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曼底”号遇难记
【学习目标】
1.归纳整理词语,培养自学能力。
2.感悟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形象。
3.亲近文学、热爱文学、走进文学之门的兴趣。
【学习重难点】
感悟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形象。
【学习过程】
一、预习感知
1.给加点字注音。
湍急( ) 猝然( ) 肇祸( ) 酣睡( )
2.填空。
(1)雨果是 国浪漫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 》、《 》、《九三年》等。
(2)《“诺曼底”号遇难记》体裁是 ,它按照“雾海夜航→ → →盛赞船长”这一海难发生过程安排情节,主人公是 。
3.解释下列词语:
(1)相提并论:
(2)井然有序:
(3)纹丝不动:
(4)镇定自若:
二、轻松课堂
1.哈尔威船长说:“必须把60人救出去。”文章指出:“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船长真的把自己忘了吗?
2.“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3.一条木船破了,舱里进满了水,单凭破船本身的浮力已承受不了船上一对夫妻和一个即将成年的儿子的重量,他们又都不会游泳,怎么办?远处有一条船正在驶来,但坐等获救是不可能的。试想像并描述当时的情景,设想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4.下面句子末尾的横线上应选填哪一项才能与上文衔接?
这是一个美丽的环,当它一半没在地平线下,另一半横过天空的时候,人们就说,这是一条天河, 。
A.多情的织女和牛郎被它隔开了。 B.它把多情的织女和牛郎隔开了。
C.它怎能把多情的织女和牛郎隔开呢? D.它不能不把多情的织女和牛郎隔开。
5.填入空白处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说早期的环境污染是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历史局限, 近10多年来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国际污染日益严重了。这不是某个国家能独自解决的, 国际间的共同协调和联合行动, 实现人类与自然的重新和谐。
A.尽管 那么 只有 才能 B.尽管 所以 只要 就
C.如果 那么 只有 才能 D.如果 所以 只有 就
6.下列四句,最能表达教师献身精神的一句是( )
A.教师像蜡烛一样,虽然毁灭了自己,但是照亮了别人。
B.教师像蜡烛一样,即使毁灭了自己,也要照亮别人。
C.教师像蜡烛一样,一边毁灭自己,一边照亮别人。
D.教师像蜡烛一样,宁可毁灭自己,也要照亮别人。
7.(天津03年中考)下列成语中加点字的含义与所给出的义项完全一致的一组是:( )
A.机会:日理万机 随机应变 B.更加:精益求精 老当益壮
C.名声:莫名其妙 名不副实 D.渡口:无人问津 津津有味
8.(淄博市03年中考)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聊斋志异》(第三组)特种邮票首发式于2003年5月16日在淄博市 举行。
②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广大医务人员义无返顾,冲锋在前,用生命 了救死扶伤的壮丽篇章。
③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牺牲在抗击“非典”的战场上,生前,她留下了一句 的话:“这里危险,我来!”
A.热烈 谱写 记忆犹新 B.隆重 谱写 刻骨铭心
C.隆重 编织 刻骨铭心 D.热烈 编织 记忆犹新
三、课外加餐
(一)读选文,回答问题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六十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有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这股你推我搡的势头,险些儿把小艇都弄翻了。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蓦地,立时立刻,就要丧命,这怎么能不叫人失魂落魄!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海水淹了。”“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船长喊了一声:“奥克勒福大副!”大副回答:“到。”
船长问道:“还有多少分钟 ”“二十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
“在,船长。”
“哪个男人胆敢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大家立刻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玛丽”号也放下救生艇,赶来搭救由于它肇祸而遇险的人员。
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殴斗。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已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已救人。
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1.面对猝然而至的变故,人们的表现是怎样的 而船长的表现又是怎样的 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文段中,详细描写了船长和船员的对话,有何用意
3.读画线句子,你如何理解船长的行为
4.谈谈你对船长的看法。
5.面对哈尔威船长,你不想对他说点什么吗?送他一句名言吧。
(二)七彩世界
幸存者的记忆
“大舜”号在渤海湾中,再现了“泰坦尼克”号的悲壮。302人只有22人生还,其中居然有一位女性。
她叫董颖,今年26岁,是个美女子,在青岛帮人卖服装,她是只身去大连玩的。当警铃第一次拉响时,头一次坐船,而且又是在茫茫无边、浪高五六米的大海上,董颖吓坏了。她不知救生衣如何穿,泪水止不住地流在美丽的脸庞上。这时有两位还没穿上救生衣的大哥走了过来,帮她穿上了救生衣。
董颖看到滚装船的通道上乱作一团,想到了最坏处。她手足无措地向着惊慌失措的人群跑去,发现那里的男人们都主动让出一条道,让妇女、儿童和老人先上甲板。
经过数小时垂死挣扎后,“大舜”号倾倒在大海中,船舱一下被水淹没了。同舱的几名男子用各种器物,还使用了头颅和拳头,终于击碎了钢化玻璃窗,第一个逃出这个船舱的是董颖——男人们再次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她。不过,她也只是在大海中任凭风浪摆布。突然她看到一条橡皮救生筏,那上面已有一位老人,老人向她伸出援助之手,她花了九牛二虎之力也没能爬上去。这时大浪将一个男子送到了她和救生筏的旁边,那位男子毫不犹豫地倾全身之力,把董颖顶上了救生筏。当董颖再来向他伸手时,两只手就差那么小小的一点距离,一个巨浪将那位大哥卷入海底,再也没有起来……
董颖懵了,她的心受到了极大的震撼。真的,她不知道该怎么向这位大哥的爱妻和孩子交待了……
筏子依然在死亡之海上荡着秋千,董颖放声大哭。那个老人便安慰她:“不管结局如何,我都会尽全力帮助你,因为你还年轻,而我已经活了大半辈子了。”
这样说着,董颖止住了哭声,她也看到了海上亮色。可一个大浪将筏子掀翻,董颖死死缠住了筏绳,而那个给她力量的老人,转眼就消失在大海中……
董颖根本不会游泳,她只是在踏上“大舜”号之前,看过溺水自救的电视片。她将两个指头伸进鼻子里,拼命地用嘴呼吸,不让水灌进鼻子将自己呛死。过了很久很久,董颖发现自己随筏子到了岸边,有人拉她,可没拉住,又漂远了一点,岸边也是惊涛拍岸,她随时可能被反弹到海里。董颖好聪明,她忙将筏绳解开,又是一个浪将她送到了岸上。这时一个渔民用羽绒服包住了她,她活了下来。
真可谓生死之劫啊!惊魂未定的董颖说,帮了她的男人们,其中哪一个不到位,哪怕是相差一秒,她都可能葬身大海。为她而去的男人们,伟大、无私,将会在大海中永生。她要将这个故事告诉世世代代的人们。
这些天,大海中漂泊着一束束百合花,这里面也有董颖的一份心思。董颖那双忧伤而妩媚的大眼睛,盈满泪水。
记忆是残酷的,也许永远都抹不去。年轻的董颖将会永远活在一种感动和万般怀念中,生命里将没有任何私心杂念,圣洁而美丽。
1.第一段中的“居然”是什么意思 用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2.第二段为什么要特别提到董颖是“只身”去大连玩 “只身”是什么意思
3.文中多次写到董颖被吓坏了,这样写的作用是 。
4.“筏子依然在死亡之海上荡着秋千”一句用了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当时 的情况。
5.本文共有11小节,用“||”在小节号后划分层次。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⑾
6.文章结尾说“记忆是残酷的”,为什么
参考答案
“诺曼底”号遇难记
【预习感知】
1.tuān cù zhào hān
2.(1)法、《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2)小说、海难发生、舍己救人、哈尔威船长
3.略
【轻松课堂】
1.成文成理即可
2.人中总是有崇高,有卑劣,生死存亡关头,有人自私本性大暴露,有人则会激发起正义、责任和天良,所以说“事情总是这样”。
3.办法只能是:一个人或两个人离船入水,扶着船体立于水中,以等待远处的船来救。当时的情景:三个人谁都想自己下去,各有理由。可认真设想是谁先跳下水去,把当时的情景想得感人一点。
4.B 5.C 6.D 7.B 8.B
【课外加餐】
(一)
1.人们慌乱,失魂落魄,惊恐万分,争先恐后地逃生。船长镇定自若,处理果断,舍己救人,感受到船长的人格魅力,灵魂的伟大(成理成文即可)
2.表现船长的镇定自若和有条不紊以及他丰富的经验。
3.言之成理成文即可
4.略 5.略
(二)
【七彩世界】
1.“居然”表示出乎意料,说明董颖一个弱女子能逃生令人惊奇,引出下文。
2.“只身”说明董颖没有同伴,所以救她的那些人都是陌生人,更突出了救人者的高尚。“只身”是独自一人的意思。
3.说明董颖如果没有人帮助肯定难逃一死,突出了男人们的帮助对她的重要。
4.比喻;非常危险,随时都可能葬身大海。
5.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⑾
6.因为记忆中有那么多人都死去了。
PAGE
4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