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是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四单元《身边的材料》第一课。本单元四课是按照“先总后分”的结构来安排的。本课引领开启本单元的学习,对后面3课学习内容起概括作用。本课按照由面到点的逻辑顺序,逐渐深入地安排了四部分内容。第一部分认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通过观察图片思考造房子所需的材料,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所谓“天然材料”指的是直接来自大自然,如木材、石料、棉花、羊毛等;通过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都属于人造材料,如纸、玻璃、塑料等。第二部分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通过身边具体物品的比较,如校园里的树、课桌、书包、文具、衣服等,发现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根本区别在于产生方式和自身性能的不同。组织学生动手实验,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浸一浸、烧一烧等方式比较棉花和晴纶棉,发现它们的相似处和不同点,初步感知到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特性。第三部分是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到如何将天然材料进行加工,形成人造物,体会到性质决定用途,进一步了解材料和物品之间的关系。第四部分是一个阅读活动,通过阅读了解物品中使用天然材料或人造材料多寡的原因,旨在树立保护环境资源的观念,拓展学生对材料的认识。
【学习目标】
1.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通过观察、比较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异同。
3. 树立保护环境资源的观念,拓展学生对材料的认识。
【重点与难点】
重点:了解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人造材料。
难点:1.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2.了解身边物品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多、少的原因。
【教学准备】
棉花,腈纶,烧杯,镊子,酒精灯,火柴,石棉网、水。
【教学过程】
一、什么是天然材料,什么是人造材料
1.出示房子图片,思考建房所需材料。
提问:你知道造房子需要用到哪些材料吗?
2.这些材料哪些是天然的,哪些是人造的?
教师出示图片:木材、钢筋、砂石、水泥等。
3.揭示概念:
(1)天然材料:直接来自大自然,如木材、石材、棉花、羊毛等,它们属于天然材料。
(2)人造材料:不是直接来自大自然,而是通过加工处理天然材料,或使天然材料的性质发生变化后制造出来的,如纸、玻璃、塑料等,它们属于人造材料。
[意图解析:通过观察图片思考造房子所需的材料,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谈话和提问,揭示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概念。]
二、区分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
1.活动一:给周围的物品分类
要求:调查一下你书包里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作的?它属于天然材料还是人造材料?这些材料有什么特点?
物品名称 可能使用的材料 是否天然材料(是的打勾)
[意图解析:通过调查身边的常见物品,从熟悉的入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在了解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概念基础上,会正确区分物品的材料种类,初步感知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差别。]
2.活动二:比较棉花和晴纶棉的异同
(1)提问: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这两种东西,你能区分它们是什么材料么?
(棉花:天然材料;腈纶棉:人造材料)
(2)你有什么办法把它们区分开?
(方法指导:看一看、摸一摸、浸一浸、烧一烧)
(3)学生交流实验注意事项,分组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现象。
方法 我的发现
看
摸
浸
烧
(4)小结:棉花比晴纶棉吸水性好。棉花是植物纤维,易燃,有烧纸张的气味,燃烧后有灰烬;腈纶棉燃烧时成黏胶状熔化物,燃烧后有黑色固体物质残留。
[意图解析:通过观察、实验和分析,让学生直观感知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的异同,比较出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不同特性。]
三、将天然材料加工成人造物
1.看图片,了解:
(1)木材可以加工成纸。
(2)砂粒可以加工成玻璃。
(3)石油可以加工出塑料。
2.思考: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各有什么利弊?
【意图解析】通过阅读了解人造物的产生过程,通过提问和交流,让学生感知到天然材料和人造材料的利与弊。我们需要做的是合理有效利用材料,使之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生活。
四、拓展延伸
1.思考:你认为我们身边天然物品多还是人造物品多?为什么?(从资源的消耗、材料的性能和成本等方面进行思考)
2.小结: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一方面要保护环境,禁止乱砍滥伐的行为,另一方面要开发研制新型材料。
[意图解析:这个环节是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一个教育提升。大自然给予我们的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一方面要保护环境,禁止乱砍滥伐的行为,另一方面要开发研制新型材料]
【板书设计】
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课题)
天然材料 人造材料
砂石 玻璃
木材 塑料
棉花 金属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 第四单元 身边的材料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