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富国强兵 ——
救亡图存 ——
民族复兴 ——
目
录
富国强兵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e7d195523061f1c0890f1187ace479033ccb95cc259bd258E40C6B657499CA903110765D5A69898084D4C1327ADA76239E138ACFFBF09D5F8694C8F4E967BD8E3FD1B9DBDE618204EC63BE722C34DF10D0EF794F545E9970E0DCE31691BEF09DA10BC6275C41481ACAF0C76150143FEF20800A3F9E1353859C6BC30B9B770A2400E704AA5D28D10A
1840年以前
结合所学知识和教材,简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背景。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1.战国:商鞅变法
政治:兼并战争不断,各诸侯国变法以图富国强兵
经济:铁犁牛耕的出现推动生产力发展,生产关系急剧变动
商鞅变法
吴起变法
邹忌改革
李悝变法
申不害变法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示意图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1.战国:商鞅变法
奖励耕织
奖励军功
废除井田制
建立县制
仕伍连坐
废除世卿世禄制
经 济
政 治
商鞅变法措施:
军 事
重农抑商
拆家为户
◎商鞅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1.战国: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行之十年,秦民大说(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乡邑大治……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
——《史记·商君列传》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一》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商鞅变法的影响。
(1)积极性:
①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②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2)局限性:轻罪重罚,压迫和剥削百姓等。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86
398
439
467
472
490
493
499
北魏建国
定都平城
统一北方
拓跋宏出生
孝文帝继位
孝文帝亲政
孝文帝病逝
迁都洛阳
冯太后临朝
制度创新
民族融合
前提条件
◎北魏孝文帝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2.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改革措施:
俸禄制
均田制
三长制
五家立一邻长,五邻立一里长,五里立一党长,长取乡人强谨者。 ——以上史料均摘自《魏书》
今遣使者,循行郡州,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受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班百官之禄,以品第各有差。
影响:有效地巩固了北魏政权,促进了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2.北魏:孝文帝改革
孝文帝改革措施:
迁都洛阳
易服装
改汉姓
影响:加快了北方各族人民的交流,缓和了民族矛盾,缩小了南北差距,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说汉话
通婚姻
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3.北宋:王安石变法
今世有三患而终莫能去,……财之不可丰,兵之不可强,吏之不可择,是岂真不可耶?
——苏轼《思治论》(嘉祐八年)
◎范仲淹
一曰明黜陟。二曰抑侥幸。三曰精贡举。四曰择官长。五曰均公田。六曰厚农桑。七曰修武备。八曰推恩信。九曰重命令。十曰减徭役。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
庆历新政触及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失败
“三冗二积”的社会局面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3.北宋: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措施:
官僚机构
财政制度
军事体制
改革科举
批判恩荫
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
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
兵农合一(征兵制)
结合所学知识,想一想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王安石变法为什么最终失败?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4.明朝:张居正改革
材料一:明中叶后,皇帝不临朝成为惯例,嘉靖皇帝深居内宫,修仙练道,三十年不理政;隆庆皇帝在位六年,极少审批公文,遇有国家大事,听任群臣争议,一言不发,有人竟以为他是哑巴。
背景:
材料二:官衙无视法令,政多纷更,事无统纪,主钱谷的不明出纳,司刑名的不悉法律,管监察的不行纠劾,人们愤愤地指出:“嘉隆以来,纪纲颓坠,法度凌夷”。 ——刘志琴《张居正评语》
(1)吏治腐败,政治危机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4.明朝:张居正改革
材料一:明中叶后,皇帝不临朝成为惯例,嘉靖皇帝深居内宫,修仙练道,三十年不理政;隆庆皇帝在位六年,极少审批公文,遇有国家大事,听任群臣争议,一言不发,有人竟以为他是哑巴。
背景:
材料二:官衙无视法令,政多纷更,事无统纪,主钱谷的不明出纳,司刑名的不悉法律,管监察的不行纠劾,人们愤愤地指出:“嘉隆以来,纪纲颓坠,法度凌夷” ——刘志琴《张居正评语》
(1)吏治腐败,政治危机
材料三:社会经济最棘手的是土地兼并问题,万历前夕法定的征粮地比
明初已减少一半,人口减少三分之一以上,税源逐渐枯竭。
万历新政之前,国家财政每年巨亏300万两白银。隆庆五年,全年财政的
总收入只有250万两,而支出达到400多万两,赤字超过三
分之一。 ——刘志琴《张居正评语》
(2)土地兼并,经济危机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4.明朝:张居正改革
背景:
(3)边患严重,边境危机
嘉靖帝在位45年就被掠夺达30多次
嘉靖二十九年 “庚戌之变”
葡萄牙殖民者占领澳门后绘制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4.明朝: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对明朝旧政积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革新。前五年着重从政治上整顿官府和吏治,后五年重点转向经济改革。……创立“考成法”,用以考核官吏的政绩。……万历九年,张居正在全国范围内推行一条鞭法,
—白寿彝《中国通史》
减轻农民负担,利于农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政治——整顿吏治 考成法
2.经济——赋税改革
清丈田亩、一条鞭法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4.明朝:张居正改革
3.军事——边防新政
内修守备、外示羁縻
(张居正等张弛驾驭,整饬边防)不独明塞息五十年之烽燧,且为本朝开二百年之太平,仁人利溥,民到于今受其赐。
——魏源《圣武记》
成效明显,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一、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4.明朝:张居正改革
影响
财政收入增加,社会矛盾相对缓和,统治危机得到暂时缓解,后改革措施除一条鞭法外,几乎全部废止。
为什么苦心经营十年,卓有成效的改革却一朝颠覆呢?
“务在强公室,杜私门”
“利于下,不利于上;利于编氓,不利于士夫”
“威柄之操,几于震主,卒致祸发身后”
豪强地主反对;与皇权形成矛盾;君主专制制度(根本)
问题探究:
问题1:从背景和措施看,中国古代改革有何共性?
改革是对国家制度的变革、修补或完善
社会转型
民族交融
统治危机
问题2 :从改革成效和结果看,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但改革过程往往曲折艰辛
救亡图存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e7d195523061f1c0890f1187ace479033ccb95cc259bd258E40C6B657499CA903110765D5A69898084D4C1327ADA76239E138ACFFBF09D5F8694C8F4E967BD8E3FD1B9DBDE618204EC63BE722C34DF10D0EF794F545E9970E0DCE31691BEF09DA10BC6275C41481ACAF0C76150143FEF20800A3F9E1353859C6BC30B9B770A2400E704AA5D28D10A
1840-1949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1.戊戌变法
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
1840
1851
1856
1860s
1894
近代中国面临着怎样的“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
近代中国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
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逐渐加深
一些有识之士走上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1.戊戌变法
据不完全统计,1895—1897年,维新派和开明人士在全国共创办学会23个、学堂17所、报馆9家、书局2家,共计51个。到1898年,增加到300多个……
——马工程编写组《中国近代史》
强学会旧址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1.戊戌变法
昨日之新,至今日而已旧;今日之新,至明日而又已旧。所谓新理新事必更有新于此者。
——《谭嗣同全集》
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原。
——《饮冰室合集》
西方之言曰:人人有自主之权。何为自主之权?各尽其所当之为事,各得其所当之有利,公莫大焉。如此则天下平矣。
——梁启超《论中国积弱》
提倡西学,议论时政,主张变革政治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1.戊戌变法
公车上书
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1898.6
1898.9
慈禧发动戊戌政变
戊戌维新运动为什么失败?对后世产生了哪些影响?
1895
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
——梁启超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2.清末新政
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在西安发布变法诏谕:“著军机大臣、大学士、六部、九卿、出使各国大臣、各省督抚,各就现在情形,参酌中西政要,举凡朝章国故、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政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或取诸人,或求诸己,如何而国势始兴,如何而人才始出,如何而度支始裕,如何而武备始修,各举所知,各抒所见”。
——《清德宗实录》
清末新政与戊戌维新运动有哪些共同点?
五大臣出洋考查
向西方学习;自上而下的改革;侧重于制度改革。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2.清末新政
清末新军
有学者认为新政加速了革命的爆发和清朝的灭亡;认为没有清末新政,就不会有武昌起义,也就不会有辛亥革命。对此你怎样看?
①清末新政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辛亥革命增加了思想基础、阶级基础、社会基础、武装力量等,为革命的爆发提供了导火线;
②清末新政中清政府的种种失误,加速了清朝的覆灭,使辛亥革命成为历史的必然。
二、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3.民国时期的改革
中华民国建立后,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等各个方面,如建立五院制(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考试院、监察院)、废两改元、推行学制改革等。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师教学用书
中华民国时期的改革涉及广泛,但为何仍多以失败告终?
政局动荡,国家始终未能实现实质上的统一。
◎蒋介石
问题探究:
问题3:如何认识近代的改革?
特点:①近代改革的主题是救亡图存
②不同阶级提供不同方案
问题4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多以失败告终,这是什么原因呢?
局限性(失败的原因):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进行 中外反动势力强大,民族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问题探究:
问题5:综合中国古代和近代的改革,你得到哪些认识?
①中国自古有就改革的传统,延续到近代;
②顺应时代浪潮的改革,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③改革的过程充满曲折与艰辛。
民族复兴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e7d195523061f1c0890f1187ace479033ccb95cc259bd258E40C6B657499CA903110765D5A69898084D4C1327ADA76239E138ACFFBF09D5F8694C8F4E967BD8E3FD1B9DBDE618204EC63BE722C34DF10D0EF794F545E9970E0DCE31691BEF09DA10BC6275C41481ACAF0C76150143FEF20800A3F9E1353859C6BC30B9B770A2400E704AA5D28D10A
1949年至今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1949
1956
1966
1976
1978
新时期
1992
1953
过渡时期
文革
1958
全面建设时期
2001
社会主义革命
改革开放和全面深化改革
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土地改革
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
目的:恢复国民经济,巩固新生政权
影响: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1.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问题1:你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
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也极大地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
摘自《江泽民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2.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1956
1958
1960
1964
1966
《论十大关系》
中共八大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八字方针
四个现代化
文化大革命
在探索中曲折发展,为党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积累了重要经验
标志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 3.改革开放及全面深化改革
1978
改革开放
2012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
2013
提出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
20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2019
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十一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八大
十八届三中全会
中共十九大
十九届四中全会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3.改革开放及全面深化改革
问题3:全面深化改革与之前改革开放有何不同?
随着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遇到的阻力越来越大,面对的暗礁、潜流、漩涡也越来越多。发展中的问题和发展后的问题、一般矛盾和深层次矛盾交织叠加、错综复杂。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经完成了,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改革开放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开放的办法来解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三、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 3.改革开放及全面深化改革
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这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特点:
1、成就巨大
2、从点到线,程度的深化
3、从线到面——领域的全面化
课堂总结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中国古代的重要变法和改革
中国近代的改革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要改革
战国: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北宋:王安石变法
明朝:张居正改革
戊戌变法
清末新政
民国时期的改革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
探索社会主义道路
伟大的改革开放
2.(2020年·全国III卷)明万历年间,神宗下令工部筹钱供内府用,内阁首辅张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神宗向户部所求十万金,张居正面谏力争,“得停发太仓银十万两”。这反应出当时
A.内阁权势强大 B.皇权受到严重制约
C.社会经济凋敝 D.君权相权关系紧张
聚焦高考
1.(2020年·山东卷)王安石在变法中“募饥民修水利”,以“赈救食力之农”“兴陂塘沟港之废”,与“煮粥赈灾”“开仓放粮”等赈灾方式相比,王安石此举力图
A.尽量减轻政府的救灾负担 B.稳定灾区的社会秩序
C.从长远上解决灾民生机问题 D.建立政府抗灾救荒体系
C
A
3.(2020年·全国I卷)1983年,安徽某濒临倒闭的国营制药厂被8个年轻人承包,实行有奖有罚的经济责任制,9个月就盈利12万元。后来安徽省委、省政府从中得到启示,下发通知明确提出,小型国营企业也可以实行承包经营。由此可以看出
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国逐步建立
B.政企职责不分弊端得到解决
C.经济所有制结构开始发生变化
D.企业的经营自主权逐渐扩大
聚焦高考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