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次讲演》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我要扫除字词障碍,熟读文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我要了解作者、文章写作背景、文体等相关知识。
3.我要学习有效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技巧,如多种句式、褒贬词语、多种人称的运用等。(重点、难点)
4.我能体会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斗争精神,学习他追求真理、大义凛然的精神气概。(重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环节一:新课导入
1.视频导入。
观看《我是演说家》盲人女孩儿的演讲视频片段,让学生感受演讲的魅力,激发学生学习演讲的热情。
2.明确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3.明确本课的学习目标。
4.文体知识。学习“演讲”和“演讲稿”的相关知识。
环节二:为何讲演—— 一腔赤诚为华夏
1.历史背景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发动内战,镇压爱国民主运动,屠杀爱国民主人士。1946年7月11日,特务在昆明暗杀了著名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在李先生的追悼大会上,特务分子毫无顾忌,说笑取闹,肆意捣乱。面对此情此景,闻一多先生抑制不住满腔怒火,拍案而起,发表了这次慷慨淋漓的讲演。但就在讲演结束后的当晚,闻一多先生就遭到了特务的暗杀,与世长辞。
因而,这篇演讲稿是闻一多先生的即兴演说,经后人整理成文。
环节三:讲演什么—— 一次讲演震山河
1.正音识义
(1)读准字音:
卑劣(bēi liè) 卑鄙(bēi bǐ) 晓得(xiǎo de) 蛮横(mán hèng)
挑拨离间(jiàn)
注意字形:污蔑 赋予
知晓词义
晓得:知晓、知道、了解
卑劣:卑鄙恶劣
蛮横:强横而不讲道理
污蔑:诋毁和破坏名誉
赋予:给予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
2.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4分钟)
谁在听这次讲演?
讲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本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简要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环节四:如何讲演—— 一切技巧皆因情
1.品读赏析
请同学们带着情感大声朗读课文,当你读到精彩之处时,把词句圈画下来。读完后思考作者是如何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的呢?(提示:可以留意文中句式、人称的变化,语言风格等。用时5分钟)
(1)丰富多变的句式
设问句:能用来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青年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使特务们内心惶恐。
反问句:相比于陈述句,反问句语气更为凌厉,情感更为强烈。有力揭露了敌人无耻卑鄙的行径。
感叹句:文中的感叹句很多,但表达的感情却不一样。有的是对敌人罪行的谴责,有的是对以李先生为代表的爱国民主人士的赞颂,有的是表达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小结:通过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等丰富的句式,让语言情感强烈,极富感染力。淋漓尽致地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慷慨激昂的情感。
(2)褒贬鲜明的用语
作者在说到敌人时,用的是如“最卑劣最无耻”“挑拨离间”“卑鄙无耻”这样带有贬义的词语,而说到李先生、革命先烈的时候用的是“光荣”“最宝贵”等带有褒义的词语。在这样褒贬鲜明的对比中,表达出作者强烈的爱憎。
(3)不断变换的人称
他们:向听众揭示敌人的罪行或者揭穿他们的用心时,用“他 们”。流露出讲演者对敌人的痛斥和轻蔑。
你们: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时,用你们,直接向敌人挑战,向敌人发起攻击,显出讲演者毫无畏惧。
我们:在鼓舞学生战斗时,用“我们”,表现出讲演者与群众的亲密度和战友般的感情。特别是当“我们”和“你们”相对使用时,更显出演讲者感情的鲜明,立场的坚定。
小结:针对现场不同的听众,不断变换人称,使内容具有针对性。且引起特务的注意和青年学生的情感共鸣。
(4)引人入“境”的开头,鼓舞人心的结尾
开头直接指出反动派的卑劣行径。义愤填膺、开门见山,引起青年学生的情感共鸣。结尾满怀激情,吹响了号召青年们团结一心起来战斗的号角,表现出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5)通俗易懂的语言
闻一多先生学识渊博,但在这次演讲中没有刻意去雕饰辞藻,美化语言,用的都是简洁明了的口语化语言。这样的语言能最直接明了地传达信息,同时发人深省,给反动派以灵魂深处的震撼,给战斗者以极大的力量和信心。
声情并茂的演绎
关注括号里的提示语,它们描述了闻一多先生当时的情态和动作。如“锤击桌子”这一动作,将作者的情感表达地淋漓尽致。这一锤,锤出了对反动派深深的愤恨,也锤出了在场青年学生的热血与斗志。
小结:孟德斯鸠曾说:“演讲人的声调语气、眼神和态度所包含的雄辩力量,比字句的选择还有力量。”因此,我们在演讲时要注意语气、语调、重音、节奏、动作等。最大限度传达自己的情感。
2.归纳总结
通过对《最后一次讲演》的学习来总结,一篇好的演讲稿应该具有怎样的特点?
本文 演讲词
1.痛斥、赞扬、揭露、鼓舞。 1.观点鲜明、内容充实、条理清晰。
2.语言口语化,通俗易懂。 2.语言尽可能口语化、大众化。
3.感叹句、反问句、设问句交替使用,句式多变。运用了反复、对比、排比等修辞。 3.运用语言技巧,着力锤炼语言,增强演讲的感染力。
4.“他们、你们、我们”人称变换。 4.心中有听众。根据不同听众,设计不同内容,具有“针对性”。
5.开头引人入境,结尾鼓舞人心。 5.精心设计开头、结尾,提升演讲效果。
环节五:知人论世
1.走近作者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诗集《红烛》《死水》等。曾创作组诗《七子之歌》表达自己深挚的爱国情感。
2.拓展思考
虽然闻先生已经不在人世,但其浩然正气、爱国热忱激励着无数爱国志士与后来者,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李公朴、闻一多先生一样的敢为正义而不惜牺牲生命的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的奋斗,才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才有了今天和平的新中国。现如今处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又该如何表达和践行对祖国的深爱呢?
四、作业布置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才换来了今天的美好;在和平安定的今天,仍有无数凡人挺身而出,守护着我们的岁月静好。他们或许是逆行的抗疫者,或许是守边的战士们……他们都是我们的英雄。
请以“礼敬英雄,牢记担当”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字数300字左右,题目自拟。(共35张PPT)
《最后一次讲演》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活动·探究
任务一:学习演讲词
任务二:撰写演讲稿
任务三:举办演讲比赛
闻
一
多
最后一次讲演
学习目标
1.我要扫除字词障碍,熟读文章,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2.我要了解作者、文章写作背景、文体等相关知识。
3.我要学习有效表达讲演者思想感情的技巧,如多种句式、褒贬词语、多种人称的运用等。(重点、难点)
4.我能体会闻一多先生热爱祖国、献身革命的斗争精神,学习他追求真理、大义凛然的精神气概。(重点)
讲演:
1.“讲演”又叫“演讲”或“演说”,指在听众面前,就某一问题表达自己的意见或阐明某一事理。具有宣传鼓动性或教育性。
2.演讲以“讲”为主,同时以“演”辅助。“演”主要是指凭借恰当的表情、肢体语言等,提高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演讲稿属于议论文体裁。
为何讲演?
如何讲演?
讲演什么?
《最后一次讲演》
为何讲演—— 一腔赤诚为华夏
抗战胜利后,国民党为了篡夺革命胜利的果实,发动内战。国民党为了镇压中国人民开展的爱国民主运动,疯狂发动了白色恐怖,屠杀爱国民主人士。
1946年7月11日,特务在昆明暗杀了著名爱国民主战士李公朴先生。7月15日,在各界人士为李先生开追悼大会之际,特务分子在会上毫无顾忌,说笑取闹,肆意捣乱。面对此情此景,闻一多先生抑制不住满腔怒火,拍案而起,发表了这次激动人心的讲演。但就在讲演结束后的当晚,闻一多先生就遭到了特务的暗杀。
因而,这篇演讲稿是闻一多先生的即兴演说,经后人整理成文。
历史背景
讲演什么—— 一次讲演震山河
1.读准字音:
卑劣(bēi liè) 卑鄙(bēi bǐ) 晓得(xiǎo de)
蛮横(mán hèng) 挑拨离间(jiàn)
横
间
2.注意字形:污蔑 赋予
hèng ①不顺从:蛮横② 不吉利的、意外的:飞来横祸
héng ①跟竖、直、纵相对:横竖、横贯东西
jiān①方位词:中间②量词:一间屋子
jiàn:间隙、间隔
正音识义
晓得:知晓、知道、了解
卑劣:卑鄙恶劣
蛮横:强横而不讲道理
污蔑:诋毁和破坏名誉
赋予:给予
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使别人不团结
3.知晓词义
1.谁在听这次讲演?
3.本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简要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2.讲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思考下面几个问题。(4分钟)
整体感知
2.讲演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整体感知
青年学生、特务
闻一多先生义正言辞地当众斥责、揭露了反动派的恶劣和卑鄙,赞扬了烈士们的革命精神,表达了对民主和平的坚定信心。
第一部分(1—3段):痛斥反动派、赞扬李公朴
第二部分(4—5段):揭露反动本质、鼓舞人民斗志
第三部分(6-12段):号召人民、争取胜利
1.谁在听这次讲演?
3.本篇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简要概括每个部分的内容。
如何讲演—— 一切技巧皆因情
请你带着情感大声朗读课文,当你读到精彩之处时,把词句圈画下来。读完后思考作者是如何表达出自己的情感的呢?
提示:可以留意文中句式、人称的变化,语言风格等。
用时5分钟
品读赏析
“李先生究竟犯了什么罪,竟遭此毒手?他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
“李先生只不过用笔写写文章,用嘴说说话,而他所写的,所说的,都无非是一个没有失掉良心的中国人的话!”
“特务们,你们完了,快完了!”
“其实广大的人民是打不尽的,杀不完的!”
设问句
设问句能用来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青年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使特务们内心惶恐。
陈述句
1.丰富多变的句式
“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这成什么话?”
“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吗?”
相比于陈述句,反问句语气更为凌厉,情感更为强烈。
有力揭露了敌人无耻卑鄙的行径。
改成:为什么要打要杀,而且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这不成话。
改成:希特勒,墨索里尼,都在人民之前倒下去了。
反问句
1.丰富多变的句式
“还要污蔑人,说什么‘桃色事件’,说什么共产党杀共产党,无耻啊!无耻啊!”
“李先生在昆明被暗杀,是李先生留给昆明的光荣!也是昆明人的光荣!”
(对敌人罪行的谴责)
(对以李先生为代表的爱国民主人士的赞颂)
(对革命胜利的坚定信念)
“我们有力量打破这个黑暗,争到光明!我们的光明,就是反动派的末日!”
感叹句
1.丰富多变的句式
通过设问句、反问句、感叹句等丰富的句式,让语言情感强烈,极富感染力。淋漓尽致地表达了闻一多先生慷慨激昂的情感。
1.丰富多变的句式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无耻啊!无耻啊!(热烈地鼓掌)这是某集团的无耻,恰是李先生的光荣!”
“我们的老战友,献出了最宝贵的生命!这两桩事发生在昆明,这算是昆明无限的光荣!”
“反动派挑拨离间,卑鄙无耻”
褒贬对比中,表达出作者强烈的爱憎。
2.褒贬鲜明的用语
“反动派暗杀李先生的消息传出以后,大家听了都悲愤痛恨。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其实很简单,他们这样疯狂的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你们以为打伤几个,杀死几个,就可以了事,就可以把人民吓倒了吗?”
他们:向听众揭示敌人的罪行或者揭穿他们的用心时,用“他 们”。流露出讲演者对敌人的痛斥和轻蔑。
你们:对敌人正面指斥、揭露时,用你们,显出讲演者毫无畏惧,直接向敌人挑战,向敌人发起攻击。
“你们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你们将失去千百万的人民!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看今天来的这些人,都是我们的人,都是我们的力量!此外还有广大的市民!我们有这个信心:人民的力量是要胜利的,真理是永远存在的。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在鼓舞学生战斗时,用“我们”,表现出讲演者与群众的亲密度和战友般的感情。特别是当“我们”和“你们”相对使用时,更显出演讲者感情的鲜明,立场的坚定。
针对现场不同的听众,不断变换人称,使内容具有针对性。且引起特务的注意和青年学生的情感共鸣。
3.不断变换的人称
开头:
“这几天,大家晓得,在昆明出现了历史上最卑劣最无耻的事情!”
(1)李公朴无罪而遭毒手。
(2)要杀,又不敢光明正大地来打来杀,而偷偷摸摸地来暗杀。(3)杀了人,为推脱责任,污蔑共产党。
开头直接指出反动派的卑劣行径。义愤填膺、开门见山,引起青年学生的情感共鸣。
4.引人入“境”的开头,鼓舞人心的结尾
结尾:
“历史赋予昆明的任务是争取民主和平,我们昆明的青年必须完成这任务!”
“我们不怕死,我们有牺牲的精神!我们随时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结尾满怀激情,吹响了号召青年们团结一心起来战斗的号角,表现出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革命精神。
“我心里想,这些无耻的东西,不知他们是怎么想法,他们的心理是什么状态,他们的心是怎样长的!”
“特务们,你们想想,你们还有几天?你们完了,快完了!”
“你们看着我们人少,没有力量?告诉你们,我们的力量大得很,强得很!”
口语化的语言简洁明了、短促犀利、发人深省,给反动派以灵魂深处的震撼,给战斗者以极大的力量和信心。
5.通俗易懂的语言
有什么理由拿出来讲啊!有事实拿出来说啊!(闻先生声音激动了)
凭什么要杀死李先生?(厉声,热烈地鼓掌)
他们的心怎样长的!(捶击桌子)
孟德斯鸠:“演讲人的声调语气、眼神和态度所包含的雄辩力量,比字句的选择还有力量。”
因此,我们在演讲时要注意语气、语调、重音、节奏、动作等。最大限度传达自己的情感。
6.声情并茂的演绎
本文
1.痛斥、赞扬、揭露、鼓舞。
演讲词
2.语言口语化,通俗易懂。
3.感叹句、反问句、设问句交替使用,句式多变。运用了反复、对比、排比等修辞。
4.“他们、你们、我们”人称变换。
5.开头引人入境,结尾鼓舞人心。
1.观点鲜明、内容充实、条理清晰。
2.语言尽可能口语化、大众化。
3.运用语言技巧,着力锤炼语言,增强演讲的感染力。
4.心中有听众。根据不同听众,设计不同内容,具有“针对性”。
5.精心设计开头、结尾,提升演讲效果。
小结:一篇好的演讲稿应该具有怎样的特点?
为何讲演—— 一腔赤诚为华夏
讲演什么—— 一次讲演震山河
如何讲演—— 一切技巧皆因情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本名闻家骅,湖北浠水人。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著有诗集《红烛》《死水》等。曾创作组诗《七子之歌》表达自己深挚的爱国情感。
走近作者
“诗人最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
“我爱中国固因他是我的祖国,而尤因他是有那种可敬爱的文化的国家。”
“我要做赞美祖国的花,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
“人家说了再做,我是做了再说。人家说了也不一定做,我是做了也不一定说。”
闻一多:
虽然闻先生已经不在人世,但其浩然正气、爱国热忱激励着无数爱国志士与后来者,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李公朴、闻一多先生一样的敢为正义而不惜牺牲生命的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的奋斗,才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才有了今天和平的新中国。
虽然闻先生已经不在人世,但其浩然正气、爱国热忱激励着无数爱国志士与后来者,正是因为有许许多多像李公朴、闻一多先生一样的敢为正义而不惜牺牲生命的革命先烈前赴后继的奋斗,才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才有了今天和平的新中国。
阅兵车牌号是1949和2019
1949是空车,载着英雄
这盛世,
如你们所愿!
山河犹在,国泰民安!
有一种信念,叫“中国红”
有一种表白,叫“我爱你中国”
有一种使命,叫“为中华之复兴而读书”
学以致用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无数革命烈士用生命和鲜血才换来了今天的美好;在和平安定的今天,仍有无数凡人挺身而出,守护着我们的岁月静好。他们或许是逆行的抗疫者,或许是守边的战士们……他们都是我们的英雄。
请以“礼敬英雄,牢记担当”为主题,写一篇演讲稿,字数300字左右,题目自拟。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