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为文而作的白居易

文档属性

名称 不为文而作的白居易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2 14:2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不为文而作的白居易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二
所需时间
课上 6课时+课下 6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第二单元以“姿态横生的中晚唐诗歌”为主题。李白杜甫白居易被称为中国三大诗人。白居易是唐朝继李白、杜甫之后的又一位伟大诗人,他的代表作《长恨歌》收录其中。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他的一生
本学习单元由三部分组成:专题一:白居易其人与文;专题二:白居易“独善”与“兼济”并行的思想;专题三:我眼中的白居易。本单元通过以白居易的长诗代表作《长恨歌》,讽喻诗集《新乐府》的代表作《卖炭翁》作为主要学习内容,了解白居易的人生经历,把握他的作品突出的艺术风格,体味他忧国忧民的情怀, 让学生的头脑中留下学习过的痕迹,对个人成长与发展有所裨益。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白居易的人生经历,逐步深入把握其思想主张。
2.了解作者各方面的艺术成就。
3. 反复诵读,提高语言感受力并能流畅背诵白居易的作品。
4.“知人论世”,在了解作者人生曲折的经历基础上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初步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2.设置相应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等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入分析文章内涵,作品把握思想主旨。
3.通过搜索网络、查阅图书等学习活动,增强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4.通过班级、小组讨论,深入了解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及互帮互助的精神。
情感态度价值观:
1.正视生活、学习中遇到的挫折、磨难,勇敢面对。
2.体悟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3.诵读传统经典,学习中华五千年积淀的优秀文化成果,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
对应课标
1.培养鉴赏诗歌和散文作品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古今中外优秀的诗歌、散文作品,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
4.应重视作品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切实提高审美能力。教学中不要过于追求统一答案,也不必系统讲授鉴赏理论和文学史知识。
5.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 6.应重视作品阅读鉴赏的实践活动,注重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潜能,切实提高审美能力。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白居易诗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2.白居易的人生经历对其作品风格有何影响?
3.白居易通过作品传递给了我们什么?
专题划分
专题一:白居易其人与文 ( 4课时)
专题二:白居易“独善”与“兼济”并行的思想 ( 2课时)
专题三:不为文而作的白居易 ( 2课时)
专题一
白居易其人与文
所需课时
4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以白居易的长诗代表作《长恨歌》,讽喻诗集《新乐府》的代表作《卖炭翁》作为主要学习内容。在诵读的基础上,引领学生通过熟悉白居易的成长历程来解读作品。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复杂的情感以及作品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探究、诵读比赛、佳作展示等活动方式来让学生真正了解作者,走入作品,从而达到全面、深层次、多角度的了解白居易其人其作的目的。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白居易的人生经历,逐步深入把握其思想主张。
2.了解作者各方面的艺术成就。
3. 反复诵读,提高语言感受力并能流畅背诵白居易的作品。
4.“知人论世”,在了解作者人生曲折的经历基础上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情感。
5.通过反复诵读,初步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
6.体悟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本专题问题设计
白居易作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1.白居易命运的转折点在哪里?
2.白居易作品蕴含哪些复杂的情感?
3.白居易作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电子白板
常规资源
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班级优秀作品展示栏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
1.学生小组交流后在班内汇报:你所了解的白居易其人及其作品。
2.课件播放:白居易的人生经历以及各方面的成就,“独善”“兼济”的思想及其讽喻诗的相关常识,补充“马嵬兵变”材料。
3.课前准备,自由朗诵《长恨歌》把握重点字词字音字形,初步把握作品的几个人物和故事情节,体会作者的感情。
4.分组诵读和个别朗读:通过反复诵读,更深的把握作品、作者的感情。
5. 小组合作学习:归纳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重要句式,明确人物和故事。
6.课堂小结:明确这首长叙事诗的故事情节和人物,体会作者的感情。
7. 当堂检测: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夯实古文功底。
第二课时:
1.熟读课文《长恨歌》,把握文章的层次脉络,并分层赏读。
苏东坡的情感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是由什么引起的?
2.小组探究,分层赏读:
(1)作者用“汉皇重色思倾国”开头有什么作用?
(2)作者重墨渲染玉环受到的专宠意在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3)长恨歌即歌长恨,思考“谁恨、恨什么、为什么恨、如何表现恨?”
3.配乐诗朗诵:
(1)利用多媒体,播放名家朗诵录音;
(2)播放录音,请同学跟着音乐分段朗诵,几位同学合作读完全篇,体会感情。引起学生兴趣,达到熟读成诵的教学效果。
第三课时:
1.集体背诵《卖炭翁》,本诗是初中的学习内容,学生背诵都很熟。通过本课让学生对诗的内涵有更深的了解。
2.小组研讨:本诗的细节描写及其作用。
3.小组展示:小组推选代表进行讲解,教师只做适当地补充说明。
4.问题探究:
(1)本诗如何通过细节描写展现人物形象?
(2)本诗通过那些手法,如何体现了人民的疾苦?
5.重读《卖炭翁》,你有何体会感受,写一段文字班级交流。
第四课时:
1.《长恨歌》的主题分析。
2.结合《琵琶行》,及本单元两首诗,重点研讨:白居易作品的艺术风格
(1)小组讨论,可以从叙事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着手,思考:白居易作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2)班级汇报讨论结果:各小组派代表在全班交流。
(3)教师总结归纳:白居易作品的艺术特色以及他关心民众疾苦的伟大情怀。
教学评价
1.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积极作用,带动每一位学生都参加进来。
2.认真思考、讨论,积极发言总结,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
3.能通过小组讨论及教师引导,逐步把握作品的思想感情。
4.知人论世,正确评价人物,辩证的看到人生际遇,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
专题二
白居易“独善”与“兼济”并行的思想
所需课时
课上1课时+课下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进行本专题学习的前提是,学生通过网络、图书等途径搜集到白居易的相关人生经历、作品及作品鉴赏的资料,把握作者人生经历的不同阶段的不同思想,通过阅读、学习,结合本单元《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三篇诗文,通过作品透出的感情体会作者的思想主张及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学习中,通过问题设置,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预习,了解白居易的人生经历,把握其思想;
通过班级、小组讨论,深入了解作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及互帮互助的精神。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白居易的人生经历,逐步深入把握其思想主张。
2.“知人论世”,在了解作者人生曲折的经历基础上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情感。
3.设置相应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等方式开展研究性学习,深入分析文章内涵,作品把握思想主旨。
4.正视生活、学习中遇到的挫折、磨难,勇敢面对。
5.了解白居易的人生经历,逐步深入把握其思想主张。
6.“知人论世”,在了解作者人生曲折的经历基础上体会作品中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情感。
本专题问题设计
白居易的人生经历对其作品风格有何影响?
1.白居易人生经历的转折点。
2.不同时期,白居易的思想有何转变。
3.前后期作品中的思想变化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电子白板
常规资源
鲁教版唐诗宋词选读《长恨歌》及《卖炭翁》、《琵琶行》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
1.学生个人上网搜集关于白居易的资料,形成对白居易的比较客观的、全面的理解和认识。
2.小组推荐优秀资源,进行资料汇总,以形成大家共享的资源。
明确:
(1)白居易人生经历的转折点;
(2)作品分类,重点了解其讽喻诗。
活动二:
1.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其不同时期的作品有哪些,体现了哪些感情?
2.班级展示:选择一个时期的一首作品,分析其蕴含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怎样的情怀。
活动三:
1.思考:“独善其身”与“兼济天下”思想的缘起。
2.思考并讨论:不同时期两种思想对其作品所表达的思想内容的影响。
3.分析:《长恨歌》中体现的作者复杂的感情。
活动四:
写一写:历来学者对《长恨歌》的主题没有定论,通过本课的学习,结合作者的人生经历,谈谈你的看法。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积极参与小组交流,发言积极,态度认真。
2.汇总阅读,学习从不同的文章中选取有用部分进行整合分析,提高材料运用能力。
3.辩证看待人物及其作品,选取精华为我所用,指导自我成长。
专题三
不为文而作的白居易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在对白居易其人、其文有了充分深入的了解之后,深切的体会他的内心感受,感悟他忧国忧民、为民鸣不平的爱国爱人情怀。
主要同学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班级交流、成果展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全面准确把握白居易的经历、思想,并借鉴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得到感情与思想的生华,将学习落到实处。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辩证地来看待人生中的磨难,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2.体悟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爱国主义精神,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3.诵读传统经典,学习中华五千年积淀的优秀文化成果,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
本专题问题设计
读了《长恨歌》及《卖炭翁》,你对白居易有了哪些了解?
如何看待白居易的“独善”与“兼济”思想?
3.不为文而作的白居易及他的作品带给了你些什么?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电子白板
常规资源
搜集的相关资料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的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活动一:
小组研讨,通过专题的学习,结合作品及其人生经历谈谈你的认识。
班级汇报,以小组为单位自由发言,其他小组可以在其发言基础上再补充,或纠错。
活动二:
谈谈你对“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的理解。
活动三:
1.学生自由写作:我眼中的白居易。着重谈及白居易的人生态度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组内互相点评,学习借鉴,推选优秀作品在班内交流。
3.选出班级本次的佳作,张贴在班级宣传黑板上。
4.教师进行主题单元学习总结。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能“知人论世”地评价分析作品和人物。
2.合理借鉴他人成果,形成自己的独特观点,能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3.能立足文章、依据史料鲜明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4.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增强自己的团队协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