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庖丁解牛》学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文档属性

名称 1.3《庖丁解牛》学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第一单元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4 14:50: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1.3 庖丁解牛 学案
学习目标
1.感受庄子散文的特点:理解其寓意,用现代眼光开掘其新义。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理解感悟的能力。
3.理解课文所包含的认识客观规律必须反复实践的道理,并且从中获得感悟与启迪。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学习课文后得到的启示。
难点:
学习用生动细致的描写来表达抽象的道理的写法。
学习过程
一、预习新课
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通过知人论世,理解本篇文章。
二、导学基础知识
(一)历史背景:
庄子生活在战国中期,这时是一段非常激烈的社会转型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次“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沧桑巨变,社会动乱,民不聊生,身处乱世的人们对人生、对前途充满了迷茫。庄子针对人在残酷现实中不能任其本性无拘无束生活、面临无情摧残难以尽享天年的现实,被迫随时随地悚然惊心地谨慎藏锋,适时顺应,无求远害,想在复杂斗争的骨节缝中寻找一个空隙,把它作为保全生命的安乐窝,以便在这乱世中游刃有余地活下去。这篇寓言体现的就是这种心境。
(二)作者简介:
庄子(约前369—前286),名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安徽蒙城县)人,为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老子并称为“老庄”。曾经做过漆园吏。他可能生于没落贵族家庭,生活贫苦,学问渊博,善于辩论,他的著作辑入《庄子》一书,现存33篇。该书由后人整理为“内篇”“外篇”“杂篇”三部分。一般认为“内篇”为庄周所作。《庄子》一书的寓言包含了丰富的辩证法。庄周对当时的社会变革抱着无可奈何、玩世不恭的态度,宣扬并追求一种完全恢复人的“天然本性”的精神境界。
(三)文言知识:
1.通假字
(1)砉然向然
“向”同“响”
(2)技盖至此乎
“盖”同“盍”,何、怎么
(3)批大郤,导大窾
“郤”同“隙”,空隙
2.古今异义
(1)所见无非牛者
古义:没有不是。
今义:只,不外乎。
(2)依乎天理
古义:这里指牛体的自然结构。
今义:天然的道理。
(3)虽然,每至于族
古义:虽然这样。
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
(4)视为止,行为迟
古义:动作因此。
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
3.一词多义
(1)解
①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分割,剖开)
②悉埋于地,解其棕缚(解开)
③天下土崩瓦解(分裂,涣散)
④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解答,解释)
⑤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解救,消除)
(2)族
①族庖月更刀,折也(众)
②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
③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宗族,家族)
④胡亥任赵高而族李斯,乃亡(灭族,刑及全族)
⑤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类)
(3)间
①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空隙)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中间,其间)
③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④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量词,用于房间)
⑤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断断续续地)
(4)道
①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说,谈论)
②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天道,自然的规律)
③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道理,事理)
④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学说,主张)
(5)为
①吾见其难为(动词,做)
②怵然为戒(动词,作为)
③视为止,行为迟(连词,因为,因此)
④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介词,给)
4.词类活用
(1)名词用作动词
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踩)
(2)形容词用作名词
以无厚入有间(厚度)
(3)名词作状语
①良庖岁更刀,割也(每年)
②族庖月更刀,折也(每月)
5.文言句式
(1)臣之所好者道也 判断句
(2)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状语后置句
三、总体感知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描写庖丁解牛的一个场面,突出庖丁的技术高超。
第二部分:写庖丁技术之所以高超的原因。
第三部分:从故事中引出养生之道。
四、学习课文
1.庖丁所谈的解牛之道包含了哪三重境界?怎样才能达到这种境界?
明确:
第一重境界:始臣之解牛之时无非牛者(不懂规律)。庖丁学解牛的头三年,心无旁骛,精力高度集中,达到对外物(除牛之外)无所感知的境界
第二重境界: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懂得规律)。庖丁对牛的全身结构完全摸清了,不再把一头牛看成全牛,而是把它看成类似积木之类可以拼装、拆卸的东西。这说明他行将踏进自由王国的境界了。
第三重境界:方今之时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运用规律)。十九年后,当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时,进入了一个异乎前两个境界的崭新境界:此时的庖丁依天理,因固然,完全靠精神活动批、导,避开技经肯綮与大,从容运刀,游刃有余。
这种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生动地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只有通过长期的解牛实践,才能获得解牛之“道”。规律的洞悉、掌握和娴熟运用,全在于长期的专注与实践。
2.这则寓言故事告诉了人们什么道理?
明确:
庖丁解牛,不仅是在解牛,也是在解人生,牛象征着世界,庖丁象征着自己。我们不能像族庖那样和世界死磕,也不能像良庖那样和困难纠缠,要像庖丁那样找准事物的规律,抓住事物的关键,久练技艺,定会达到目无全牛之境界,也会游刃有余于天地间。
3.第一段是如何描写庖丁的“游刃有余”的状态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明确:
作者以写动作为主,一连用了五个动词“解、触、倚、履、踦”来铺排描写,准确凝练;此外,作者还运用了摹声的修辞手法,用了两个贴切的拟声词“砉”“”,来描摹他解牛进刀的声音,用两个比喻“《桑林》之舞”“《经首》之会”,生动地描绘出庖丁解牛动作的节奏感。
作者写庖丁解牛时突出其刀声之悦耳,仿佛不闻牛之惨叫,暗示了牛似乎在毫无痛苦的情形下就被“解”了,强调说明了庖丁技艺之炉火纯青、出神入化。作者通过对庖丁优美和谐的动作的刻画及悦耳的刀声的描写,使读者产生了急切了解其绝技如何取得的念头,这是行文的悬念感。同时,从结构上看,写这个场面既形象再现了庖丁的高超技艺,又为下文文惠君的赞叹、质疑和庖丁的畅谈解牛之道做了铺垫。
4.课文先写庖丁解牛的场面,再写得“道”的原因,分析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
先写解牛场面,后写原因,有两方面的好处:(1)先写解牛的精彩表演,容易吸引读者,给人深刻印象,从而激起人们的兴趣。(2)便于读者由表及里,由现象深入到本质,更深刻地领会文章所要说明的道理。这不仅符合人们的认识规律,而且有引人入胜的效果。
5.《庖丁解牛》运用了哪些说理方法?试举例进行分析。
明确:
说理方法 举 例
层层推进 庄子把庖丁解牛的经历分三个阶段去写,“所见无非牛者”“未尝见全牛也”,以及“以神遇而不以目视”,把解牛技术逐层提升,“进乎技矣”,进入更高层次的道
善用比喻 庄子以庖丁解牛比喻养生之道
善用对比 用庖丁解牛前后之技术作对比:初解牛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后,“未尝见全牛也”;及十九年,“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从“有形”至“无形”,说明解牛之至高境界
6.文惠君听庖丁介绍后,说自己懂得了“养生之道”,解牛之道和这种“养生之道”有什么联系?这个寓言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明确:
庖丁所说的“道”和文惠君所说的“道”(实质上也是庄周所讲的“道”)所指不一样,但在后者看来,社会如牛体,尽管矛盾复杂,斗争激烈,但总有间隙可寻,只要像庖丁那样,“以无厚入有间”,顺应环境,随俗沉浮,回避矛盾,就能保全性命,养护精神。道家用此来宣扬的人生哲学带有颓废消极影响,理所当然为今人所抛弃。今人则从故事本身所反映的客观内容得到积极启示:做事情不可急功近利,应该反复实践,掌握规律,按照事物固有的规律办事,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自我检测
1.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语,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B.视为止,行为迟
C.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D.所见无非牛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B.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苛政猛于虎也
C.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 吾尝终日而思矣
D.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常以身翼蔽沛公
3.下列对课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
B.“庖丁解牛”是一个寓言故事,庄子通过这个寓言故事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生动直观,使抽象的“道境”形象化。
C.文章先后用了三种反差鲜明的对比来进行说理:一为庖丁解牛之初与三年之后的对比,二为庖丁与普通厨工的对比,三为“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D.文章先写“庖丁解牛”的熟练动作和美妙音响,再写文惠君的夸赞,引出庖丁对自己追求的“道”的解说,以此表明主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4.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每年都吸引了无数人参与,所评选出来的人物也感动着整个中国,感动着整个世界。中共中央文明办受此启发,以深情的目光回望我们这个泱泱大国五千年的文明史,推选出了孔子、庄子、屈原、司马迁、李白、辛弃疾、关汉卿、鲁迅等“感动中国”的历史人物。请你参照示例,依据自己对庄子的理解,为其拟写一则颁奖词。要求:讲究文采,评价准确、得体,不少于100字。
示例:
选择人物:司马迁
颁奖词:身陷囹圄,缘于赤胆忠心;身遭奇辱,在隐忍中默然前行。梦未竟,信念不倒,意志永存!他用血泪和幽愤,著成“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他以山的刚毅和正直书写了中国三千年的沧桑。壮哉!伟哉!中国的“史学之父”司马迁!
选择人物:庄子
颁奖词:
答案及解析:
1.答案:A
解析:“莫不”古今词义相同,没有一个不,无不。B项,“行为”,古义:动作因此;今义: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出来的活动。C项,“天理”,古义:牛体的自然结构;今义:天然的道理。D项,“无非”,古义:没有不是;今义:只,不外乎(多指把事情往小里或轻里说)。
2.答案:D
解析:A项,介词,替、给/介词,被;B项,介词,从/介词,比;C项,转折连词,可是/表修饰的连词,可译为“地”。D项,两个“以”都是介词,可译为“用”。
3.答案:C
解析:只有前两种对比,没有“‘庖丁解牛’与文惠君治国对比”。
4.答案:(示例)九万里豪情荡漾于三千濮水之上,悲天悯人的赤子之心光耀日月,曳尾涂中,逍遥尘世。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踌躇满志却又似是而非,螳臂当车却又游刃有余。一部《庄子》,深邃宏阔,意出尘外,怪生笔端。看似胡说乱语,骨里却尽有分数,这怎能不令我们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解析:撰写颁奖词,首先要注意从大处着眼,抓住人物令人钦佩的事迹,简要概述,人物事迹不宜作详细交代,点到为止;其次,要通过人物的事迹,引出对人物精神的评价,要体现出人物的人格魅力,或是人物的思想品质等,要体现一定的哲理意味;最后,颁奖词要简短,这就要求语言高度浓缩,言简意赅,同时尽量做到语言自然流畅,音韵铿锵悦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