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
九年级历史 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下列区域文明成果中,明显不同于其他文明成果的一项是( )
A.埃及金字塔 B.雅典政治制度 C.印度种姓制度 D.《汉谟拉比法典》
2.“身在罗马,就像罗马人一样行事”,这个西方谚语可以转译为成语“入乡随俗”。从历史文化的角度看,该西方谚语的形成说明( )
A.罗马文化渗入到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B.当时有很多外国人在罗马学习、生活
C.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 D.罗马帝国为了向外扩张修建了许多道路
3.下表是世界古代史上一次重要改革的主要内容。这次改革是( )
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
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
实行中央集权,废除世袭制度,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进行治理。
A.伯里克利改革 B.大化改新 C.1861年改革 D.明治维新
4.早在公元6世纪,罗马法就已经形成了法人制度、物权制度、不告不理原则、契约自由、占有、代理、不当得利、过失责任等制度、原则、概念和术语。这反映了罗马法( )
A.极力维护贵族的利益 B.旨在推动帝国扩张
C.有利于维护共和体制 D.重视调节社会生活
5.西方有一句谚语:“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据此判断,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桥梁和纽带作用是( )
A.中国人 B.法兰克人
C.罗马人 D.阿拉伯人
6.解读右边的示意图,能得到的有效信息是( )
A.封臣要直接承担国家的赋税兵役义务
B.封君与封臣关系一经缔结就不能改变
C.西欧庄园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经济单位
D.西欧封建等级制度通过层层分封形成
7.在亨利二世(1154-1189年在位)时期,英国剑桥市民支付300银币和1金币获得了包税权,而且国王的治安官不得随意干涉市民。这说明当时的剑桥( )
A.获得一定自治权 B.成为商人聚居地
C.加快工业化进程 D.建立君主立宪制
8.“中世纪晚期,西欧少数商人占据着生产资料,他们向乡村手工业者提供原料、甚至生产工具,并预付部分工资,最后收回制成的产品,并投放到市场出售。”材料反映了( )
A.基督教的传播 B.手工工场的产生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厂制度的确立
9.西欧的某个时期,有人曾愤愤地写道:几年来,每一个人都看到,所有劳动人民,包括面包师傅、梳毛工、高利贷者、银钱兑换商和各种各样的恶棍怎样变成了骑士。该现象反映了西欧( )
A.社会形态正处于变革中 B.无产阶级革命开始兴起
C.封建君主专制日益强化 D.人文主义思想逐渐普及
10.乔托(约1266-1337)的《圣弗朗西斯之死》中人物表情与动作各异,有的拿着旗帜,有的站立低头默哀,有的跪着祈祷,有的亲吻圣弗朗西斯的手和脚为他的去世感到难过。这表明乔托( )
A.追求平等和民主 B.具有人文主义精神 C.反对教会的统治 D.擅用浪漫主义手法
11.日本战国时代(1467-1615年)基督教信徒增长到30余万人,当时日本南部的大型多扇屏风上经常出现葡萄牙、荷兰等国的船只、航海、枪炮等元素,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南蛮文化”。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 )
A.日本政府开始向西方学习 B.中国对日本的影响力下降
C.葡萄牙垄断了东西方贸易 D.新航路开辟各地联系加强
12.14世纪的人文主义原本具有反对神学的倾向。17世纪后期,英国的洛克将人文主义发展为强调天赋人权、自然权利、经济自由,把重点放在了研究人的权利上,从而形成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在英国的兴起反映了,英国( )
A.天主教势力的衰落 B.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C.极力抢夺世界市场 D.资产阶级革命兴起
13.下图为著名历史学家贡德·弗兰克绘制的一幅全球贸易路线图。据图可知,该图描绘的是( )
A.1200-1400年的贸易状况 B.1400-1800年的贸易状况
C.1800-1900年的贸易状况 D.1900-2000年的贸易状况
14.16-17世纪,荷兰人发明了银行票据和支票来解决不同地区的商人使用不同货币的问题,又创建了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流动性最好的金融市场体系来解决商贸发展的投融资等问题。据此可知,当时荷兰金融业兴起的背景是( )
A.专制王权不断发展 B.欧洲封建制度加速崩溃 C.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D.地中海沿岸经济较繁荣
15.下表是19世纪下半叶世界贸易情况统计表。据表可推知( )
年份 世界贸易总额 (单位:亿马克) 主要国家所占比重(%)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50 145 23.3 10.3 8.9 ——
1870 374 24.5 12 9.1 6
1900 971 19 9 12 13
A.英国对外贸易总额逐步减少 B.工业化推动了世界贸易发展
C.美国工业生产能力超过英国 D.世界经济中心已转移到美国
16.18世纪中期,法国思想家马布里描述道:“岛上渺无人烟,天空晴朗,万顷碧波舒人心脾,它吸引我去建立一个人人平等、贫富与共、自由博爱的共和国。我们第一个法令是不得拥有私人财产。”这表明,马布里( )
A.觉察到了资本主义存在弊端 B.主张开展无产阶级革命
C.强力抨击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D.极力鼓动资产阶级革命
17.19世纪中期,英国议会通过法令,规定8至13岁的童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这一规定( )
A.反映了“福利国家”的建立 B.解决了当时的阶级矛盾
C.是工业革命发展的结果 D.丰富了工人的业余生活
18.某文献诞生后,欧美各国不断再版,被誉为“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所有国家的千百万工人共同的纲领”。这一文献是( )
A.《人权宣言》 B.1787年宪法 C.《共产党宣言》 D.《独立宣言》
19.“它总是经过筛选的,残缺不全的……只可能是作者当年经历的一部分,有些被记住了,有些被遗忘了。记住的东西,未必都是重要的;而被遗忘的东西,也可能是重要的。记住什么,遗忘什么,情况十分复杂,因人而异。”以上描述的是( )
A.回忆录类史料的特点 B.实物史料的特点 C.神话传说类史料的特点 D.官修正史的特点
20.分析历史现象中的因果关系,有助于建立合理的历史联系。下列选项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选项 因 果
A 颁布《汉谟拉比法典》 古巴比伦确立了种姓制度
B 日本进行大化改新 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C 中古西欧城市兴起 反映市民心态的城市文学兴起
D 马可·波罗来华 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
21.“庄园生产大部分自己需要的物品,有自己的铁匠、磨坊主、制革工人以及织布匠,几乎每个庄园里都有加工粮食的磨坊、造酒的酒坊。”这段记载说明庄园经济的特点是 ( )
A.对外开放 B.商品经济 C.自给自足 D.完成了工业化
22.随着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这反映了 ( )
A.西欧城市重新兴起 B.市民阶层逐渐形成 C.租地农场开始出现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3.14世纪以来,在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地,人们对天主教会的贪婪腐化及陈腐、呆板的生活提出批评。率先表达出这一思想的作品是 ( )
《神曲》 B.《最后的晚餐》 C.《哈姆雷特》 D.《天方夜谭》
24.纪录片《大国崛起》的解说词中有这样一段话:“割裂的世界开始连接在一起……不可思议的是,开启人类这一历史大幕的,并不是当时欧洲的经济和文化中心,而是偏居在欧洲大陆西南角上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这里的“两个面积不大的国家”指的是 ( )
A.意大利和罗马 B.意大利和英国 C.西班牙和葡萄牙 D.英国和法国
25.下列图示中,正确反映“三角贸易”的是 ( )
26.“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的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得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材料所述的“革命性”主要表现为 ( )
A.建立了议会制共和国 B.国王权力全部转移至议会
C.从传统君主专制向近代民主转变 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更多的参政权和选举权
27.1776年初,在北美殖民地一本50页的小册子《常识》中,公开提出北美独立问题。这本小册子立即引起轰动,三个月内售出30多万册。在一个人口不到300万的殖民地里,总共售出50多万册。从材料可见,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是 ( )
A.北美民众独立愿望强烈 B.英国殖民统治的残酷
C.北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D.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28.《全球通史》指出,口是一个极其无能且不公正,以致统治机构摇摇欲坠地陷于停顿状 态的国家。正是贵族政府的这种停顿状态,使野心勃勃、心怀不满的资产阶级有机会成功地夺取政权。口应是( )
A.法国 B.美国 C.俄罗斯 D.日本
29.有学者指出:“英国用‘光荣革命’的非暴力手段建立了一种新的政治制度……新制度营造出一种宽松、自由和开放的环境……否则,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该学者肯定英国( )
A.革命中没有出现暴力斗争 B.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革命确立了“王在法下”的基本原则 D.革命对于推动工业革命的作用
30.在马克思看来,资本主义社会体制、现存的工业文明赋予资本家的是统治的权力,而工人阶级则沦落为受奴役的对象。因此,他主张
A.终结工业革命 B.进行无产阶级革命
C.发动十月革命 D.建立国际工人协会
二、综合题(本大题3小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
31.(12分)希腊古典文化是人类宝贵的精神遗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记载了希腊著名神话《特洛伊》。19世纪70年代,德国人谢里曼对照《伊利亚特》故事里的描写,最终把特洛伊城挖出来了。挖出来的地方,和荷马史诗所描写的城市——其街道、布局等——基本一致,有力地证明了特洛伊战争确实曾经发生过,《伊利亚特》不是“诗”而是“史”。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三 在世界所有古老的文明中,希腊制度相当特别......讥讽的是,雅典以“民主”的标杆自诩,但当它试图以武力输出“民主”,用“民主”去征服希腊世界时,它最终摧毁了“民主”。
——摘编自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1)根据材料一,《伊利亚特》歌颂了怎样的精神?(2分)
(2)史料一般有实物史料、文献史料和图像史料三大类。材料二中的古城特洛伊属于哪类史料?荷马史诗《伊利亚特》能否作为史料直接引用?请说明理由。(6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希腊制度”的特点及其消亡的原因。(4分)
32.(14分).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而科学进步又将思想的解放引向更高层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应当像基督教要求的那样“轻视自己”,还是像古代哲学家所说的那样充当“万物的尺度”?这是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思考的根本问题,而最终他们选择了后者。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科学发展起来了,植物学、动物学、化学、天文学都呈现蓬勃发展之势,由于产生了人体解剖学,医学也向前进了一大步。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
材料二 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它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首先,启蒙运动的兴起就和它密切相关。受牛顿力学的启发,人们发现自然界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启蒙思想家在牛顿革命的启发、激励下所进行的种种思考,在历史上起过非常积极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现代文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进步。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
材料三 如果说机器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即缩短生产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的最有力的手段,那末,它作为资本的承担者,首先在它直接占领的工业中,成了把工作日延长到超过一切自然界限的最有力的手段。一方面,它创造了新条件,使资本能够任意发展自己这种一贯的倾向,另一方面,它创造了新动机,使资本增强了对别人劳动的贪欲。
——[德]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
(1)根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思想推动科学发展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牛顿力学对启蒙运动的影响。举例说明启蒙运动对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机器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现象始于哪次变革?概括马克思对科技进步的看法。(5分)
33..(本题14分)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船可能承载着一个故事、一段历史,甚至一个民族的兴衰荣辱。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和平之船)材料一 如图是郑和远航宝船。明朝初年,社会经济迅速发展,明成祖遂派郑和下西洋,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44丈4尺,宽18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一艘船可容纳千人,船队每天用指南针导航,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险恶条件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邦
(1)根据材料一,分析郑和下西洋取得成功的原因,与西方国家开辟新航路的目的相比,郑和时代的中国与海外各国的交往有什么特点?(4分)(不得摘抄原文)
(探索之船)
材料二 如图是哥伦布航海之船,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才开始。在这以前,只有各民族相对平行的历史,而没有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
(2)据材料二归纳,“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航探索”这一历史事件有何意义?(4分)
(创新之船)
材料三 如图是以蒸汽为动力的“克莱蒙号”轮船。在此船之前,水面航行船只以人力和风力作为动力,而以蒸汽为动力的“克莱蒙号”轮船于1807年8月17日在哈得逊河试航,并取得成功;它是由美国人富尔顿建造的。
(3)材料三中以蒸汽为动力的“克莱蒙号”轮船反映的是什么事件中在交通革新方面的成就?请写出同一时代交通领域中的另一项重要发明及发明者。(3分)
(罪恶之船)
材料四 如图是一艘行驶在大西洋上的贩奴船船舱和抵港的情景。英国船运业中心利物浦的一位作家这样写道:“我们的港口是靠非洲奴隶贸易积累起来的资本建立的,是以活人的血肉为代价奠定了我们事业的基础。”
(4)这些“关押在船舱里的黑奴”将被运往哪里?材料四揭示出“非洲奴隶贸易”产生了什么影响?(3分)2021-2022第二学期九年级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
历史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正确的,请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B D D D A B A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B C B A C C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D A C A C A A D B
二、综合题(本大题3小题,31题12分,32题14分,33题14分。共40分)
31.(12分)
(1)(2分)
歌颂英雄主义精神。
(2)(6分)
类型:古城特洛伊属于实物史料;
角度一:不能作为史料直接引用。理由:考古发现的只是其部分记载。
角度二:能够作为史料直接引用。理由:考古发现的特洛伊城,与《伊利亚特》描述一致。
(3)(4分)
特点:民主政治
原因:雅典霸权主义
(14分)
(1) 核心思想:人文主义。(2分)
原因:人文主义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摆脱基督教对人的思想的束缚;在人文主义的推动下,科学家们对各种学科进行大胆的探索和研究;在此过程中既实现了个人价值,更推动了科学的发展。(3分。言之有理即可)
(2)影响:牛顿力学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动摇了传统的宗教信仰,推动了唯物主义思潮的传播。(2分)
作用:启蒙思想在北美的传播,推动了美国独立战争的爆发;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作了重要的理论准备。(答对任意一点给2分,共2分)
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2分)
看法: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效率;资本家延长了工人的劳动时间,增强了对工人的剥削。(答对任意一点给1分,共3分。言之有理亦可)
(14分)
(1)原因:经济发展,国力强盛;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在航海上广泛应用。(2分)
特点:和平友好,平等交往(或不以殖民掠夺为目的)。(2分)
(2)新航路开辟以后,欧洲与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从此开始。(4分)
(3)第一次工业革命。(1分)蒸汽机车、斯蒂芬森。(2分)
(4)美洲。(1分)影响:促进了欧美资本主义的发展,给非洲带来巨大灾难。(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