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土地改革 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土地改革 课件(2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25 06:16: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950年—1952年)
第3课 土 地 改 革
1.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2.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
3.理解土地改革的意义;
4.梳理中共在近现代史中进行的土地改革,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学习目标
一、土地改革的背景
1949年9月前
完成土改的地区
新解放区
3亿人口
1949年10月14日,广州解放;
1949年11月14日,贵阳解放;
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
1949年12月4日,南宁解放;
1949年12月9日,昆明解放;
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
1950年5月1日,海口解放;
新中国成立之前:东北华北等老解放区已经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
新中国成立后:占全国人口3亿多的新解放区还没进行土地改革。
成分 占农村人口比例 占有土地的比例
地主 不足10% 70-80%
农民 90% 20-30%
新中国成立前农村形势
结合上表,说一说农民穷苦生活的根源在哪里
(2)农民迫切要求进行土地改革,获得土地
(3)国家工业化的客观要求
原因
(1)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4)发展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一、土地改革的背景
二、土地改革的过程
1.时间:
2.地区:
3.法律依据:
4.内容(实质):
1950年——1952年底
新解放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地主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类别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占有者 阶级关系 产品分配
地主土地 所有制 农民土地 所有制 地主
农民
剥削与被剥削
平等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占有劳动成果
土地私有制
注意:只改变土地所有权,没有改变土地所有制性质,二者都是私有制。
5.土地改革的内容、具体方法、结果:
内容:
方法:
土地改革中政策上与以往的不同之处:
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1)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2)分给地主一份,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特点:
性质:
保存富农,减少土改阻力
消灭封建剥削制度的社会改革
二、土地改革的过程
土改进行时
没收土地烧毁旧地契
农民分到自己的土地和其它生产资料
丈量核实田地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
地主:剥削者
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消灭了地主阶级
特点:此次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
目的:减少土地改革的压力,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
土地改革经过
没收地主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
农民分到地主耕牛、工具
农民正在拔除地主立的界碑
相关史事
为有利于恢复和发展生产,这次土地改革注意保存富农经济,在政治上中立富农,与过去的土改政策有所不同。这样做可以使中农放心,他们的利益不会受到损害,也有利于稳定城市中的民族资产阶级,孤立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从而有利于发展生产。
6.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地改革:
新 疆
西 藏
1953-1958年
底完成土改
西藏地区民主改革
时间:1959年
中心任务:把封建农奴主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消灭封建农奴制度,建立民主政权
结果:百万农奴翻身当家作主
二、土地改革的过程
西藏
民主改革前
西藏
民主改革后
百万农奴翻身当家作主
7.结果:
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1953-1958年底完成土改
1959年完成土改
百万农奴翻身当家做主
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
二、土地改革的过程
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多亿千克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解放。
农民分到地主耕牛、工具
1949年9月以前基本完成土改的地区。
1949年冬到1952年底基本完成土改地区。
1953-1958完成土改的地区。
1959年以后进行土改的地区。
不同点
相同点
土地
占有者
地主阶级
与农民关系
产品分配
土地归私人所有
地主
农民
剥削与被剥削
平等
地主阶级占有绝大部分劳动成果
农民自己占有劳动成果
封建土地所有制
农民土地所有制
项目
封建土地所有制与农民土地所有制有何异同?
知识拓展
土地改革经过
类别
1949年与1951年粮食产量对比
土地改革后,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1951年迎来土改后第一个丰收年,粮食产量达1.4亿吨,超过1949年26.9%。
利农——土地改革意义
材料2: 土地改革后,过去制约农村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得到
调整,农民作为土改最直接受益者,在拥有自己的土地后,生产
积极性空前高涨。土地生产关系变革,促进了农业生产空前发展。
材料1:
1、彻底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战国
1952年
封建土地制度
2、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材料3: 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的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
土地,我们的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
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
3、人民政权更加巩固
材料4:据统计,1952年全国农业生产总值比1949年增长48.3%,
粮食产量增长44.8%,棉花增长193.4%,油料增长168.1%。农业经济的大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了工业化建设需要的原料、资金、劳动力,以及工业品销售市场的问题。
4、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建国初期的任务
时间 任 务 事 件 意 义
1949 建立人民政府
1951 统一大陆, 民族团结
1950-1953 保家卫国
1950-1952 满足农民对土地的愿望
召开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新中国
西藏和平解放
抗美援朝
土地改革
代行职权
政治
军事
经济
巩固政权
时期 内容 意义
国共十年 对峙时期
抗日战争 时期
解放战争 时期
新中国成立初期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
调动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巩固和发展了农村革命根据地
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减轻了农民的负担,提高农民抗日和生产的积极性,又有利于团结地主中的开明分子,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一致抗日
制定《中国土地法大纲》
解放区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成为解放战争迅速取得胜利的一个可靠保证。
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彻底废除了2000多年的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农民成了土地的主人,生产力得到解放,为农业生产和国家工业化开辟道路。
知识拓展
土地改革
时间:1950-1952年底
法律:
土地所有制:结束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农民地位:农民翻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国家政权:巩固了人民政权,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封建土地所有制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和中国社会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经济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课堂小结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1、背景
2、过程
内容: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二、土地改革的意义:
课堂练习:
1、右图是1951年1月6日山东某农民领取的土地房产所有证,他取得此证是依据(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A
2、1950年冬湖南省动工建水塘九万八千多个,修堤坝二万二千多座,修沟渠四千多千米,受益田地七百五十万亩。这一现象说明了 ( )
A.土地改革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变化B.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
C.土地改革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D.土地改革解放了农村生产力
B
3.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废除了( )
A.资本主义剥削土地制度
B.封建剥削土地制度
C.土地私有制
D.封建剥削制度
B
4.下列事件中,既巩固了政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创造了条件的是( )
A.和平解放西藏
B.土地改革
C.抗美援朝
D.制定宪法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