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练习(2)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关于实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光屏能接收到的像是实像 B.物体经凸透镜一定成实像
C.物体经平面镜可以成实像 D.实像一定是正立的
2.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致近视眼,近视眼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图中关于近视眼成因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3.对于下列四个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图中烛焰通过小孔成的像,实际是烛焰的影子
B.b图中为观察到蚂蚁正立、放大的像,蚂蚁离透镜的距离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c图中用相机拍照时,物体只能放在相机镜头前二倍焦距之外
D.d图中人通过平面镜成像,人离平面镜越远,像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小
4.在利用太阳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小华将凸透镜正对阳光,再把一张白纸放在它的下方,如图所示,当在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时,测得这个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L保持不变),然后另一同学将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凸透镜与太阳之间,纸上呈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与测得的距离L的关系正确的是( )
A.f >L B.f 5.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若把物体向透镜方向移8cm,又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则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cm B.10cm C.9cm D.5cm
6.小强同学在光具座上做“研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当光屏、透镜及烛焰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由此判断,他所用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大于20cm
B.一定在10cm到15cm之间
C.一定小于10cm
D.一定在15cm到20cm之间
7.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对视力影响较大。如图所示是一束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前,则该同学是( )
A.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C.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D.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8.为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工作,切实保障全市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牡丹江市呼吁广大市民自觉遵守“扫码、测温、戴口罩”的出行管理要求。进入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要用手机扫描健康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被扫描的健康码是光源
B.手机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C.扫码时,健康码应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D.扫码时,健康码经摄像头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二、填空题
9.某同学用焦距为15cm的放大镜观察邮票,邮票与放大镜的距离应该_______15cm(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所成的像是放大、_______立的虚像。
10.人脸识别技术已在火车站、机场安检有广泛应用,微信、支付宝也可刷脸支付,使现代出行、生活更加便捷,“刷脸”过程中,摄像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面部经摄像头成________立、缩小的________像。
11.如图所示是人眼的成像原理图,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当物体在很远的地方时,物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当人眼在由远到近的观察物体时,晶状体的焦距会____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所以人们又清晰地观察到物体,但长期看近处的物体会形成近视。小芳在探究近视眼的缺陷时,把近视眼镜放在发光体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的像成像清晰,移去近视眼镜,光屏上的像变模糊了,此时她应将光屏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了发光体清晰的像。
12.如图所示,在玻璃后适当位置放一幅画,向杯子中倒入水后,可观察到画颠倒的现象,这是由于倒入水后杯子相当于______镜。此时,若要将画的像重新颠倒回来,画应______杯子(选填“远离”或“靠近”),理由是______。
13.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蜡烛距离凸透镜36cm时,像清晰地成在距凸透镜20cm光屏上,看到的是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像(选填“实”或“虚”),所用凸透镜的焦距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8cm。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这一特点人们制成了______。
14.2021年12月9日,三位“太空教师”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王亚平老师向水膜中注水变成一个亮晶晶的大水球,叶光富老师立即向水球内注入空气,在其中形成一个球形气泡,此时水球产生了双重成像,中间和外部分别形成一正一倒两个像,这是因为气泡将水球的中心部分变成两个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的组合从而形成一个正立的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周围部分仍是凸透镜形成了倒立的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三、作图题
15.作出光线通过图中的凹透镜后的折射光线。(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16.如图,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四、实验题
17.老师在让同学们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给同学们准备了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各一个,火柴盒。
(1)小涛在挑选透镜时,将甲、乙透镜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1所示的光斑,你认为他应该选择___________(选填“甲”、“乙”)透镜来进行实验;
(2)正确选择透镜后,小涛在进行实验时发现光屏上所成的蜡烛的像偏上,是因为忽略了一个操作步骤:调节烛焰、光屏的中心在凸透镜的___________上;
(3)实验时,将烛焰、光屏和凸透镜调整到适当位置,此时在光屏上成一个模糊的像,你下一步的操作是:前后移动___________,直到光屏出现最清晰的像,然后记录物距和像距;
(4)部分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物距u/cm 像距v/cm 像的性质
缩放 正倒 虚实
25 17 缩小 倒立 实像
20 20 等大 倒立 实像
17 25 放大 倒立 实像
5 放大 正立 虚像
(5)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当物距大于像距时,成___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图2是某次实验剪影,此时在光屏上能够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______(选填“放大镜”或“投影仪”)就是利用了这样的成像原理;
(6)要观察到最后一次实验所成的像,应从___________(选填“光屏一侧”或“烛焰一侧”)进行观察。
18.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40cm刻度处不动。
(1)实验前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__;
(2)若把点燃的蜡烛移到25cm刻度线处,在凸透镜的另一侧调节光屏的位置可找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这个像是图中的________;
A.B.C.D.
(3)小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同组的小华不小心将手指尖触摸到凸透镜,这时光屏上________;
A.出现手指的影子
B.出现手指的实像
C.烛焰的像完整,但变暗
D.烛焰的像变得不完整
(4)现在不少学校的教室中都安装了监控摄像头,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所成的像是缩小的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A
2.B
3.C
4.B
5.C
6.B
7.B
8.C
9.小于 正
10.凸 倒 实
11.变小 靠近
12.凸透 靠近 物距小于凸透镜一倍焦距时成正立的像
13.倒立 缩小 实 小于 照相机
14.凹 虚像 实像
15.
16.
17.乙 主光轴 光屏 缩小 放大 投影仪 光屏一侧
18.同一高度上 C C 凸 实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练习(1)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是用放大镜观察一只蚂蚁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蚂蚁的像是实像 B.蚂蚁的像是虚像
C.物距大于一倍焦距 D.放大镜靠近蚂蚁时,所成的像变大
2.如图所示,位于凸透镜主光轴上某发光点P发出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复色光,当用与主光轴相垂直的毛玻璃屏从透镜附近沿主光轴方向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时,在屏上将依次看到( )
A.红、黄、绿亮点 B.红、绿、黄亮点
C.黄、红、绿亮点 D.绿、黄、红亮点
3.在“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时,把蜡烛放在凸透镜前30cm处,光屏上可接收到倒立缩小清晰的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15cm B.该凸透镜的焦距大于30cm
C.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30cm D.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30cm
4.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是消费者在结账时通过摄像头“刷脸”支付的情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C.“刷脸”时,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D.“刷脸”时,摄像头成像原理相当于照相机
5.一个透明均匀的玻璃球被摔碎成三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①②都是凸透镜 B.①③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C.②③对光具有发散作用 D.只有①对光具有会聚作用
6.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此时在光屏上能看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潜望镜
7.下列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小孔成像 B.水中倒影 C.海市蜃楼 D.透镜成像
8.疫情防控期间,进入医院、超市、车站等公共场所必须用手机扫健康码,如图所示,然后凭“绿码”放行,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照。下列关于“手机扫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扫描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等大的的虚像
D.当二维码靠近摄像头时,影像传感器上的像变小
9.小丽同学做了如下光学实验:配戴眼镜凝视书中的两条平行黑线,并慢慢移近,直至不能清楚地看到这两条黑线为止,摘下眼镜后又能看清这两条黑线。小丽同学可能患有的眼睛疾病与矫正方法,与下列图形相符合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10.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对视力影响较大。如图所示是一束来自远处物体的光经某同学眼睛的角膜和晶状体折射后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之前,则该同学是( )
A.近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B.近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C.远视眼,需要用凹透镜矫正
D.远视眼,需要用凸透镜矫正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为凸透镜的主光轴,将点光源放在A点时,像在B点;将点光源放在B点时,像在C点。则凸透镜的精确位置在______点的______侧。(选填“左”或“右”)
12.我们现在处在一个电子信息时代,但是长期使用电子产品会导致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看远处物体时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选填“前方”或“后方”),需要配戴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
13.在如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实验时应先调整光屏的______,以保证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______;若保持图中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光具座的“35厘米”刻度处,则应在______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光屏寻找像(选填“60~70”或“大于70”);若将蜡烛移至光具座的“42厘米”刻度处,则在______(选填“蜡烛”或“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正立、______的虚像。
14.如图,用眼睛去观察平面镜时,平面镜前看光似乎是从镜中N点发出的,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cm。移去平面镜,在N点放一蜡烛,在凸透镜另一侧会得到一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
15.清晨树叶上露珠下面的叶脉看起来更清晰,这是由于露珠相当于________的结果,形成了正立的__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16.周末,小丽同学在某商场乘坐观光电梯匀速下降过程中,感到周围建筑物在“上升”,她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_______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________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填“增大”或“减小”)
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距凸透镜30.0cm时,在光屏上成一个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将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到适当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就将光屏向______(远离/靠近)透镜方向移动。
18.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当物体放在凸透镜左边离透镜30cm时,成______、______的______像,若想看到放大的像,要将凸透镜向______边移动______cm以上。
19.用开普勒天文望远镜观测夜晚的星空时,能看见许多没有见过的美丽天体,该望远镜物镜的成像原理与______相似;显微镜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肉眼看不清的微小物体,如动植物的细胞,显微镜目镜的成像原理与______相似(前两空均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成放大的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20.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蜡烛距离凸透镜36cm时,像清晰地成在距凸透镜20cm光屏上,看到的是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像(选填“实”或“虚”),所用凸透镜的焦距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8cm。利用凸透镜成像的这一特点人们制成了______。
三、作图题
21.图甲是某人眼睛观察某物体的成像示意图。请在图乙中的虚线框内画上适当的透镜,使该物体能成像在视网膜上。
22.完成下列光路图。
23.两条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
(1)该透镜是_________透镜(选填“凹”、“凸”)。
(2)光线a从空气射向玻璃砖。①在图中画出a的反射光线;②大致画出a进入玻璃砖中的折射光线;③标示出折射角r。( )
四、实验题
24.老师上课时拿个水晶球,让同学们透过它看远处倒立的建筑物的像,引起同学对凸透镜的成像的兴趣。为此老师让大家一起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给同学们准备了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火柴盒。
(1)小明在挑选透镜时,把两个透镜甲、乙分别正对太阳光,在光屏上出现了如图1(甲)所示的光斑,你认为他应该选择______(选填“甲”、“乙”)透镜来进行实验。
(2)为了使烛焰的像出现在光屏的中央,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在______。
(3)如图2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成倒立、等大的像。
(4)当烛焰距离凸透镜35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5)实验后,该同学取下自己所带的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靠近透镜的位置,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他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后,原来模糊的像又变清晰了,说明该同学所带的是______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
25.西南大学附中物理实验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位置,使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___,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摆放蜡烛和凸透镜,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日常生活中,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3)保持图乙所示的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15.0cm,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移至光具座上________cm刻度处;
(4)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___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5)如图丙所示,将蜡烛放在P点,若切除凸透镜中间的阴影部分后,再将剩余部分靠拢重新结合在一起,光屏上能看到______个蜡烛的像。
26.小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将点燃的蜡烛、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并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整到同一______。
(2)小华为了准确的知道凸透镜的焦距,找到了平行光源,进行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
(3)将凸透镜固定在图乙中的光具座上,位于50cm刻度线处,光屏和点燃的蜡烛位于凸透镜两侧。小华将蜡烛移至35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了烛焰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______的实像,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利用了这条规律。
(4)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蜡烛移动到25cm刻度处,为了使光屏上承接的像清晰,可以把光屏向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
(5)若保持图乙中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小华将蜡烛移动到15cm刻度线处,在光屏上得不到清晰的像。如果把凸透镜看成人的眼睛,光屏看成视网膜,则此时成像情况相当于__________(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的形成原因。
(6)在实验过程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的像会向________移动,为了使像继续成在光屏中心,可以把蜡烛向________移动。(均选填“上”或“下”)。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
参考答案:
1.B
2.D
3.D
4.D
5.B
6.B
7.B
8.B
9.C
10.B
11. A 左
12. 近视 前方 凹透镜
13. 高度 中央 大于 光屏 放大
14. 10 缩小
15. 凸透镜 放大 虚像
16. 电梯 增大 增大
17. 15.0 靠近
18. 倒立 缩小 实 左 6
19. 照相机 放大镜 虚
20. 倒立 缩小 实 小于 照相机
21.
22.;;
23. 凸
24. 乙 同一高度上 缩小 照相机 远视
25. 同一高度上 10.0 缩小 照相机 70 远视 2
26. 高度 10.0 放大 投影仪 左 近视眼 上 上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