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项脊轩志》导学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2《项脊轩志》导学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4 14:45: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年级 班 学生姓名 制作人:高二语文组 教务处审批
9.2项脊轩志
一、【学习目标】
1.了解归有光的生平及文章写作背景,积累文化常识。
2.梳理文言知识,理解文意,理清文章结构。
3.学习作者善于选取富于特征意义的细节来表达深挚的感情。
4.感受作者对物在人亡、三世变迁的感慨和对祖母、母亲、妻子的深切怀念之情。
二、【重点难点】
1、深刻感受作者深沉的身世之感和思亲之情。
2、积累文言字词
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归有光(1506~1571),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今江苏昆山市)人,嘉靖(明世宗年号)进士,官至南京太仆寺丞(掌管皇家车马的机构的长官)。 归有光是明代著名的散文家,是当时“唐宋派”中成就最高的作家。他反对王世贞等人“文必秦汉”的复古派,自称“好古文辞,然不与世之为古文者合”,反对“拾人之涕唾”,要求“独出于胸臆”,强调真实的感情。他的作品价值最高影响最大的是那些叙事抒情散文,善于以朴素流畅的文笔记叙生活琐事,抒发真挚动人的感情,风韵悠远,富有艺术感染力。著有《震川先生集》。
2、【解题】
本文选自《震川文集》,有删节。项脊轩是归有光的书斋名。归有光的远祖归道隆曾在太仓(今江苏太仓市)的项脊泾(jīng)居住,作者以项脊名轩,含有追念祖先之意。轩,指小室。志,就是“记”的意思。本文分正文和补记两部分,分别是作者18岁和30岁前后写的。文章着重叙述与项脊轩有关的人事变迁,把真挚的感情寄寓于琐事的叙述之 中,生动感人,是归有光抒情散文的代表作。
3、【简析】
《项脊轩志》是一篇出色的抒情散文。作者:“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清人梅曾亮语)睹物怀人,悼亡念存,随事曲折,娓娓细谈,笔意极清淡,而感情极深至。情,使这篇文章不事雕饰,而自然动人。纵观全文,以项脊轩起,以项脊轩结,用一间旧屋作线索,将人物,事件联系在一起。粗看,作者似乎是信手而书,无拘无束,漫无章法,实则经过精心的提炼和严密的构思。内有身世之感和思亲之情贯串,外有项脊轩的变迁绾合,虽然全文所写的都是日常生活小事,追念的人又分属三代,(祖母、母亲和妻子)但读起来却没有一点散漫琐碎的感觉,反而显得非常凝炼和集中。
四、自学指导与检测
自学指导 学习指导与检测
积累 1、读课文,读准字音。 项脊轩( ) 尘泥渗( )漉( ) 修葺( ) 垣( )墙 栏楯( ) 偃( )仰 啸( )歌 冥( )然兀( )坐 万籁( )有声 迨( ) 诸父异爨( ) 东犬西吠( ) 逾( )庖( ) 阖( ) 瞻( )顾遗迹 扃( )牖( ) 殆( ) 凭几( )学书 2、完成填空 归有光字熙甫,号 ,世称 ,明朝后期著名散文家,著有《震川文集》。 志,即“记”,是古代一种叙事抒情文体。本文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篇,即借写 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物在人亡,表达了对 、 和 的深切怀念。 文章开头描写项脊轩特点: ;经过修葺以后,特点: 第二段重点写 ,从家庭的变化写到对亲人的思念。先写由于 ,家中一片杂乱衰败景象;继写老妪 以及我 ,抒发深沉的 。 第三段叙写自己 _的情景以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之事,是 的进一步补充。 3、词类活用 雨泽下注 下: 使不上漏 上: 前辟四窗 前: 东犬西吠 西: 垣墙周庭 垣墙: 乳二世 乳: 执此以朝 朝: 客逾庖而宴 宴: 读书久不效 效: 多可喜,亦多可悲 多: 4、重点词语解释 顾视无可置者 顾: 亦遂增胜 胜: 凡再变矣 凡再: 每谓余曰 每: 大母过余曰 过: 何竟日默默在此 竟日: 比去,以手阖门 比: 殆有神护者 殆: 吾妻来归 归: 凭几学书 凭几: 5、积累一词多义 “为” ——始为篱 ——已为墙 ——南北为一 ——轩东故尝为厨 ——余既为此志 “ 之” ——儿之成则可待乎 ——顷之 ——吾妻死之年 ——抚之甚厚 ——三五之夜 6、翻译以下句子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译文: 。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译文: 7、表示时间的词语 顷之 久之
细读 1、项脊轩修葺前后有什么变化 2、修葺后,作者的情怀怎样 请简要分析。 3、“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有什么作用? 4、本文围绕 “悲”写了几个人?几件事?哪些情?
品读 5、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6、举例说明本文运用哪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7、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五、巩固诊断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视无可置者 顾:环视 B、吾家读书久不效 效:效果,获取功名
C、先妣尝一至 先:已去世的 D、大母过余 过:经过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
A、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 B、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
C、前辟四窗,垣墙周庭 D、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3、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 )
A、其制稍异于前 B、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C、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 D、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六、堂堂清、日日清记录
堂堂清 日日清
今日事今日毕 日积月累成大器
1、读课文,读准字音。
项脊轩(xuān) 尘泥渗(shèn)漉(lù)
修葺(qì) 垣(yuán)墙
栏楯(shǔn) 偃(yǎn)仰
啸(xiào)歌 冥(míng)然兀(wù)坐
万籁(lài)有声 迨(dài)诸父异爨(cuàn)
东犬西吠(fèi) 逾(yú)庖(páo)
阖(hé) 瞻(zhān)顾遗迹
扃(jiōng)牖(yǒu) 殆(dài)
凭几(jī)学书
2.填空
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别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明朝后期著名散文家,著有《震川文集》。
志,即“记”,是古代一种叙事、抒情文体。本文是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名篇,即借写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物在人亡,表达了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
文章开头描写项脊轩特点:狭小、破旧、阴暗.;经过修葺以后,特点:明亮幽雅安静_.
第三段重点写 ,从家庭的变化写到对亲人的思念。先写由于诸父分家,家中一片杂乱衰败景象;继写老妪回忆母亲
以及我回忆祖母_,抒发深沉的悲痛悼亡之情。
第四段叙写自己闭门读书_的情景以及小轩多次遭火未焚之事,悲的进一步补充。
3、词类活用:
雨泽下注 下,朝下 使不上漏 上,从上
前辟四窗 前,在前方
东犬西吠 西,朝西, 以上名词作状语
垣墙周庭 垣墙,砌上垣墙 乳二世 乳,乳养
执此以朝 朝,上朝, 客逾庖而宴 宴,用饭,
读书久不效 效,取得效果,以上名词作动词
多可喜,亦多可悲 多,许多事 形容词用作名词
4.词语解释
5、积累一词多义
“为”
——始为篱 是 ——已为墙 变为
——南北为一 成为——轩东故尝为厨 是
——余既为此志 写
“ 之”
——儿之成则可待乎 取消句子独立性 ——顷之 凑足音节
——吾妻死之年 的 ——抚之甚厚 她
——三五之夜 的
6、翻译以下句子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译文:十五的夜晚,明月高悬,照亮半截墙壁,桂树的影子交杂错乱,微风吹来,花影摇动,美丽可爱。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译文:在这之前,庭院南北相通为一体,等到伯父叔父们分了家,室外设置了许多小门,墙壁到处都是
时间词
1、项脊轩修葺前后有什么变化
修葺前狭小、破旧、阴暗,修葺后明亮、幽雅、安静。
2、修葺后,作者的情怀怎样 请简要分析。
修葺后,作者陶醉于“借书满架,偃仰啸歌”的读书生活;陶醉于“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的寂寂庭阶;陶醉于“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的清幽月景。
主人公的精神世界和小屋的客观环境融为一体, 作者渲染如此清幽的境界,体现了作者的安详、宁静,也抒写了作者对百年老屋的特殊情感,表达了作者“可喜”的情感。
3、“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有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第二段围绕 “悲”写了几件事?
①叔伯分家,大家庭崩溃 ②妪忆母亲,触动失母之悲 ③追念祖母,长号不自禁
写分家,“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只是在客观的记述中寄寓对家道中落的深深悲慨、怨恨和无奈。
忆母亲,“语未毕,余泣,妪亦泣”,情动于中,却只是有泪无声,含蓄而有节制。
思祖母“令人长号不自禁”,则如汹涌的潮水,直泻而出,完全失去了控制。祖母一句话,看似平常之语却蕴含极深的叮咛,随着岁月的流逝和作者阅历的丰富,作者的体会也愈加深刻,祖母之嘱,言犹在耳,而自己考场连连失意,对祖母的思念愈深,愧疚之情愈烈。“瞻顾遗迹”,怎不令人“长号不自禁”呢?
5、以记叙庭中那株枇杷树作结,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①以景结情。把枇杷树种植时间与妻子逝世之年联系起来,枇杷树“今已亭亭如盖矣”,由“亭亭如盖”的树,自然联想到亭亭玉立之人,可现在树长人亡,物是人非,情意难忘。言简意丰情深,可说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②同时又点到“庭”,与题目“项脊轩志”相照应。
6、举例说明本文运用哪些细节描写,有什么作用。
①修葺后的南阁子,图书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斑驳,表现了作者的幽静、恬适、甘于清贫自守的情操;也抒写了作者对百年老屋的喜爱之情。
②“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写出家庭的四分五裂之状。“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写出分裂之后混乱不堪的局面。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表明亲情淡薄,隔膜加深。
③“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 欲食乎 ”此处表现了母亲对儿女的关爱。同时作者对母亲的无比崇敬和怀念之情也不言而喻。
④“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祖母的话亲切又风趣,既表爱怜,又隐含着夸誉,表现慈爱的长者对小辈的疼爱。
⑤“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表现了祖母唯恐打扰孙子读书的心理,后面的自言自语,则表现了祖母发自内心的期望。
⑥“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一个“时”字表明经常,一个“或”字表明了两人亲密的关系,淡淡几笔,体现了妻子的好学和他们融洽的伉俪之情。
7、明确 :①善于撷取生活中的细节和场面来表现人物。如:图书满架、小鸟时来、明月半墙、桂影班驳、老妪的神情、母亲的慈爱等。
②结构严谨、文脉贯通。围绕项脊轩来写,又用或喜或悲的感情作为贯通全文的“意脉”,使看似散漫无章的生活琐事就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③语言委婉含蓄,清新淡雅,感情浓郁真挚。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五、练习
1、选D 过:访,探望。
2、选B“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哺育。其余三项均为名词作状语,分别为“向下”“在前面”“亲手”。
莆田砺志学校高二语文课堂导学案
3.选B B项是判断句。A、C、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