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爱亲情单元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至爱亲情单元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2-12 14:23: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主题单元设计
主题单元标题
至爱亲情
作者姓名
所属单位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箱
邮政编码
学科领域 (在内打 √ 表示主属学科,打 +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
 音乐
 化学
+ 信息技术
 劳动与技术
√ 语文
 美术
 生物
 科学
 数学
 外语
 历史
 社区服务
 体育
 物理
 地理
 社会实践
 其他(请列出):
适用年级
高一
所需时间
5课时
主题单元概述 (简述单元在课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单元的组成情况,解释专题的划分和专题之间的关系,主要的学习方式和预期的学习成果,字数300-500)
本单元共,有两篇必读文本,两篇自读文本。所选文本既有传统的经典篇目,如李密的《陈情表》
,也有当代作家的作品,如贾平凹的《我不是个好儿子》。就文体而言,有文言文,也有散文,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表达人间亲情。安排本单元的学习,旨在让学生接受浓浓亲情的洗礼,提升自己的亲情世界。
主题学习目标 (描述该主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两位作家的生平经历及其在各方面的艺术成就。
2.反复诵读体味作品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力。
3.熟读成诵,能准确无误、流畅地背诵《陈情表》。
4.结合作者的经历,深入体会作品中蕴含的至爱亲情。
过程与方法:
1.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梳理、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掌握文言虚词“于”“以”的用法,准确翻译文言语句 。
2.正确评价和理解文本的观点和思想感情,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思想倾向,培养探究意识和能力。
3.搜集表现亲情的优秀诗文并举行读书报告会 ,培养围绕某一目标加强积累的意识和能力。
4。依据本文,进行写作练习,学会表达自己感受到的亲情。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接受浓浓亲情的洗礼,提升自己的亲情世界,学会感恩。
2.通过经典诵读,激发自己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
3.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研究成果,提升信息技术素养。
对应课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
1.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像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P6)
2.学习鉴赏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具有积极的鉴赏态度,注重审美体验,陶冶性情,涵养心灵。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P8)
3.在阅读中鉴赏,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用于分析和理解作品。(P8)
4.注重合作学习,养成相互切磋的习惯。乐于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鉴赏心得,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P9)
5.进一步提高记叙、说明、描写、议论、抒情等基本表达能力,并努力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能调动自己的语言积累,推敲、锤炼语言,表达力求准确、鲜明、生动。(P9)
6.借助工具书和有关资料,读懂不太艰深的古代诗文,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文名篇。(P10)
7.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阅读和鉴赏,如加强诗文的诵读,在诵读中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得到精神陶冶和审美愉悦;采用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感受和理解作品;提供必需的作家作品资料,或引导学生自行从书刊、互联网搜集有关资料,丰富对作品的理解。(P19)
主题单元问题设计
1.李密和贾平凹在作品中流露了哪些思想、观点和感情?
2.梳理、积累《陈情表》中重要的语言知识。
3.将自己的亲情故事讲述给学生听并组织成文。
专题划分
专题一:文本中的至爱亲情 ( 3课时 )
专题二:《陈情表》中重要的语言知识( 1课时)
专题三:我经历过的亲情故事 ( 1课时)
专题一
文本中的至爱亲情
所需课时
3课时
专题一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整合了教材中的作品,一篇是《陈情表》,另外是《我不是个好儿子》。在诵读的基础上,引领学生解读作品。体会作者蕴含其中的的情感以及作品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小组合作探究、诵读比赛、佳作展示等活动方式来让学生真正地走入作品中,走进作者的内心深处。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了解李密、贾平凹的生平经历及其在各方面的艺术成就。
2.反复诵读体味作品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能力。
3.熟读成诵,能准确无误、流畅地背诵《陈情表》。
4.结合作者的经历学习“知人论世”,深入体会作品中所蕴含的作者复杂的情感。
5 通过经典诵读,激发对古典文化的深沉的热爱之情。
本专题问题设计
1.结合注释,阅读《陈情表》,把握大意。
2.熟读《陈情表》《我不是个好儿子》,同桌互相说说文中写了哪些生活琐事?
3.我们应怎么看待李密的选择?
4.贾平凹到底是不是个好儿子?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鲁人版必修三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其 他
宣传吧佳作展示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第一课时:
1.学生自由交流:谈谈你所知道的作者的故事。
2.多媒体展示:李密、贾平凹的生平经历。
3.自由朗读:扫清《陈情表》中的字词障碍,并初步体会李密的矛盾心理。
4.小组研讨:归纳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重要句式,深入把握文章的内容。
5.朗读比赛:小组推举代表进行朗读比赛,深入体会至爱亲情。
第二课时:
1.熟读课文《陈情表》,把握文章的情感脉络。
李密陷入了怎样的两难境地??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矛盾?
2.小组探究:
(1)李密和祖母之间的感情如何?他们有着怎样的生活经历?
(2)熟读《我不是个好儿子》,同桌互相说说文中写了哪些生活琐事?
(3)《陈情表》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3.背诵比赛:
采取计时赛、小组接龙赛、随机抽取比赛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背诵的热情,把古诗文的教学落到实处。
第三课时:
1.、小组推举代表进行朗读比赛,深入体会至爱亲情。
2.小组研讨:从情和事的角度来解读两篇文章。
3.小组展示:小组推选代表进行讲解,教师只做适当地补充说明。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小组合作积极主动,组员参与度高,讨论热烈。
2.个人发言声音洪亮,能准确流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
3.能有感情地朗读文章,能引发听者共鸣。
4.能准确无误地背诵文章,重点字词掌握牢固。
5.能写出个性化的作品,作品展示有独到之处,对他人有借鉴意义。
专题二
《陈情表》中重要的语言知识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二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设计本组活动,旨在引导学生梳理、积累两篇文章中的重要语言知识,特别是其中的重点词语,掌握《陈情表》中的特殊句式,同时培养学生梳理积累语文知识的意识、能力和习惯。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摘录两篇文章中自己认为重要的词语,解释它们在文中的意义。
找出古今异义词 。
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梳理、积累文中重要的词语,掌握文言虚词“于”“以”的用法,准确翻译文言语句 。
找出特殊句式并翻译。
本专题问题设计
1.阅读过程中有没有不理解的词句?
2.《陈情表》中有些词语是不是与现代汉语不一样?
3.你了解的文言特殊句式有哪些?在文中出现了哪些特殊句式?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常规资源
鲁人版必修三教材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的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1、借助网络平台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及背景。
1.个人的学习成果上传班级交流平台,学生之间进行点评,主要是互相学习,以激活思维,激发灵感。
2.小组推荐优秀资源,进行资料汇总,以形成大家共享的资源。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掌握自主评点文章的方法,学会自己来解读文章。
4.有团队合作意识,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专题三
我经历过的亲情故事
所需课时
1课时
专题三概述 (介绍本专题在整个单元中的作用,以及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和学习成果)
本专题主要是进行成果展示活动。学生自由写作:我经历过的亲情故事。在前两个专题的基础上,自己提炼升华,写出自己对亲情的理解感悟。
本次活动主要是把个人的成果放在班级交流平台进行展示,并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交流评点,推选出佳作,进行宣传吧张贴展示,做好示范引领,把专题阅读的学习落到实处,让至爱亲情、感恩情怀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
本专题学习目标 (描述本专题学习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
1.讲述并写出自己经历的亲情故事。
2.利用网络平台交流和使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成果,陶冶情操。
本专题问题设计
1.你经历了哪些亲情故事?
2.我们是否带着感恩的心向亲人说些什么或做些什么?
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在此列出学习过程中所需的各种支持资源)
信息化资源
多媒体投影设备
常规资源
个人整理的相关资料
教学支撑环境
网络环境的教室
其 他
学习活动设计(描述本专题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活动)
1.讲述自己的亲情故事,并将其写成一段话或一篇文章。
2.小组研讨,推选出佳作,进入佳作交流点评。
2.学生交流:谈体会。
3.班级佳作展示。在小组推荐的基础上,推选出班级本次的佳作,进行宣传吧张贴。
4.教师进行主题单元学习总结。
教学评价
(列举本专题中要评价的学习要素和所使用的评价工具或方法)
1.写作能清楚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做到合情合理。
2.灵活使用班级交流平台进行学习,加大学习容量。
3.积极参与合作交流,增强自己的团队协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