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山那样思考主题单元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像山那样思考主题单元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1 22:39:3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像山那样思考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年级
所需时间
6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人类是大自然生态链中的组成部分,我们同万物的关系和山同万物的关系没有什么区别,做到了“像山那样思考”,就达到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较高境界。本专题旨在加强关于自然美的审美教育,在寄情山水的同时陶冶情操,提升精神境界,并在此基础上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让学生在阅读中陶冶性情,涵养心灵,体味大自然的多姿多彩,培养审美能力,激发真爱自然的情感。欣赏自然,感悟自然,沉思自然是本专题的组成元素。本专题将所选文章分成三个板块:第一板块“谛听天籁”,主要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述自然之美;第二板块“感悟自然”,主要引导学生体会并表达自然风物引起的人文感怀;第三板块“湖山沉思”,主要引导学生思考和实践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方式。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是多样的,主要学习方式是文本研习。让学生借助网络平台、图书阅览,了解自然,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掌握散文的结构特点。
学生能够积累一些常用的文言虚词,如“而”,“乎”,“其”,“且”等。
学生能够把握散文写作的要领,学会观察和发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尝试用恰当的形式描写出来。
过程与方法:1.学会从语言特色,修辞技巧,文章意蕴等方面赏析散文。
学生能够对一组文章进行比较阅读,并能准确概括文章,通过比较找到文章内容,风格等方面的异同点,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研习作品,能够热爱自然,提升审美品位,加强生态保护意识。
对应课标
能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注重梳理。
在阅读鉴赏中,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3.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
4.在阅读中,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激发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感受艺术和科学中的美,提升审美境界。
5.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
6.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涵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学习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作者写了哪些地方的自然景物,各有什么特点?
2.作者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生发了怎样的联想?
3.作者有什么样的经历,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悟?
专题划分
专题一:谛听天籁
专题二:感悟自然
专题三:湖山沉思
专题一
谛听天籁
所需课时
两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版块学习材料侧重于对自然感性层面的欣赏。学习时,在文本解读中突出对文章本身审美韵味的把握,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审美能力。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观察,感受能力和文本阅读的审美感知,发现,鉴赏的能力。
2.学习对比的修辞技巧,琢磨避实就虚的写法,体会文章浑然天成的意蕴。
本专题问题设计
作者笔下的“江南”主要指哪些地方?为了突出江南冬天的美好,作者作了哪些比较?
通过这些比较,作者写出了江南冬景的哪些主要特征?
文章写景时采取了虚实结合的描写策略,读完全文,你觉得哪些地方写的是实景?
哪些地方写的是虚景?虚景传达出作者怎样的心境和情趣?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回忆描写江南的古诗词。
仔细阅读课文,作者描绘了哪些“江南的冬景”,试着给他们各取个名。
针对上述五幅画面,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哪一幅最精彩,并简要说明理由。
以“江南雪景图”为例,我们学习过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同是写雪景,与《济南的冬天》比较,《江南的冬景》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我们可以从郁达夫散文中学习到散文的哪些写法。学生当堂写作。
第二课时
多媒体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体会西部风光。
课件展示作者简介。
阅读课文,找出作者行文脉络的语言,理清思路。
小组讨论,找出三次落日的背景特征以及作者的感受。
请同学们表述身边的自然之美,谢谢我们看到的落日和以此引起的联想,感受。
教学评价
1.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
2.个人发言声音洪亮,能准确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3.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引发听者共鸣。
4.能写出个性化的作品,作品展示有独到之处,对他人有借鉴意义。
专题二
感悟自然
所需课时
3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侧重于对自然和人生的双重感悟。选取了《赤壁赋》和《使得西山宴游记》两篇文章。两篇文章异曲同工,让学生在对文本内涵的解读的基础上学习,了解作者的经历,让学生知人论世地把握作者的情怀。要让学生体会大自然在丰富人的生命体验时的重要作用。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体会课文经,情,理交融的特点。
学习和积累有关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知识及特殊用法。
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
本专题问题设计
1.《赤壁赋》描写了怎样的景?是何种的情?这种情境引发了怎样的思考?
2.柳宗元众山之游的感受是什么?西山之“怪特”表现在哪里?西山的景物为什么深得作者喜爱?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苏教版必修一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学生陈述搜集的材料。课件展示背景资料。
诵读课文,疏通字词,解读课文。
思考作者开始游时,景色如何?心情如何?
背诵1.2段。
第二课时
品读3—5段,思考各段感情如何?各有什么样的感慨?
本文,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怀是什么?
为什么采用主客问答的形式?
鉴赏本文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的写法。
第三课时
课件展示作者简介。
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参照工具书及课下注释疏通全文大意。
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着墨?作者始游西山时看到了西山的哪些“怪特”之处?抒发了怎样的人生感受?
学生推荐自己喜欢的语句并分析理由。
教学评价
1.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
2.个人发言声音洪亮,能准确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3.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引发听者共鸣。
4.能准确无误地背诵文章,重点字词掌握牢固。
专题三
湖山沉思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选编的课文是《像山那样思考》。课文描述了作者对自然的沉思,带有明显的生态忧患意识,带有很多理性的思考,,感性是形式,理性是内容。通过文本的研读让学生学习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保护生态环境。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通过阅读,体味此篇文章诗意的语言。
通过研习,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本专题问题设计
为什么我们必须像山那样思考?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苏教版语文必修一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默读全文,抓住文中的关键信息,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要点,理清思路。
文章是由一声狼嚎拓展开去的,留意这声狼嚎的有哪些事物?他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从文中找出相关词语作答。
“我”对这声狼嚎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那么先前“我”怎么看待狼的呢?
人类大肆捕杀狼,狼在地球上消失,等待人类的将是什么结局?可借助文中有关句子寻找答案。
小组讨论身边的破坏生态平衡的现象。对于这种现象,人类该怎么办?
教学评价
1.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
2.个人发言声音洪亮,能准确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