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基础巩固(1)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如图所示的装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后面有两个矿泉水瓶,左侧是通过水杯看到的矿泉水瓶,此时装水部分的玻璃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凸面镜
2.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2厘米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5厘米 B.6厘米 C.7厘米 D.10厘米
3.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如图所示,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小于8cm
B.一定等于8cm
C.一定大于8cm
D.可能小于8cm,也可能大于8cm
4.我们经常提到的像: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 ③放大镜成像 ④电影屏幕上的像 ⑤相机胶片上的像,其中(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④⑤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⑤
C.由于反射而成的像是②③④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①③④⑤
5.如图所示,利用图甲来测凸透镜的焦距,利用图乙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在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图甲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
B.图乙中光屏上成一个倒立放大实像
C.图乙中若将凸透镜用不透明的物体遮住一半,则光屏上还是完整的烛焰的像
D.图乙中如果凸透镜不动,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可以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6.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若把物体向透镜方向移8cm,又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则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cm B.10cm C.9cm D.5cm
7.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18cm处沿主光轴移到4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变小,像距变大 D.像变小,像距变小
8.在我国的“太空授课”中,女航天员王亚平制造了一个小水球(相当于凸透镜),我们通过水球看到了她的“倒影”,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倒影”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水球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C.“倒影”不能成在光屏上
D.若王亚平距水球距离变近,“倒影”会变大
9.小阳同学为了进一步了解“视力娇正”的原理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并在光屏上得到了蜡烛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仍然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该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
B.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远离透镜,仍然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该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
C.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远离透镜,仍然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该镜片可以矫正近视眼
D.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远离透镜,仍然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该镜片可以矫正远视眼
10.对于下列四个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图中烛焰通过小孔成的像,实际是烛焰的影子
B.b图中为观察到蚂蚁正立、放大的像,蚂蚁离透镜的距离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c图中用相机拍照时,物体只能放在相机镜头前二倍焦距之外
D.d图中人通过平面镜成像,人离平面镜越远,像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小
1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小组测量出物距和像距的数据,并绘制成如图所示的图像,根据图像可知( )
A.该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B.当物距为30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当物距为8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5cm处移至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大
二、填空题
1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______cm,焦距大小为______cm;固定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移到25cm刻度线处,要在光屏上再次看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13.夏天的雨后,小草的叶子上有雨滴,透过这些雨滴,可以清晰地看到下面叶子的叶脉。这时,雨滴相当于一个 ______(选填“凸透”或“凹透”)镜,看到的是叶脉 ______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像。
14.如图所示,在玻璃后适当位置放一幅画,向杯子中倒入水后,可观察到画颠倒的现象,这是由于倒入水后杯子相当于______镜。此时,若要将画的像重新颠倒回来,画应______杯子(选填“远离”或“靠近”),理由是______。
15.如图所示是在今年12月9日的天宫课堂上,宇航员王亚平在神舟十三号航天器中做的一个实验。在圆形水球中注入一个气泡,水球中形成了一正一反两个像。形成倒立的像是因为水球原本就是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可以通过它看到一个倒立的______(填“实像”或“虚像”)。由于中间部分有气泡,成像时起到了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的作用,使我们看到了正立、缩小的像。
16.幻灯机与投影仪的不同是它直接把像水平投到屏幕上,不需平面镜反射光。为了看到正立的像,应把幻灯片______(选填“倒”或“正”)放。要使屏幕上的像大一些,应将幻灯机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屏幕,并将镜头与幻灯片的距离_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
17.检修工人在查看线路密集的电路板时,为了看清线路的连接情况,常透过一个较大的透镜进行观察,这个透镜应该是___________透镜(填“凸”或“凹”),工人看到的是放大的___________ (填“实”或“虚”)像,电路板到透镜的距离应___________;检修时还用到了照明灯,这是为了照亮___________(填“透镜”或“电路板”)。
18.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蜡烛距离凸透镜36cm时,像清晰地成在距凸透镜20cm光屏上,看到的是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像(选填“实”或“虚”),所用凸透镜的焦距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8cm。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这一特点人们制成了______。
19.随着年龄的增长,大部分人都会出现“老花眼”的现象,若已经形成老花眼则应佩戴_____透镜制成的眼镜来辅助,这种透镜对平行光有_____作用。
20.一幅如图甲所示的漫画立在桌面上。小霞把一个装水的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小霞观察分析:装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横切面中间厚,边缘薄,起到凸透镜的作用,使图片横向放大、颠倒,透过水杯看到的是老鼠的______(填“实”或“虚”)像,此时老鼠到玻璃杯的距离满足______(填“f<u<2f”或“u>2f”或“u<f”)。
三、作图题
21.如图所示,S为一点光源,S'为其像点(作图时请保留必要的辅助光线):
(1)请作图确定凸透镜左侧焦点F的位置;
(2)画出S发出的光线SA通过凸透镜后的光路图。
22.两条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
(1)该透镜是_________透镜(选填“凹”、“凸”)。
(2)光线a从空气射向玻璃砖。①在图中画出a的反射光线;②大致画出a进入玻璃砖中的折射光线;③标示出折射角r。(__)
四、实验题
2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10 cm的凸透镜A固定在光具座上50 cm刻度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如图所示。
(1)为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该进行的实验操作是;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使之与______;
(2)保持蜡烛与凸透镜在图所示的位置不变,为了找到烛焰清晰的像,光屏应在光具座的______移厘米(选填“50~60”、“60~70”或“大于70”)刻度范围内移动;
(3)保持蜡烛与凸透镜在图所示的位置不变,用焦距为15厘米的凸透镜B替换凸透镜A,应将光屏向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得到______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
24.小梁“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时:所使用的凸透镜焦距是15cm。
(1)如图所示,分别放置蜡烛、凸透镜和光屏,调节___________;
(2)当把凸透镜固定在50cm刻度线位置,蜡烛固定在30cm刻度线位置时,光屏应在___________(选填“Ⅰ”、“Ⅱ”或“Ⅲ”)区域内左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若得到清晰的像后,只将光屏和蜡烛的位置对调,则像的大小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屏上的像清晰时,小梁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和蜡烛之间,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不清,她应该向___________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当凸透镜成虚像时,物距增大,像距会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蜡烛逐渐燃烧变短时,光屏上烛焰的像随之___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C
3.A
4.A
5.C
6.C
7.D
8.D
9.C
10.C
11.B
12.20.0 10.0 左
13.凸透 正 放大
14.凸透 靠近 物距小于凸透镜一倍焦距时成正立的像
15.凸透镜 实像 凹透镜
16.倒 远离 减小
17.凸 虚 小于透镜的一倍焦距 电路板
18.倒立 缩小 实 小于 照相机
19.凸 会聚
20.实 f<u<2f
21.
22.凸
23.蜡焰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60~70 右 缩小
24.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III 变小 远离 增大 上升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