,引发二人之间的论辩。
B.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C.庄子偷换概念,故意将“安”字理解为“哪里”,巧妙地结束了这场论辩。
D.这是一场轻松风趣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物事之外。
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完成下面小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59.对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鲦鱼出游/从容
C.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D.子/之不知/鱼之乐
60.选出对“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翻译正确的一项( )
A.你既然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知道它是在濠水上啊。
B.你既然知道我知道鱼快乐却问我,我知道它在濠水之上。
C.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的桥上知道的。
D.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来问我,我知道它是在濠水上啊。
61.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惠施肯定自己能知道鱼之乐 ( http: / / www.21cnjy.com ),庄周则否定了惠施的说法,最终惠施的论辩获胜。两人在辩论中反映出来的敏捷思路和睿智的交谈,足以令人拍案叫绝,给人一种怡情益智的享受。21·cn·jy·com
C.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言做故事背景交代,通篇采用对话形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真式地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www.21-cn-jy.com
D.惠施是从认知的规律上来说,人和鱼是两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喜怒哀乐。庄周则是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鱼亦乐。从认知规律上来说,庄周的人乐鱼亦乐的逻辑推理纯属诡辩,但这种诡辩并不使人反感,因为庄周完全是以艺术心态去看待世界的,典型的“移情”作用,庄周是把自己的快乐移栽到鱼的情绪上,反过来更衬托出庄周的快乐。2·1·c·n·j·y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1课 《庄子》二则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
A.人恒过,然后能改
B.惠子相梁
C.心乐之
D.我知之濠上也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A项的“过”:犯过错,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词作动词;B项的“相”:作宰相,名词作动词;C项的“乐”:以……为乐,意动用法,此处可引申为“高兴”;D项的“知”:知道。一般用法。故选D。
2.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其翼/若/垂天之云
C.其翼/若垂/天之云
D.其翼若/垂天/之云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题根据句意和主谓之间要断句即可句读。
点睛: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⑧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句读。
3.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中的鲲、鹏寄托着作者的思想,使人不知不觉进入他所创造的意境,受到感染。
B.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想象十分奇特。写鹏的南徙,一“击”,一“抟”,“三千里”“九万里”,“扶摇”直上,意境壮阔。【版权所有:21教育】
C.文中写鹏鸟南飞“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是夸张,这样写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D.丰富的想象使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中的“海运”指的是航海运输。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中的“海运”是指“海水运动,这里指汹涌的海涛”,不是指航海运输。据此,答案为D。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是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尊为“老庄哲学”。
B.《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记叙了庄子与惠子二人在濠水桥上游玩时进行的一场小辩。
C.《庄子》一书是庄子及其后学的著作,现存33篇。《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外篇中的《秋水》。
D.《庄子》善于运用寓言对所论述的抽象事理进行形象化的比拟,想象雄奇瑰丽,语言灵动而有气势。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C项,《北冥有鱼》节选自《庄子》内篇中的《逍遥游》。故答案为C。
5.下列句子中,含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北冥有鱼
B.其翼若垂天之云
C.子固非鱼也
D.我知之濠上也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通假字,是泛指中国古书的用字现 ( http: / / www.21cnjy.com )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的意思,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作"本字"。本题A项,“冥”同“溟”,指海。故答案为A。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6.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怒而飞
B.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C.鲦鱼出游从容
D.请循其本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中词语的意义变化。A项 ( http: / / www.21cnjy.com ),“怒”是“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它不同于现代汉语中“生气;气愤;气势盛”的意思。故答案为A。【来源:21·世纪·教育·网】
7.下列子中“之”的意思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 )
例句: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A.鹏之徙于南冥也
B.其翼若垂天之云
C.子之不知鱼之乐
D.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答案】A
【详解】
考查文言虚词“之”的用法。例句与A项“之”是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其他三项均译为“的”。故选A。21·世纪*教育网
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海水运动)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盘旋飞翔)
C.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是这样)]
D.请循其本(遵循)
【答案】D
【详解】
D.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循”应解释为“追溯”。
9.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北冥(míng) 鲲(kūn) 羽翼(yì)
B.迁徙(xǐ) 尘埃(āi) 濠梁(háo)
C.遵循(xún) 汝辈(rǔ) 抟扶摇(tuán)
D.齐谐(xiè) 鹏鸟(péng) 正色邪(yé)
【答案】D
【详解】
D.注音不完全正确。“谐”应读xié。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B.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C.《齐谐》者,志怪者也
D.南冥者,天池也
【答案】B
【分析】
【详解】
A.“怒”是形容词用作动词,意为“用力鼓动翅膀”;
B.“邪”是通假字,同 “耶”,句末语气词。加点词语不属于词类活用;
C.“怪”是形容词用作名词,意为“怪异的事物”;
D.“天”是名词用作形容词,意为“天然的”;
故选B。
11.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南冥者,天池也
A.后遂无问津者 B.《齐谐》者,志怪者也
C.亦若是则已矣 D.似与游者相乐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句式。B“《齐谐》者,志怪者也”与题干句子都是判断句。ACD都不是常见的说明方法。
12.下列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怒而飞(发怒) 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
C.志怪者也(奇异) D.野马也(快速奔跑的马)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A奋起。C怪异事情。D山野中的雾气。
点睛:文言实词意义推断。看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境,文言文实词含义丰富,大多都存在一词多义现象,要想对其进行准确的界定、理解,需要我们借助上下文的语境进行推断。看字形,汉字中多为会意字和形声字,因此我们可以借助汉字的形旁来忖度实词的含义。看语法,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大多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由副词充当。依据它们所处的语法位置,推知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意义。21教育网
1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出游从容”体现“鱼之乐”,其用意是借“鱼乐”来抒发作者愉悦的心情。
B.文章写了游赏自然风景时的感受,以景切入,重点在写人记事,刻画人物形象。
C.文中的庄子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善于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从而来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
D.文章以庄子和惠子认知态度的对比,反映了这对朋友拥有共同的生活情趣。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把 ( http: / / www.21cnjy.com )握。A项正确;B项正确;C项正确;D项不正确,应改为:文章以庄子和惠子认知态度的对比,反映了这对朋友因“好辩”拥有不同的生活情趣。www-2-1-cnjy-com
14.下列对句子特殊句式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南冥者,天池也。(判断句)
B.去以六月息者也。(判断句)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倒装句)
D.是鱼之乐也。(判断句)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考查对文言句式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理解。文言文句式总分两大类:固定句式、特殊句式。其特殊句式又可分为: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四大类,而倒装句又分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介宾短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主谓倒装句(谓语前置句)四类。注意结合句子特征分析。其中宾语前置句一般为疑问代词作宾语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还有固定结构“唯***是***”结构;判断句注意“者”“也”;被动句注意“为****所***”结构和“见”“于”;定语后置句注意“之”“者”;介宾短语后置句经常用“于”“以”引导。本题B项,“去以六月息者也”是倒装句。句意是: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故答案为B。
15.下列关于《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说鱼是快乐的,其实反映出来的是他心情的不愉悦。正因心情不快,见到鱼如此快乐,他才受到鱼的感染,高兴了起来。
B.最后,庄子又返回到争论的起始,借偷换概念而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
C.《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虽然写的是庄子和惠子二人的辩论,但带给人的是一种轻松闲适、诗意盎然的味道。
D.《庄子》一书善用寓言故事和比喻,文笔时有幽默、诙谐之趣,汪洋恣肆,有浪漫主义风格。
【答案】A
【解析】
【详解】
A.表述不正确。说鱼快乐,恰恰是庄子心情快乐的表现:自己快乐,他眼里的一切才都呈现出快乐的色彩。他是将自己的情移于物,借鱼表达出来。
16.对下列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翻译:你并不是鱼,你没法儿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肯定的!
B.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
翻译: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比生命还宝贵的。
C.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翻译:(如果是)高官厚禄,就不讲礼义而接受它,这高官厚禄对我有什么益处呢!
D.或谓惠子日:“庄子来,欲代子相。”
翻译:有人对惠子说:“庄子(到梁国)来,想要取代你做宰相。”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翻译不正确。这句话的意思是“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东西有比生命还宝贵的”。题干句把意思翻译反了。
17.下列各项中“之”字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我知之濠上也
A.公与之乘 B.杀之以应陈涉 C.何陋之有 D.择其善者而从之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文言虚词“之”的意思及作用。C“何陋之有”的“之”是助词,宾语前者的标志。ABD都是代词。
18.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是鱼之乐也 是日更定矣
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苟全性命于乱世
C.子固非鱼也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D.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 云归而岩穴暝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是鱼之乐也;是日更 ( http: / / www.21cnjy.com )定矣”两句中的“是”是代词“这、此”之意。B前者“完全(确定)”,后者“保全”。C前者“本来”,后者“巩固”。D前者是语气助词,后者“云彩”。
19.下列句子中“与”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呼尔而与之
C.吾谁与归 D.吾与徐公孰美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考查文言虚词“与”的意思及用法。B“呼尔而与之”中的“与”:动词“给”。
ABC可翻译为“和、跟。同”等。
二、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一)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黑,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 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二)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①,茎长四寸,生于 ( http: / / www.21cnjy.com )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②,与之俱黑。兰槐③之根是为芷。其渐④之滫⑤,君子不近,庶人不服,其质非不美也,所渐者然也。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节选自《荀于·劝学》)
[注释]①射干:又名乌扇,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种草本植物,根入药,茎细长,多生于山崖之间,形似树木。②涅(niè):可制黑色染料的矾石。③槐:香草名,汉叫白芷,开白花,味香。④渐:浸。⑤滫(xiù):泔水,已酸臭的淘米水,此引为脏水、臭水.
20.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名:其名为鹏 故虽有名马
B.知:不知其几千里也 人不知而不愠
C.远: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香远益清
D.下:其视下也 下见小潭
21.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22.《庄子》作品想象雄奇瑰丽,结合语段(一)具体内容,分析本文想象奇特的特点。
23.分析语段(一)(二)是如何深入浅出地阐述作者观点的
【答案】
20.D
21.大鹏迁徙到南方的大海之时,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22.①用想象虚构奇特动物。一种本为鱼的鲲,神奇变化为鸟,名为鹏;
②用夸张想象奇特形态。鲲鹏的形体巨大到不知几千里,展开的双翅好像悬挂在天空的云;大鹏鸟迁徙到南冥时振翼拍水高达几千里,能飞上几万里高空;
③用想象表现意境。想象鲲鹏在九万里高空俯视下界,意境开阔邈远。
23.语段(一)设喻说理,以鲲鹏 ( http: / / www.21cnjy.com )随海水运动、大风迁徙至南海为喻,说明万物都有所凭借,都有局限性的道理。语段(二)类比说理,用射干、飞蓬、兰槐在不同的生长环境中显示不同特性,说明君子居住一定选择良好环境,交游一定接近有德才的人的道理。2-1-c-n-j-y
【详解】
1.A.名字/名贵;
B.知道/了解;
C.辽远/远播;
D.都是名词作状语,向下;
故选D。
2.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 ( http: / / www.21cnjy.com )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徙,迁移;水击,击水,拍打水面;抟,盘旋飞翔。
3.考查对庄子作品特点分析。庄子的文章,想象 ( http: / / www.21cnjy.com )丰富,意境开阔。如关于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丰富的想象,让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文段(一)的鹏鸟是由鱼变化而来的,说明庄子想像力丰富。“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此句运用丰富的想像,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翼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这一形象能激发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作者在文中联系了普通人的生活经验调动了人们的联想和想像,说大鹏在九万里高空俯视下界,也如同下界的人仰视高空,只见莽莽苍苍难辨其“正色”。
4.考查对语段如何阐述观点的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析。语段(一)是《庄子》的代表篇目之一,充满奇特的想象和浪漫的色彩,寓说理于寓言和生动的比喻中,形成独特的风格。本文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鲲鹏凭借海运和强大的风力飞到南海这一理想的境地为喻,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语段(二)荀子的文章擅长用多样化的比喻阐明深刻道理。“西方有木焉,名曰射干,茎长四寸,生于高山之上而临百仞之渊;木茎非能长也,所立者然也。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先写射干、飞蓬、兰槐所处的环境不同,而显示不同特性,得出结论“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这是类比推理法,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有部分属性相同,从而推出它们的其他属性也相同的推理。
【点睛】
译文
语段(一),北方的大海里有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亦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 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语段(二),西方有种叫“射干”的草,生长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高山之上,只有四寸高,却能俯瞰百里之遥,不是草能长高,而是因为它长在了高山之巅。蓬草长在麻地里,不用扶持也能挺立住,白沙混进了黑土里,就再不能变白了,兰槐的根叫香艾,一但浸入臭水里,君子下人都会避之不及,不是艾本身不香,而是被浸泡臭了。所以君子居住要选择好的环境,交友要选择有道德的人,才能够防微杜渐保其中庸正直。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庄子·秋水》
(乙)惠施多方①,其书五车,其道舛驳②,其言也不中③。
桓团、公孙龙辩者之徒,饰④人之心 ( http: / / www.21cnjy.com ),易⑤人之意,能胜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辨者之囿⑥也。惠施日以其知与之辩,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⑦。此其柢⑧也。然惠施之口谈,自以为最贤。南方有倚人⑨焉曰黄缭,问天地所以不坠不陷,风雨雷霆之故。惠施不辞而应,不虑而对,遍为万物说。说而不休,多而无已,犹以为寡,益之以怪。以反人为实⑩,而欲以胜人为名,是以与众不适 也。
(注)①多方:知识渊博。②舛( ( http: / / www.21cnjy.com )chuǎn)驳:错乱驳杂。③中:得当、恰当。④饰:这里有蒙蔽之意。⑤易:改变,更换。⑥囿:局限。⑦为怪:制造奇谈怪论。⑧柢:根本。⑨倚人;怪僻而不合于世俗的人,⑩以反人为实:把违反人之常情的事说成真实的。 不适:不合。
2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是鱼之乐也 是谓大同
B.安知鱼之乐 如鸣珮环,心乐之
C.请循其本 本末倒置
D.说而不休,多而无已 大势已去
25.把语段(甲)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26.文段(甲)中,庄子最后是如何辩驳惠子的?请简要分析。
27.文段(乙)中,庄子批评惠子“其言也不中”,那么惠子言辞不当的原因可能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答案】
24.A
25.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完全可以肯定的了。
26.庄子抓住“安”的多义做文章 ( http: / / www.21cnjy.com )(偷换概念/转换话题),惠子的本意是问庄子“怎么能”知道鱼之乐,庄子却故意将其理解为“在哪里”知道鱼之乐,从而巧妙地化解了惠子的发难。
27.①学问错综驳杂,自己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不一定能说清楚;②喜欢制造奇谈怪论;③不顾事实(把违反人之常情的事说成是真实的),热衷于在口舌上胜过别人(热衷于博取辩胜别人的名声);④自高自大,自以为最有口才(辩才);⑤回答别人的问题时不假思索,东拉西扯。
【分析】
24.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意思和用法。
A.是:代词,这/代词,这;
B.乐:名词,快乐/形容词意动,以……为乐;
C.本:名词,最初/名词,树根;
D.已:动词,停止/副词,已经;
故选A。
25.
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在翻译句子是首 ( http: / / www.21cnjy.com )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重点词语:固,本来;全,完全,确定是。
26.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先梳 ( http: / / www.21cnjy.com )理文章大意,了解二人辩论的经过;还要知道“安”的多重含义,表示疑问语气,可以翻译为“怎么”,也可以理解为“在哪里”。惠子的本意是问庄子“怎么能”知道鱼之乐。庄子却故意将其理解为“在哪里”知道鱼之乐。庄子抓住“安”的多义做文章,转换话题,从而巧妙地化解了惠子的发难。【来源:21cnj*y.co*m】
27.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先梳理文章内容 ( http: / / www.21cnjy.com ),根据庄子对惠子的评价来推断惠子言行不当的原因。庄子评价惠子的话:由“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可概括为学问错综驳杂,自己都不一定能说清楚;从“特与天下之辩者为怪”可知喜欢制造奇谈怪论;“不辞而应,不虑而对”可知回答别人的问题时不假思索,东拉西扯;“以反人为实,而欲以胜人为名”可以概括为不顾事实,把违反人之常情的事说成是真实的,热衷于在口舌上胜过别人。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点睛】
参考译文:
甲文: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乙文:惠施懂多种学问,他的著作能装五车,他讲的道理错综驳杂,他的言辞也不当。
桓团、公孙龙都是辩者一类的人,蒙蔽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思想,改变人的意见,能辩胜别人的口舌,而不能折服人心,这是辩者的局限。惠施每天以自己的智慧与人辩论,专门与天下的辩者创造怪论,这就是他们的概况。然而惠施的口辩,自以为最高明。南方有一个奇人叫黄缭,问天地为什么不陷,风雨雷霆形成的原因。惠施不谦虚地回应,不加思索地对答,遍及万物加以解说。又说个不停,多而不止,还以为说得少,更加一些奇谈怪论。他把违反人之常情的事说成真实的,一心求取超人的名声,因此他总是跟众人不合适宜。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 ( http: / / www.21cnjy.com )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怒,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 ( http: / / www.21cnjy.com )“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选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8.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水尤清冽________(2)影布石上________(3)以其境过清________
(4)鲦鱼出游从容________(5)请循其本________
29.翻译下列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30.两篇文章都写到了鱼儿的快乐,不同之处在什么地方?
31.甲、乙两文在表现作者情感或情趣上都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并做具体分析。
【答案】
28. 格外 映照 因为 悠闲自得 追溯
29.(1)(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2)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
30.甲文柳宗元看见鱼很自由,很羡慕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实是柳宗元的心中向往这种快乐才会觉得鱼这么快乐的。乙文写的是一种忘我的境界,“我”已经和“物”融为一体了,所以庄子能感受到鱼的快乐,其实这是他心境的反映。
31.甲、乙两文都用了对比。甲文以作者先乐 ( http: / / www.21cnjy.com )后忧的对比,表明作者融身自然美景的欢乐只是暂时的,凄苦才是他感情的主调。乙文以庄子和惠子认知态度的对比,反映了这对朋友因共同“好辩”而拥有的生活情趣。
【解析】
28.
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
(1)句意:潭水格外清凉。尤:格外。
(2)句意:(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布:映照。
(3)句意: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以:因为。
(4)句意: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从容:悠闲自得。
(5)句意:让我们追溯到最初的话题。循:追溯。
29.
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注意重点词:
(1)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灭可见,若隐若现;灭:暗,看不见。
(2)固:本来;之:主谓间,无实义;全:完全,完备。
30.
本题考查文言文的理解。甲文中柳宗元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见鱼“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作者由于改革受挫,被贬远方,精神负担很重,处在极度烦恼和压抑之中。在这里找到了这样一块清静之地,看到游鱼的怡然自得,灵魂得到了净化和复归。水之清,鱼之乐,其实是柳宗元的心中向往这种快乐才会觉得鱼这么快乐的。庄子认为鱼“乐”,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庄子对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生移情同感的作用,表现出庄子旷达的心境,视富贵荣华有如敝屣的高超之生活情趣。
31.
本题考查对文章写法的分析。甲文先写“乐 ( http: / / www.21cnjy.com )”。听到“如鸣珮环”的流水声就“心乐之”,看到“往来翕忽”的游鱼便以为“似与游者相乐”。但好景不长,很快便感到这些“凄神寒骨”了,心里觉得“其境过清”,就匆匆离开了。这一乐一忧,对比鲜明,耐人寻味。这是由于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此凄苦是他感情的基调,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山水之“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境便会流露出来。乙文中则是两人认知态度的对比。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事物持认知心态,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事物持艺术心态,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而产移情同感的作用。如果说惠子带有逻辑家的个性,那么庄子则具有艺术家的风貌。21*cnjy*com
【点睛】
译文:
【甲】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 ( http: / / www.21cnjy.com )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 ( http: / / www.21cnjy.com )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 ( http: / / www.21cnjy.com )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乙】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 ( http: / / www.21cnjy.com )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惠子说:“我不是你,本来就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秋水》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渚崖 ( http: / / www.21cnjy.com )之间,不辨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32.解释加点的词语。
(1)河伯始旋其面目(________) (2)今我睹子之难穷也(_______)
(3)齐谐者,志怪者也(_______) (4)其翼若垂天之云(_______)
3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34.可以概括出“扶摇直上、鹏程万里”两个成语的句子是:________;从“望洋向若而叹”中概括出的成语是:________。
35.《庄子》的________(体裁)想象奇特,大胆夸张,善用设喻阐述深刻哲理。《北冥有鱼》 中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秋水》中“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都说明了________。
【答案】
32. 面容 尽,完 怪异的事物 悬挂,低垂
33.(1)这只鹏鸟呀,随着海水的运动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2)我曾经听说仲尼懂得的东西太少,伯夷的高义不值得看重。
34.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望洋兴叹
35. 寓言 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解析】
32.
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注意结合句意分析。
(1)句意:河伯改变他自得的神色。面目:面容,神色。
(2)句意:现在我亲眼目睹了大海您大到难以穷尽。穷:尽,完;
(3)句意:《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怪:形容词活用作名词,怪异的事物。
(4)句意: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垂:悬挂,低垂。
33.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 ( http: / / www.21cnjy.com )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注意:
(1)是:古今异义,这;海运:古今 ( http: / / www.21cnjy.com )异义,海水运动;徙:迁徙;冥:通假“溟”,指海。
(2)且夫:连接句子,表示递进关系;尝:古今异义,曾经;少: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少;轻:轻视。
34.
本题考查对文中成语的积累与理解。①从文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可概括出成语:扶摇直上或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现形容地位、名声、价值等迅速往上升,比喻仕途得意。鹏程万里:意思是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②从文中“望洋向若而叹”可概括出成语:望洋兴叹,意思是意思是在伟大的事物面前感叹自己的渺小。现多比喻做事时因力量不够或没有条件而感到无可奈何。
35.
本题考查对文章蕴含的哲理的理解。《庄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今存三十三篇,其中内篇七,外篇十五,杂篇十一 。全书以“寓言”、“重言”、“卮言”为主要表现形式。而“想象奇特,大胆夸张,善用设喻阐述深刻哲理”的文章是寓言。《北冥有鱼》 中“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意思是: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这句话说明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秋水》中“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的意思是:俗话所说的‘知道的道理很多了,便认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说我呀。河伯与北海相比后,才知自己并非天下最大,故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人对事物的认识是有局限的。
【点睛】
参考译文:
《北冥有鱼》: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 ( http: / / www.21cnjy.com )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这只鹏鸟啊,在海水运动的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大水池。《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记载说:“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秋水》:秋季的霖雨如期而至, ( http: / / www.21cnjy.com )千百条小河注入黄河。水流宽阔,两岸和水中洲岛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于是乎,河伯洋洋自得,认为天下的美景都集中在他自己这里。顺着流水向东方行走,一直到达北海,面向东看去,看不到水的尽头。这时,河伯改变他自得的神色,抬头仰视着海神若叹息说:“俗话所说的‘知道的道理很多了,便认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说我呀。再说,我曾经听说(有人)认为仲尼的学识少,伯夷的义行不值得看重。开始我还不敢相信,现在我亲眼目睹了大海您大到难以穷尽,如果我没有来到您的身边,那就很危险了,我将要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嘲笑。”
三、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鵬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36.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怒而飞(______________) (2)志怪者也(______________)
3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38.作者笔下的鹏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39.作者是怎样表现鲲鹏的巨大的?体现了《庄子》怎样的艺术特色?
【答案】
36. 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记载
37.示例:这只鹏鸟呀,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徙到南方的大海。
38.示例:作者笔下的“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39.示例:用夸张的手法描述 ( http: / / www.21cnjy.com )鲲鹏,“不知其儿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奋飞时气势之壮观。体现了《庄子》想象丰富,意境开阔。鲲的神奇变化、鹏的遨游太空,丰富的想象让文章汪洋恣肆,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详解】
1.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①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②记载怪异事情的书。志:记载。
2.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此句中重点的词有:是,这;海运,海水运动;徙,迁移。
3.考查对文章形象的理解。从“鲲之大,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可以看出,鹏硕大无比、力大无穷;从“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可以看出鹏志存高远;从“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可以看出鹏善借长风。
4.考查对文章内容和作品艺术特色的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此文描写了鲲鹏形体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气势壮美。作者从体大、背大、翼大以及活动范围大(长度:从北海到南海;高度:九万里)四个方面极写鲲鹏形象磅礴壮观。作者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不知其几千里也”言其形,“若垂天之云”言其翼,“北冥”“南冥”“九万里”言其活动天地,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 势之壮观。想象丰富,雄奇瑰丽,汪洋恣肆,气势波澜壮阔,且富浪漫主义色彩。
【点睛】
译文:
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 ( http: / / www.21cnjy.com )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 亦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 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节选自《庄子》)
4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怒而飞 怒: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
4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2)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42.作者笔下的“鹏”是什么样的形象?请写一句与“鹏”有关的诗。
43.文中写奔腾的雾气与漂浮的尘埃有什么用意?
【答案】
40.(1)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2)抟:盘旋飞翔。
41.(1)这只鹏鸟啊,海水运动时将要飞到南海去。(2)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出处:21教育名师】
42.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 ( http: / / www.21cnjy.com )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与鹏有关的诗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九万里风鹏正举。”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43.意在说明雾气,尘埃都很细微,但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以此和鹏鸟之大形成鲜明的对比,进而突出世间万物都要有所凭借,都有局限的道理。
【分析】
40.
考查文言词语。怒,一词多义,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抟,本义,盘旋飞翔。
41.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 ( http: / / www.21cnjy.com )意:(1)是,这。海运,海水运动。徙,迁徙。于,到。(2)之,用在主谓之间,不译。其,表示选择。极,尽头。
42.
第一问:考查文本内容。根据“鹏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可知鹏硕大无比。“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可知鹏的力大无穷。根据“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可知鹏志存高远。根据“去以六月息者也”可知鹏善借长风。
第二问:考查古诗积累。如: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泊岳阳城下》杜甫)
43.
考查文本内容。“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 ( http: / / www.21cnjy.com )吹也”一句点明了雾气,尘埃都无比细微,都是生物气息相吹拂的结果。联系“去以六月息者也”可知大鹏如此之大,它从北冥飞到南冥,也是凭借着六月的大风。以此说明无论是微小的事物还是巨大的事物,要想运动,都要有所凭借,都有各自的局限性。
【点睛】
译文:
北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 ( http: / / www.21cnjy.com )。鲲非常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做鹏。鹏的脊背,也不知道有几千里长;当它振动翅膀奋起直飞的时候,翅膀就好像挂在天边的云彩。这只鸟,大风吹动海水的时候就要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去了。南方的大海是一个天然的大池子。《齐谐》这本书,是记载一些怪异事情的书。书上记载:“鹏往南方的大海迁徙的时候,翅膀拍打水面,能激起三千里的浪涛,环绕着旋风飞上了九万里的高空,乘着六月的风离开了北海。”像野马奔腾一样的游气,飘飘扬扬的尘埃,活动着的生物都因为风吹而运动。天空苍苍茫茫的,难道就是它本来的颜色吗?它的辽阔高远也是没有尽头的吗?鹏往下看的时候,看见的应该也是这个样子。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4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2)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6.庄子的文章想象雄奇瑰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请结合选文举例说明。
47.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鹏”的认识。
【答案】
44.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盘旋飞翔
45.山野中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46.文章以雄奇的想象,极力的夸张,塑造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鲲鹏的形象。作者用夸张、想象的手法描述鲲鹏的体形大到“不知其几千里”、翼大“若垂天之云”,气势恢宏。起飞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场面壮观,想象瑰丽,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47.(1)鹏的形体硕大无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其背有几千里之大,“翼若垂天之云”,活动范围大,从北海到南海。(2)鲲鹏志存高远。它的出发于北海,在作者的想象中北海是不毛之地,从邈远幽深的不毛之地迁徙到南海,说明其志向远大。(3)力大无穷,善借长风,“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它借助于海运、扶摇、六月息等事物,实现自己的梦想。2·1·c·n·j·y
【分析】
44.
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居多,考查的词语,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应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也可以根据句子的意思进行判断。
(1)句意: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翅膀就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2)句意: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抟:盘旋飞翔。
45.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字词意思: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之,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以,用;息,气息。www.21-cn-jy.com
46.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的理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析能力。通译全文,从文章中找出富有想象和夸张的内容分析文章的浪漫主义色彩。如文中“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一句,作者列举“野马、尘埃”等“微小”的形象,和巨大的“鲲鹏”进行对比,夸张比对中阐述物皆有所待的道理。又如“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几句,运用夸张的手法,极力显现出其浩大的声势和广阔的意境,富有浪漫主义的色彩。
4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事物形象的认识和分析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仔细阅读文章,提炼出关于“鹏”的句子进行分析,理解“鹏”的形象特点。从“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其翼若垂天之云”等句,展示出“鹏”体型巨大的特点;“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北冥”是北方的不毛之地,“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指的是南海,从迁徙之地的特点和距离可以看出,“鹏”具有远大的理想;从“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去以六月息者也”可以看出,“鹏”具有超强的力气,而且善于借助海水、风势等外物完成远距离的迁徙,从而实现“徙于南冥”的伟大理想。据此分析,结合具体的语句作答即可。
【点睛】
选自《逍遥游》 作者:庄子 年代:战国
参考译文: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 ( http: / / www.21cnjy.com )鲲。鲲体积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鲲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做鹏,鹏的脊背,不知道有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好像悬挂在天空中的云。这只鹏鸟啊,在海水运动的时候将要飞到南海去。南海是个天然形成的大水池。《齐谐》是一本专门记载怪异事物的书。《齐谐》记载说:“大鹏迁徙到南海的时候,翅膀击水而行,激起的浪花有三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而离开”。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大鹏从天空中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 ( http: / / www.21cnjy.com )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4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子固非鱼也: (2)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4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50.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51.庄子与惠子争论的焦点是什么?从中可以看出庄子具有什么样的思想?
【答案】
48.(1)本来 (2)完全,肯定
49.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呢?
50.表现了庄子愉悦闲适的心境。(意思对即可)
51.争论的焦点:庄子是否知道鱼(外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快乐(意思对即可)。庄子认为鱼儿很快乐,这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和反映,也看出庄子具有“推崇自然”、“反对人为”的思想(意思对即可)。
【分析】
48.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固,一词多义,本来。全,一词多义,完全,肯定。
49.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非,不是。安,怎么。之,的。
50.
本题考查文本内容与人物性格的分析。庄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到水里的鱼,认为“出游从容”的鱼是快乐的,动物的情感人是不了解的,所以他这么说只是以自己的心境来猜度鱼儿的心境,代表的是自己的一种心情,这里表现的当然是庄子性格洒脱,无拘无束的自由快乐的心境,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也就不为名利所累,所以自始至终都是自由快乐的。21·cn·jy·com
51.
第一问:根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可知两人争论的焦点是庄子是否知道鱼,也就是外物的快乐。
第二问:本题考查分析文章主旨。庄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这种想法来自于他的悠然洒脱的心境,是他内心愉悦的一种外在投射。从中可以看出庄子“物我合一”的理念。庄子推崇自然之说,天地万物,皆自然生成,人生于自然,物也生于自然,人与物皆为生灵,故人之情即是物之情,人应顺应自然,不应对自然给予过多的干涉。
【点睛】
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 ( http: / / www.21cnjy.com )玩。庄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北冥有鱼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5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海运:海水运动
B.南冥者,天池也 天池:天上的水池
C.志怪者也 志:记载
D.抟扶摇而上者 抟:盘旋飞翔
5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鲲之大 鹏之徙于南冥也
B.其名为鲲 其正色邪?
C.化而为鸟 其名为鹏
D.怒而飞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54.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原句: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A.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互相吹出的风。
B.奔腾的野马,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C.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D.奔腾的野马,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互相吹出的风。
55.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浓墨重彩地描绘出一幅大鲲变为大鹏,大鹏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海飞往南海的壮丽图景。
B.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塑造了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鹏这一典型形象,其特点是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后来的“鲲鹏展翅”“鹏程万里”“扶摇直上”等成语也都活跃在我们的书面和口头表达中。
C.本文选自《庄子集释》,庄子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合称“老庄”。
D.本文富含哲理,却一点儿也不抽象枯燥,而是将深刻的哲理寓于生动具体的形象之中,激情澎湃,荡气回肠。
【答案】
52.B
53.A
54.C
55.B
【分析】
52.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B项加点词解释有误。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53.试题分析:A项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 http: / / www.21cnjy.com )都是主谓间的助词“之”,起取独作用。B:前者代词;后者表选择。C:前者“成为”;后者“是”。D:前者表修饰;后者表转折。
54.试题分析:考查文言翻译。正确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项是C。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野马”“生物”“息”等字词的翻译。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55.试题分析:B项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有误。作者运用的是奇特的想象和夸张手法。
翻译: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 ( http: / / www.21cnjy.com )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波涛,海面上急骤的狂风盘旋而上直冲九万里高空,离开北方的大海用了六个月的时间方才停歇下来”。春日林泽原野上蒸腾浮动犹如奔马的雾气,低空里沸沸扬扬的尘埃,都是大自然里各种生物的气息吹拂所致。天空是那么湛蓝湛蓝的,难道这就是它真正的颜色吗?抑或是高旷辽远没法看到它的尽头呢?鹏鸟在高空往下看,不过也就像这个样子罢了。
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完成下面小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5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对于)
B.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怎么)
C.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完全,肯定)
D.请循其本(追溯)
57.下列句中加点“之”字作代词的的一项是(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C.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58.对文章内容和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一不经意的感叹被惠子抓住不放,引发二人之间的论辩。
B.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
C.庄子偷换概念,故意将“安”字理解为“哪里”,巧妙地结束了这场论辩。
D.这是一场轻松风趣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物事之外。
【答案】
56.A
57.D
58.B
【分析】
56.
此题考查的是词语的意义。A项“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翻译为“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于”意思是“在”。故选A。21*cnjy*com
57.
此题考查的是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助词,的;
B.助词,的;
C.助词,的;
D.代词,指“鱼的快乐”;
故选D。
58.
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的理解。当庄子说出自己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法时,并不是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不快乐才给予了反驳,反驳的原因是“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所以B项表述错误,故选B。21cnjy.com
【点睛】
译文:
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 ( http: / / www.21cnjy.com )庄子说:“鲦鱼在濠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鱼的快乐);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的桥上知道的。”
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完成下面小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59.对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鲦鱼出游/从容
C.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D.子/之不知/鱼之乐
60.选出对“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翻译正确的一项( )
A.你既然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知道它是在濠水上啊。
B.你既然知道我知道鱼快乐却问我,我知道它在濠水之上。
C.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的桥上知道的。
D.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来问我,我知道它是在濠水上啊。
61.对文章的内容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轻松闲适,诗意盎然。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
B.惠施肯定自己能知道鱼之乐,庄周 ( http: / / www.21cnjy.com )则否定了惠施的说法,最终惠施的论辩获胜。两人在辩论中反映出来的敏捷思路和睿智的交谈,足以令人拍案叫绝,给人一种怡情益智的享受。
C.除了第一句用叙述语言做故事背景交代,通篇采用对话形式。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顶真式地把这场辩论引向深入。
D.惠施是从认知的规律上来说,人和鱼是两种不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的生物,人不可能感受到鱼的喜怒哀乐。庄周则是从艺术规律上来说,人乐鱼亦乐。从认知规律上来说,庄周的人乐鱼亦乐的逻辑推理纯属诡辩,但这种诡辩并不使人反感,因为庄周完全是以艺术心态去看待世界的,典型的“移情”作用,庄周是把自己的快乐移栽到鱼的情绪上,反过来更衬托出庄周的快乐。
【答案】
59.D
60.C
61.B
【分析】
59.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A.有误,应为: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有误,应为:鲦鱼/出游从容;
C.有误,应为: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故选D。
60.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 ( http: / / www.21cnjy.com )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和句式的特点。“既”的意思是“已经”,“濠上”意思是“濠水上的桥上”,故选C。
61.
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本内 ( http: / / www.21cnjy.com )容的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
B.有误,应为:庄周肯定自己能知道鱼之乐,惠施则否定了庄周的说法,最终庄周的论辩获胜。故选B。
选自《庄子》 作者:庄子 年代:战国
参考译文: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说:“鲦鱼在河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就是鱼的快乐。”惠子说:“你又不是鱼,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庄子说:“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儿是快乐的?”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就不知道你;你也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让我们回到最初的话题,你开始问我‘你怎么知道鱼是快乐的呢’的话,就说明你很清楚我知道,所以才来问我是从哪里知道的。而我则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