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课 唐诗三首 同步提升卷(原卷版+解析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4课 唐诗三首 同步提升卷(原卷版+解析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5 12:22:55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课 唐诗三首
一、选择题
1.下面对《卖炭翁》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A.“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刻画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形象。
B.“把、称、回、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惜不得”是吝惜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难言的悲愤、辛酸尽在这三个字中。
D.诗歌以作者的议论结尾,揭露宫市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现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答案】D
【详解】
D. 理解不恰当。诗歌结尾“半 ( http: / / www.21cnjy.com )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是叙事与描写,作者没有发表议论,只用“系”“充”两字写出了宫使的强取豪夺,表达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故选D。
2.阅读理解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 http: / / www.21cnjy.com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对两首诗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茅草对诗人来说事关生计,群童抱茅,引起诗人强烈的愤恨,所以说群童如“盗贼”一般,表达了诗人对南村群童不良行为的厌恶之情。
B.“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细密连绵的特点。“长夜”既指诗人笔下凄风苦雨的秋夜,又暗指当时动荡艰难的时局。
C.《登高》首联是诗人首先看到的景象。疾风、白沙、小洲、啸猿、飞鸟,构成了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的“悲秋”定下了基调。
D.《登高》通过诗人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大江边的深秋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艰难身世的感慨。
【答案】A
【详解】
此题考查的是对诗词的赏析。A项中“表达了诗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南村群童不良行为的厌恶之情”理解有误,这里不过是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而已,决不是真的给“群童”加上“盗贼”的罪名,要告到官府里去办罪。故选A。
3.对这首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21*cnjy*com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 ( http: / / www.21cnjy.com )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答案】D
【详解】
D.“牛困人饥日已高”没有写出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故选D。
4.对下面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A.“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 ( http: / / www.21cnjy.com )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年岁已老,一是劳动的艰辛;我们还可以看出他烧炭工作环境的恶劣。21cnjy.com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 ( http: / / www.21cnjy.com )炭贱愿天寒”一句运用环境描写,通过“衣正单”与“愿天寒”的矛盾,深刻表现了卖炭翁极其困苦的生活处境。“可怜”二字是作者情感的直接流露,表达了对人物的深切同情。
C.“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D.这首诗真实概括了唐代劳动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的辛酸和悲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典型地体现了现实主义风格特点;诗歌形象鲜明,主题突出,叙事简洁完整,语言平易通俗。【出处:21教育名师】
【答案】B
【详解】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不是“环境描写”,是“心理描写”。故选B。
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诗人盼望眼前出现千万间广厦来庇护天下寒士,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以“沉舟”和“病树”自比,虽流露出惆怅之情,但依然乐观进取。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写诗人出行在外,思归而不得归,只能独自剪烛西窗,在巴山的夜雨中思念家乡。
D.“会挽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勾勒出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词人希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答案】C
【详解】
C.“只能独自剪烛西窗”理解错误。“何当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诗人出行在外,思归而不得归,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故选C。
6.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坏后的窘况,同时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着想的高尚情操。
B.诗歌以描述开篇,用写实的手法,写了秋风的威力与声势,也写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状。
C.当秋雨来临时,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上。
D.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频繁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
【答案】D
【详解】
D.有误。这首诗虽然是一首歌行体古诗,但并没有连续、频繁地变换韵脚,只在每小节转换韵脚。故选D。
7.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B.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C.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D.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答案】D
【详解】
D.有误。正确的划分是: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故选D。
8.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B.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C.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D.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答案】A
【详解】
A.“直”同“值”,价钱。BCD三项没有“通假字”。故选A。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遮盖,覆盖)
B.忍能对面为盗贼(忍耐)
C.吏呼一何怒(多么)
D.卖炭得钱何所营(谋求)
【答案】B
【详解】
B.有误。“忍能对面为盗贼”的意思为: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忍:狠心。故选B。
10.下列诗句,与原文书写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唇焦口躁呼不得 B.布衾多年冷似铁
C.心忧炭贱愿天寒 D.老翁逾墙走
【答案】A
【详解】
A.有误。应为:唇焦口燥呼不得。故选A。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 B.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
C.何时眼前突兀(wù)见此屋 D.手把文书口称敕(shù)
【答案】D
【详解】
D. 敕(chì)。故选D。
12.对《石壕吏》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老翁早已超过服兵役的年龄,但仍然要被“抓丁”,由此可见世道的混乱及横征暴敛的祸害。
B.“呼”“啼”“怒”“苦”。把矛盾的尖锐性揭示出来,表现了差吏如狼似虑的狰狞,以及老妇悲苦痛哭的凄惨。
C.诗中“更无人”与母,孙的存在,在逻辑上存在矛盾,表现了老妇的机智;不想让官吏把人都抓走。
D.一个“久”字,不仅说出这件事折腾了很久也表露出诗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心酸、悲哀、无奈、同情、激愤。【来源:21·世纪·教育·网】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C.诗中“更无人”与母,孙的存在,逻辑上并不矛盾。“人”在这里指的是壮年男子。
故选C。
13.对《石壕吏》这首诗艺术特色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从诗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别,整个故事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完整且颇为紧张。
B.诗的首尾是叙事,中间用对话,人物有五六个之多,诗人巧妙地借老妇的口,诉说了她一家的悲惨遭遇。
C.诗人写老妇的哭诉,语言典雅华丽,典故巧妙恰当,一唱三叹,高低抑扬,达到沉郁顿挫的效果。
D.诗人用巧妙的构思,将丰富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情融注于客观的叙述中,让故事本身去显露诗人的爱憎。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C.诗人写老妇的哭诉,语言朴实无华,一个典故也不用,很切合老妇的口吻;选项错误。
故选C。
14.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A.杜甫的“三吏”是指《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B.古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此可知《石壕吏》中“急应河阳役”的“河阳”应在黄河之北。
C.《石壕吏》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
D.如《石壕吏》这种用韵宽泛,句数可长可短,格律要求较宽松的诗,叫格律诗。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D.用韵宽泛、句数可长可短,格律要求较宽松的诗,叫古体诗。
故选D。
15.下列加点字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老翁逾墙走 B.听妇前致词
C.二男新战死 D.天明登前途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
A.走:古义:跑;今义:走。
B.前:向前,名词作状语。
C.新:古义:最近,刚刚;今义:新的,刚出来的。
D.前途:古义:前行的路;今义:未来的光景。
故选B。
16.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暮投石壕村 投:投宿
B.一男附书至 书:信
C.死者长已矣 已:停止,完结
D.急应河阳役 应:答应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的翻译。实词理解题不完全在于是否记得实词意思,更主要是考你是否会利用上下文进行推测。
A.傍晚投宿石壕村。投:投宿。
B.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书:信。
C.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已:停止,完结。
D.赶快到河阳去应征。应:应征。选项错误。
故选D。
17.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炭翁》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B.《卖炭翁》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诗歌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通过对屋破着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A.老翁在面对手里高举皇帝颁布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告,口称皇帝的命令的人时,他毫无反抗之力。千余斤炭就这样被太监拉走了,留给老翁的不过是半匹红纱一丈绫而已。“敢于反抗”分析有误。
故选A。
18.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两首诗都有较强的叙事性,也都有比较精彩的描写,都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都是古体诗,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前者是歌行体;后者是乐府体。
C.“一车炭,千余斤”极言其多,而且是老翁生活的一切依凭,却只因为是“宫使驱将”,所以“惜不得”。
D.《卖炭翁》是一首抒情讽喻诗,揭露、批判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答案】D
【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理解。
D.《卖炭翁》是叙事诗,选项中“抒情讽喻诗”说法错误。
故选D。
19.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为盗贼”相照应,诗人叹息的内容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 ( http: / / www.21cnjy.com )站湿何由彻”一语双关,一是表现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二是表现盼望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能尽快从深重的灾难中解脱出来。
C.第一段表现了诗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之情。
D.诗人推己及人,宁可“吾庐独破”,而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这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寄托了企盼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答案】A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A.“倚杖”与“老无力”相照应,突出了诗人年老体弱,选项错误;
故选A。
20.对《卖炭翁》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叙事诗通过卖炭翁被剥削、压迫的故事,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 ( http: / / www.21cnjy.com )贱感天寒。”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因此卖炭翁埋怨天气寒冷;诗人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C.诗歌第二节中连用“手把”“口称”回”“叱”“牵”一连串动词,将“宫使”仗势欺人、凶残霸道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D.诗人在结尾没有直接议论抒情,将其蕴含在情节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中,因此更深沉含蓄,令人深思回味。
【答案】B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
B.“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但卖炭翁希望天气再寒冷些。这一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真实地反映出老翁的悲惨境遇。选项错误。【版权所有:21教育】
故选B。
2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八月秋高风怒号  高者挂罥长林梢
B.秋天漠漠向昏黑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自经丧乱少睡眠 自李唐来
D.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C加点词的含义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同。两个“自”意思相同,都解释为“自从”。A项,两个“高”分别为“深”和“上下距离大”的意思;B项,两个“向”分别为“接近”和“朝向,面对”的意思;D项,两个“安”分别为“哪里”和“安稳”的意思。
点睛: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止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表示不同的意思,这样的现象叫一词多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
2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怒号(háo)   挂罥(juàn)   塘坳(ào)
B.布衾(qīn) 庇护(bì) 突兀(wù)
C.恶卧(è) 倚杖(yǐ) 俄顷(é)
D.断绝(jué) 茅屋(máo) 三重茅(zhònɡ)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加点字的注音有误。“重”应读“chóng”。“三重茅”:几层茅草。三,泛指多。
23.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21*cnjy*com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A项正确;B项正确;C项正确;D项不正确,应为:“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2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体诗是古诗的一种体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就属于近体诗。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C.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卖炭翁》讲述了一个在终南山里伐薪烧炭的老翁,冒着严寒到长安城中卖炭,却被宦官掠夺的故事。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把握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A项有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属于古体诗。
2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B.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C.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D.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 ( http: / / www.21cnjy.com )断句题”要通读全句,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B项的停顿有误,正确的应为: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6.下列诗句与课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公然抱茅人竹去,唇焦口躁呼不得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C.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D.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答案】A
【解析】本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必考题。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A项与课文不一致,“躁”应为“燥”。
27.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八月/秋高/风怒号
B.安得/广厦/千万间
C.满面/尘灰/烟火色
D.半匹红纱/—丈/绫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D项错误,应该更正为:半匹红纱/—丈绫。www-2-1-cnjy-com
28.下列对《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来源:21cnj*y.co*m】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21·cn·jy·com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对所学诗歌的理解与赏析,解 ( http: / / www.21cnjy.com )答时需要理解诗歌内容,对具体语句的赏析还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逐句进行分析。A.正确;B.白居易是唐代诗人;C.卖炭翁不敢反抗;D.选项“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运用的是描写的表达方式。
29.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与 ( http: / / www.21cnjy.com )掌握,学生要明确,作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认真读诗,反复诵读,仔细分析诗歌内容,联系创作背景感受作者的感情,即可作答。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无可奈何。
30.下面对杜甫《石壕吏》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 ( http: / / www.21cnjy.com )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A.从诗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别,整个故事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完整且颇为紧张。
B.诗的首尾是叙事,中间用对话,人物有五六个之多,诗人巧妙地借老妇的口,诉说了她一家的悲惨遭遇。
C.诗人写老妇的哭诉,语言典雅华丽,用典巧妙恰当,一唱三叹,高低抑扬,达到沉郁顿挫的效果。
D.诗人用巧妙的构思,将丰富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情融注于客观的叙述中,让故事本身去显露诗人的爱憎。
【答案】C
【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艺术特色的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诗人写老妇的哭诉,语言朴实无华,一个典故也不用,很切合老妇的口吻。“语言典雅华丽,用典巧妙恰当”表述错误,故选C。
3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美好愿望。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将记叙、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条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D.这首诗属于古诗中的近体诗。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D“属于古诗中的近体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是古体诗。
32.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顷/风定/云墨色 B.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C.八月秋高/风怒号 D.风雨不动/安如山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B项朗读停顿不正确。“突兀”为一个词,不能断开读。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33.关于这两首诗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式微》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表达了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封建统治者的无奈之情。
B.《式微》全共二章八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两句一换韵,故而全诗节奏短促,情调急迫。
C.卖炭翁这一人物形象,反应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下层劳动人民的悲惨遭遇,揭露和抨击了唐朝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2·1·c·n·j·y
D.《卖炭翁》一诗将炭翁伐薪烧炭的艰辛不易和宫使的巧取豪夺、卖炭翁的悲愤无助和宫使的蛮横无理炭的价值和卖炭翁的所得进行了对比。21·世纪*教育网
34.关于这两首诗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式微,式微,胡不归?”诗歌起笔以无疑而故作有疑而问的问句形式开头,使诗歌显得婉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发思考。2-1-c-n-j-y
B.“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一问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答,强调了老翁辛苦烧炭的目的,既突出了这些炭是维持卖炭翁一家生活的全部希望,又为后面写宫使掠夺炭的罪恶行为作了有力的铺垫。
C.“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运用外貌描写,深刻揭示了卖炭翁的悲惨处境。
D.“牛困”“人饥”“日已高”“泥中歇”具体表现了运炭路途的遥远和艰难。
【答案】
33.A
34.C
【分析】
33.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有误,诗歌以“式微,式微,胡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归”的设问句起调,紧接着便交待了原因:“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意思是说,为了君主的事情,为了养活他们的贵体,才不得不终年累月、昼夜不辍地在露水和泥浆中奔波劳作。这首诗写出了受奴役者的非人处境以及他们对统治者的满腔愤懑,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的愤恨之情。
34.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
C.有误,“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 ( http: / / www.21cnjy.com )寒”意思是: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由此可知,这里运用了心理描写,不是外貌描写。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5.“八月秋高风怒号”中的“怒”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6.诗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35.“怒”字将秋风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风的猛烈无情及其对茅屋的破坏之大。
36.表达了诗人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精神,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分析】
35.
解答时,可以按照“词义——句意——作用” ( http: / / www.21cnjy.com )三步进行分析。首先,“怒”,表气愤。愤怒为人之情感,可判断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其次,将字放于句中,还原意境,可以描述为:诗人好不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最后,点出表达效果,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秋风以人性,狂风咆哮若人之愤怒,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秋风的猛烈无情及其对茅屋的破坏之大。
36.
解答时,可按照“概括——分析”的步骤进 ( http: / / www.21cnjy.com )行分析。先用一两个词概括思想情感,杜甫的典型风格是沉郁顿挫,常用情感是忧国忧民;再用诗句将情感进行具体分析即可。画横线句子的意思是“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的大屋,普遍地庇覆天底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喜笑颜开,房屋遇到风雨也不为所动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本题所选诗句,主要描写了杜甫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据此可以将情感归结为忧国忧民。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节选)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 ( http: / / www.21cnjy.com )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37.画线句一问一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38.请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一句所呈现的景象。
【答案】
37.①使全诗富于变化,跌宕起伏。②加深和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和广度。(意思对即可。)
38.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拉车的老牛累 ( http: / / www.21cnjy.com )得气喘吁吁,驾车的卖炭老翁也已饿得饥肠辘辘,他们终于赶到集市,在集市南门外的泥泞中歇息。(意思对即可。)
【分析】
37.
考查设问的作用。设问的作用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提醒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全诗采用第三人称,描绘了卖炭翁辛苦烧炭运到集市被宫使强行“买”走的悲惨遭遇,插入这一问一答,凸现出作者的悲悯同情,补充了卖炭老人的悲苦处境,使全诗叙述起波澜,跌宕起伏;问句引起读者思考“卖炭得钱何所营”?提醒读者注意:卖炭所得是为了“身上衣裳口中食”,在天寒地冻时节,老人“身上衣正单”“牛困人饥”,急需解决温饱问题,但宫使最终只给了不能御寒不可食用的“半匹红纱一丈绫”,老人辛苦所得,连基本温饱都不能解决,而这种被掠夺也不仅是落在卖炭翁头上,是宫使的普遍行为,“身上衣裳口中食”加深和扩展了反映民间疾苦的深度和广度。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8.
考查描绘诗中场景的能力。应抓 ( http: / / www.21cnjy.com )住诗中的人物与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与原诗吻合。本句描绘要抓住时间(日已高)、地点(市南门外泥中)、人物(牛、人)等要素。如:炭车赶到集市南门外时,太阳已经高挂空中,牛不住地喘气,身上汗水淋漓,老翁肚里空空,沾满炭屑的裤子上又涂上泥水,老翁拍拍牛,在融雪的泥泞路上休息片刻。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乙)山雨
(宋)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3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能:①忍能对面为盗贼 ②虽有千里之能(《马说》)
B.见:①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②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马说》
C.足:①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D.恶:①娇儿恶卧踏里裂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大道之行也》)
4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41.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文化艺术界、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科学界政协委员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谓为时为事者,就是要发时代之先声,在时代发展中有所作为。”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
42.甲诗中诗人在第一节描绘秋风破屋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43.同样表现下雨,甲诗和乙诗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从正面侧面描写手法,或者抒情方式任选一方面,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39.B
40.如何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护天下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都开颜欢笑!(房子)在风雨中也如稳稳的大山一样,安稳不动。
41.“为时”:反映现实需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当时社会(安史之乱之后)民生疾苦、人间冷暖的现实而发声。“为事”:促进社会进步,由个人遭遇推己及人,为天下寒士的安稳生活而呼吁,为国为民(为济世救人、为争取和平安定)而写诗歌、写文章。(意思对即可)
42.①交代了秋风破屋的具体时间; ( http: / / www.21cnjy.com )②突出了秋风之肆虐和对茅屋的破坏;③表现出诗人生活处境的艰难; ④烘托诗人痛惜之情。⑤为后文屋漏遇雨、推己及人、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的伟大胸襟蓄势(做铺垫)。
43.描写手法上,甲诗正 ( http: / / www.21cnjy.com )面与侧面相结合,通过风的描写、夜雨屋漏的叙事来侧面写雨,“雨脚如麻未断绝” 直接写雨的稠密持续。乙诗采用侧面描写,通过“溪流急”表现他山夜里曾经下雨。抒情方式上,甲诗借景抒情与直抒胸臆相结合,表达诗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博大胸怀和奉献精神。乙诗寓情于景,抒写对他山夜雨的惊异之情。(意思对即可)
【分析】
39.
A.能够\能力;
B.同“现”,出现\同“现”,出现,表现;
C.满足,心甘情愿\值得;
D.不好\厌恶;
故选B。
40.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安,怎么。庇,庇护。寒士,贫寒的士人。安,安稳。
41.
考查赏析诗歌主旨。读甲文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作者记叙了自己的贫寒生活,作者的这种生活是安史之乱的荼毒之下广大贫寒士人的生活孤苦无依的现状,作者通过这首诗反映了现实的需要,体现了“为时”而作的特点。作者由己及人,由个人的遭遇想到天下贫寒士人的遭遇,“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作者并是为自己呼喊,而是为天下寒士的安稳生活而呼吁,是为了人民,为了国家而作。体现了“为事”而作的特点。
42.
考查对重点诗句的理解。“八月”点明了秋风破 ( http: / / www.21cnjy.com )屋的具体时间。“卷我屋上三重茅”表现了秋风的狂猛和对茅屋造成的破坏。八月风高,把诗人居所的屋顶都刮走了,表现了诗人生活的艰难。烘托了作者因为屋顶被风刮走而产生的痛惜之情。联系后文可知,正是因为“茅飞渡江”,才有了下文遇雨屋漏的情节,从而引发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所以本段还有为下文的叙事和抒情做铺垫和蓄势的作用。
43.
考查比较阅读。从描写方法来看 ( http: / / www.21cnjy.com ),甲诗运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法。“床头屋漏无干处”通过写屋漏从侧面表现了雨势之大。“雨脚如麻未断绝”是对雨的正面描写。直接写雨的稠密持续。乙诗中“平明忽见溪流急”一句运用侧面描写,通过写溪流的湍急,从侧面表现了夜雨之大,诗中并无对夜雨的正面描写。从抒情方式来看,甲文既有写景,又有叙事,还有抒情,借写风大雨急,暗含自己的无奈焦急之意。最后一段直接抒情,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发的济世情怀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乙诗并无直接抒情的语句,“忽见”两字表现了作者对于他山夜雨的惊奇之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44.“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45.“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句“把”“称”“回”“叱”“牵”几个动词有什么作用?
【答案】
44.既写出了天气寒冷,已经结冰了,从而突出表现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表现了卖炭翁勤劳和满怀着的希望。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45.简洁有力,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将宫使狐假虎威、巧取豪夺的情态活灵活现地表现了出来。
【分析】
44.
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赏析。“晓驾 ( http: / / www.21cnjy.com )炭车辗冰辙”的意思是: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这里的“辗”字首先写出道路已经结了冰,从侧面表现了天气的冷,说明卖炭翁的辛苦;其次,写出牛车的重量大,说明卖炭翁的勤劳,为下文一段黄布换炭车形成对比,揭露了“宫市”掠夺的本质。据此理解作答。
45.
此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和赏析。“把” ( http: / / www.21cnjy.com )“称”“回”“叱”“牵”几个动词传神地写出了宫使们的趾高气昂、目中无人、蛮横无理,深刻地揭露了“宫市”掠夺的本质,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据此理解作答。
【点睛】
译文:
有位卖炭的老翁,整年在南山里砍柴烧 ( http: / / www.21cnjy.com )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燎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也被炭烧得很黑。卖炭得到的钱用来干什么?买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可怜他身上只穿着单薄的衣服,心里却担心炭卖不出去,还希望天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碾轧冰冻的车轮印往集市上赶去。牛累了,人饿了,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他们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歇息。
那得意忘形的骑着两匹马的人是谁啊 ( http: / / www.21cnjy.com )?是皇宫内的太监和太监的手下。太监手里拿着文书,嘴里却说是皇帝的命令,吆喝着牛朝皇宫拉去。一车的炭,一千多斤,太监差役们硬是要赶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但又无可奈何。那些人把半匹红纱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就充当炭的价钱了。
古诗词赏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 ( http: / / www.21cnjy.com )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②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③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6.段③中的画线句在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里具有两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______,并渲染了特定的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的伟大胸襟蓄势。
47.请简要分析“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几句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46. 时间; 暗淡愁惨(悲凉,悲哀,凄凉)
47.表达了诗人关心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忧国忧民的情怀以及舍己为人无私奉献的高尚节操。
【分析】
46.
本题考查学生对环境描写及其作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的把握。文章中运用环境描写,作用一般有: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化作品主题。“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的意思是“不久后风停了天空上的云像墨一样黑,秋季的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了下来”,这两句诗点明了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是傍晚。同时,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而密集的雨点即将从漠漠的秋空洒向地面,已在预料之中,为下文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感做铺垫。据此可作答。
47.
此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把握。“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意思是: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耸的房屋,到那时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风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心甘情愿。这是一种舍己为人的思想,包含了诗人内心强烈而火热的希望,可以看出杜甫的胸中的格局,表现了他关心民生疾苦、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和博大胸襟。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8.修辞的角度赏析“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49.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这首诗为什么一反常态, 只写个人的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48.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被子比作铁,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动形象地写出因棉被多年没有翻新、外布没有更换,盖在身上又硬又凉的感受,表现了诗人生活的贫困,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
49.诗人通过对个人遭遇的描写,推己及人,仍然表现出了关心人民、关心社会的济世情怀。
【分析】
48.
考查赏析诗句。本句要求从修辞角度出发,诗歌常 ( http: / / www.21cnjy.com )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语、反复等。分析时要抓住关键词语,还要写出具体的表达效果。本句用“冷似铁”把使用多年的旧被比作冰冷的铁块,写出了被子的又冷又硬,完全不能御寒,是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诗人家中贫困,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又贫又屋破又大雨,以致“长夜沾湿何由彻”,处境凄惨)。
49.
此题考查学生对杜甫诗及诗歌情感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把握。这是他在以自己的个人遭遇来展示一个时代的辛酸。如果只写人民的疾苦,那他就把自己的姿态摆在了政治家的地位,而当他也品尝着生活的苦难,才是真正地与人民站在了一起。“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句句蝉联而下,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由个人的痛苦想到千万寒士的痛苦,从而希望有“广厦千万间”宁愿“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是推己及人、舍己为人,就能看出他在表达个人遭遇后,想的仍是天下苍生,实有一颗无私奉献、关心天下疾苦的心。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0.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B.“夜捉人”一则表明官府“捉 ( http: / / www.21cnjy.com )人”之事时常发生,百姓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二则表明县吏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
C.写“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 ( http: / / www.21cnjy.com ),多次换韵,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逼问。这十三句诗,是“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县吏也一直在那里洗耳恭听。
D.最后一段虽然只有四句,却照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受。
51.请赏析“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答案】
50.C
51.这两句形象地写出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吏”与“妇”的尖锐矛盾,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形成了强烈的对照;两个状语“一何”,加重了感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老妇以下的诉说制造出悲愤的气氛。
【分析】
50.
C.“是‘老妇’一口气说下去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而县吏则在那里洗耳恭听。”错误,“老妇”并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不仅发生在事件的开头,而且持续到事件的结尾。故选C。www.21-cn-jy.com
附详解:从“三男邺城戍”到“ ( http: / / www.21cnjy.com )死者长已矣”,是第一次转折。可以想见,这是针对县吏的第一次逼问诉苦的。在这以前,诗人已用“有吏夜捉人”一句写出了县吏的猛虎攫人之势。等到“老妇出门看”,便扑了进来,贼眼四处搜索,却找不到一个男人,扑了个空。于是怒吼道:“你家的男人都到哪儿去了?快交出来!”老妇泣诉说:“三个儿子都当兵守邺城去了。一个儿子刚刚捎来一封信,信中说,另外两个儿子已经牺牲了!……”泣诉的时候,也许县吏不相信,还拿出信来交县吏看。总之,“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处境是够使人同情的,她很希望以此博得县吏的同情,高抬贵手。不料县吏又大发雷霆:“难道你家里再没有别人了?快交出来!”她只得针对这一点诉苦:“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这两句,也许不是一口气说下去的,因为“更无人”与下面的回答发生了明显的矛盾。合理的解释是:老妇先说了一句:“家里再没人了!”而在这当儿,被儿媳妇抱在怀里躲到什么地方的小孙子,受了怒吼声的惊吓,哭了起来,掩口也不顶用。于是县吏抓到了把柄,威逼道:“你竟敢撒谎!不是有个孩子哭吗?”老妇不得已,这才说:“只有个孙子啊!还吃奶呢,小得很!”“吃谁的奶?总有个母亲吧!还不把她交出来!”老妇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她只得硬着头皮解释:“孙儿是有个母亲,她的丈夫在邺城战死了,因为要奶孩子,没有改嫁。可怜她衣服破破烂烂,怎么见人呀!还是行行好吧!”但县吏仍不肯罢手。老妇生怕守寡的儿媳被抓,饿死孙子,只好挺身而出:“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老妇的“致词”,到此结束,表明县吏勉强同意,不再“怒吼”了。
51.
考查对诗句的赏析。“吏呼一何怒!妇啼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何苦!”意思是官吏大声呼喝得多么愤怒,妇人大声啼哭得多么悲苦。这两句中的一“呼”、一“啼”,一“怒”、一“苦”属对比的写法,形成强烈的反差,极其概括、极其形象地写出了“吏”与“妇”的深刻矛盾。“妇啼一何苦”,是“吏呼一何怒”逼出来的,两个修饰词“一何”,加重了感彩,有力地渲染出县吏如狼似虎,叫嚣隳突的横蛮气势,并为下文“老妇”以下的诉说酝酿出悲痛的气氛。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嚣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问,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2.诗中的画线句子运用的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达方式是___________句中的“飞”,“渡”“洒”“挂罥”“飘转”几个动词运用生动传神,如果让你朗读你要怎么处理?(提示:叫从语气、感情、画面感、人物心情等方面处理)
53.“安得广厦千万问,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52.描写。重读,独处狂风的威势,也要读出诗人目睹屋上茅屋被狂风吹走的痛惜和焦急.
53.胸怀天下,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
【解析】
52.本题考查表达方式及朗读技巧。 ( http: / / www.21cnjy.com )“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字紧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却随风“飞”走,“飞”过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地“洒”在“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很难弄下来;“下者飘转沉塘坳”,也很难收回来。“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抽象地抒情达意,而是寓情意于客观描写之中。这几句诗所表现的场景是: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过江去,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处。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不能不激起读者心灵上的共鸣。所以在朗读时,一定要重读这几个动词,把诗人的这种痛惜、焦灼和怨愤表现出来。
53.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和作者情感的理 ( http: / / www.21cnjy.com )解能力。理解诗歌的内容,应先通读全诗,理清诗意;然后细读诗歌的关键语句,从手法、炼字、内容、风格等方面来判断。把握诗人的思想感情,要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作者所处的时代及诗歌的具体内容来理解、分析。诗人因为安史之乱来到成都,栖身的茅屋难以抵挡狂风大雨的袭击,茅草被风吹走,终日屋漏,难以入睡。作者以切身的体验,推己及人,进一步把自己的困苦丢在一边,设想大庇天下寒士的万间广厦。表现了杜甫一种饱览民生饥苦、体察人间冷暖的关心社会、兼济天下的济世情怀,迫切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54.阅读杜甫的《石壕吏》一诗,回答后面问题。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下面关于这首词的赏析,请选出有误的一项(______)
A.这是一首抒情诗,全诗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B.诗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差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C.老妪是诗中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自请应役,主动从军。这种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让人赞赏。
D.全诗最后一节写出了老妇人被抓走后,一家人的凄苦情状,表达出诗人沉重的心情。
(2)杜甫忧国忧民,是唐代最 ( http: / / www.21cnjy.com )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___________”,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___________”。
【答案】(1)A (2)诗圣 诗史
【解析】
【详解】
(1)A“这是一首抒情诗”关于这 ( http: / / www.21cnjy.com )首词的赏析有误。《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2)杜甫称为“诗圣”, 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作为“诗史”的杜诗并不是客观的叙事,用诗体去写历史,而是在深刻反映现实的同时,还通过独特的风格表达出作者的心情。21教育网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4课 唐诗三首
一、选择题
1.下面对《卖炭翁》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A.“翩翩“本意是形容轻快洒脱的情状,这里刻画了宫使得意忘形,骄横无理的形象。
B.“把、称、回、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惜不得”是吝惜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难言的悲愤、辛酸尽在这三个字中。
D.诗歌以作者的议论结尾,揭露宫市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现了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2.阅读理解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 ( http: / / www.21cnjy.com )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21·世纪*教育网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对两首诗分析和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茅草对诗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说事关生计,群童抱茅,引起诗人强烈的愤恨,所以说群童如“盗贼”一般,表达了诗人对南村群童不良行为的厌恶之情。
B.“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秋雨细密连绵的特点。“长夜”既指诗人笔下凄风苦雨的秋夜,又暗指当时动荡艰难的时局。
C.《登高》首联是诗人首先看到的景象。疾风、白沙、小洲、啸猿、飞鸟,构成了一幅悲凉的秋景图画,为全诗的“悲秋”定下了基调。
D.《登高》通过诗人登高的所见、所闻、所感,描绘了大江边的深秋景象,抒发了诗人对艰难身世的感慨。
3.对这首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 ( http: / / www.21cnjy.com )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21教育网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4.对下面古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A.“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 ( http: / / www.21cnjy.com )苍十指黑”,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卖炭翁的生存状态:一是年岁已老,一是劳动的艰辛;我们还可以看出他烧炭工作环境的恶劣。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一 ( http: / / www.21cnjy.com )句运用环境描写,通过“衣正单”与“愿天寒”的矛盾,深刻表现了卖炭翁极其困苦的生活处境。“可怜”二字是作者情感的直接流露,表达了对人物的深切同情。
C.“宫使驱将惜不得”的“惜”是舍不得的意思,写出了老人的无可奈何和百般不舍。
D.这首诗真实概括了唐代劳动人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辛酸和悲苦,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典型地体现了现实主义风格特点;诗歌形象鲜明,主题突出,叙事简洁完整,语言平易通俗。
5.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诗人盼望眼前出现千万间广厦来庇护天下寒士,表达了忧国忧民之情。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人以“沉舟”和“病树”自比,虽流露出惆怅之情,但依然乐观进取。
C.“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写诗人出行在外,思归而不得归,只能独自剪烛西窗,在巴山的夜雨中思念家乡。
D.“会挽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勾勒出挽弓劲射的英雄形象,表达了词人希望为国御敌立功的壮志。
6.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描写了诗人自己的茅屋被秋风吹坏后的窘况,同时表现了诗人为天下“寒士”着想的高尚情操。
B.诗歌以描述开篇,用写实的手法,写了秋风的威力与声势,也写了诗人无可奈何的情状。
C.当秋雨来临时,诗人不再关心自己的茅屋,而把大量的精力用在关注“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上。
D.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频繁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
7.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
B.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C.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D.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8.下列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B.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C.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D.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遮盖,覆盖)
B.忍能对面为盗贼(忍耐)
C.吏呼一何怒(多么)
D.卖炭得钱何所营(谋求)
10.下列诗句,与原文书写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唇焦口躁呼不得 B.布衾多年冷似铁
C.心忧炭贱愿天寒 D.老翁逾墙走
1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八月秋高风怒号(háo) B.卷我屋上三重(chóng)茅
C.何时眼前突兀(wù)见此屋 D.手把文书口称敕(shù)
12.对《石壕吏》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老翁早已超过服兵役的年龄,但仍然要被“抓丁”,由此可见世道的混乱及横征暴敛的祸害。
B.“呼”“啼”“怒”“苦”。把矛盾的尖锐性揭示出来,表现了差吏如狼似虑的狰狞,以及老妇悲苦痛哭的凄惨。
C.诗中“更无人”与母,孙的存在,在逻辑上存在矛盾,表现了老妇的机智;不想让官吏把人都抓走。
D.一个“久”字,不仅说出这件事折腾了很久也表露出诗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心酸、悲哀、无奈、同情、激愤。【来源:21cnj*y.co*m】
13.对《石壕吏》这首诗艺术特色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从诗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别,整个故事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完整且颇为紧张。
B.诗的首尾是叙事,中间用对话,人物有五六个之多,诗人巧妙地借老妇的口,诉说了她一家的悲惨遭遇。
C.诗人写老妇的哭诉,语言典雅华丽,典故巧妙恰当,一唱三叹,高低抑扬,达到沉郁顿挫的效果。
D.诗人用巧妙的构思,将丰富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情融注于客观的叙述中,让故事本身去显露诗人的爱憎。
14.下列文学常识中有误的一项是()
A.杜甫的“三吏”是指《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为《新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B.古称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此可知《石壕吏》中“急应河阳役”的“河阳”应在黄河之北。
C.《石壕吏》真实地反映了唐朝安史之乱时期,战乱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以及对社会造成的极大破坏。
D.如《石壕吏》这种用韵宽泛,句数可长可短,格律要求较宽松的诗,叫格律诗。
15.下列加点字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老翁逾墙走 B.听妇前致词
C.二男新战死 D.天明登前途
16.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暮投石壕村 投:投宿
B.一男附书至 书:信
C.死者长已矣 已:停止,完结
D.急应河阳役 应:答应
17.下列对课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卖炭翁》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B.《卖炭翁》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诗歌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通过对屋破着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www-2-1-cnjy-com
D.《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18.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两首诗都有较强的叙事性,也都有比较精彩的描写,都表现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和《卖炭翁》都是古体诗,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前者是歌行体;后者是乐府体。
C.“一车炭,千余斤”极言其多,而且是老翁生活的一切依凭,却只因为是“宫使驱将”,所以“惜不得”。
D.《卖炭翁》是一首抒情讽喻诗,揭露、批判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也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19.下列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为盗贼”相照应,诗人叹息的内容是:自己的苦,周围人的苦,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站湿何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彻”一语双关,一是表现盼雨停、盼天亮的迫切心情;二是表现盼望战乱频繁、残破不堪的国家能尽快从深重的灾难中解脱出来。
C.第一段表现了诗人对茅屋为秋风所破的无奈和伤感之情。
D.诗人推己及人,宁可“吾庐独破”,而使“天下寒士俱欢颜”,这表现了诗人同情人民疾苦的深厚感情,寄托了企盼变革黑暗现实的崇高理想。
20.对《卖炭翁》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叙事诗通过卖炭翁被剥削、压迫的故事,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出处:21教育名师】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感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寒。”这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身上衣正单”,自然希望天暖,因此卖炭翁埋怨天气寒冷;诗人用“可怜”两字倾注了无限同情,催人泪下。
C.诗歌第二节中连用“手把”“口称”回”“叱”“牵”一连串动词,将“宫使”仗势欺人、凶残霸道的嘴脸刻画得淋漓尽致。
D.诗人在结尾没有直接议论抒情,将其蕴含在情节的叙述和人物形象的描写中,因此更深沉含蓄,令人深思回味。
21.下列各组加点词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八月秋高风怒号  高者挂罥长林梢
B.秋天漠漠向昏黑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C.自经丧乱少睡眠 自李唐来
D.安得广厦千万间 风雨不动安如山
2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怒号(háo)   挂罥(juàn)   塘坳(ào)
B.布衾(qīn) 庇护(bì) 突兀(wù)
C.恶卧(è) 倚杖(yǐ) 俄顷(é)
D.断绝(jué) 茅屋(máo) 三重茅(zhònɡ)
23.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诗人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 ( http: / / www.21cnjy.com )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2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体诗是古诗的一种体裁,《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首诗就属于近体诗。
B.《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21·cn·jy·com
C.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杜甫被后人称为“诗圣”,白居易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
D.《卖炭翁》讲述了一个在终南山里伐薪烧炭的老翁,冒着严寒到长安城中卖炭,却被宦官掠夺的故事。
25.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B.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C.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D.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26.下列诗句与课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公然抱茅人竹去,唇焦口躁呼不得
B.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C.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D.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27.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 )
A.八月/秋高/风怒号
B.安得/广厦/千万间
C.满面/尘灰/烟火色
D.半匹红纱/—丈/绫
28.下列对《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题下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版权所有:21教育】
B.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代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9.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以外貌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辛酸劳作。
B.“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以心理描写反映了卖炭翁悲惨的生活境遇。
C.“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以神态描写表现了卖炭翁的勇敢反抗。
D.“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以动作描写揭露了宫使凶残掠夺的面目。
30.下面对杜甫《石壕吏》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 ( http: / / www.21cnjy.com ),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2-1-c-n-j-y
A.从诗人日暮投宿到天明登程告别,整个故事有开始、发展、高潮、结局,情节完整且颇为紧张。
B.诗的首尾是叙事,中间用对话,人物有五六个之多,诗人巧妙地借老妇的口,诉说了她一家的悲惨遭遇。
C.诗人写老妇的哭诉,语言典雅华丽,用典巧妙恰当,一唱三叹,高低抑扬,达到沉郁顿挫的效果。
D.诗人用巧妙的构思,将丰富的内容和自己的感情融注于客观的叙述中,让故事本身去显露诗人的爱憎。
3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通过对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美好愿望。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将记叙、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条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D.这首诗属于古诗中的近体诗。
32.下列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俄顷/风定/云墨色 B.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C.八月秋高/风怒号 D.风雨不动/安如山
二、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式微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
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33.关于这两首诗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式微》是一首劳役者的悲歌,表达了对贫苦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封建统治者的无奈之情。
B.《式微》全共二章八句,不仅句句用韵;而且每两句一换韵,故而全诗节奏短促,情调急迫。
C.卖炭翁这一人物形象,反应了下层劳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人民的悲惨遭遇,揭露和抨击了唐朝宫市的罪恶和统治阶级的残暴,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www.21-cn-jy.com
D.《卖炭翁》一诗将炭翁伐薪烧炭的艰辛不易和宫使的巧取豪夺、卖炭翁的悲愤无助和宫使的蛮横无理炭的价值和卖炭翁的所得进行了对比。21*cnjy*com
34.关于这两首诗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式微,式微,胡不归?”诗歌起笔以无疑而故作有疑而问的问句形式开头,使诗歌显得婉转而有情致,同时也引人注意,启发思考。2·1·c·n·j·y
B.“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问一答,强调了老翁辛苦烧炭的目的,既突出了这些炭是维持卖炭翁一家生活的全部希望,又为后面写宫使掠夺炭的罪恶行为作了有力的铺垫。
C.“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两句,运用外貌描写,深刻揭示了卖炭翁的悲惨处境。
D.“牛困”“人饥”“日已高”“泥中歇”具体表现了运炭路途的遥远和艰难。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 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5.“八月秋高风怒号”中的“怒”字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6.诗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卖炭翁(节选)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http: / / www.21cnjy.com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37.画线句一问一答,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38.请发挥联想和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一句所呈现的景象。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唐)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乙)山雨
(宋)翁卷
一夜满林星月白,亦无云气亦无雷。
平明忽见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来。
3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能:①忍能对面为盗贼 ②虽有千里之能(《马说》)
B.见:①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②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马说》
C.足:①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②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D.恶:①娇儿恶卧踏里裂 ②货恶其弃于地也(《大道之行也》)
4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41.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文化艺术界、社会科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政协委员强调:“‘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所谓为时为事者,就是要发时代之先声,在时代发展中有所作为。”请你谈谈杜甫这首诗是如何“为时”“为事”而写的。
42.甲诗中诗人在第一节描绘秋风破屋的情景,有什么作用?
43.同样表现下雨,甲诗和乙诗在写法上有何不同?请从正面侧面描写手法,或者抒情方式任选一方面,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44.“晓驾炭车辗冰辙”中的“辗”字有什么表达作用?
45.“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句“把”“称”“回”“叱”“牵”几个动词有什么作用?
古诗词赏析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①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 ( http: / / www.21cnjy.com )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②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③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④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6.段③中的画线句在诗里具有两 ( http: / / www.21cnjy.com )种作用:一是实写自然环境,交代了事件发生的具体______,并渲染了特定的气氛;二是烘托出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境,为下文写诗人的伟大胸襟蓄势。
47.请简要分析“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这几句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21*cnjy*com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48.修辞的角度赏析“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49.杜甫一向关心人民疾苦,他的诗素有“诗史”之称,但这首诗为什么一反常态, 只写个人的遭遇?请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50.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有吏夜捉人”一句,是全篇的提纲,以下情节,都从这里生发出来。
B.“夜捉人”一则表明官府“捉人”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事时常发生,百姓白天躲藏或者反抗,无法“捉”到;二则表明县吏手段狠毒,在人们已经入睡的黑夜来个突然袭击。21cnjy.com
C.写“致词”内容的十三句诗,多次换 ( http: / / www.21cnjy.com )韵,表现出多次转折,暗示了县吏的多次“怒呼”、逼问。这十三句诗,是“老妇”一口气说下去的,县吏也一直在那里洗耳恭听。
D.最后一段虽然只有四句,却照应开头,涉及所有人物,写出了事件的结局和作者的感受。
51.请赏析“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嚣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问,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52.诗中的画线句子运用的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达方式是___________句中的“飞”,“渡”“洒”“挂罥”“飘转”几个动词运用生动传神,如果让你朗读你要怎么处理?(提示:叫从语气、感情、画面感、人物心情等方面处理)
53.“安得广厦千万问,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4.阅读杜甫的《石壕吏》一诗,回答后面问题。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下面关于这首词的赏析,请选出有误的一项(______)
A.这是一首抒情诗,全诗抒发了作者对时局的忧虑和对人民的深切同情。
B.诗中“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两句渲染出了差吏的如狼似虎的蛮横,也表现了老妇人的凄苦、可怜。
C.老妪是诗中主要人物形象,她在危急之下,挺身而出,自请应役,主动从军。这种敢于承担苦难的精神让人赞赏。【来源:21·世纪·教育·网】
D.全诗最后一节写出了老妇人被抓走后,一家人的凄苦情状,表达出诗人沉重的心情。
(2)杜甫忧国忧民,是唐代最伟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___________”,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