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2《玩偶之家》课件(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12《玩偶之家》课件(3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4 18:54: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玩偶之家
易卜生
01.
通过研读本单元作品,激发对国外经典文学作品及其反映的多样文化的兴趣,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丰富,培养开放的文化心态。
02.
03.
04.
目录
CONTENTS
把握戏剧冲突,理解作品的主旨,体会对话在推动情节发展、塑造人物形象、揭示思想主题等多方面的运用;通过对“社会问题剧”这一戏剧样式的探究,初步认识文学的社会意义。
联系作者创作过程和相关社会文化背景,综合运用文本细读、比较阅读等多种阅读方法,自主欣赏外国诗歌作品,探究作品的思想和审美意蕴。
尝试自主探究作品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差异,思考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交流借鉴价值,提升文化鉴别能力,理解多元文化格局。基于自己的思考并运用相关材料,写作申论。
单元目标
《玩偶之家》是挪威戏剧家亨利克·易卜生创作的戏剧作品。该戏剧是一部典型的社会问题剧,主要围绕过去被宠的女主人公娜拉的觉醒展开,最后以娜拉的出走结束全剧。
《玩偶之家》戏剧,通过女主人公娜拉与丈夫海尔茂之间由相亲相爱转为决裂的过程,探讨了资产阶级的婚姻问题,暴露了男权社会与妇女解放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向资产阶级社会的宗教、法律、道德提出挑战,激励人们尤其是妇女为挣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为争取自由平等而斗争。
作者介绍
亨利克·易卜生(Henrik Ibsen,1828年—1906年5月23日),挪威戏剧家,欧洲近代戏剧的创始人。他的作品强调个人在生活中的快乐,无视传统社会的陈腐礼仪。最著名的有诗剧《培尔·金特》,社会悲剧《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海达·加布勒》;其象征性剧作《野鸭》、《当我们死而复醒时》等反映其“精神死亡”的思想
创作背景
挪威长期受到外国的奴役和控制,但挪威从来没有农奴制度,挪威社会主体力量是自然状态的小农和中小资产阶级。“还有自己的性格以及和独立的精神”。挪威社会的这种历史和阶级状况,为易卜生的资产阶级个性反抗思想,提供了客观条件。
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妇女解放的第一个先决条件,就是一切女性重新回到公共的劳动中去。”
易卜生创作《玩偶之家》的1879年,正是挪威妇女解放运动高涨的年代。易卜生先后结识了两位女权运动活动家——卡米拉·科莱特和奥斯塔·汉斯泰。前者激发了他写《玩偶之家》这个剧本的热情
《玩偶之家》剧照
《玩偶之家》剧照
《玩偶之家》剧照
《玩偶之家》剧照
《玩偶之家》梗概
《玩偶之家》是一部三幕戏剧。故事讲述了女主人公娜拉为给丈夫海尔茂治病,瞒着丈夫伪造签名向柯洛克斯泰借钱,无意犯了伪造字据罪。多年后,海尔茂升职经理,开除了柯洛克斯泰,后者拿字据要挟娜拉,海尔茂知情后勃然大怒,骂娜拉是“坏东西”、“罪犯”、“下贱女人”,说自己的前程全被她毁了,而当危机解除后,又立刻恢复了对妻子的甜言蜜语,娜拉认清了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从属于丈夫的地位,当她丈夫的自私、虚伪的丑恶灵魂暴露无疑的时候,最终断然出走。
课本节选自文章第三幕,是文章的中心和高潮。
作品鉴赏
主题思想
被视为宠物的妇女觉醒过程:呼唤“真正的人”的复归。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像娜拉这样的有自己独立思想的女性,注定是悲剧结尾,其悲剧原因也异常复杂。
1、首要原因是父权文化的制衡。
2、直接原因是男性律法背景。
3、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制度不合理。
找出文中海尔茂的语言,并标注出来,分析海尔茂的人物形象。
1、极度自私
当收到柯洛克斯泰第一封信,得知娜拉当年伪造父亲签名的真相时,海尔茂唯一想到的是自己大祸临头
“我的前途也让你断送了!”;
等柯洛克斯泰寄来第二封信的时候并归还借据,形式再次突然转变时,海尔茂的自私更是极富戏剧性的展现在观众面前:
海尔茂:娜拉,哦,别忙!让我再看一遍!不错!不错!我没事了!娜拉,我没事了!
娜拉:我呢?
海尔茂:当然你也没事了。咱俩都没事了。
找出文中海尔茂的语言,并标注出来,分析海尔茂的人物形象。
2、无情
海尔茂的言行充分说明了他对娜拉并没有什么真正的感情,他对剧中其他人物也同样如此。柯洛克斯泰本是他大学时的同学,;两人还曾有过一段“交情“,却因为柯洛克斯泰”总是习惯叫我小名“就在一当上经理之后就马上把他开除了。
当海尔茂得知阮克即将死去时,对它的悲惨命运也同样毫无同情,甚至说“想起死人真扫兴”,“咱们得想办法撇开这些念头”。
找出文中海尔茂的语言,并标注出来,分析海尔茂的人物形象。
3、虚伪
他匆忙烧掉柯洛克斯泰的借据,宣布从此“饶恕”娜拉,幻想这样一来“一切都会恢复成老样子”。这一连串行动表明,海尔茂虽然总是高谈阔论法律的高尚、道德的威严、“男子汉”的“责任”和“荣誉”,实际上却是说一套做一套。
这些观念是用来压服别人、控制别人的工具罢了。
玩偶之家不只是批判海尔茂这一个具体人物,
而是通过这个形象批判他维护的这些观念,
以及以这些观念为基石的社会秩序。
人物形象分析
娜拉:
转变前:也不完全是纯粹消极被动的形象,他从未像海尔茂以为的那样完全成为他的附属品和“私有财产”。她操持家务,是基于自身的意志;她当年为了筹款伪造签名,更是出于自己的决断。
人物形象分析
娜拉:
转变前:也不完全是纯粹消极被动的形象,他从未像海尔茂以为的那样完全成为他的附属品和“私有财产”。她操持家务,是基于自身的意志;她当年为了筹款伪造签名,更是出于自己的决断。
人物形象分析
娜拉:
娜拉的性格起初表现为无忧无虑、单纯任性。从剧作开始她瞒着丈夫偷吃杏仁饼干的细节中,就体现出她十足的孩子气。但随着剧情的发展,娜拉的形象不断发生变化,最后在观众面前的是一位性格坚定、意志坚强、吃苦耐劳的女性。在借债为丈夫治病,伪造保人签字、靠自己的努力按期偿还债务,在债权人的要挟和丈夫的管制夹缝中周旋的过程中,她表现得镇定、有主见,在还债过程中,她能够吃苦受罪,这些显然才是娜拉真正的性格。
人物形象分析
娜拉:
从品行方面看,娜拉是一个善良、诚恳的女性。
她伪造保人签字是为了拯救丈夫的性命,对处于困境的林丹太太,她竭尽全力给予帮助;即使是用人和保姆,她也以平等关系相待。善良的心地使娜拉行为做事有自己的道德标准,而这个标准又与无情的律法产生冲突,“父亲病得快死了,法律不许女儿给他省去烦恼。丈夫病得快死了,法律不许老婆想办法救他的性命!我不信世界上有这样不讲理的法律。”而这种法律却是她的丈夫那一流人竭力维护的,是他所在的社会阶层得以安定、平稳存在的保障。
人物形象分析
娜拉:
在爱情观念上,娜拉爱情的最高理想就是为所爱的人甘愿舍弃一切,甚至生命。
她主观地把她与海尔茂的相爱想象成这种理想的实现。她对丈夫已无条件、无保留的付出实践着爱情的理想。因此,当考虑到伪造保人签字一事将要威胁到丈夫的前程时,她宁愿自己承担全部罪名,甚至想到自杀。
人物形象分析
海尔茂:
他是作为男权社会的典型人物出现的。从表面上看,他是一位无可挑剔的人。他既不酗酒,也不赌博,更无寻花问柳的恶习,在家是个好丈夫、好父亲,在外是个奉公守法的公民、一个颇为“敬业”的职员。
人物形象分析
海尔茂:
然而,撇开起形式上易于迷惑他人的举动,他的自私、卑劣的品行无论在重大考验面前还是面对生活中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人都毫无遗漏地暴露出来。
林丹太太多次来到他家,他便露出不耐烦的神色;与他们一家过从甚密的阮克医生病入膏肓,并未引起他丝毫怜悯,他却以尽快打发掉他以便与妻子独享温情为满足;对妻子的态度前后不一致。生活安定时,他说:“我常常盼望有桩危险事情威胁你,好让我拼着命,牺牲一切去救你”。
人物形象分析
海尔茂:
但一旦妻子的所作所为对他的名誉、地位、利益构成威胁时,他便翻脸无情,根本不顾及妻子的行为完全是为了他。他的虚伪、自私、卑劣的市侩面目暴露无遗。
艺术特色
《玩偶之家》的主要艺术特色:
结构严密完整;
在悬念和伏笔的运用上很有特色;
人物对话充满辩论色彩,把“讨论”带进戏剧;
成功了运用“追溯法”。
艺术特色
1、易卜生善于把复杂的生活矛盾集中为精炼的情节,他常常把剧情安排在矛盾发展的高潮,然后运用回溯手法,把前情逐步交代出来,使得矛盾的发展既合情合理,又有条不紊。主要矛盾是围绕“假冒签名”所引起的娜拉和海尔茂之间的矛盾,次要矛盾有娜拉和柯、林与柯、海与柯之间的矛盾。
艺术特色
2、作者把剧情安排在圣诞节前后三天之内,借以突出渲染节日的欢乐气氛和家庭悲剧之间的对比,他以柯因被海辞退,利用借据来要挟娜拉为他保住职位这件事为主线,引出各种矛盾的交错展开,同时让女主人公在这短短三天之中,经历了一场激烈而复杂的内心斗争,从平静到混乱,从幻想到破裂,最后完成娜拉自我觉醒的过程,取得了极为强烈的戏剧效果。
艺术特色
3、出场人物不多,除保姆、佣人和孩子外,只有五个人物,但每一个人都起着推动情节发展,突出主题的作用。
艺术特色
4、剧中的对话也非常出色,既符合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的要求,又富于说理性,有助于揭示主题,促使读者或观众对作者提出的社会问题产生强烈的印象,对后来现实主义戏剧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课后思考:(写一段200左右的短文,回答娜拉走后怎样。)
女主人娜拉表面上是一个未经世故开凿的青年妇女,一贯被人唤作“小鸟儿”、“小松鼠儿”,实际上上她性格善良而坚强,为了丈夫和家庭不惜忍辱负重,甚至准备牺牲自己的名誉。她因挽救丈夫的生命,曾经瞒着他向人借了一笔债;同时想给垂危的父亲省却烦恼,又冒名签了一个字。就是由于这件合情合理的行为,资产阶级的“不讲理的法律”却逼得她走投无路。更令她痛心的是,真相大白之后,最需要丈夫和她同舟共济、承担危局的时刻,她却发现自己为之作出牺牲的丈夫竟是一个虚伪而卑劣的市侩。她终于觉醒过来,认识到自己婚前不过是父亲的玩偶,婚后不过是丈夫的玩偶,从来就没有独立的人格。于是,她毅然决然抛弃丈夫和孩子,从囚笼似的家庭出走了。
但是,娜拉出走之后怎么办?这是本剧读者历来关心的一个问题。请同学们发挥想象,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娜拉走后会是什么样的状态。完成作业。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