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教学设计
课型:音乐表演课
教学年级:三年级
执教者:
执教学校:济南市历下区龙德学校
教材简析:《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是一首具有新疆维吾尔族 民歌风格的儿童歌曲。音乐非常热情、活泼、开朗,内含舞蹈韵律, 充满了童真童趣。其中,切分节奏以及衬词“亚克西”的运用,突出 了歌曲的新疆风格。寓意着新疆的孩子胸怀世界,放眼宇宙的心 胸和气势。
歌曲共分两段,第一段两个乐句采用了重复的手法,第二句 只是在结尾旋律作了级进上扬的变化。第二段开始是一个紧缩的 乐句,“3 6”的上行四度进行表现了小巴郎的热情和自豪。接下来 的乐句节奏比第一段紧凑,旋律更多釆用了级进下行的旋律,情 绪显得更加活泼、欢快,最后一句的“亚克西”也采用了逐级下行的 进行,每一拍的第一个音上还加入了重音记号,既突出歌曲的节 奏特点,也使歌词所表达的赞美之情更为强烈!
教学对象分析:
三年级的小学生是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他们在接受别人的 评价中能发现自身的价值,产生兴奋感、自豪感,对自己充满信 心;有的还表现出强烈的自我确定、自我主张,对自己评价偏高, 甚至有时“目空一切”,容易导致自负的心理。相反,有的孩子由于 成绩不良或某个方面的缺失,受到班级同学的歧视,往往对自己 评价过低,对自己失去信心。因此,在教学中要时不时应用一些 小“特技”来提醒那些目空一切的孩子,告诫他们自己还有很多东 西要学,而对那些失去信心的孩子要及时抓住机会鼓励他们。部 分学生由于生活经验不足,容易产生紧张的情绪,自我调节能力 比较差,难以释放心理的压力,这样就容易使他们的心情变坏。 他们喜欢与伙伴共同游戏、学习,但情绪很不稳定,容易激动、冲 动,常为一点小事面红耳赤,而且情绪变化极大,并且表露在外, 心情的好坏大多数从脸上一望便知。这就要求我们要有敏锐的洞 察力,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且在平日教学中增加小组合作,加 强团队精神,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从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少 年期,此时会出现一种强烈要求独立和摆脱成人控制的欲望,因 此他们的性格特征中也会表现出明显的独立性。同时,随着年龄 的增长,他们对外部控制的依赖性逐渐减少,但是内部的自控能 力又尚未发展起来,还不能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日常行为。 遇到这种问题,我们应该“恩威并用”,表扬自觉的学生。
教学方法:演示、示范、引导、游戏、评价、激励、对比法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小巴郎,童年的太阳》歌曲的 学习,使学生了解歌曲的创作背景及新疆维吾尔族。
(2 )方法与过程目标:指导学生用轻快而有弹性的歌声演 唱《小巴郎,童年的太阳》,训练学生通过音色、力度、速度、表情、 动作等音乐要素的变化得到体现。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发挥 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歌曲情感的表现,帮助 学生了解新疆维吾尔族风土人情,培养热爰祖国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情绪饱满的、准确的演唱歌曲《小巴郎,童年的太 阳》,体会新疆音乐独有的特点。
教学难点:
感受新疆音乐特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钢琴、打击乐器(沙锤、三角铁)、新疆手鼓。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L表演新疆舞蹈,用维吾尔语打招呼。
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好奇心,为课程做铺垫。
介绍新疆维吾尔族。
设计意图:中年级的学生对少数民族风土人情比较感兴趣, 由此导入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枯燥。
二、新课传授
L教师范唱歌曲,学生整体感受歌曲情绪。
设计意图:加深对歌曲的印象。
出示新疆手鼓解决歌曲节奏难点,提出大切分节奏。
设计意图:先入为主解决难点,使学生能够保持学生兴趣, 引起对歌曲的好奇。
找出相同乐句并学习,解决高音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解决高音,使学生保持对歌曲的兴趣,从而 更高效率的学习。
教师钢琴伴奏,完整演唱歌曲。学生跟伴奏演唱。
设计意图:通过跟伴奏演唱,提高学生演唱的节奏、音准等 艺术水平。
三' 知识拓展
点播多首新疆维吾尔族儿歌,学跳维吾尔族舞蹈。
设计意图:通过边跳边唱边表演歌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 主动性,可谓是调动了学生的各部感官,深切地感受了新疆音乐 的独特魅力。
四、总结
L教师引导学生谈对歌曲的理解及学习感受。
教师进行德育渗透,总结全课,教育学生热爱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