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运动和力练习题
一、单选题
1.(2021·广东·深圳实验学校八年级期末)关于力与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不受力,运动状态一定不改变
B.物体运动状态不变,一定没有受到力的作用
C.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的原因
D.平衡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的运动状态一定要发生改变
2.(2021·广东越秀·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在东西方向的水平直线的铁路上有一列火车正在行驶,车内乘客发现桌面上原来静止的物块突然开始持续向东运动,乘客马上放眼窗外,看到树木正在向东运动。由此可判断,车正在( )
A.向东减速 B.向东加速 C.向西减速 D.向西加速
3.(2021·广东天河·八年级期末)图小车上表面水平足够长且无摩擦,上面放置的物块A、B与小车一起以相同速度v向右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小车遇到障碍物立刻停止,A、B会否在车上相撞?( )
A.不会,与A、B质量无关 B.可能会,与A、B质量有关
C.可能会,与A、B初始间距有关 D.一定会,与A、B初始间距无关
4.(2021·广东澄海·八年级期末)如图,一只钢球从圆槽的顶端滑下,若滑到最低点(O点)时,钢球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则钢球的运动路线是( )
A.1 B.2 C.3 D.4
5.(2021·广东花都·八年级期末)金属球用细绳挂在向左匀速行驶的车厢内,并相对于车静止,位置如图所示。细绳突然断开,金属球可能掉落的位置是( )
A.a 点 B.b 点 C.c 点 D.d 点
6.(2021·广东·深圳实验学校八年级期末)2016年“科学突破奖”颁奖仪式在美国举行,我国科学家王贻芳获得“基础物理学突破奖”,在物理学理论建立的过程中,有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关于科学家的贡献和物理学史方面的知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直接由实验得出的
B.牛顿提出:任何物体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
C.伽利略通过实验研究发现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D.托里拆利首先测出了大气压的值
7.(2021·广东·深圳实验学校八年级期末)交通规则规定机动车驾驶人不系安全带属违法行为,正确系好安全带可以( )
A.减小机动车惯性,防止发生事故
B.减小驾驶员惯性,防止发生事故
C.减小因机动车突然加速对人员造成的伤害
D.减小因机动车紧急刹车对人员造成的伤害
8.(2021·广东三水·八年级期末)一杯水放在做直线运动的列车内的水平桌面上,如果水面情形如图所示,则列车的运动状态一可能是( )
A.列车向左匀速运动 B.列车向右匀速运动
C.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 D.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
9.(2021·广东怀集·八年级期末)在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内,一位同学相对于车厢竖直向上跳起,则他的落地点在( )
A.起跳点的前方 B.起跳点的后方
C.起跳点的右方 D.起跳点处
10.(2021·广东惠城·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人沿水平方向推装满沙子的车,但没有推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对车的作用力小于车对人的作用力
B.人对车的推力小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
C.沙子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人对车的推力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11.(2021·广东惠阳·八年级期末)图是一只猴子在竹杆上玩耍的情景,猴子双手握住竖直竹杆匀速下滑时,它所受的摩擦力为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摩擦力F向下,F=mg B.摩擦力F向上,F<mg
C.摩擦力F向上,F=mg D.摩擦力F向下,F>mg
12.(2021·广东南山·八年级期末)考试时,许多同学有一个不良习惯,将笔放在手指上不停地转圈,笔会经常掉到地面或桌面上发出噪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笔在下落过程中不受力的作用
B.笔停在静止的手指上时受到平衡力作用
C.笔在手指中拨动是时才会连续转圈,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D.手指不拨动笔,笔也会在手指上继续转动一段时间,说明笔与手指间不存在摩擦力
13.(2021·广东清新·八年级期末)下列给出的现象中,物体运动状态没有发生变化的是
A.关闭发动机后向前滑行的汽车
B.汽车匀速转弯
C.正在空中匀速下降的伞兵
D.钟表来回摆动
14.(2021·广东·深圳实验学校八年级期末)下列运动的物体中,运动状态没发生改变的是( )
A.自由下落的苹果 B.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卫星
C.在平直路面匀速行驶的汽车 D.减速行驶的汽车
15.(2021·广东·深圳实验学校八年级期末)将物理书放置在水平桌面上,下列各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
A.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B.书对地球的吸引力和书受到的重力
C.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16.(2021·广东天河·八年级期末)图水平圆盘绕固定轴转动,盘上物块相对于盘静止,随盘在水平面运动,则物块( )
A.处于平衡状态 B.有惯性,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C.所受支持力与它对盘的压力二力平衡 D.受地球吸引力,同时对地球也有吸引力
17.(2021·广东·广州市广园中学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医疗机器人抱着病人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行的情景。与病人所受重力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
A.病人对机器人的压力 B.机器人对病人的支持力
C.机器人对地面的压力 D.地面对机器人的支持力
18.(2021·广东·深圳市高级中学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水平面上叠放着A、B两个物块,在水平方向力的作用下,相对静止,一起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物块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B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A物块受到B对A有的摩擦力
C.A对B的压力是由于A物块的形变产生的
D.B物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
19.(2021·广东荔湾·八年级期末)在提倡“低碳生活”的今天,自行车成为人们“绿色出行”的首选工具,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欢上了骑行.下列有关自行车的实例中,为了减小摩擦的是
A.车把套上制作了花纹 B.给车轴加润滑油
C.轮胎的表面做得凹凸不平 D.刹车时用力捏闸柄,增大闸皮对车圈的压力
20.(2021·广东佛山·八年级期末)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月球被地球吸引,说明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
B.手被刀割伤,刀对手的力大于手对刀的力
C.磁铁不用接触就能相互吸引,说明物体间不接触也能发生力的作用
D.推动箱子要用力,说明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运动的
21.(2021·广东广宁·八年级期末)足球运动中涉及到的物理知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足球撞击球门过程中,足球没有发生形变
B.踢球时,脚对足球的力与足球对脚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C.球员穿上鞋底凹凸不平的足球鞋,是为了增大对地面的压力
D.守门员扑住飞来的足球,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2.(2021·广东江城·八年级期末)一个木块从光滑斜面上滑下,并在粗糙水平面上继续滑行,图中分别画出了木块在斜面上和水平面上滑行时所受力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B.C. D.
23.(2021·广东福田·八年级期末)共享单车已经成为我们绿色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如图所示,当我们骑自行车在水平路面匀速前进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自行车受到的动力大于阻力
B.车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C.车对地面的压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大小相等
D.当停止蹬车时,自行车会慢慢停下来,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24.(2021·广东中山·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小明骑自行车的情景,以下关于自行车的描述,分析正确的是( )
A.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减少和地面的接触面积以利于减小摩擦力
B.刹车时用力捏车闸是通过增大压力的方式来增大摩擦力
C.路面结冰后摩擦阻力小,因此在冰雪路面上骑自行车更省力、更安全
D.车轴处安装轴承是利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来增大摩擦
二、双选题
25.(2021·广东·深圳市高级中学八年级期末)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惯性并且解释正确的是( )
A.湖中嬉戏的鸭子上岸后用力抖动翅膀,就可以把身上的水抖掉,利用了水的惯性
B.锤头松了,将锤柄在地面上撞击几下,锤头就紧套在锤柄上,利用了锤柄的惯性
C.汽车在行驶时要限速,是为了防止因速度越快惯性越大而造成事故
D.跳远时,助跑能使运动员跳得更远
26.(2021·广东·深圳市高级中学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木块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在足够长的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和木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木块受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拉力大于木块受到的摩擦力
D.撤去拉力后,木块继续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
27.(2021·广东·深圳实验学校八年级期末)物块A静止在粗糙程度均匀的水平桌面上,如图甲所示,物块A受到的水平拉力F作用,拉力F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小丽从开始,每隔2s记录物块A的位置(用“·”表示物块A),如图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2s内,物块所受摩擦力等于6N
B.8~10s内,物块所受摩擦力等于9N
C.14~16s内,物块所受摩擦力等于6N
D.若18s时撤去F,物块将做减速直线运动
三、多选题
28.(2021·广东龙岗·八年级期末)如图为小阳同学在体育测试中“原地掷实心球”的场景,图中虚线描绘的是实心球离开人手后运动的路径.若空气阻力可忽略不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球离开手后能在空中继续上升,是由于球具有惯性
B.球在离开手后的上升过程中,所受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C.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D.球最终落向地面,是因为球受到了重力的作用
29.(2021·广东·深圳外国语学校八年级期末)为了增强体质,每天锻炼一小时,同学们积极到户外参加体育活动。下列活动所涉及力学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发排球时手对排球的力等于排球对手的力
B.投掷出去在空中飞行的实心球仍受推力作用
C.篮球撞到篮板反弹回来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D.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足球受到的重力就是足球对地面的压力
四、填空题
30.(2021·广东荔湾·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用细线拴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这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选填“运动状态”或“形状”)。此时橡皮受到力______(选填“平衡”取“非平衡”)
31.(2021·广东怀集·八年级期末)在水平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此时汽车的牵引力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行李架上的物体以_____为参照物,它是静止的,以_____为参照物,它是运动的.
32.(2021·广东怀集·八年级期末)一个箱子重为100N,放在水平面上,受8N的水平推力,箱子未动,这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应________.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5N时,箱子恰好做匀速运动.这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应________.当水平推力增大到20N时,条子做加速运动,此时箱子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__ N.
33.(2021·广东和平·八年级期末)小明用2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50N的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则地面对木箱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若小明将推力增大到30N时,木箱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此时物体将做______运动,撤去此推力后,物体的速度将______。
34.(2021·广东·高州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中学八年级期末)如图是学生中流行的一种玩具——指尖陀螺,它的中间有滚动轴承,边上有三个密度较大的金属飞叶,拨动飞叶后,飞叶可以绕轴在指尖上长时间转动.拨动飞叶时飞叶旋转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______,以手为参照物,旋转的飞叶是______的,飞叶转速逐渐变慢,惯性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5.(2021·广东清新·八年级期末)对着衣服用力拍打几下,就能把粘在衣服上尘土抖掉。这是因为用手拍打衣服时,衣服在手的力的作用下向前运动,而尘土由于____,还保持原来的____状态,同时在____的作用下落到地上,所以尘土从衣服中分离开。
36.(2021·广东·高州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中学八年级期末)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小明用图1器材进行探究。实验时需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______拉动木块,若增大拉力,木块所受摩擦力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多次增加砝码质量,重复实验,记录数据,作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与木块和长木板间压力F的关系图像(如图2中①);在长木板上铺上毛巾重复上述实验,则f和F的关系图像可能为图2中的______(选填“①”、“②”或“③”)。
37.(2021·广东连南·八年级期末)如图甲,水平地面上的一木块,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和木块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分别如图乙、丙所示,0~2s木块处于_____状态,则0~2s内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N,2~4s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______N。
38.(2021·广东·高州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中学八年级期末)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今天,智能配送机器人已被广泛使用,用户可通过人脸识别、输入(扫描)取货码等多种方式取货。如图是某款机器人正在送货的情景:机器人的轮胎上有凸凹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 ______;机器人旁边的影子,是光的 ______形成的。路上的行人能看见机器人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人眼接收到了从水面来的 ______光线。
39.(2021·广东·高州市第一中学附属实验中学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的一物体,受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推力F的作用,F的大小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甲所示,物体的速度v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当t=1s时,物体没有被推动,此时推力___________物体受到的阻力(选填大于、等于、小于);当t=3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___N;当t=6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___________N。
40.(2021·广东大埔·八年级期末)在如图甲、乙、丙所示的一些与物理相关的生活现象中,图 _____ 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图 _____ 主要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图 _____ 主要表示物体具有惯性。
41.(2021·广东龙湖·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杯子和水总重为3N,用手握住杯子处于静止状态,则手对杯子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N、方向是______。为防止杯子滑落,手用更大的力紧握杯子不动,则杯子所受摩擦力将______(变大/不变/变小)。
五、作图题
42.(2021·广东怀集·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物体静止在斜面上,请画出物体所受到的重力G、摩擦力f和物体对斜面的压力F的示意图.
( )
43.(2021·广东大埔·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悬挂的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画出它所受“重力”和“拉力”的示意图。
44.(2021·广东佛山·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画出小华在轮滑比赛中所受的重力、支持力和阻力的示意图,要求三个力的作用点都画在重心上。
45.(2021·广东惠阳·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为小丽同学站在某商场匀速向下运动的电动扶梯上的示意图,请在图中作出小丽所受力的示意图(O点为小丽的重心)。
( )
六、实验题
46.(2021·广东惠城·八年级期末)关于“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问题,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依次将毛巾、棉布分别铺在水平木板上,让小车分别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三种情况下的运动如图所示.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获得的速度大小 ________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本实验中的“阻力”是指小车受到的 ________ ;
(2)分析图运动情况可知: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减小得越 ________ (选填“快”或“慢”);
(3)牛顿在伽利略等人的研究基础上,概括出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 ________ 状态或 ________ 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 ________ (选填“是”或“不是”)直接由实验得出的,其符合逻辑的科学推理为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重要方法.
47.(2021·广东高明·八年级期末)(1)如图1所示的测量工具叫______,此时的读数为 ______N;
(2)如图所示,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中,李刚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2甲所示(中间是小木块),张华同学采用的实验装置如图2乙所示(中间是带滑轮的小车)。
①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 ______状态时,它受到的力是相互平衡的,其中在竖直方向上小车受到 ______对平衡力的作用;
②这两个实验装置中,你认为利用实验装置 ______(选填“甲”或“乙”)更科学;
③在装置乙中,张华将小车旋转一定角度,松手后,发现小车旋转后恢复原状,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 ______(选填“物体”或“直线”)上,物体才能平衡。
48.(2021·广东龙岗·八年级期末)小明同学在“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实验中:
(1)测量前观察弹簧测力计,发现指针指在图甲所示的位置,他应将测力计沿______方向放置,然后进行调零,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______N;
(2)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在木板上做______运动,根据______知识可以得出拉力与摩擦力的大小相等;
(3)在如图乙操作的基础上,再次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此时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为______N;
(4)实际操作过程中,很难准确测量摩擦力,为了便于操作,聪明的小明将实验装置做了改进,如图丁所示,将弹簧测力计的右端固定,用此装置按照图中的方式快拉或慢拉木板,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相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无关;
(5)交流评估时,王芳按小明改进后的方法拉动木板的过程中,发现弹簧测力计示数仍然不稳定,可能的原因是( )
A.木板的长度太长 B.木板的粗糙程度不均匀
C.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太大 D.木块与木板的接触面积太大
49.(2021·广东和平·八年级期末)小宇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小华记录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
序号 木块放置情况 接触面情况 接触面所受压力 弹簧测力计示数
1 平放 木板 4 1.2
2 平放 木板 6 1.8
3 平放 木板 8 2.4
4 平放 棉布 6 2.4
5 平放 毛巾 6 2.8
(1)在实验操作中,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2)通过分析序号为_______的三组实验数据可得: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3))小字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上表中序号为第1和第4 次的实验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做对吗?_______,理由是;_______。
(4)分析序号为1、2、3 的三组实验数据可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大小的关系式是_________。
(5)某次实验中拉动木块由静止到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对木块的拉力随时间 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 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分析图像可知: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______N 的水平拉力拉木块; 如果实验时木块受的拉力是1.8N,下列对木块所处状态的判断,正确的是_______。
A.始终静止 B.始终做匀速直线运动
C.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6)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容易稳定,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
50.(2021·广东佛山·八年级期末)如图是用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将滑块放在皮带上,旋动启动旋钮,转动轴就带动皮带沿逆时针转动。
(1)在皮带转动过程中,滑块相对地面静止时,滑块相对皮带是______(选填“静止”“调速”或“运动”)的;
(2)皮带转动过程中,当滑块相对地面静止时滑块所受的摩擦力与______是一对平衡力;弹簧秤的读数大小______滑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调节“调速旋钮”,只改变皮带的速度,会发现随着转速的增大,弹簧秤的读数______(选填“随之增大”、“保持不变”或“随之减小”);
(4)某同学逐次往滑块上添加砝码,得到下表所示的实验数据,根据表中的数据可得到滑动摩擦力f与滑块对皮带压力F压之间的关系式为f=______F压。
滑块和砝码总重量(N) 0.5 1 1.5 2
弹簧秤读数(N) 0.2 0.4 0.6 0.8
51.(2021·广东怀集·八年级期末)为了探究“当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的关系”,小马同学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
(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______(选填“必须”或“不必”)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在水平长木板上做直线运动;
(2)实验中木块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在同一次实验中,小马发现,当用不同的速度匀速拉同一物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4)在实验中,小马通过改变物块的重力进行多次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通过分析可知,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时,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______;
次数 1 2 3 4 5 6
木块的重力(N) 2.0 3.0 4.0 5.0 6.0 7.0
测力计读数(N) 0.8 1.3 1.6 1.9 2.4 2.8
(5)本次实验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
(6)小马在老师的指导下对实验装置进行改进,用如图乙所示的方式测滑动摩擦力发现效果更好。图乙实验中______(选填“一定”或“不一定”)要匀速拉动水平长木板做直线运动。
52.(2021·广东惠阳·八年级期末)下面是岳岳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将一个木块放在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______拉动,根据______原理可以测出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______。
(2)如图乙所示,在木块上放一个重物,重复上面的操作,比较甲、乙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______的关系。
(3)为了操作方便,岳岳对实验进行了如图丙所示的改进,将弹簧测力计固定,拉动木块下的毛巾,木块相对地面保持静止,这样改进后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匀速拉动毛巾。比较甲、丙两图可得出:压力相同时,______滑动摩擦力越大。
53.(2021·广东·深圳实验学校八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用小车代替木块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
(2)实验中通过改变砝码的_____________来探究二力大小的关系。
(3)实验时应使小车处于平衡状态,平衡状态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种状态。
(4)小明发现同时向左盘和右盘中加入一个相等质量的砝码时,小车处于静止状态。此时,他得出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之一为两个力大小相等。这种做法是不科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
(5)将小车旋转一定角度,松手后,发现小车旋转后恢复原状,这说明两个力必须作用在_____________上,物体才能平衡。
七、综合题
54.(2021·广东怀集·八年级期末)阅读下列两则短文后回答下列问题.
物体的惯性
一辆空车和一辆装满货物的车(两车的型号一样),在相同牵引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空车的质量小,在较短的时间内可以达到某一速度,运动状态容易改变;装满货物的车质量大,要在较长的时间内才能达到相同的速度,运动状态难改变.质量小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我们说它的惯性小;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难改变,我们说它的惯性大.
惯性的大小在实际生活中经常要考虑到.当我们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时,应该尽可能减小物体的质量来减小物体的惯性;相反,当我们要求物体的运动状态不易改变时,应该尽可能增大物体的质量来增大物体的惯性.
汽车安全带
汽车安全带是用于保护驾乘人员安全的装置,如图甲.安全带结构一般由软带、卷带装置等部分组成.汽车正常行驶时,卷带装置中的卷收器借助如图乙所示的弹簧,使软带随身体的移动而自由伸缩且不会松弛.当紧急制动、碰撞或车辆行驶状态急剧变化时,安全带能在人尚未移动时拉紧软带,将乘员紧紧地绑在座椅上,待冲击力峰值过去时,适当放松安全带,避免因拉力过大造成二次伤害,同时卷收器内的敏感元件将驱动锁止机构锁住卷轴,使软带固定在某一个位置上,有效保护乘员的安全.
(1)阅读上述文章可以得到的结论是:物体的惯性与物体的______有关.
(2)歼击机在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是为了通过减小飞机的______来减小飞机的______,使自身的______更容易改变,以提高歼击机的灵活性.
(3)发生碰撞时,安全带对人的拉力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是______
A. B. C. D.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汽车突然拐弯时,安全带能自由伸缩
B.汽车突然启动时,安全带能对人起到保护作用
C.为了安全,安全带要尽可能系得松一些
D.用手快速拉安全带,安全带不能被拉动
55.(2021·广东深圳·八年级期末)11月24日4时30分,我国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火箭飞行约2200秒后,顺利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11月28日20时58分,嫦娥五号顺利进入环月轨道飞行。11月29日20时23分,嫦娥五号从椭圆环月轨道变为近圆形环月轨道。11月30日4时40分,嫦娥五号合体顺利分离。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将在平均高度约200公里的环月轨道上飞行并等待上升器交会对接,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将择机实施月面软着陆,进行自动采样等后续工作。12月1日23时,嫦娥五号成功在月球正面预选着陆区着陆。
(1)图甲为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点火发射的情景,火箭点火后发射台附近产生了大量“白气”,这是台下水在火箭喷出来的高温火焰下,先__成水蒸气,然后__成小水珠。(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将在平均高度约200公里的环月轨道上飞行并等待上升器交会对接,在对接的时候相对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上升器处于__(选填“运动”或“静止”)状态。此时它们的速度__(选填“相同”或“不同”)。
(3)图乙为嫦娥五号着陆器和上升器组合体着陆后全景相机拍摄的环拍成像。照相机在使用时物距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__(选填“实像”或“虚像”)。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详解】
A.牛顿第一定律表明,物体不受力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因此其状态一定不改变,A是正确的;
B.物体运动状态不变,也可能是受到了平衡力的作用,未必是不受力,所以B错误;
C.维持物体运动状态不变不需要力的作用,物体在不受力时照样可以保持运动状态不变,所以错误;
D.平衡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不变,所以错误。
故选A。
2.D
【分析】
【详解】
车内乘客发现桌面上原来静止的物块突然开始持续向东运动,说明车向西加速或者向东减速,桌面上的东西由于惯性,保持原来的原来的运动状态。乘客马上放眼窗外,看到树木正在向东运动,说明车相对于地面向西运动,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A
【详解】
小车遇到障碍物立刻停止时,由于小车上表面无摩擦,所以物块A、B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力。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块A、B会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以相同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A、B不会在车上相撞;故B、C、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A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A。
4.B
【详解】
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外力作用时,静止的将保持静止,运动的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当钢球受到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时,他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继续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将沿路线2运动。
故选B。
【点睛】
5.B
【分析】
【详解】
金属球与车一起匀速直线运动,当细绳断开,金属球可能掉落在b点,因为细绳断开,金属球在竖直方向上只受到重力作用,会向下掉,但由于惯性在水平方向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随车一起水平运动,所以金属球会一边下落一边向前运动,所以最终会落在b点。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6.A
【分析】
根据物理学史逐项判断。
【详解】
A.牛顿第一定律是由实验现象进一步推理而得出的,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故A错误,符合题意;
B.宇宙间的物体之间都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这一规律最早是牛顿发现的,称为万有引力定律,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研究物体的运动,并得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托里拆利第一个利用实验的方法测出了大气压的值,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D
【详解】
AB.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性质,仅与质量有关,当质量不变时,惯性不变,故AB错误;
CD.驾驶员与车一起向前运动,当紧急刹车时,车由运动突然变成静止,而驾驶员由于具有惯性,会继续向前运动,容易撞到挡风玻璃发生伤害,而使用安全带可以起到保护作用,故正确系好安全带可以减小因机动车紧急刹车对人员造成的伤害,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8.D
【详解】
AB.由图可知,水面向右倾斜.水面发生倾斜的原因是由于水具有惯性,说明列车的运动状态一定发生了变化,故A、B错误;
C.列车向左运动时突然刹车,杯子由于受到桌子的摩擦力,会随列车突然停止,水由于惯性还将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向左运动,所以此时水面会向左倾斜,与图不符,C不合题意;
D.列车向右运动时突然刹车,水面会向右倾斜,D符合题意.
9.D
【详解】
列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人从车厢地板上竖直向上跳起时,由于惯性在水平方向上仍然保持与列车相同的运动速度,所以人会落回原起跳点,故ABC错误,不符合题意;故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0.D
【详解】
A.人对车的作用力与车对人的作用力是相互作用力,大小是相等的,故A错误;
B.人对车的推力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是相等的,故B错误;
C.沙子受到的重力比地面对车的支持力要小,故不是平衡力,沙子和车的总重力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人对车的推力与地面对车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D。
11.C
【详解】
因为猴子沿竖直竹杆匀速下滑,所以受平衡力作用,即在竖直方向上受到的重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它们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由于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所以,摩擦力方向一定向上,且F摩擦力=G=mg,故只有C正确,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二力平衡,解题的关键是先确定物体的运动情况,然后分析受力,再根据平衡条件确定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12.B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
A.笔在下落过程中会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A错误;
B.笔停在静止的手指上时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力是平衡的,B正确;
C.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所以笔在手指拨动时才会连续转圈。物体不受力也能运动,所以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C错误;
D.手指不拨动笔,笔也会在手指上继续转动一段时间,这说明笔具有惯性,而不能说明笔与手指间没有摩擦,D错误。
故选B。
13.C
【详解】
A、关闭发动机后向前直线滑行的汽车,速度越来越小,运动状态改变了.不符合题意.
B、汽车匀速转弯,运动方向的改变了,运动状态改变了,不符合题意.
C、正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伞兵,运动状态没有改变.符合题意.
D、钟表来回摆动,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都改变了,运动状态改变了,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运动状态变化是指速度大小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或者二者同时改变.
14.C
【详解】
A.自由下落的苹果,速度变大,方向不变,故其运动状态改变,故A错误;
B.绕地球匀速转动的卫星,尽管速度不变,但其运动方向时刻变化,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故B错误;
C.在平直路面匀速行驶的汽车,速度大小不变、方向不变,运动状态不变,故C正确;
D.减速行驶的列车,速度改变,方向不变,故其运动状态改变,故D错误;
故选C。
15.A
【分析】
【详解】
A.书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都作用在书上、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所以二力是一对平衡力,故A符合题意;
B.书对地球的吸引力和书受到的重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B不符合题意;
C.书受到的重力和书对桌面的压力,这两个力的方向相同,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不符合题意;
D.书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书的支持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作用在两个物体上,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D
【分析】
【详解】
A.圆盘上的物体随圆盘一起做曲线运动,不是处于平衡状态,故A不符合题意;
B.物体不管是静止,还是运动,都具有惯性,物体做曲线运动,其运动状态一直在改变,故B不符合题意;
C.物体所受支持力与它对盘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不是平衡力,故C不符合题意;
D.物体受到地球引力的作用,反过来地球也受到物体对它的吸引力,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7.B
【详解】
以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受力分析,病人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机器人给病人的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又因为机器人抱着病人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行,所以病人处于二力平衡状态,重力和机器人对病人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故选B。
18.C
【分析】
【详解】
A.地面对B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B物体和A物体的总重力,与B物块受到的重力的大小不同,故B物块受到的重力与地面对B的支持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A物体与B物体没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所以A物体与B物体之间没有摩擦力,故B错误;
C.A对B的压力是由于A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要恢复原状,对B产生一个向下的弹力,即是压力,故C正确;
D.B物体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在水平方向上所受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B物块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5N,故D错误。
故选C。
19.B
【详解】
A.车把套上制作了花纹,是通过使接触面变粗糙得方法增大摩擦力的,A错误.
B.给车轴加润滑油,接触面变光滑了,减小了摩擦力,B正确.
C.轮胎的表面做得凹凸不平,是通过使接触面变粗糙得方法增大摩擦力的,C错误.
D.刹车时用力捏闸柄,是通过增大压力的方法增大摩擦力的,D错误.
20.C
【分析】
【详解】
A.月球被地球吸引,月球是受力物体,地球是施力物体,故A错误;
B.手被刀割伤,刀对手的力与手对刀的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故B错误;
C.彼此不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会有力的作用,例如磁铁不用接触就能相互吸引,故C正确;
D.摩擦力并不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而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即摩擦力可作为阻力,有时也能作为动力,例如,人走路时的摩擦力就是人前进的动力,故D错误。
故选C。
21.D
【详解】
A.足球撞击球门过程中,足球受到了球门的力的作用,由力的作用效果可知,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所以足球会发生形变,故A错误;
B.力若产生就是一对,踢球时,脚对足球的力与足球对脚的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两个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B错误;
C.球员穿上鞋底凹凸不平的足球鞋,是为了控制压力相同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C错误;
D.守门员扑住飞来的足球,足球由运动变为静止,足球的运动状态发生了改变,由力的作用效果可知,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故D正确。
故选D。
22.C
【分析】
【详解】
木块在斜面上运动时,因斜面光滑,则木块不受摩擦力,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垂直于斜面向上的支持力N的作用,两个力的作用点画在物体的重心处;木块在粗糙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支持力,水平方向上,因为木块向右运动,所以木块受到水平向左的摩擦力,作用点都画在木块的重心上。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23.C
【分析】
【详解】
A.根据题意可知,自行车在匀速前进,处于平衡状态,所以自行车在水平方向上受到的动力和阻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A错误;
B.人骑自行车时,人与自行车的总重力等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所以车受到的重力小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所以二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人骑车在水平路面行驶,所以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人和车的总重力,所以车对地面的压力等于地面对车的支持力,并且二力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C正确;
D.停止蹬车时自行车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自行车的速度慢慢减小,运动状态改变,说明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D错误。
故选C。
24.B
【分析】
【详解】
A.轮胎上的花纹是为了在压力一定时,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力,故A错误;
B.刹车时用力捏车闸是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通过增大压力的方式来增大摩擦力,故B正确;
C.路面结冰后接触面变光滑,摩擦阻力小,因此在冰雪路面上骑自行车更省力,但摩擦力太小容易打滑,反而不安全,故C错误;
D.车轴处安装轴承是利用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来减小摩擦,故D错误。
故选B。
25.AD
【分析】
【详解】
A.河里嬉戏的鸭子上岸后,用力抖动翅膀使翅膀动起来,水由于惯性而被抖掉,利用了水的惯性,故A正确;
B.锤柄虽然停止了运动,但锤头由于惯性会继续运动,从而套在锤柄上,利用了锤头的惯性,故B错误;
C.影响惯性大小的因素只有质量,质量大惯性大,汽车在行驶时要限速,这是防止惯性带来危害,故C错误;
D.跳远助跑使运动员具有一定的速度利用惯性跳得更远,故D正确。
故选AD。
26.BD
【分析】
【详解】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竖直向下,木块受到的重力竖直向下,力的方向相同,不符合平衡力的条件,故不是平衡力,故A错误;
B.木块受到的拉力和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受力物体都是木块,力的方向相反,大小相等,符合平衡力的条件,故是一对平衡力,故B正确;
C.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对木块的拉力与木块所受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C错误;
D.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所以撤去拉力F后,木块继续运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不变,故D正确。
故选BD。
27.CD
【分析】
【详解】
A.由丙图可知,在0~2s内,物体没有运动,速度为0,此时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和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由乙图可知,此时物体受到的拉力为3N,所以摩擦力等于拉力等于3N,故A错误;
BC.由丙图可知,12~18s内,物体在相同时间运动路程相同,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乙图可知,物体此时所受的拉力为6N,此时物体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和滑动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摩擦力等于拉力等于6N,根据丙图8~10s内,物体做变速直线运动,和12~18s内物体相比,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都相同,所以该段时间内的摩擦力等于12~18s内物体所受的摩擦力等于6N,故B错误,C正确;
D.若18s时撤去F,由于惯性物体继续向前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只受滑动摩擦力,合力方向和运动方向相反,所以物体将做减速直线运动,故D正确。
故选CD。
28.AD
【详解】
A.球离开手后能在空中继续上升,是由于球具有惯性,仍要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故A正确;
B.球在离开手后的上升过程中,若不计空气阻力,则只受重力作用,因此,所受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故B错误;
C.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只受重力作用,因此受到的是非平衡力,故C错误;
D.球最终落向地面,是因为球受到了重力的作用,而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故D正确.
29.AC
【详解】
A.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力的作用时,另一个物体也同时对这个物体有力的作用,即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手对排球的力等于排球对手的力,故A正确;
B.实心球由于具有惯性,投掷后虽然不受推力的作用,仍然能在空中飞行,故B错误;
C.篮球反弹回来,说明其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而改变的原因是因为受到篮板对它的力的作用,故C正确;
D.静止在地面上的足球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足球对地面的压力和足球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但是分别作用在地面和足球上,且方向相同都竖直向下,所以这两个力不是相互作用力也不是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AC。
30. 运动状态 非平衡
【分析】
【详解】
[1]橡皮做圆周运动,速度的方向发生改变,则可说明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由于橡皮运动状态发生改变,不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则橡皮受的力非平衡。
31. 等于 汽车(或车厢的坐椅) 路边的树木(或房屋)
【详解】
[1]在水平高速公路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处于平衡状态,受到平衡力的作用.竖直方向上的重力和支持力,此二力平衡;水平方向的牵引力和阻力,此二力平衡.平衡力的大小相等,所以此时汽车的牵引力等于汽车所受的阻力。
[2]要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就要看研究对象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汽车行李架上的物体与汽车、汽车上的坐椅及汽车上固定不动的物体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所以以汽车上的坐椅、行李架或汽车上固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行李架上的物体是静止的。
[3]汽车行李架上的物体与地面、地面上的树或地面上固定不动的物体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以地面,地面上固定不动的物体为参照物,行李架上的物体是运动的。
32. 8N 15N 15N
【分析】
滑动摩擦力大小只与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有关,与合外力大小、运动速度大小均无关,据此解答试题即可.
【详解】
箱子受8N的水平推力,箱子未动,说明箱子处于静止状态,则在水平方向上所受的推力与摩擦力相互平衡,摩擦力等于推力等于8N;
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5N时,箱子恰好做匀速运动,所以此时摩擦力与推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等于15N,当水平推力增大到20N时,箱子对地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摩擦力不变,仍为15N.
【点睛】
此题考查了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是一道基础题,但容易出错,很多同学凭直观感受认为摩擦力的大小与外部施力大小或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有关.
33. 20 20 加速 变小
【分析】
【详解】
[1]小明用20N的水平推力木箱,在水平地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木箱水平方向上受到推力和摩擦力作用,这两个力是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摩擦力是20N。
[2]若小明将推力增大到30N时,木箱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不变,还是20N。
[3]木箱受到的推力大于滑动摩擦力,木箱进行加速运动。
[4]撤去推力,木箱还受摩擦力作用,摩擦力改变木箱的运动状态,木箱进行减速运动,速度将变小。
34. 运动状态 运动 不变
【分析】
【详解】
[1]拔动飞叶时可以在手指上转动,是因为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飞叶转动,相对手指位置发生改变,以手为参照物,旋转的飞叶是运动的。
[3]因为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所以,飞叶转速变慢时惯性将不变。
35. 惯性 静止 重力
【详解】
[1][2][3]抖动衣服时,衣服在力的作用下受力运动,而尘土由于惯性要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最终尘土由于受到重力的作用,所以最终会落到地面,所以衣服就和尘土分离了。
36. 匀速 不变 ②
【分析】
【详解】
[1]只有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平衡力的作用,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拉力大小才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2]当拉力增大时,木块对水平面的压力不变,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滑动摩擦力保持不变。
[3]在长木板上铺上毛巾重复上述实验,压力不变,粗糙程度变大,所以摩擦力变大,由图可知为②。
37. 静止 1 2
【分析】
【详解】
[1]由图丙可知,0~2s时物体的速度为0,故0~2s木块处于静止状态。
[2]由图乙可知,0~2s时物体受到的拉力为1N,此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受力平衡,则此时物体受到的拉力等于摩擦力,即0~2s内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为1N。
[3]由图丙可知,4~6s物体的速度不变,即为匀速直线运动,由图乙可知,此时物体受到的拉力为2N,因匀速直线受力平衡,故此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2N;2~4s木箱做加速运动,但因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故受到的摩擦力仍2N。
38. 摩擦 直线传播 反射
【分析】
【详解】
[1]轮胎上有凸凹不平的花纹,是为了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从而增大摩擦;
[2]机器人旁边的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3]路上的行人能看见机器人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光线经水面反射后进入人眼,被人眼所接收。
39. 等于 2 2
【分析】
【详解】
[1]在0~2s内,物体速度为零,即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此时物体受到静摩擦力,二力平衡,所以物体受到的阻力等于推力。
[2][3]在4~6s内物体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由二力平衡条件可知,物体所受到的滑动摩擦力f与推力F是一对平衡力,此时滑动摩擦力等于推力,所以当t=6s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2N,当t=3s时,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物体与地面间的压力不变,故滑动摩擦力不变,摩擦力也是2N。
40.甲 丙 乙
【详解】
[1]图甲,运动员腾空后,撑杆的形状发生改变,表示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
[2]图丙,运动员头球攻门,足球的运动方向发生改变,表示力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3]图乙,汽车刹车时,由于惯性,乘客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会向前倾。
41. 3 竖直向上 不变
【详解】
[1][2][3]根据二力平衡“等大、反向、异物、共线”可知,摩擦力与杯子和水的重力为平衡力,则手对摩擦力的大小等于杯子和水的重力,为3N,方向竖直向上,由于重力不发生改变,所以无论手用更大的力紧握杯子不动,杯子所受的摩擦力仍不变。
42.
【详解】
过物体重心作竖直向下的力,即重力,过物体的重心作沿斜面向上的力,即摩擦力;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的作用点在物体与斜面接触面的中点处,过此点与斜面垂直向下的力,即为压力,如图所示:
43.
【详解】
小球受力平衡,二力的作用点画在球心,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标为G,拉力方向竖直向上,标为F,两个力大小相等,所以线段长度相同,如图:
44.
【分析】
【详解】
由图中可知,小华在轮滑比赛中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G,竖直向上的支持力F,水平向后的摩擦力f,力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45.
【详解】
因为小丽同学站在某商场匀速向下运动的电动扶梯上,处于平衡状态,受重力和支持力的作用。过重心作竖直向下的力(即重力)和竖直向上的力(即支持力),如图所示:
46. 相等 摩擦力 快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不是
【详解】
(1)每次都从斜面顶端释放,可以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本实验中的“阻力”是指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2)根据图中运动情况可知:小车在毛巾表面上滑行的距离最短,因为毛巾表面最粗糙,阻力最大,小车运动的距离就越近,可以说明小车受到的阻力越大,速度减小得越快;
(3)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为: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4)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实验的基础上,通过科学推理得出的,不是用实验直接得出的.
47. 弹簧测力计 2.2 匀速直线运动 一 乙 直线
【分析】
【详解】
(1)[1]弹簧测力计是测量力的工具。
[2]图示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此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2N。
(2)①[3][4]当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它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在竖直方向上小车受到重力和桌面的支持力作用,所以在竖直方向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
②[5]为了要避免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可以用小车代替木块,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减小木块与桌面之间的摩擦力的作用,所以装置乙更科学。
③[6]用手将小车扭转一个角度,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已知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可以探究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必须满足在同一直线上的条件。
48. 水平 0.2 匀速直线 二力平衡 2 相对滑动速度 B
【分析】
【详解】
(1)[1][2]因为要沿水平方向拉动物块,必须在水平方向上进行调零;由图甲可知,弹簧测力计上最大刻度是5N,所以量程为0~5N,1N之间有5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0.2N,即此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
(2)[3][4]测量时长木板应水平放置,实验时为了测出摩擦力大小,应使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摩擦力和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可知此时滑动摩擦力与拉力大小相等。
(3)[5]如图乙所示,沿水平方向拉着木块做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等于摩擦力的大小,如图丙所示,因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此时木块所受的摩擦力为2N。
(4)[6]如图丁所示,用此装置按照图中的方式快拉或慢拉木块,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都相同,摩擦力的大小不变,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相对滑动速度无关。
(5)[7] A.木板的长短不会影响摩擦力的大小,所以不是造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容易稳定的原因,故A不符合题意;
B.木板的粗糙程度不均匀,影响摩擦力的大小,会造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容易稳定,故B符合题意;
C.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太大,只会使测量的准确度降低,不是造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容易稳定的原因,故C不符合题意;
D.木块与木板的接触面积不影响摩擦力的大小,所以不是造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容易稳定的原因,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9. 使木块在水平方向上受力平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摩擦力 2、4、5 不正确 没有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 2.0 C 没有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均匀)
【分析】
【详解】
(1)[1]在实验操作中,用弹簧测力计沿平方向拉动木块,使其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拉力与摩擦力平衡,根据二力平衡知识,弹簧测力计的拉力等于摩擦力,读出拉力就测量出了摩擦力。
(2)[2]要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的关系,需要保持压力的大小不变,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因此应该分析序号2、4、5的三组实验数据。
(3)[3][4]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要控制接触面情况相同,而第1和第4 次两次实验中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同,故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是不正确的,即没有控制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
(4)[5]通过分析实验1、2、3可知,在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所受压力成正比,比值为0.3,关系式表达为
(5)[6]分析图乙可知,要使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至少要用2.0N的力。
[7]当木块受到的拉力是1.8N时,木块可能静止(还没拉动),也可能匀速直线运动(已经拉动了,且由乙图可知滑动摩擦力等于1.8N),故C正确。
(6)[8]如果没有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或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均匀,会造成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稳定,从而影响摩擦力的测量结果。
50. 运动 轻绳的水平拉力 等于 保持不变 0.4
【分析】
【详解】
(1)[1] 在皮带转动过程中,滑块相对地面静止时,滑块与皮带间有位置的变化,则滑块相对皮带是运动的。
(2)[2] [3] 皮带转动过程中,当滑块相对地面静止时,滑块处于平衡状态,所受的摩擦力和轻绳的水平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平衡力大小相等,所以弹簧秤的读数大小等于滑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3)[4] 调节“调速旋钮”,只改变皮带的速度(滑块相对地面仍然静止),随着转速的增大,但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滑块受到的摩擦力不变,拉力和摩擦力仍然平衡,则拉力不变,弹簧秤的读数不变。
(4)[5] 因为滑块在水平传送带上,所以滑块对传送带的压力等于重力,根据表格中数据可知,F压1=G1=0.5N时,F示1=0.2N;当F压2=G2=1N时,F示2=0.4N;当F压3=G3=1.5N时,F示3=0.6N;……,由此可知F示=0.4F压,即f=0.4F压。
51. 必须 等于 无关 大 控制变量法 不一定
【分析】
【详解】
(1)[1]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必须沿水平方向拉着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块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2]实验中木块在弹簧测力计的拉力作用下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则木块所受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3)[3]在同一次实验中,小明发现,当用不同的速度匀速拉物块A,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不变,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4]通过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当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时,接触面受到的压力越大,测力计示数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5)[5]本次实验变量有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和压力大小,需要控制其中一个变量不变,研究另一个,所以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6)[6]如图乙所示的方式测量滑动摩擦力,木块相对于地面相对静止,受到的测力计的拉力与受到的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此时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故图乙实验中不一定要匀速拉动长木板。
52. 匀速 二力平衡 2.6 压力大小(压力) 不需要 接触面越粗糙
【详解】
(1)[1][2][3]实验时,将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动木块,并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二力平衡可知,弹簧测力计计拉力大小与摩擦力大小相等,可以测出木块在木板上滑行时受到的摩擦力;由图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2.6N,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2.6N。
(2)[4]在木块上放一个重物,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压力变大,比较甲、乙两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可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压力大小的关系。
(3)[5]木块处于静止状态,受到的摩擦力与测力计拉力为平衡力,木块受到木板的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与毛巾的运动状态无关,所以不需要匀速拉动毛巾。
[6]比较甲、丙两图,压力相同,丙图中接触面比较粗糙,滑动摩擦力较大,所以可以得到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53. 减小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数量 静止 匀速直线运动 只根据一次实验得出结论具有偶然性 同一直线
【分析】
【详解】
(1)[1]实验中用小车代替木块可以变滑动摩擦为滚动摩擦,这样可以减小因为摩擦力对实验的影响。
(2)[2]实验中要探究二力平衡时力的大小是通过改变钩码的数量实现的。
(3)[3][4]根据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可能静止也可能做匀速直线运动。
(4)[5]小明同学根据一次实验得出结论具有偶然性。
(5)[6]将小车旋转一定角度,小车受到的两个拉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松手后,发现小车旋转说明小车不处于平衡状态,说明二力平衡时两个力要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54. 质量 质量 惯性 运动状态 B D
【详解】
(1)根据短文知道,质量小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质量大的物体,运动状态难改变,由此说明惯性的大小与质量有关;
(2)歼击机在战斗前要抛掉副油箱,这样是通过减小飞机的质量的方法来减小飞机的惯性,目的是使自身的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提高歼击机的灵活性;
(3)根据题意知道,发生碰撞前,安全带对人的拉力较小,而发生碰撞时,汽车会突然停止运动,人会由于惯性而向前运动,此时产生安全带的拉力会增大,当汽车停止运动后,安全带对人的拉力又会减小,故只有图象是B符合题意,故选B;
(4)根据题意知道,当紧急制动、碰撞或车辆行驶状态急剧变化时,安全带能在人尚未移动时拉紧软带,所以,汽车突然拐弯时,为了起到安全作用,安全带不能自由伸缩,故A错误;汽车突然刹车时,安全带能对人起到保护作用,故B错误;为了安全,安全带要尽可能系得紧一些,故C错误;用手快速拉安全带,安全带会被锁住不能被拉动,故D正确,故选D.
55. 汽化 液化 运动 不同 大于 实像
【详解】
(1)[1][2]高温的火焰喷射到水池里时,水吸热发生剧烈的汽化,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水蒸气在升腾的过程中遇冷,温度降低,发生液化,凝结成无数的小水滴,形成“白气”。
(2)[3][4]在对接的时候相对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上升器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是运动的。它们相对运动,此时它们的速度是不同的。
(3)[5][6]照相机在使用时,物距要大于像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