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李白
学习目标:
1、体会诗人复杂的情感变化。
2、衬托手法的运用。
这首诗约作于公元744年(天宝三载),时李白在长安。当时李白政治理想不能实现,心情是孤寂苦闷的。但他面对黑暗现实,没有沉沦,没有同流合污,而是追求自由,向往光明。在这首诗中,诗人写自己在花间月下独酌的情景。
背景:
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了解诗歌大意:
我准备一壶美酒,摆在花丛之间,自斟自酌无亲无友。举杯招引明月共饮,明月与我和影子成了三人。月不能与我共饮,影徒然跟随我的身体。暂且伴随月和影,我应及时行乐,趁着春宵良辰。我吟诗时月亮在我身边徘徊,我跳舞时影子随着我一起舞。清醒之时,你我尽管寻欢作乐,醉了之后,免不了要各自离散。月,我愿与你结下忘情之友,相约在遥远的银河!
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当时的环境(情景)。
春意浓浓,生机盎然,
月色皎洁,花团锦簇,
芳香怡人,宁静幽美……
美酒、佳人(知己)、
良辰美景……
环境的优美与人心的寂寞对照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此时,却只有诗人一人,想起自己现实的处境,不免心生
孤独、苦闷之情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诗人展开奇妙想象,邀来天上的明月、月光下自己的影子,助酒佐兴,把月亮河自己的影子当成朋友。这时此前孤寂冷清的场面变得
热闹、心情乐观,不再孤独。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但是月亮毕竟不会饮酒,自己的身影也不能举杯对酌,只能徒然伴随自己而已。此时的诗人又不免生出 之情。
失望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暂且与明月和身影为伴,在春暖花开之日及时行乐吧。此时的诗人又显得非常的
无奈,苦闷。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诗人对月高歌,明月徘徊左右,仿佛倾听自己的歌声;影子陪自己起舞,舞兴正浓,影子也显得零乱。直到醉倒之后,醉眼朦胧,月光看不见了;躺在花丛,影子也不得不与自己分离。诗人在醉舞高歌时获得了暂时的 ,运用 修辞手法,把月与影写得富有人情味:月亮与影子似乎是自己的知己,与自己共度良宵,把酒言欢,派遣心中的孤独与苦闷。
快乐
拟人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最后诗人提出了自己诚恳的愿望。与明月,影子相约,希望永远相伴、远游行乐,并期待到神奇的天国相聚。
诗人为什么与明月、影子这些无情之物相约?
诗人不愿与污浊的社会同流合污,因此才感到孤独,才与明月、影子为友。
诗人复杂情感总结
综观全诗,诗人表现出一种由独而不独,由不独而独,再由独而不独的复杂情感。
衬托手法的运用
这首诗是如何运用衬托手法的?
衬托:
以乐衬哀
以闹衬寂
整首诗从表面看来,诗人真能自得其乐,可是背面却有无限的凄凉。
这首诗写诗人在月夜花下独酌,无人亲近的冷落情景。诗人运用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由孤独到不孤独,再由不孤独到孤独的一种复杂感情。此诗充分表达了李白仙才旷达,物我之间无所容心的胸襟。构思新颖,想象奇妙,情致深婉,是李白抒情诗中别具神韵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