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3-1 主题单元设计模板
主题单元标题
咏物言志诗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中二年级
所需时间
四课时,课外1课时
主题学习概述(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选题源自鲁人版的《唐诗宋词选读》,对于唐诗宋词课本我没有按照顺序一篇一篇的来进行。数量太大,如果只是按部就班来讲解的话,学生容易学到反胃了。为了短时间内对于唐诗宋词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我对于课本重新整合,做了一个整体的规划。
学生不仅仅是只是学习这几首诗歌,我们每类专题都印发了一些拓展诗词,大约20首左右,首先是提前背诵课堂上展示的诗词,然后在学习过程中背诵其他拓展诗词,以求达到积累的目的,在积累中学生自己找寻学习诗歌的乐趣,来更好地提高学习效率。
诗歌学习形式构想:唐诗宋词的学习共划分为7个主题,即思乡怀人诗、咏物言志诗、山水田园诗、送别诗、战争边塞诗、即兴感怀诗、咏史怀古诗7个系列,我选用的《咏物言志诗歌》。咏物言志诗歌中的托物言志手法,在考试中是经常考的,学习本单元,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视野,而且能让学生从诗人的吟咏中学到一些励志的情感。所以,咏物言志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教会学生规范答题,更可以让学生思想上一个台阶。
本单元由《咏柳》《卜算子 咏梅》《马诗》《房兵曹胡马》《病牛》《在狱咏蝉》《石灰吟》七首诗歌组成,有选修课本内的,如《马诗》《房兵曹胡马》,也有课外选择的。这几首是非常经典的咏物言志诗歌,里面所包含的作者的情感也比较易于理解。学习这几首诗,对于整个咏物言志系列的理解会有一个很大的促进,可谓窥一斑而见全豹。
专题的划分是从诗歌所描绘的形象,塑造形象的手法以及诗歌蕴含的情感而设计的,三个专题呈层进式展现。
诗歌是最动听的语言,是吟咏抒怀抒情情感的产物,所以理解诗情为鉴赏诗歌的最重要一环。《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诗歌选修规定:“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并给予恰当的评价。本专题就是基于此而设立的。
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多样性的。划分为7个小组,每小组负责一首诗歌,借助网络平台、图书阅览,搜集咏物言志诗歌的材料。包括诗人的有关诗篇、生平、趣闻轶事,以及后人所写关于诗人的传记、评价等。另外还有书写唐诗、诵读唐诗、背诵唐诗、素描唐诗、绘画唐诗、表演唐诗等。其中书写唐诗、诵读唐诗、背诵唐诗、是每首诗歌的必选包,素描唐诗、绘画唐诗、表演唐诗是可选包,可以针对具体的诗歌来选择一种最适合的方式进行解读,即“3+1”模式。
预期成果:理解咏物言志的基本诗意,展示自己对于本组诗歌的理解,能够自己独立完成咏物言志诗歌学案并能规范答题,课后能写出自己对于本组诗歌的赏析性文章。
主题学习目标(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有关诗篇、趣闻轶事,以及后人所写关于诗人的传记、评价等。
2.能通过品味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掌握托物言志的手法,传神的细节描写、对比手法、直抒胸臆的手法等鉴赏咏物言志诗歌。
3.能运用所学的方法鉴赏相关的诗歌。
4.能撰写评论性和赏析性文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解感情,读准语音、语气,把握停顿、节奏,学会诵读诗歌的方法。
2.通过小组协作、分工合作方式搜索网络,查阅图书,搜集有关咏物言志诗歌的有关信息,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3.通过拓展延伸,联系现实生活,加深理解诗人所塑造的形象以及抒发的情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自己的情感体验感悟诗人的情怀,认同古代知识分子郁郁不得志时内心所蕴含的报国济世的人生追求。
2.在品味、探究中肯定自身价值,增强合作意识。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1.培养鉴赏诗歌的浓厚兴趣,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学修养。
2.阅读诗歌,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探索作品的丰富意蕴,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用历史的眼光和现代的观念审视古代诗文的思想内容,并给予恰当的评价。
3.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我国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学习古代诗词格律基础知识,了解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丰富传统文化积累。
4.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初步把握中外诗歌的艺术特性,注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现作品意蕴,不断获得新的阅读体验。
5.尝试进行诗歌的创作,展示成果,交流体会。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诗歌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诗歌中塑造形象的手法有哪些?
诗歌中所蕴含的情感是怎样的?
专题划分
1、与诗人相遇------阅读诗歌,走近作者,初识形象
2、与诗人对话------赏析形象,分析手法,体悟情感
3、我有我收获------学习拓展,知识反馈,巩固检测
专题一
与诗人相遇------阅读诗歌,走近作者,初识形象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与诗人相遇------阅读诗歌,走近作者,初识形象,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起着前提的作用,因为诗歌是抒情的产物,理解诗情为鉴赏诗歌的最重要一环。只有真正读懂了诗歌,才能为下面板块的学习垫下坚实的基础。诗人在生活中或者在仕途中有所郁结,又不能直接呼喊自己心中的不满,所以往往借助于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来寄托自己高洁的品行。如曾巩、陆游、李贺、杜甫、虞世南、李纲、于谦等等诗人基本都是这样的经历。
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理解诗人们的漂泊中的悲己情怀,理解他们在仕途坎坷中,在羁旅漂泊中所感受到的极大的痛苦,从而把握诗歌主旨,感悟诗人人格的魅力。基于这一主题,书写唐诗、诵读唐诗、背诵唐诗、素描唐诗、绘画唐诗、表演唐诗等多种形式,个人品味、小组协作、分工合作、网络搜寻、赏析评论等多样性活动相应启动。
学习成果: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有关诗篇、趣闻轶事,以及后人所写关于诗人的传记、评价等;大体讲述诗歌中作者塑造的形象,展示自己对于诗歌形象的认识以及赏析。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能了解诗人的生活经历、有关诗篇、趣闻轶事,以及后人所写关于诗人的传记、评价等
能感情诵读、背诵诗歌。
理解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
能用网络、小组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本专题问题设计
你所了解的诗人是什么样的?用流畅的语言描述你所要讲解的诗人的经历。
诗歌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诗人的书籍。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活动一:走近诗人
问题:
1你所了解的诗人是什么样的?
2诗人的人生分别经历了哪些起伏跌宕?你能用流畅的语言描述你所要讲解的诗人的经历吗?
学生自读诗歌,初步理解诗歌的情感。
小组代表发言,班级自由交流,师生互评,形成基本共识。
活动二:大体了解,直观感受诗歌中塑造的形象
问题:
1诗歌中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步骤:
1.借助网络资源,搜索几位作者的生平经历。也可在课外到电子阅览室阅读增强对于作者理解的真实性与深刻性。
2.课堂讨论、探究形象特点。
3.
教学评价
1.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知识总结全面、准确。
2.发言积极大胆,能准确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4.能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5. 能通过阅读分析简单概括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特点。
专题二
与诗人对话------赏析形象,分析手法,体悟情感
所需课时
2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与诗人对话------赏析形象,分析手法,体悟情感,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是一个核心,共分为2课时。
第一课时,是学生的阅读鉴赏,即学生展示小组研究成果。针对各小组展示的学习成果,学生自由点评,纠正错误,积累分数,互补有无。
第二课时,鉴赏指导:对于学生合作学习仍然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再进行点拨、讲解、升华,帮助学生解决问题。针对每类诗歌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如艺术手法的运用,情感的把握等。
学习成果:每一类诗歌把握的侧重点是不一样的,咏物言志诗歌重点是艺术手法的掌握,让学生在遇到类似诗歌时候不是无从下手,而是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脑子里有一条很清晰的主线。能够赏析诗歌中作者塑造的形象,展示自己对于诗歌形象的认识以及赏析。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能赏析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
能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作者的情感。
用网络、小组合作探究等学习方式展开学习。
本专题问题设计
你所理解的诗歌中塑造的形象有什么特点?
作者从哪些方面塑造的形象?
作者塑造形象时候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诗人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形象?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录音机,光盘,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有关诗人的书籍。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电子阅览室、家庭社会。
其 他
有关托物言志的手法,对比手法,烘托手法等。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第一课时:阅读鉴赏
各小组针对自己的诗歌,来进行创作。
活动一:书写唐诗
每个人选择自己喜欢的诗词,小组选出书写比较好的,张贴板报,书法展示。
活动二:诵读唐诗
每个小组对于诗歌进行感情诵读,形式自由,配乐配歌等。
活动三:背诵唐诗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环节。也是对于学生积累方面的一个基本要求。
活动四:除了书写唐诗、诵读唐诗、背诵唐诗以外,又分为三种活动,小组可以任选一种:
1素描唐诗
对诗歌进行改写,采用散文化的笔法。可以适当扩写,如对于思乡怀人诗,可以进行一些情节的构思,来展现人物的性格情感。要求有文采,有意境。
2绘画唐诗
让学生用绘画的方式展示自己对于诗歌的感受。注意其中一些色彩的搭配。要求绘画者上台来讲解自己为什么这样画,结合诗句进行独特解读。
3表演唐诗。
利用诗歌中的细节,来进行拓展,表演,以求理解诗歌的精华。要求有简单剧本,一切不能脱离诗歌,不能搞怪。
其实这第一课时,这四个活动也就是解决了学生对于诗歌中形象的理解。只不过不是老师循规蹈矩的问诗人笔下塑造的形象具有什么特点,而是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对于诗歌中的形象用独到的方式做一个独到的阐释。我们出现了很多好的案例,学生的作品很精彩,有绘画,有素描,还有的学生写了剧本来表演,绘声绘色,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是让学生在快乐的学习中有所收获。
第二课时:鉴赏指导
针对每类诗歌掌握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如艺术手法的运用,意象的赏析,情感的把握等。
活动一:赏析形象,
问题:
1概括出本组诗歌中形象的特点。
2你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学生再读诗歌,小组讨论。
小组交流,师生互评。
活动二:分析手法,
问题:
1诗人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塑造形象?结合诗句分析。
托物言志的手法,还有对比、细节、烘托等手法。
活动三:体悟情感,
1诗人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形象?
2请结合诗人的生平经历理解作者的情感。
步骤:
1.借助网络资源,小组提前预习交流,每个小组都有精彩的展示。学生真正对于诗歌有了自己独特的理解方式。2.课堂讨论、探究。
教学评价
1.小组合作积极主动,展示精彩传神。
2.绘画唐诗注意了色彩,表演唐诗注意了动作细节,素描唐诗注意了意境。
3.能通过阅读赏析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
4.基本领悟了托物言志的手法,还有对比、细节、烘托等手法。能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专题三
我有我收获------学习拓展,知识反馈,巩固检测
所需课时
1课时,课下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我有我收获------学习拓展,只是反馈,巩固检测,本专题是进行巩固检测。精彩的课堂展示,然后通过适当的学习拓展,来巩固提高所学的知识。教师采取多种形式检测反馈学习效果。如诗歌背诵,名句背诵,诗歌改写,诗歌仿写,写作运用,鉴赏练习等。
学习成果:能背诵诗歌。能独立鉴赏咏物言志诗歌中所塑造的形象,能规范答题。能写出自己的鉴赏文章。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和常用方法。
本专题问题设计
能用自己的语言解读诗歌。
诗歌中的形象有何特点?
本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何突出特点?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计算机网络平台,多媒体,课件。
常规资源
课本,学案。
教学支撑环境
教室
其 他
有关托物言志的手法,对比手法,烘托手法等。
学习活动设计(针对该专题所选择的活动形式及过程)
活动一:解读诗歌
问题:
1请用自己的语言解读虞世南的《蝉》,杜甫的《房兵曹胡马》。
此环节是让学生明白解读咏物诗的意象应概括物的特征,此类诗歌多为托物言志,要关注物的特征与人的品质的相通点,同时还应了解塑造事物的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虚写、实写
活动二:分析诗歌中的形象,并说出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
手法分析:
托物言志,以物喻人,环境烘托。
特点归纳
1、曲尽其妙------咏物,实写其形态、色泽特征,或写其所处环境,求其“形似”。
2、不滞于物------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3、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常用比喻、象征、拟人、对比。
4、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步骤:
借助网络资源,提前预习,做好学案 2.课堂讨论、探究、升华。
活动三:作业:课下1课时,完善学案,完成自己对于本组诗歌的赏析。
教学评价
1.个人探究和小组合作结合,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有所收获。
2.基本能把握诗歌中的形象,能从有形之物即形态、色泽、特征,把握到无形之物,即精神、品格等答题。
3.能掌握托物言志的手法,还有对比、细节、烘托等手法。能有感情地背诵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