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资源、环境与区域发展》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热带雨林是维持世界生态系统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刚果盆地的热带雨林以面积大、生态效益强闻名于世,但由于过度采伐,热带雨林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当地国家政府下令有限度地开发热带雨林的主要原因是( )
A.热带雨林的土层十分浅薄 B.当地地广人稀,开发成本太高
C.热带雨林地区物产贫乏,开发效益下降 D.保护热带雨林区的生态环境
2.为了热带雨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该国政府应采取的保护性开发措施有( )
①通过严格立法,禁止开发雨林②引进国外资金,进行大规模商业开发③育林与采伐相结合,以育林为主④发展热带雨林生态农业
A.②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纳米布沙漠(下图)是世界上最古老、干燥的沿海沙漠之一,该处有一个著名的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是为了避免人为光源对天象观测造成影响而设置的保护区,是天文爱好者观察天空的理想圣地。生活在纳米布的辛巴族仍然保存着较原始的生活方式,终年不洗澡,也从不穿上衣,而是用混合着黄油和香料的红土涂抹在身上、头发上,被人们称为“红泥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纳米布地区气候干旱的原因有( )
①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②位于副热带地区和东南信风的背风坡③受加那利寒流影响④乱砍滥伐导致森林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4.国际黑暗天空保护区位于纳米布的主要原因是纳米布地区( )
A.气候干旱少雨,大气能见度高 B.地势高且平坦开阔,便于观测
C.人口稀少,人类活动干扰少 D.靠近城市,基础设施完善
5.辛巴族人将红土涂抹在身体上是为了( )
A.减少水分蒸发 B.区分不同族群 C.防止蚊虫叮咬 D.保持宗教信仰
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难题。德国鲁尔区、山西省都属于资源枯竭型地区。鲁尔区的产业发展经历了“辉煌—衰退—振兴”三个阶段。山西省是我国能源大省,但其经济综合竞争力排名在全国靠后。下左图示意德国鲁尔区,下右图示意山西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两地发展煤炭工业的共同区位条件是( )
A.水源充足 B.原料丰富 C.科技力量雄厚 D.水陆交通便利
7.山西省产业转型可借鉴鲁尔区经验的是( )
①产业结构向轻工业方向发展
②优化能源供给结构,降低对煤炭的依赖度
③优化工业结构,优先发展高端制造业
④加大原煤外运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五十多年来,河北省北部塞罕坝林场的建设者们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奇迹,有效阻止了风沙肆虐的脚步,保护了京津地区的生态安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塞罕坝地区环境的改善,使得当地( )
A.环境承载力提高 B.人口合理容量变小 C.环境承载力降低 D.人口合理容量不变
9.塞罕坝林场的建设对京津地区产生的主要环境效益是( )
A.改善水环境 B.减轻汽车尾气污染 C.减轻风沙危害 D.减轻工业污染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广布,在沙漠的东南部有众多湖泊,湖泊水位常年较稳定。近年来,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握手”。图示意巴丹吉林沙漠及周边地理事物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0.湖泊群的主要直接补给水源是( )
A.大气降水 B.冰雪融水
C.河流水 D.地下水
11.为遏制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两大沙漠“握手”,民勤县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
①生态移民②利用风能和太阳能发电③从黑河跨流域调水④大面积营造乔木防风固沙林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读我国某地河流发育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2.该类河流地貌主要分布于( )
A.东北地区 B.青藏地区 C.云贵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13.该地貌分布区农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地表缺水 B.土地盐碱化 C.土地荒漠化 D.洪涝灾害
南长滩村地处宁夏、甘肃两省交界处,因黄河黑山峡冲刷淤积形成狭长河滩地而得名,是黄河进入宁夏的第一个行政村,素有“宁夏黄河第一村”之称。南长滩村村民大多数姓拓,是西夏党项贵族后裔,并保存有完整的族谱。村中古宅庭院错落有致,石砌小道环绕其中。村里有一大片梨园,上千颗古梨树,有的树龄达四百多年。2008年12月,南长滩村被确定为宁夏首个“全国历史文化名村”。200年以后,南长滩实现了通车、通电、通电话。下图为南长滩村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南长滩村所在地吸引村民祖先定居的优势条件是( )
A.文化底蕴深厚 B.交通条件便利 C.土地资源丰富 D.自然灾害隐患小
15.增加南长滩村居民收人的最佳措施是( )
A.扩大梨树种植面积 B.发展旅游观光业 C.发展航运及相关产业 D.发展舍饲畜牧业
下面两副对联描绘出了我国四省区的突出特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①“苍松雪岭,沃野龙江稻谷香”
②“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
③“琼海独具大手笔,五指擎天”
④“石林自有高材生,群峰拔地”
16.以上四句对联描写的分别是( )
A.新疆、黑龙江、海南、云南 B.黑龙江、内蒙古、海南、云南
C.内蒙古、宁夏、新疆、云南 D.内蒙古、黑龙江、贵州、陕西
17.下列地貌组合与四省区相对应的是( )
A.冰川地貌、冲积平原、风蚀洼地、火山地貌 B.断层谷、背斜山、沙雕群、盐碱地
C.冲积平原、沙漠、海蚀崖、溶洞群 D.三角洲、蒙古包、红树林、火山岛
瓦纳卡湖位于新西兰南岛,面积约4776平方千米,湖区常住人口约5000人。瓦纳卡湖湖水常年清澈,阳光下呈现湛蓝色,壮观秀丽。下图为瓦纳卡湖位置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瓦纳卡湖水循环最活跃的季节应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9.瓦纳卡湖湖水清澈、湛蓝的原因包括( )
①远离城市,经济落后
②风浪较大,流动性强
③主要由冰雪融水补给,水源优质
④位于背风坡,光线充足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瓦纳卡湖流域适宜发展( )
①沿湖观光②湖泊潜水③森林徒步④高山滑雪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赴我国某地考察农业时强调要保护好黑土地。该地冬季寒冷漫长,夏季短促,地表典型植被为草地和林地,强烈的流水在地表冲刷出大小不一的冲沟。下图示意该地某冲沟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该地位于我国( )
A.四川盆地 B.黄土高原 C.东北平原 D.江南丘陵
22.影响该地区冲沟发育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①土壤性质②地形因素③降水强度④风力大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3.治理图中冲沟最合理的生物措施是( )
A.打坝护坡 B.修建梯田 C.植树种草 D.地膜覆盖
二、综合题
24.某校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了以下设想,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设想一: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课题组在我国三个石灰岩(CaCO3)分布区采样,获取了如下数据:
地区 降水时间分布 年降水量(毫米) 年平均气温(℃) 年溶蚀率(毫米/年)
广西中部 相对均匀 1500-2000 20-22 0.12-0.3
湖北三峡 中等 1000-1200 12-15 0.06
河北西北部 集中 400-600 6-8 0.02-0.3
设想二:植被、坡度对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坐标图(如图):
(1)降水时间分配、年降水量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关系是____。
(2)从坡度与地下岩溶地貌发育程度关系曲线看,坡度大不利于该地貌发育,原因是____。
(3)根据材料信息分析,我国北方深厚的石灰岩地区没有形成桂林这样典型喀斯特地貌的原因是____。
(4)喀斯特地貌地区适宜发展____业,但对当地的生产生活也有许多不利影响,如修建大型工程时要注意避开____,农业生产易产生____等问题。
2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福建省长乐市宽阔低平的滨海平原上,因独特地理位置使得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了面积约80km2的海岸沙丘,它自闽江入海口向南绵延约50km,大致呈条带状平行海岸线分布。这里也是福建省三大风沙活动区之一,盛行风向影响风沙活动,历史上的周期性气候变化影响该地风沙活动强弱。
层理构造是指沉积物沉积时,由于地质作用的差异而显示出的层状现象。研究层理构造有助于认识地层的形成环境。科考队员在海岸沙丘东南部选择一地进行采样,通过沉积剖面考察福建省长乐市滨海平原海岸沙丘沉积构造时发现,经历数百年的海退,该地沙丘有明显的上、下两层不同沉积构造,上部沉积层呈交错层理,下部沉积层呈平缓的波状层理。
(1)指出该地主导风向及其风速特点,并分析其成因。
(2)说明长乐滨海地区大面积海岸沙丘的形成条件。
(3)近年来,海岸沙丘呈现逐渐向陆地移动的趋势。为防治该地风沙对耕地的危害,请提出合理化建议。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面的左图是非洲部分地区图,右图是F岛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单位:mm)。
(1)F岛东西两侧地理环境差异显著,试分析该岛东西两侧农业发展条件的差异及方向。
(2)M、R两地中容易出现荒漠化的是____地,试分析其自然原因____。
(3)指出南非西南部农业生产中面临的主要气象灾害及该地区的主要农产品。
27.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指出A地区沙漠化的原因。
(2)说出近年来导致A周边地区常发生沙尘暴的气候原因。
(3)针对A周边地区常发沙尘暴的现象,请提出合理的防治措施。
28.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坦桑尼亚气候凉爽湿润,境内湖泊星罗棋布。下图为非洲东部区域图。
材料二科学研究发现,大气含氧量比为73%~78%的环境有利于激发耐力型运动项目参与者的运动力。下表为不同海拔与海平面的含氧量比。
海拔/米 0 1000 2000 3000 4000
含氧量比/% 100 89 78 70 61
(1)分析坦桑尼亚气候凉爽湿润的原因。
(2)简述图中甲城作为世界最理想的长跑训练基地的优势自然条件。
(3)指出图中铁路线分布特点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
1.D 2.C 3.A 4.C 5.C 6.B 7.B 8.A 9.C 10.D 11.A 12.C 13.A 14.C 15.B 16.B 17.C 18.B 19.D 20.C 21.C 22.A 23.C
24.(1)降水量大、分布均匀促使石灰岩受溶蚀的时间长,年溶蚀率大
(2)坡度大,地表径流流速快,不利于下渗和溶蚀
(3)北方热量较差,降水较少,北方生物量少和流水中有机酸含量较南方少,北方石灰岩分布区流水侵蚀、溶蚀作用 较南方弱。
(4) 旅游业 溶洞 塌陷
25.(1)主导风向为东北风,风速大。原因:该地冬季风受台湾海峡走向(东北-西南走向)和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为东北风;台湾海峡的狭管效应,使风速增大。
(2)闽江带来的大量人海泥沙,被向南运动的沿岸流带到该滨海地区形成沙滩;东北向的向岸风将海滩泥沙吹向陆地,堆积形成海岸沙丘;滨海地区平坦开阔,为大面积沙丘提供分布空间。
(3)加强闽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减少泥沙来源;植树种草,营造农田防护林带;设置沙障等工程性措施固定沙丘。
26.(1)东部为热带雨林气候,水热资源丰富,适宜发展水稻种植业、热带经济作物种植业;西部为热带草原气候,光热资源充足,适宜畜牧业的发展。
(2) M M地处于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少,生态更脆弱。
(3)气象灾害:干旱。南非西南部盛产亚热带水果(葡萄、无花果、柑橘、油橄榄)等。
27.(1)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植被稀疏,地表多疏松沉积物;过度放牧;不合理的垦殖;过度樵采;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2)气候干旱,降水少;春季风力强。
(3)合理放牧;退耕还林还草;植树种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
28.(1)地势较高,温度低;受来自印度洋湿润气流影响;湖泊和沼泽众多,起了降温增湿的作用。
(2)海拔2000米左右,大气含氧量比有利于长跑训练;气候凉爽湿润,适于运动;位于赤道无风带,风力小。
(3)铁路网分布较稀疏;线路多是连接内陆农矿区与沿海港口;便于矿产与农产品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