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件(46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15课货币的使用与世界货币体系的形成 课件(46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6.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26 08:45: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军界大老虎”徐才厚:打开徐才厚两千平方米豪宅地下室,办案人员吓了一跳:徐宅地下室里到处堆放着现金,有美元、欧元、人民币,办案人员点不过来,只好拿秤称……现金居然足足有1吨多重!还有一两百名贵玉、和田玉,各种名贵硬木和珍稀的翡翠制品、古玩字画等……叫来十几辆军用卡车才将其全部运走。……
《欧也妮·葛朗台》中葛朗台是典型的守财奴:家财万贯,生活却不如普通人。为了钱而不惜谋财害命、装聋作哑。他的妻女生活用品他都要按量发配。他弟弟破产后来求他可他却置之不理。为了金钱欺骗女儿放弃继承权。最终因为想占有金子而葬送性命。葛朗台很穷,穷得只剩下钱了。
当代:人民币
影响力上升
当代:
美欧英日中
一超多强趋势
宋:世界上
最早的纸币
明清:白银
大量流入
近代:币制混乱,
白银外流
中世纪
新航路开辟以来,西方逐渐主导世界经济
19世纪:以英镑为中心
二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

西
货币:随着生产力发展、剩余产品交换衍生的一般等价物,反映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
近代以来,中国货币地位由盛转衰,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逐步建立霸权,主导世界。当今世界经济秩序正在重建......
发现以上汉字的共同点,说明了什么现象?
都与贝有关,说明贝币是古代经济发展的起源与社会基石,是常用的一般等价物。
夏、商和西周的贝币
“中国最早的货币是海贝”的史料依据?
夏朝二里头遗址,出土海贝与骨制石制的
仿制贝
史料实证
1.早期:贝币
中国古代货币之兴盛
(一)
秦 半两钱
2.商周:铜铸币
原因:①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
②冶铜技术的长足发展,铜不易腐蚀、造价低
3.春秋战国:布币、刀币、圜币、蚁鼻钱
原因:西周末年周王衰微,诸侯割据分裂
反映?
①形状各异,源于生产生活工具;
②各国经济相对独立,发展出不同的
货币体系。
4.秦:圆形方孔钱
特点:大一统
中国古代货币之兴盛
(一)
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转变
中国纪重货币的开端
原因:货币混乱;秦朝完成国家统一;经济发展和赋税征收的需要;巩固政权的需要。
意义:便利于货币统一;体现中央权威;利于巩固统一和管理经济。
小组讨论:秦朝币制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材料:秦灭六国,“六合为一”,货币的混乱状态,給国家统一向各地征收赋税及各地区之间的商品经济交流都造成极大不便,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直到公元前210年才最终统一了全国货币。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它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币制,意义至为重大。
——摘编自张诚《秦汉币制改革略论》
五铢钱
评价汉武帝统一货币的举措
材料 汉初仍使用秦制半两钱(重12铢),由于民间私铸,以致出现荚钱(重3铢)。……市场混乱物价飞涨。为此,汉武帝颁布了盗铸金钱者死罪令,诏令各郡国铸行“元狩五铢钱”,但各郡国所铸五铢钱都具有偷工减料、不够五铢重的现象,而且越晚越粗劣。本来汉武帝改铸五铢钱的目的是树立信誉,稳定金融,以彻底解决私铸问题。但各郡国官吏习惯难改,依旧中饱私囊。元鼎二年,汉武帝诏令收回各郡国的铸币权,中央政府安排在长安上林苑统一铸造。
——整理自《汉武帝的六次货币改革》
5.汉武帝:五铢钱 铸钱权进一步收归中央
中国古代货币之兴盛
(一)
①实现了中央对货币铸造权的集中统一,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
②对社会经济的正常发展有促进作用;
③五铢钱大量流通,使币制和币值保持长期相对稳定,并影响后世。
海昏侯出土文物马蹄金
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它是专为远距离和大宗商品交易服务的,也便于商人筹措资金。
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它出现以后,商旅不用长途携带钱币,也不用运输税钱。
标志纪重钱币时代的终结,开创中国货币史上“通宝”“元宝”等作为铸币标示的货币系统
6. 宋: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作为辅币,是一种民间信用交易凭证
材料 交子的诞生,与经济繁荣有莫大的关系,可谓大时代与小地区的因缘巧合...除了北宋本身的时代背景,也在于四川的特殊性。四川因为躲避隋唐战乱,经济相对独立,贸易繁荣,因缺铜而依赖铁钱,携带不便。最终,四川茶叶和马匹等贸易的发达以及四川的铁钱的笨重,导致交子在相对独立和特殊的四川诞生。
——摘编自徐瑾《白银帝国》
中国古代货币之兴盛
(一)
①北宋封建经济繁荣,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全面繁荣,交易量巨大;
②铜币流通量不足;③四川独立闭塞的贸易货币环境;
背景及变化趋势
由民间自发组织到政府收归官办
清《续通典·食货》记载:交子肇因始于宋代巴蜀之铜钱与铁钱混用过于笨重而不便于携带,后因民间交子铺户印制杂乱、无法兑现及诈伪问题,“争讼数起”,于是益州知州张咏指定专由16户富商特许经营,严禁民间私造。宋仁宗时,设益州“交子务”,发行“官交子”,使之成为官方货币。材料反映出当时( )
A.宋代地方具有独立的货币发行权
B.当地富户大贾操纵商业流通与交换
C.纸币在商品流通领域作用越来越大
D.政府管办专营能彻底避免民间纠纷
北宋末期与元朝,政府大量增发交子,使交子的流通数量远远地超过了法定的限额,引发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民间交子铺户印制杂乱、无法兑现及诈伪问题,
“争讼数起”
C
当堂训练
思考:中国古代的纸币发行还有何弊端?
7.元朝:将纸币作为单一货币流通
中国古代货币之兴
(一)
8.明中叶以来:恢复铜钱、纸币并行的货币体系白银成为主要支付手段、法定流通货币
中国古代货币之兴
(一)
指出明朝前中期徽州土地大宗交易货币使用有何变化
出现了白银作为支付手段,并逐渐开始取代纸钞
中国古代货币之兴
(一)
①新航路开辟,商品经济发展,货币需求量增加
②纸币宝钞通货膨胀,丧失民间信用,铜钱币值小,实物税效率低,造成巨大浪费。
③美洲的大量白银从欧洲传入中国,为白银货币化创造条件
中国古代货币之兴
(一)
概括中国古代货币的特点:
历史悠久
独立发展
多种货币(一铜两辅)
1.晚清:开始铸造银元
2.1912年民国政府以银元为法定货币
3.南京国民政府:为抵御列强的经济冲击,1935年发行法币,禁止银元流通,将白银收归国有,防止白银外流。
1948年币制改革,发行金圆券、银元劵,贬值更快,民间重新使用银元。
袁大头
通货膨胀
货币贬值
法 币
金圆券
中国近代货币之渐微
(二)
中国近代货币之渐微
(二)
3.新中国:1948年设定中国人民银行发行
人民币,新中国成立后成为法定货币。
影响:①结束国民政府统治时期的通货膨胀;
③结束了近百年外币、金银币在市场买卖的老师,促进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阅读课本P88历史纵横,理解人民币是如何体现市场性与计划性的?(特点与原则)
经济发行:根据经济发展情况与商品流通的实际需要(生产力)
计划发行:必须纳入国家计划体系中,以保证币值和
物价稳定
集中统一:中国人民银行具有唯一性、垄断性
中国现代货币之继绝
(三)
目前形成了纸币与金属币,普通纪念币与贵金属纪念币等多种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材料一: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在亚洲国家货币不断贬值、进口减少的情况下,3月17日,国务院总理朱榕基宣布了“一个确保”。他说,我们必须确保今年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达到8%,通货膨胀率小于3%,人民币不能贬值。对中国而言,有利于维持外贸环境的稳定增长,提高了人民币在国际流通中的信誉。对亚洲,对稳定当时的经济起到一定作用,避免了货币新一轮竞争性贬值。
材料二:P91学习拓展:
中国设立亚投行的意义:
推动亚洲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国际
投资,有利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你能辨别出是哪朝代的吗?
一盎司黄金=31.1034768克
=0.622两
=2020年1391.46美元=9311.51元人民币
1两白银=223.07美元=1496.5998元人民币。
清:1文铜钱约=1.4966元人民币;
1银元约=190元人民币;
《孔乙己》:排出9文大钱,买了一碟茴香豆。
当时鲁迅从教育部领月工资是350大洋,当时一个工人月工资是5个大洋。鲁迅工资在现在是多少?
二里头遗址
中国货币的演进历程
海贝
商 铜铸币
秦 半两
汉 五铢钱
元 宝钞
明清 白银
民国 币制改革
唐 开元通宝
北宋 交子
新中国 人民币
由自然货币向人工货币的演变
由多元货币向统一币制的演变
由地方铸币向中央铸币的演变
中国货币的演进规律
由文书重量向通宝、元宝的演变。
由金属货币向纸币的演变。
简言之就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的一种货币制度。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
①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和熔化:
②要用黄金规定货币的价值,纸币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或等量黄金;
③准许黄金自由进出口;
④各国货币储备是黄全,以黄金进行国际结算。
——董君《国际货币体系演进中的货币霸权转移》
金本位制的内容与特点
(一)19世纪初:英国
特点:
背景:随着资本的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英国成为世界霸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国际间的货币结算日益复杂。
作用:稳定世界货币秩序,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利于保障英国世界霸主地位
18世纪英国黑奴贸易
18世纪60年代 工业革命
确立金本位货币制度,以英镑为中心
1978年英格兰银行发行英镑
1717年,牛顿建议将黄金价格定为每盎司3英镑17先令10.5便士,将黄金与作为基本货币的英镑挂钩,英国由此成为事实上的金本位制国家。
19世纪70年代,形成了一种以英镑为中心,以金币或者黄金在国际间流通为主的国际金本位制货币体系
1929—1933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打击+一战
影响: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失去了统一的标准和基础,形成了多个货币集团各自为政。
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以前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20年中,国际货币体系分裂成几个相互竞争的货币集团,各国货币竞相贬值,动荡不定。因为每一经济集团都想以牺牲他人利益为代价,解决自身的国际收支和就业问题,呈现出一种无政府状态。
——叶苗《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40周年的思考》
思考: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在什么背景下建立起来的
二、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与瓦解
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制崩溃
造成世界经济的混乱与动荡
稳定秩序
恢复经济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在结束金融混乱促进国际贸易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1948年到1976年之间,国际贸易的年增长率平均为7.8%,为战前的10倍......从大航海时代以来,大概这是最重要的次全球化进展。
--孔笑微《斯芬克斯的遗产》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评价
积极:稳定国际金融,促进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发展
局限: 成为美国推行世界霸权和经济扩张的工具
①制度自身的弊端
②美元危机与美国经济危机的频繁爆发
标准着战后以美元为中心,建立在黄金基础上的固定汇率制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1976年1月8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举行会议,通过了一个关于国际货币制度改革的协议,即《牙买加协定》。
主要内容:1.黄金非货币化;2.储备货币多元化但美元仍是最主要的国际货币;3.汇率制度多样化。
【知识拓展】《牙买加协定》
1976年,IMF理事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顿达成协议,被称为“牙买加体系”,实行浮动汇率制,推行黄金非货币化;
人民币的国际化之旅
材料二 著名经济学家特里芬曾讲过一个故事: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后来婆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丁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媳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最后,婆婆怀疑媳妇把米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
材料中的媳妇指哪个国家?“粥越来越稀”比喻什么现象?“米”指什么?“将她赶出了家门”指什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指出此体系建立的背景(P90思考点)。你怎么看待此体系?
关于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一 1960年前后,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特里芬指出:美元要想和黄金价格固定,必须美元数量固定,不通货膨胀,保持顺差;而其他国家兑换美元又使美元外流,不断出现逆差,美元又不得不大量膨胀。这叫“特里芬两难”(特里芬难题)
金本位制 确立 奔溃 重塑 瓦解
时间 19世纪初 20世纪30年代 二战后 20世纪70年代
国家 英国 资本主义国家 美国 美国等
原因 资本原始积累,第一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不断扩大 经济大危机,金本位制奔溃,国际货币标准陷入混乱 美国确立了世界霸主地位,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美国陷入越南战争的泥潭;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滞涨
特点 以英镑为中心 英镑地位下降 以美国、美元为中心,金汇兑本位制,一固定双挂钩三组织 美元贬值,实行浮动汇率,但仍占主导
影响 促进资本主义生产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各国转嫁危机,实行关税战,国际经济秩序混乱。 强化了美国的经济霸权;稳定了国际金融贸易与世界经济秩序,世界经济向体系化、制度化方向发展,扩大了世界贸易。 多极化趋势下,欧元、日元、法郎、人民币的影响力上升。
梳 理 总 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