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沉重的民族情结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三
所需时间
8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杜甫背负着对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沉重责任感,忠实地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使诗歌深入地走向现实生活,走向人民。他的诗是时代的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封建社会由盛而衰这一转变关头的苦难岁月。是古典诗歌史上承前启后的集大成者,也对中唐以后直至宋代诗歌的发展。
本单元选自鲁人版的《唐诗宋词选读》第一单元杜甫诗。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杜甫的多首诗词,本单元将依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三首课内讲读诗的学习,进而拓展的课外《月夜》等二首诗的探究。整个单元将分成三个专题:专题一,杜甫其人其作。引导学生通过诵读体会杜甫的作品,结合他的经历来研究其作品的丰富内涵。专题二,名家眼中的杜甫。引领学生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进行拓展阅读。专题三,我眼中的杜甫。在前两个专题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进行专题创作,谈出自己对杜甫的独特感悟,并把感悟形成文字,小组合作交流点评,推选出佳作,进行成果展示。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及其在各方面的艺术成就。
2.反复诵读体味作品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力。
3.熟读成诵,能准确无误、流畅地背诵杜甫的作品。
4.结合作者的经历学习“知人论世”,深入体会作品的情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2.感悟杜甫的沉重的民族情怀,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品质。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2.审美教育有助于促进人的知、情、意全面发展。文学艺术的鉴赏和创作是重要的审美活动。未来社会更崇尚对美的发现、追求和创造。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高中语文课程应关注学生情感的发展,让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培养自觉的审美意识和高尚的审美情趣,培养审美感知和审美创造的能力。
3.《标准》突出强调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以体现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共同目标和价值。注重优秀文化的熏陶和对中华文化的体认,强调阅读经典名著、优秀诗文,加强学生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是高中语文课程所特有的魅力,体现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广阔的人文视野。
4.中国文化是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坚实基础,是使中华民族一代又一代绵延不绝的血脉之根,而中国文学记载着久远而优秀的中国文化,《楚辞》的诡谲奇丽,《诗经》的质拙朴实,唐诗的雍容华贵,宋词的典雅绮秀,都通过文学语言显现出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蕴,体现出一种民族文化精神,一脉中国气派。让学生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学,就是接受中华民族的文化价值,使得它们与学生自己的文化保持着割不断的心理联系,形成健康的民族意识和强烈的民族感情。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杜甫在诗歌中展现了怎样的情感?
2.杜甫作品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3.杜甫的深沉厚重的民族情结来自何处?
专题划分
专题1:走近杜甫的作品
专题2:杜甫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专题3:走进杜甫的情怀
专题一
走近杜甫的作品
所需课时
4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杜甫思想的核心是忧国忧民。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天宝末到大历年间重大的社会政治事件以及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变,在揭露封建当权势力的腐败、贫富的对立、表现民生疾苦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被誉为“诗史”。
本次专题活动围绕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旅夜书怀》《月夜》《房兵曹胡马》五首诗歌展开,抓住其中的重点意象,比较诗歌中表达的情感。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杜甫的生平经历及其在各方面的艺术成就。
2.诵读杜甫的五首词,能够用语言比较准确地描述自己的诵读感受。
3.学会抓住诗歌意象去品味诗歌情感。
4.感悟杜甫深沉厚重的民族情结。
5.通过经典诵读,激发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能够尝试将自己初读每首词的感受描绘出来吗?
2.词中的情感是通过哪些意象传达出来的?
3.这六首词中出现了一个共同的意象,是什么?
4.杜甫作品蕴含哪些复杂的情感?
3.杜甫作品的语言风格是什么?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第一单元杜甫的五首诗歌。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兵车行》《旅夜书怀》《月夜》《房兵曹胡马》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1.学生自由交流:谈谈你所知道的杜甫。
2.多媒体展示:杜甫的生平经历以及各方面的成就。
3.自由朗读:扫清《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字词障碍,初步体会杜甫的情感变化。
4.小组研讨:归纳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重要句式,深入把握文章的内容。
5.当堂检测: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夯实古文功底。
6.朗读比赛:小组推举代表进行朗读比赛,深入体会杜甫的复杂情感。
第二课时:
1.熟读课文《兵车行》,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
杜甫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
2.小组探究:
(1)主、客对人生有着怎样的不同看法?他们是否为两个人?
(2)本文情、景、理是怎样巧妙地组合到一起的?
(3)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3.背诵比赛:
采取计时赛、小组接龙赛、随机抽取比赛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背诵的热情,把古诗文的教学落到实处。
第三课时:
1.初读《旅夜书怀》,体会词人的情怀。
2.小组研讨: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解读本词。
3.小组展示:小组推选代表进行讲解,教师只做适当地补充说明。
4.问题探究:
(1)本词是怎样将写景与抒怀完美统一的?
(2)深入探究杜甫作品蕴含的复杂情感。
5.结合网络资料,个人独立赏析《月夜》,写出一篇不少于200字的诗歌赏析。
第四课时:
1.班级交流赏析《房兵曹胡马》的文章,评出佳作进行展示。
2.重点研讨:杜甫作品的艺术风格
(1)分组研讨,杜甫作品的艺术风格是什么?
(2)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归纳:杜甫作品的艺术特色。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主动交流,大胆表现自己;口语表达流利、准确。
2.赏析意象时要学会想象和联想,注意“以诗解诗”,联系自己以前接触的诗句。
3.积极参与小组活动,有自己的见解,分析深刻。
专题二
杜甫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杜甫诗歌的意象,折射出作者一生的喜怒哀乐与酸甜苦辣,承载着诗人家国兴亡的悲哀历史,充分展示了一代爱国诗人的民族情怀。
从以上几首诗中,探讨杜甫的人生经历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感受杜甫的情感世界和人生追求。根据对杜甫及其诗歌的认识,课下写一篇文学评论:走进杜甫的民族情怀。在班级博客上进行交流。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 能够依据杜甫不同人生阶段的诗词特点,综合分析其人生经历对诗词创作的影响。
2. 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 能够辩证地认识人生历程中不同阶段的理想追求,探究这种追求的意义。
4.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团队合作学习的自觉意识。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能将这五首诗分类吗?你是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
2.每个时期的诗分别表现了杜甫的怎样的情感?
3.杜甫特殊的人生经历对诗歌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不同阶段的诗歌分别表现了杜甫的怎样的人生追求?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课件。
常规资源
中学语文教材:《唐诗宋词》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检查对这五首诗的背诵情况。
活动二:探究思考
(1)你能将这五首诗分类吗?
(2)你是按什么标准进行分类的?
引导学生将杜甫的诗歌按创作的不同时期进行归纳。
活动三:每个时期的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少年读书和壮游时期:受到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欲致君尧舜上
困守长安时期:屡遭挫折之后,用诗歌反映现实。
陷贼与为官时期:密切注视时局发展,是创作最活跃的时期。
漂泊西南时期:寄身田园心忧天下,思想更深邃、艺术更成熟。
活动四:集中讨论:杜甫的人生经历对他创作诗歌的影响。
活动五:不同阶段的诗歌分别表现了杜甫的怎样的人生追求?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背诵杜甫的诗;
2.能够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实现智慧共享;
3.撰写文学评论,能够抒发自己对人物的独到认识;能够在博客圈内对同学博文给予认真、合理的点评。
专题三
走进杜甫爱国情怀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检测学生对杜甫诗歌的掌握情况,举行诗歌配乐朗诵比赛,并设计一次博文展示活动。
本次活动采用小组合作交流、班内展示评比的方式。首先以小组为单位推选朗诵代表,全班同学进行投票,选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最后,举行全班博文展示评比。完成对整个单元学习的汇报总结。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通过诗歌配乐朗诵比赛,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爱。
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3.透过杜甫的一生对民族情感的追寻,引发学生爱国情怀。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最喜欢杜甫的哪一首诗?
2.杜甫的诗为什么会穿越时空影响千古?
3.从杜甫一生对民族情感的追求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人生的各种“经历”?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
常规资源
班级博客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课前布置诗歌朗诵的任务。小组讨论所选诗词和推荐人选,每组不少于2人。
(1)诵读内容:李清照的诗词。
(2)诵读形式:脱稿,配乐,追求进入诗歌意境,恰当抒发诗歌情感。
活动二:全班分四个组课下交流博文,每组推选两篇优秀博文,参加全班评选。
全班展示交流。根据评价量表评出优胜小组和优胜个人。
活动三:
(1)杜甫的诗为什么会穿越时空影响千古?
(2)从杜甫一生对民族情怀的追求中,我们应该以怎样的心态来看待人生的各种“经历”?
小组讨论交流,班内交流,教师引导。
杜甫思想的核心是忧国忧民。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天宝末到大历年间重大的社会政治事件以及唐王朝由盛到衰的转变,在揭露封建当权势力的腐败、贫富的对立、表现民生疾苦方面,达到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广度,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被誉为“诗史”。 杜甫的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而且具有高度的艺术性,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的典范。现实主义是杜甫创作方法上的最大特色,沉郁顿挫是杜诗的基本风格。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够脱稿诵读诗词。
2.小组课前准备充分,朗诵声情并茂。
3.展开班内互评,要求每人至少评阅3篇同学作品,并写出评改意见。
4.学生结合同学提出的意见,对成果进行最后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