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28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课件(28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2-24 22:2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汴河怀古》
——唐·皮日休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诗中评论的是哪一历史人物?
情境思考
课标: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学习目标
1.知道隋朝建立、统一与灭亡的史实,了解隋朝灭亡的原因。
2.掌握隋朝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大运河的概况、地位和作用,能够辩证地评价大运河的开通。
3.知道科举制创建的史实,理解科举制开创的影响。
581
589

十六
(前秦)
东晋



西

北朝:
南朝:
宋 齐 梁 陈
西魏 北周
东魏 北齐
北魏
探究导学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分裂对峙的局面,
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趋势。
1.隋的统一
建立时间:
都城:
建立者:
统一时间:
581年
杨坚(隋文帝)
隋文帝杨坚
长 安
长安
589年
“古来得天下之易,未有如隋文帝者。”——(清)赵翼
人口激增
垦田扩大
粮仓丰实
这些共同说明了什么?
隋朝的繁盛
隋统一全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促进发展?
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材料一: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宋】马端临《文献通考》
材料二:隋文帝初一统天下,就实现了两汉初年高、惠、文、景三代四帝六十年休养生息才达到的目标,文帝的遗产则足够以后五六十年的政务开支。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研读
隋朝在较短的时间内形成国家富庶、社会繁荣的盛世局面,史称“开皇之治”,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状元 榜眼 探花
举子看榜图
2.开创科举取士制度
隋文帝:分科考试
隋炀帝:设置进士科,
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科举制的历史意义有哪些?
材料一 “这一伟大帝国的各项设施中,没有哪一项能像开科举、从最有才华的青年中选拔政府官员那样,给予其创立者这么大的荣耀……在中国,学而优则仕,人人机会均等。”
——郭施拉《开放的中国》
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的
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
材料研读
材料二:
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3.开通大运河
概况
作用
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605年起
隋炀帝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2 700多千米
隋朝的大运河示意图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动脉
二长:二千多千米
三点:三个城市
洛阳
涿郡(北京)
余杭(杭州)
四段:分为四段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海河
黄河
淮水
长江
钱塘江
江都(扬州)
长安
六省:跨越六个省份(从北至南)河北
--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
隋炀帝为什么能够开通大运河?(条件)
①隋文帝时期,经济繁荣,为大运河开通提供了经济实力;
②国家统一,为开通运河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政治)
③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为基础。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
——(唐)胡增《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唐)皮日休《汴河怀古二首》
开凿大运河劳役繁重,是导致隋朝灭亡的主要原因
(1)积极:加强了南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2)消极: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体现了隋炀帝的暴政。
一分为二,辩证评价历史事件
中国大运河(The Grand Canal of China)
从历史上的“南粮北运”“盐运”通道到现在的“北煤南运”干线以及防洪灌溉干流,这条古老的运河至今仍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大运河是中国两千多年历史的现实见证,是保存中国古代灿烂文化最丰富的文化长廊、博物馆和百科全书。
——隋炀帝的暴政
隋炀帝乘龙舟游江都
琼花
4.隋朝的灭亡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
危害:耗费了大量国力(人力、物力、财力),
激化了社会矛盾
暴政:
(1)奢侈享乐,多次巡游。
(2)营建重大工程(东都洛阳、大运河、长城、驰道)。
(3)发动战争,三征辽东。
隋朝灭亡根本原因
618年,隋炀帝被叛军杀死,隋朝灭亡
隋炀帝被叛军杀死
隋炀帝
材料一 百役繁兴,六军不息,竭尽国力,大兴工役,唯其权力意志是用,根本不考虑民众的承受能力。
——袁刚《暴君隋炀帝评价的论辨——关于暴君之暴的政治分析》
材料二 唐太宗毫不含糊地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韩昇《盛世是这样治理的》
上述两则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成由勤俭败由奢。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6世纪末,隋朝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直接政治背景是( )
A.杨坚夺取了北周政权
B.隋文帝统一全国
C.隋炀帝修建大型工程
D.隋炀帝三征辽东
B 
2.经考古发掘,隋朝洛阳含嘉仓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史载,文帝末年,国家储备的物资和粮食足可供应全国五六十年。以上材料说明隋朝时( )
A.对外征战频繁 B.洛阳盛产粮食
C.社会经济发展 D.横征暴敛无度
C 
3.清末民初国学大师金松岑曾在诗中提到“唐家科第贵,进士门楣光。放榜集慈恩,名题雁塔旁”这反映了唐朝士人(  )
A.擅长诗作 B.崇尚科举
C.思想开放 D.注重门第
B 
4.大运河是世界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开凿至今1 400多年,是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宝贵遗产。涿郡到洛阳之间的一段运河是(  )
A.永济渠 B.通济渠
C.邗沟 D.江南河
A 
5.隋朝末年,各地起义不断,起义军以“罄竹难书”来痛斥隋炀帝的暴行。下列关于隋炀帝暴行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营建东都洛阳
B.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C.乘坐龙舟多次巡游
D.三次远征辽东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