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红楼梦》是一部长篇小说,写成于清中期。两百年来对《红楼梦》的研究工作一直没有间断,并有大量的研究著作产生,成为一种专门的学问——“红学”,这在我国文学史上是罕有的现象。
《红楼梦》为什么能在中国文学史上有如此高的地位?
第21课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理解清朝文化的时代特点以及鉴赏文艺作品的基本方法。
掌握清朝昆曲与京剧艺术的繁荣的基本史实。
2
1
3
了解清朝古典小说《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点和造诣。
(重点)
(难点)
(重点)
朝代 唐 宋 元 明
文学 成就 诗 词 曲 小说
杰出 代表
李白
杜甫
白居易
苏轼
李清照
辛弃疾
关汉卿
《窦娥冤》
罗贯中《三国演义》
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
唐宋元明的文学成就
一、小说——《红楼梦》
领域 代表成就 (作品) 代表人物 (作者) 地位
小说 《儒林外史》 吴敬梓
《聊斋志异》 蒲松龄
《红楼梦》 曹雪芹 高鹗
代表着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奠定了我国讽刺小说的基础
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
概况
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________的《________》。
《红楼梦》手抄本
曹雪芹
红楼梦
《石头记》
内容
《红楼梦》以贵族青年________与________的爱情悲剧故事为主线,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露了________的奢靡和丑陋,从而揭示了________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贾宝玉
林黛玉
统治阶级
封建社会
作者
曹雪芹出身于贵族世家,少年时曾享受过一段富贵荣华的生活。雍正时曹家被抄,彻底败落。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穷困潦倒,衣食无着。他回顾自己家族由盛而衰的过程,对社会有了深切的体验和清醒的认识,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写出了《石头记》。但由于贫困交加,他不到50岁就去世了。
曹雪芹画像
文学艺术作品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的反映。
艺术特色
思想性强
(1)反映了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现实和尖锐矛盾,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
(2)歌颂了贾宝玉、林黛玉等反抗封建礼教、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以及被奴役、被蹂躏的奴婢进行抗争的精神,批判了以专制家长为代表的顽固势力,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
艺术性高
全书虽背景广阔,情节复杂,头绪纷繁,人物众多,但作者以严谨的结构、清晰的层次、精练而生动的语言,把故事的进展和人物的形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出来。
影响
这部思想性强、艺术性高的小说问世以后,虽被统治者列为禁书,但在民间却流传开来,始终无法禁绝。
至今,《红楼梦》已被译为多种文字,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后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对《红楼梦》进行全面的研究,形成了一个专门的学问——“红学”。
二、戏剧
特点
①紧密联系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的心声,受到大众的喜爱;
②剧种增多,剧目繁多,内容丰富,表演艺术推陈出新,流派风格争奇斗艳,雅俗共赏。
清代《茶园演剧图》
昆曲
过程 时间 具体情况(代表作)
起源 南宋 原是流行于苏州昆山一带的昆山腔,又称昆剧、昆腔。
发展 明朝 末年 昆曲成为一个全国性剧种。代表作有汤显祖的《牡丹亭》。
顶峰 清朝 前期 昆曲艺术发展到达顶峰,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成为昆曲的传世之作。
衰落 清朝中 期以后 昆曲成为统治阶级和社会上层的玩物。由于脱离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昆曲逐渐走向衰落。
汤显祖《牡丹亭》
《长生殿》写的是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故事,叙事严谨,文词华美,音律严格,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佳作。
孔尚任与《桃花扇》
昆剧脸谱
京剧
过程 具体情况(代表作)
背景 乾隆时,北京成为戏班荟萃之地。1790年,四大徽班先后到北京献艺,赢得观众喜爱,誉满京城。
形成 徽调不断吸收昆曲、秦腔、京调、汉调等地方戏的优点,加以创造和改进,逐渐形成为一个新的剧种“皮黄戏”,后被称为“京戏”或“京剧”。
特点 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
发展 京剧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又得到皇室的扶持,经过表演艺术家的不断创新,日臻完善,成为最主要的剧种,流传四方。
京剧四大行当
生
旦
丑
净
戏曲
作者、内容、特点、地位
小说繁荣的原因
昆曲
《红楼梦》
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京剧
清朝代表作
明朝代表作:
形成历程
汤显祖《牡丹亭》
洪昇《长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艺术特点
1.下列四大文学名著,通过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变化,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的是( )
A. 《水浒传》 B. 《三国演义》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D
2.毛泽东曾评价一部小说:写的是几个家庭,主要是一个家庭。通过家庭反映社会,家庭是社会的缩影。不看这部书,就不了解中国的封建社会。这部书的作者是( )
A. 关汉卿 B. 汤显祖
C. 曹雪芹 D. 施耐庵
C
3.叶圣陶在其《昆曲》一文中写道:“昆曲跟平剧在本质上没有多大差别, 然而后者比较适合于市民, 而士大夫阶级已无法挽救他们的没落, 昆曲恐将不免于淘汰。”作者认为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 )
A. 昆曲因循守旧缺乏创新 B. 思想文化控制的加强
C. 昆曲脱离了广大民众 D. 各种地方戏曲的发展
C
叶圣陶认为昆曲没落的主要原因是昆曲脱离了广大民众。
4.一位同学在学习过程中,了解了一门传统艺术自清朝诞生以来的发展历程, 还体验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这门传统艺术是( )
A. 宋词 B. 元杂剧
C. 昆曲 D. 京剧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