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化学试卷(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78.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2-26 09:51: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云南省玉溪市江川区第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年级下学期开学考试
高二 化学
考试时间:10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等信息
2.请将正确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Ⅰ卷
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 铁生锈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其主要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4Fe+3O2+2xH2O===2Fe2O3·xH2O。如图为一放在水槽中的铁架,水位高度如图。最容易生锈的铁架横杆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 欲使Mg(OH)2的溶解平衡向沉淀溶解的方向移动,可采用的方法是(  )
A. 增大pH B. 加入NH4Cl固体
C. 加入MgSO4固体 D. 加入适量95%乙醇
3. 已知甲为恒温、恒压容器,乙为恒温、恒容容器。两容器中均充入1 mol N2、3 mol H2,初始时两容器的温度、体积相同。一段时间后反应达到平衡,为使两容器中的N2在平衡混合物中的物质的量分数相同,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是(  )
A. 向甲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氦气 B. 向乙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
C. 升高乙容器的温度 D. 增大甲容器的压强
4. 下列事实能说明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性因素是反应物本身性质的是(  )
A. 大小、形状相同的镁片、铁片,前者与盐酸反应放出H2的速率比后者大
B. Cu与浓硝酸反应比与稀硝酸反应快
C. N2与O2在常温、常压下不反应,放电时可反应
D. Cu与浓硫酸能反应,而不与稀硫酸反应
5. 一种新型镁硫电池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使用碱性电解质水溶液
B. 放电时,正极反应包括3Mg2++MgS8 - 6e-===4MgS2
C. 使用的隔膜是阳离子交换膜
D. 充电时,电子从Mg电极流出
6. 将下列固体物质溶于水,再将其溶液加热,蒸发结晶、再灼烧,得到化学组成与原固体物质相同的是(  )
①胆矾 ②氯化铝 ③硫酸铝 ④氯化铜
A. ③ B. ①④ C. ①②③ D. 全部
7. O3是一种很好的消毒剂。O3可溶于水,在水中易分解,产生的[O]为游离氧原子,有很强的杀菌消毒能力。常温常压下发生的反应如下:
反应①:O3O2+[O] ΔH1>0,平衡常数为K1;
反应②:[O]+O32O2 ΔH2<0,平衡常数为K2;
总反应:2O33O2 ΔH<0,平衡常数为K。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降低温度,总反应的K减小 B. K=K1+K2
C. 适当升温,可提高O3的消毒效率 D. 增大压强,K2减小
8. 将等体积的0.1 mol·L-1AgNO3溶液和0.1 mol·L-1NaCl溶液混合得到浊液,过滤后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①的现象说明上层清液中不含Ag+
B. ②的现象说明该温度下Ag2S比Ag2SO4更难溶
C. ③中生成[Ag(NH3)2]+,促进AgCl(s)溶解平衡正向移动
D. 若向③中滴加一定量的硝酸,也可以出现白色沉淀
9. 肼(N2H4)暴露在空气中容易爆炸,但是以其为燃料的燃料电池是一种理想的电池,具有容量大、能量转化率高、产物无污染等特点,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电池工作时,正极附近的pH减小
B. 当消耗1 mol O2时,有2 mol Na+由甲槽向乙槽迁移
C. 负极反应式为4OH-+N2H4-4e-===N2↑+4H2O
D. 若去掉阳离子交换膜,电池也能正常工作
10. 下列装置或操作能达到目的的是(  )
装置①用于测定生成氢气的速率
B. 装置②依据褪色快慢比较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 装置③依据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低判断Na和水反应的热效应
D. 装置④依据出现浑浊的快慢比较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1. 用标准盐酸滴定氢氧化钠溶液(甲基橙作指示剂),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本实验最好选择酚酞作指示剂
B. 滴定管用蒸馏水洗涤后,即装入标准盐酸进行滴定
C. 当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色时,即为滴定终点,立即停止滴定
D. 滴定时,边摇动锥形瓶边观察瓶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12. 已知一种c(H+)=1×10-3mol·L-1的酸和一种c(OH-)=1×10-3 mol·L-1的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  )
A. 浓的强酸和稀的强酸溶液反应 B. 浓的弱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C. 等浓度的强酸和弱碱溶液反应 D. 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
13. 科研人员设计的CO2资源化利用的装置示意图如下所示(电解质溶液为稀H2SO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该离子交换膜为质子交换膜
B. Ag极上的电势比Pt极上的高
C. 电路中每流过4 mol电子,阳极区质量减少36 g
D. 太阳能、风能及潮汐能均是可再生能源
14. 如图所示是通过Li-CO2电化学技术实现储能系统和CO2固定策略的示意图。储能系统使用的电池组成为钌电极/CO2饱和LiClO(CH3)2SO(二甲基亚砜)电解液/锂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Li-CO2电池电解液为非水溶液
B. CO2的固定中,转移4 mol e-生成1 mol气体
C. 钌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2Li2CO3+C-4e-===4Li++3CO2↑
D. 通过储能系统和CO2固定策略可将CO2转化为固体产物
15. 下图是新型镁—锂双离子二次电池,下列关于该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放电时,Li+由左向右移动
B. 放电时,正极电极反应式为Li1-xFePO4+xLi++xe-===LiFePO4
C. 充电时,外加电源的正极与Y相连
D. 充电时,导线上每通过1 mol e-,左室溶液质量减轻12 g
16. 下列变化中释放能量的是(  )
A. 1s22s22p63s1→1s22s22p6 B. N≡N(g)→N(g)+N(g)
C. 2p2p2p→2p2p2p D. 2H(g)→H-H(g)
17. 已知:常温下,CN-的水解常数Kh=1.6×10-5。该温度下,将浓度均为0.1 mol·L-1的HCN溶液和NaCN溶液等体积混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混合溶液的pH<7
B. 混合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小于纯水的
C. 混合溶液中存在c(CN-)>c(Na+)>c(HCN)>c(OH-)>c(H+)
D. 若c mol·L-1盐酸与0.6 mol·L-1 NaCN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中性,则c=
18. 如图所示,把盛有几小块镁片的试管放入盛有25 ℃的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再用滴管向试管中滴入2 mL稀盐酸。下列对烧杯中的实验现象的描述及原因说明正确的是(  )
A. 烧杯中出现白色浑浊,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放出热量使烧杯中饱和石灰水的温度升高,溶质析出
B. 烧杯中出现白色浑浊,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吸收热量使烧杯中饱和石灰水的温度降低,溶质析出
C. 烧杯中没有任何现象,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对烧杯中饱和石灰水不会产生任何影响
D. 烧杯中没有任何现象,原因是试管中的反应既不放出热量,也不吸收热量
19. 下表是三种银盐的溶度积常数Ksp(25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25 ℃时,三种银盐的饱和溶液中,c(Ag+)最大的是AgCl溶液
B. 在AgCl的悬浊液中加入0.1 mol·L-1的KI溶液,可能有黄色沉淀产生
C. 25 ℃时,AgCl固体在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l、CaCl2溶液中的溶度积相同
D. 在AgBr的悬浊液中加入0.1 mol·L-1的KI溶液,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I-+Ag+===AgI↓
20. 25 ℃时,Ksp(FeS)=6.3×10-18,Ksp(CuS)=1.3×10-36,Ksp(ZnS)=1.3×10-24。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25 ℃时,CuS的溶解度大于ZnS的溶解度
B. 25 ℃时,饱和CuS溶液中Cu2+的浓度为1.3×10-36 mol·L-1
C. 向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FeCl2、ZnCl2的混合液中加入少量Na2S,只有FeS沉淀生成
D. ZnS(s)+Cu2+(aq)CuS(s)+Zn2+(aq)的平衡常数为1.0×1012
21. Kw仅仅是温度的函数。下列关于Kw与温度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温度越高,Kw越大
B. 温度越低,Kw越大
C. 随着温度的升高,Kw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D. 随着温度的升高,Kw肯定增大,H+和OH-浓度同时升高
2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应热就是反应中放出的热量
B. 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
C. 一个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
D. 一个化学反应中,生成物总键能大于反应物的总键能时,反应吸热,ΔH为“+”
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吸热反应使环境的温度升高
B. 当反应放热时ΔH>0,反应吸热时ΔH<0
C. 化学反应中,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ΔH为负值
D. 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24. 某热再生电池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通入NH3时电池开始工作,左边电极棒不断溶解,右边电极棒不断增厚,中间a为离子交换膜,放电后可通过废热进行充电。已知电池总反应:Cu2++4NH3[Cu(NH3)4]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此电池为二次电池
B. 放电时,左边电极发生氧化反应
C. a为阳离子交换膜
D. 放电时,转移0.2 mol电子,两电极质量变化的差值为12.8 g
25. 已知强酸稀溶液与强碱的稀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放出的热量是57.3 kJ,下列反应放热为57.3 kJ的是(  )
A. 含1 mol H2SO4的稀硫酸与足量稀NaOH溶液反应
B. 稀盐酸与稀氨水反应生成1 mol H2O
C. 稀盐酸与稀Ba(OH)2溶液反应生成1 mol H2O
D. 稀NaOH溶液与95%浓硫酸反应生成1 mol H2O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
26. 将洁净的金属片Fe、Zn、A、B分别与Cu用导线连接浸在合适的电解质溶液里。实验并记录电压表指针的移动方向和电压表的读数如下表所示。
根据表中实验记录,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两电极的金属活动性相差越大,电压表的读数越________(填“大”或“小”)。
(2)Zn、A、B三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u与A构成的原电池中,________为负极,此电极反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A、B形成合金,露置在潮湿空气中,______先被腐蚀。
27. Ⅰ.一定条件下,在容积为5 L的密闭容器中,A、B、C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n随时间t的变化如图甲所示。已知达平衡后,降低温度,A的体积分数减小。
(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反应的反应速率v随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
①根据图乙判断,在t3时刻改变的外界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a、b、c对应的平衡状态中,C的体积分数最大的是状态__________。
③各阶段的平衡常数如下表所示:
K1、K2、K3之间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用“>”“<”或“=”连接)。
Ⅱ.在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H2S,发生反应:2H2S(g)2H2(g)+2S(g) ΔH,如图丙所示为H2S气体分解生成H2(g)和S(g)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压强的关系。
(1)ΔH______(填“>”“<”“=”)0。
(2)图丙中压强(p1、p2、p3)的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_。
(3)图丙中M点对应的平衡常数Kp=__________MPa(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4)如果想进一步提高H2S的转化率,除改变温度、压强外,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
28. 盐酸与碳酸钙反应生成CO2,利用图中装置,可测定该反应的速率。请根据要求填空:
(1)连接好仪器后,需要检查______________,再加入药品进行实验。
(2)在锥形瓶中加入5 g大理石,加入20 mL 1 mol·L-1盐酸,每隔10 s观测玻璃注射器中气体的体积,并以mL·s-1为反应速率的单位,计算每10 s内的反应速率。数据处理的结果见表格:
表格中的“?”处应填的数据是__________。
(3)从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数据可知,本实验中反应速率与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29. 有两种气态单质Am和Bn,已知2.4 g Am和2.1 g Bn所含的原子个数相等,而分子数之比为2∶3。A和B的原子核内质子数都等于中子数,A原子L层电子数是K层的3倍。
(1)A、B的元素符号分别为    。
(2)Am中的m值为    。
(3)B的能层数目为    。
(4)A、B形成的一种化合物与水反应能生成另一种由A、B形成的气态化合物。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已知在25 ℃时Ksp[Mg(OH)2]=3.2×10-11,Ksp[Cu(OH)2]=2.2×10-20。
(1)假设饱和Mg(OH)2溶液的密度为1 g·mL-1,试求Mg(OH)2的溶解度为________g。
(2)在25 ℃时,向0.02 mol·L-1的MgCl2溶液中加入NaOH固体,如要生成Mg(OH)2沉淀,应使溶液中的c(OH-)最小为________mol·L-1。
(3)25 ℃时,向浓度均为0.02 mol·L-1的MgCl2和CuCl2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先生成________________沉淀(填化学式);生成该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当两种沉淀共存时,=________。
1. C 2. B 3. A 4. A 5. C 6. A 7. C 8. A 9. C 10. C 11. D 12. B 13. B 14. B 15. D 16. D 17. D 18. A 19. D 20. D 21. A 22. C 23. C 24. C 25. C
26. (1)大 (2)Zn>B>A (3)Cu Cu-2e-===Cu2+ (4)B
27. Ⅰ.(1)A+2B2C (2)①升高温度 ②a ③K1>K2=K3
Ⅱ.(1)> (2)p3>p2>p1 (3)1 (4)及时分离出产物
28. (1)装置气密性 (2)1.3 (3)溶液温度 H+的浓度
29. (1)O、N (2)3 (3)2 (4)3NO2+H2O===2HNO3+NO
30. (1)1.16×10-3 (2)4×10-5 (3)Cu(OH)2 Cu2++2OH-===Cu(OH)2↓ 1.45×109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