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共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5 大自然的语言 课件(共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4 21:17:07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共30张PPT)
5.大自然的语言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的说明顺序,体会说明文的条理性。
2.学习文章准确严谨、生动优美的语言。
3.激发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丰富科学知识。
考点链接
说明顺序:(见第11题)
(1)说明顺序一般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三种。对文章说明顺序的把握,是中考说明文考查的重点之一。
(2)答题技巧:①认清说明对象。介绍事物各阶段的特点或制作过程,往往采用时间顺序。介绍静态实体,常常采用空间顺序。抽象的事物或事理,则需运用逻辑顺序。②把握语言标志。时间顺序多用表时间变化的词语,空间顺序多用表方位的词语,逻辑顺序多用表逻辑层次的关联词等。③注意多种说明顺序的交叉运用。
物候学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纬度差异
经度差异
高下差异
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大自然的语言”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文中指“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的大小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又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的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方面到时间方面又是一种排列顺序。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
物候和物候学
逻辑顺序
无比丰富的物候现象
花香鸟语,草长莺飞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冰雪融化,草木ménɡ fā( ),各种花cì dì( )开放。
(2)再过两个月,燕子piān rán( )归来。
(3)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yùn yù( )果实的时期。
(4)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nónɡ yàn( )就包含了丰富的物候知识。
(5)冬季南北温度xuán shū( ),夏季却相差不大。
(6)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xiāo shēnɡ nì jì( )。
(7)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zhōu ér fù shǐ( )。
(8)这样看来,花香鸟语,cǎo zhǎnɡ yīnɡ fēi( ),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萌发
次第
翩然
孕育
农谚
悬殊
销声匿迹
周而复始
草长莺飞
D
3.(原创题)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满足不同观众的需求,国家博物馆网站近日上线了“三维珍品”,给观众带来与展厅实地参观不同的体验。(在“三维珍品”后加“栏目”)
B.人间四月天,漫山遍野到处盛开的杜鹃花与错落有致的乡村民居交相辉映,构成一幅春日美景图。(删掉“错落有致的”)
C.我市中小学将全面开展线上教学,针对家庭贫困部分学生,免费提供网上学习的场地和设备。(将“家庭贫困”与“部分”调换位置)
D.目前,广东省技能人才总量超过1 357万余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56万人,占比33.6%。(删去“超过”或“余”)
B
4.右图书法内容是一首古诗,请把它完整地抄写在横线上,并加上标点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5.下面是一首写春分的小诗,请在横线上仿写两个句子,要求和前后句子结构一致。
春分,像一支催人奋进的号角,吹醒万物,吹长柳丝,__________,__________,吹生蓬勃,吹满希望。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一起,览春光明媚,携梦想齐飞。
吹开花蕊
吹绿小草
6.下面是有关二十四节气的对联,请选出写春分的对联( )
A.抢种抢收,稻麦之芒期岁稔;且行且觅,螳螂之乐待蝉鸣。
B.昼夜等长,旧巢又是栖玄鸟;暑寒渐易,新柳皆来扭绿腰。
C.雷不发声,雨来已是知寒意;麦宜入种,水涸依然漾细波。
D.暑气正炎,夜间四处起萤火;雨声渐大,扇下群生熬伏天。
B
阅读课文第6~11自然段,回答后面的问题。
7.说说下面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1)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二十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十天。
运用了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具体清楚地说明了纬度对物候的影响,给读者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
(2)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运用了举例子、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运用下定义的说明方法,说明什么是逆温层,体现了文章的科学性和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并通过列举逆温层的例子来说明高下的差异对物侯的影响。
“一定”在这里是“特定”的意思,起限制作用。说明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只有在特定的高度上气温才比低处高,并不是所有高度都如此。“一定”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9.选文在多数情况下只举一个例子,但在第8自然段说明经度差异对物候的影响时却举了两个例子,这是为什么?
举例多少应按需要而定。近海地区的气温,一般人笼统地以为比内地暖和,事实上近海地区春天比内陆反而寒冷,这是读者比较陌生的现象,如果只举一个例子,读者会以为有偶然性,举两个例子,更具说服力,读者就确信无疑了。
10.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选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
因为高下的差异会影响到物候的变化。山寺一般都建在山上,与平地的温度不一样,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
11.阅读第11段,请具体说说本段是按什么顺序进行说明的。(★)
作者从“首先”“此外”“还可以”“也可以”几个方面用由主到次的逻辑顺序,说明了物候学研究对于农业以及山区农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类文阅读
千年智慧的气候密码
①“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这首“二十四节气歌”广为人知,二十四节气也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一千年智慧起源于黄河流域,为什么发源于这里?其中又蕴含了哪些气候密码?
②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阳辐射、地球运动、大气环流等影响。黄河流域下游为平原,中游为黄土高原,上游则为地形复杂的高原。受太平洋暖湿气流和北方西伯利亚冷空气双重影响,黄河中下游气候特点表现为四季分明、雨热同季。与现今相比,史前中期的黄河流域温暖、潮湿,是人类所遇的最佳生态环境,适宜人类生存繁衍和农作物生长。温暖的气候,加上大河流域的优势,使得早期农耕文明在黄河流域开枝散叶。
③“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农耕文明社会里,我们的祖先利用自然环境特点,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二十四节气的制定,以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时序变化为基准,最初用于指导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生活。
④作为人们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节气的划分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天文学标准。
⑤《夏小正》一书记载了大量农事活动,是我国最早记录节气以及物候变化的里程碑式的文字,所观察和记载的内容是后来二十四节气形成的基础。日本天文学史家能田忠亮在《夏小正星象论》中,研究指出《夏小正》星象记录的是公元前2000年(为夏朝初期)的实际天象。古人以五日为候,三候为气,六气为时,四时为岁,每岁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应,气候的实质是地球与太阳的相互运动,以及农业生产实践过程中物候与气象的有机组合。
⑥在中国,二十四节气是逐步完备起来的。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已经能用土圭(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战国末期《吕氏春秋》已明确提到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西汉刘安组织编写的《淮南子》一书里就有完整的二十四节气记载,并详细介绍了节气推算的方法和节气的有关内容,论述了天地日月、风雨雷电等自然现象的生成及其对人类和社会生活秩序与农业生产的影响。
⑦农耕时代的几千年里,黄河流域一直依靠二十四节气来安排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它的影响由黄河流域扩展到整个华夏大地,又远播海外。但对于我国其他地区来说,同一节气所描绘的情况可能有很大不同。因此,二十四节气所对应的天气气候和物候也会有差别,二十四节气在地域上有一定的适用性。
⑧近些年,在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二十四节气的适用性也发生了变化。桃花常常在惊蛰节气到来前就红了;清明节后时常出现气温飙升,一日入夏;鹅毛大雪成了大雪节气的稀客。从人们的感知和科学数据都反映出,二十四节气所对应的天气气候发生了变化。
⑨尽管如此,二十四节气一直深受认可。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百姓的生产生活不再完全依赖于二十四节气,但这一流传了千年的智慧依然照耀现代生活,作为人们安排农事和民俗活动的重要参考,也是黄河文化的精华、中华文明的象征。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农谚“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说明二十四节气的制定,可以指导黄河流域人民的生产生活。
B.几千年来,二十四节气的影响由黄河流域扩展到整个华夏大地,又远播海外。
C.二十四节气所对应的不同地区的天气气候和物候没有差别,适用于任何地域。
D.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百姓的生产生活虽然不再完全依赖于二十四节气,但二十四节气仍是黄河文化的精华、中华文明的象征。
C
13.结合全文,简要说说第①段的作用。
通过引用《二十四节气歌》引出本文中的说明对象“二十四节气”,增强文章的趣味性,同时,两个问句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4.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列举了二十四节气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发展情况,真实有力地说明了二十四节气是逐步完备起来的,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一直”表示这种状态始终不变,起修饰限制作用,说明二十四节气对黄河流域人们生产、生活和其他活动的影响之深远。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6.【写作技法】为了增强说明文的生动性、趣味性、通俗性,说明文常常使用生动说明。课文开头一段中,“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是拟人的笔法,再用“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两个结构相同的四字短语配以一个七字句,具体描述大地的“苏醒”,让人感觉一片春色扑面而来,这些都是生动说明的具体体现。
【写作引导】生动说明,是指在说明时或穿插传说、趣闻,或进行描写,或运用修辞手法将说明对象介绍得生动活泼、富有情趣的方法。具体写作时,可用第一人称增强亲切性、自然性,可用修辞手法增强生动性,可引用故事增强趣味性等。请你仿照课文的写法,对生活中比较常见的事物进行生动说明。(150字左右)
例文:我的名字叫“烟”。如果你同我交上朋友,我可以常常陪伴你熬过那“烦闷”的时刻,等你心情愉快,我才化作烟雾悄悄离去。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正渐渐和我疏远。他们搜集我的材料,罗列我的罪状。他们说:“每吸入1毫克烟雾,可吸进50亿烟尘颗粒,还有大量凝固黏液等物质。”还有的说:“一个人每天吸20支烟,除烟尘颗粒外,能同时吸入500毫克的焦油。”连我自己都不知道我竟然含有这么多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