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0.1《兰亭集序》说课课件(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10.1《兰亭集序》说课课件(2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3.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4 20:08: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4张PPT)
兰 亭 集 序
王羲之



教学反思

教学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分析



※高教版中职语文教科书拓展模块第二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学习重点是古诗文赏析,要初步掌握古诗文赏析的基本方法,提高文言文直译能力。
※一反魏晋时期流行的消极虚妄的人生态度,暗含把握当下人生,不宜空谈玄理的真实乐观的态度。
一、教材地位
※20会电(2)班,中职二年级
※有一定的基础,但还不够娴熟
※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参差不齐
※较难真正理解作者的生死观
※较难理解文中的情感变化
二、学情分析
在教学中,应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方法,尽量做到深入浅出,让学生理解文章的核心教育价值。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序文的特点;掌握“修、期、致、临、次”等实词的意义,“之”“于”“所”“夫”等重点虚词的含义;背诵全文。
2.技能目标:体会文章精练优美、自然清新的语言,提高感悟语言的能力;借助注释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提高文言阅读能力。
3.素养目标: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把握作者的生死观;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把握作者的感情变化,以及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背诵全文。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文中由喜到悲的感情变化,把握作者的生死观;认识作者深沉感叹中所蕴含的积极情绪,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了解有关文体知识;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疏通文意,重点落实文言实词、文言虚词、特殊句式。
第二课时
欣赏课文,认识作者感情的转变及原因,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一、课时安排
教学环境:课前布置预习,让学生查资料,了解作者的有关情况;借助课文注释及有关资料,掌握重点字词,疏通文意。
教学资源: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
二、教学环境与资源
诵读法。诵读的形式精彩多样,有教师范读,学生自主诵读,学生齐读,学生变式诵读等。
点拨法。点拨法能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与研究,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
合作探究法。以小组或集体的组织形式,围绕某一 教学要点或专题,展开合作讨论。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
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环节二:复习旧知,夯实基础
环节三:展示学习目标
环节四:文本欣赏
环节五:小结
环节六:布置作业
教学步骤
※成语“入木三分”
※书法作品《兰亭集序》
设计意图
感受《兰亭集序》的书法魅力
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
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步骤
※请一名学生上台板书作者“王羲之”的名字,同时请一名学生说说题目的含义。
※完成课后练习一、二、三题。
设计意图
评价板书,培养兴趣
回顾背景,把握钥匙
夯实基础,落实重点
环节二:复习旧知,夯实基础
学习目标
※了解兰亭宴集经过,认识作者感情的转变及原因。
※联系时代特点,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设计意图
强化学习的目的性和指向性,有的放矢。
环节三:展示学习目标
整体感知,把握情感
※教师范背课文。
※学生思考:作者的情感有哪些变化?
设计意图
范背课文,示范引领,培养兴趣,尽快成诵。
情感变化,学习重点,整体感知,奠定基础。
环节四:文本欣赏
品兰亭之乐
三个问题,层层深入
侧重内容;挖掘情感;探讨内涵
分工合作,培养合作学习能力
环节四:文本欣赏
※请同学们阅读第一自然段,讨论完成“兰亭集会会议活动记录”。
※讨论:兰亭之乐,乐在哪里?
※深入思考:这种“乐”是不是一种源自内心的永恒的“真乐”?
教学步骤
设计意图
环节四:文本欣赏
教学步骤
※变式诵读第二自然段。
※思考:作者因何而痛?
※教师谈谈对“痛”的理解。
设计意图
变式诵读,感受“痛惜”之情
挖掘痛因,培养自主学习
教师谈“痛”,加深学生理解
思兰亭之痛
教学步骤
※思考:作者的悲情缘何而生?
※这种“悲”是“悲叹”,也是“悲观”吗?
※作为“后之览者”,读完文章你有什么感悟?
设计意图
扣住文本,理解千古同悲的情感
联系时代背景,认识蕴含的积极情绪
结合自身实际,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观
环节四:文本欣赏
悟兰亭之悲
珍惜时光,心中有太阳,脚下有力量,为了理想,能坚持,不懈怠,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之歌和精彩人生。
——习近平
设计意图
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奋进,书写精彩人生的情怀
环节五:小结
※布置作业:整理文言知识;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
呼应教学目标
环节六: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多种形式的诵读,使学生与作者进行面对面地沟通与交流,产生心灵之间的感染与共鸣,从而在更深的层次上感悟文本,感悟人生;同时,诵读教学使学生对文本尽快形成背诵,并且对中国古典文化更加热爱。
※合作探究教学,能充分培养学生合作能力与竞争意识。
教学反思
预设效果
可能存在的问题
※由于学生认知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学生对作者的生死观领悟不够透彻,教师需进一步加强讲解;信息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