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光现象京改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培优(1)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几个现象中,可以用光的反射现象来解释的是:( )
A.用放大镜能看清楚书上较小的字 B.在太阳光下,物体的后面有影子
C.在穿衣镜前看见自己身后的书桌 D.水中的鱼看起来变浅了
2.在区政府的领导和广大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新冠疫情在巴南区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小瑶出门前想看看口罩的佩戴是否符合防疫规范,于是她站在距竖直的平面镜前1m处,如果小瑶向平面镜靠近0.2m,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小瑶在镜中的像将变大 B.小瑶在镜中的像将变小
C.镜中的像将远离平面镜 D.小瑶与镜中的像相距1.6m
3.如图所示,鱼缸中只有一条小鱼,而眼睛从A点可以观察到两条,一条鱼的位置变浅,另一条鱼变大,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大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B.两者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C.小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大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D.两者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4.小川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未画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照相机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下移动
C.如果用不透明纸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光屏上不能成像
D.要使光屏上的像变小,只需将蜡烛远离凸透镜
5.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使用,正确的是( )
A.应将被拍照的物体放在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内
B.应把被观察的物体放在放大镜的焦点上
C.应把被放大的物体放在幻灯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之外
D.物体远离照相机,胶片上的像变小
6.有一圆柱体PQ,平放在凸透镜的左侧,具体位置如图所示。则该圆柱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是( )
A. B. C. D.
7.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最好在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
B.最好选用较薄的玻璃板进行实验
C.把光屏放在玻璃板后面像的位置,光屏上没有像出现
D.根据“物近像远”,物体靠近玻璃板时,所成的像远离玻璃板同时变大
8.如图所示,是钓鱼爱好者在水边垂钓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面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实像
B.遮阳伞能遮阳是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
C.钓鱼爱好者看到水中的鱼是变浅的实像
D.水中的鱼看到钓鱼爱好者是变矮的虚像
二、填空题
9.一束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则入射角为 _____,保持平面镜不动,使入射角减小10°,则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的夹角为 _____。
10.(1)投影仪发射的多彩影像是由红、______、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并在屏幕上发生______,使全班同学能在各个不同位置共同观赏。
(2)臭氧层是地球的“保护伞”,能吸收绝大部分来自太阳的______(红外线/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受伤害。
(3)看到湖水中游动的“鱼”比其实际位置要______(深/浅),这是因为光从水中斜射向空气时发生______。
11.如图所示,平面镜竖直放置在水平面上,一支直立的铅笔从平面镜前40cm处正对平面镜匀速靠近它,经过2s后铅笔与平面镜间的距离变为10cm。该过程中铅笔在平面镜中所成像的大小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铅笔的像相对于平面镜的速度为________cm/s。
12.如图所示是抚顺的地标建筑“生命之环”和它在水中的倒影共同组成的数字“8”,若“生命之环”最顶端距离水面155m,那么这个数字“8”的高度是______m。而这个数字“8”的下半部分是由光的______形成的______像。
13.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我国古代早就有人对自然现象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留下了许多史料记载。如:“潭清疑水浅”,说的是光从___________中射向___________中时发生了___________现象;“池水映明月”说的是光的___________现象。
14.如图所示,一盏探照灯的灯光与水平面成50°角射向水池,在没有水的池底C处形成一个光斑,则入射角大小为 _____,在逐渐注水的过程中,折射角大小 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B处的人看到池底的光斑将 _____移动。(选填“不会”、“向左”,“向右”)
三、作图题
15.(1)请作出一束光从空气射向水面后的光路图;
(2)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请在图中作出物体通过凸透镜所成的像。
16.如图所示,、是镜前一点光源发出的光线经平面镜MN反射后的两条反射光线,请在图中标出点光源和像点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图。
四、实验题
17.如图所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中:
(1)在玻璃板前面放置一支蜡烛A,再拿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跟前面那支蜡烛A的像________。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看到玻璃板前点燃蜡烛的像,故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_(填“虚”或“实”)像;
(2)记录了如下实验数据:
物距/cm 像距/cm 像与物大小比较
第一次 12.0 12.0 等大
第二次 15.0 15.0 等大
实验表明,像与物体的大小___________。像到平面镜的距离___________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18.如图所示是小兴“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1)该实验以玻璃板为反射面,以点燃的蜡烛A为成像物体。实验应该选择在______(选填“较亮”或“较暗”)处来做效果更好;
(2)在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时,移动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B与A大小相同),眼睛应在蜡烛______(选填“A”或“B”)这一侧观察,直到B与A的像完全重合;
(3)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光屏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烛焰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是_____像。
19.小李和同学一起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如图所示;
(1)实验前,应调节凸透镜、蜡烛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2)小明经调节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像,小明用不透明的纸挡住透镜上半部分,则光屏上所成的像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如果像的位置偏高,为了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把蜡烛向______(选填“上”“下”)调;
(3)调节好蜡烛的高度后,她把蜡烛从图中位置移到C点处,此时光屏上的像很模糊,为了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这时成的是倒立______的实像;(选填“放大”“缩小”“等大”)
(4)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时,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以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放置适当的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才能实现,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就是利用这种透镜矫正的。
五、计算题
20.-300度和+200度的眼镜片,哪个是远视镜片?它的焦度是多少?焦距是多少?
21.利用激光束测量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是目前最为精确的方法,测量工具是一架天文望远镜、一台激光器和登月行动中留在月球上的角反射列阵。如图所示,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的宇航员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在上边放置了一台角反射器。后来,人们又不断把角反射器送到月球,其中阿波罗15号的角反射器列阵由300块角反射镜组成,测月的误差已经减少到15cm。
(1)科学家们为什么不利用高能量、方向性好的超声波测量地球和月球之间的距离呢
(2)若从发射激光开始到接收到反射回的激光共用时2.56s,则月球和地球间的距离约为多少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
参考答案:
1.C
2.D
3.B
4.A
5.D
6.B
7.D
8.B
9. 45o 70o
10. 绿 漫反射 紫外线 浅 折射
11. 不变 15
12. 310 反射 虚
13. 水 空气 光的折射 反射
14. 40°
不变 向右
15.(1);(2)
16.
17. 完全重合 不能 虚 相等 等于
18. 较暗 未点燃 A 虚
19. 同一高度 完整 上 右 放大 凹透镜 近视
20.+200度属于远视镜片;它的焦度是2 m-1;焦距是0.5 m.
21.(1)1;(2)3.84×105 km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