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练习(5)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致近视眼,近视眼会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图中关于近视眼成因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②①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2.下列情景中,所成实像的是( )
A.用放大镜看报纸 B.在电影院看电影
C.欣赏鱼缸中的鱼 D.梳头时的镜中人
3.光学器件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有着广泛应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投影仪上的投影片与镜头的距离稍大于镜头的焦距
B.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距镜头二倍焦距以外
C.借助放大镜看地图时,地图到放大镜的距离应大于一倍焦距
D.阳光通过凸透镜可以点燃纸屑,是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
4.如图为本溪市“地标性”建筑——衍水大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辆在桥上行驶时,相对于大桥两侧的围栏是静止的
B.桥头两侧有隔音板,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下桥时有监控摄像头抓拍,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D.夜间人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衍水大桥”这四个发光的字,是由于漫反射的缘故
5.对于下列四个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图中烛焰通过小孔成的像,实际是烛焰的影子
B.b图中为观察到蚂蚁正立、放大的像,蚂蚁离透镜的距离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C.c图中用相机拍照时,物体只能放在相机镜头前二倍焦距之外
D.d图中人通过平面镜成像,人离平面镜越远,像离平面镜越近,像越小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0cm,蜡烛、光屏和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若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换成焦距为20.0cm的凸透镜,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蜡烛左移,光屏不动 B.蜡烛不动,光屏右移
C.蜡烛不动,光屏左移 D.蜡烛左移,光屏左移
7.近期,小郭同学发现自己看书时,为了看清书上的文字,眼睛和书之间的距离与视力正常时相比越来越近了。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小郭患上了远视眼
B.小郭眼睛的晶状体变薄了,折光能力变弱
C.小郭看远处的物体时,像将成在视网膜后
D.佩戴由合适的凹透镜制成的眼镜可帮助小郭矫正视力
8.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投影仪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下移动
C.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应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如果用不透明纸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光屏上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减弱
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当烛焰、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未画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根据此时的成像特点可以制成投影仪
C.若将光屏和蜡烛对调,光屏上不能成像
D.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12cm
10.凸透镜是一种基本光学元件,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放大镜观察小物体时,小物体应放在一倍焦距与二倍焦距之间
B.如果是近视眼,应当用凹透镜加以矫正
C.照相机照全身照时,所成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D.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都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11.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A.皮影在屏幕上呈现影子 B.树木在水中形成倒影
C.人透过水球所成的像 D.笔好像在水面处“折断”
二、填空题
12.如图所示是在今年12月9日的天宫课堂上,宇航员王亚平在神舟十三号航天器中做的一个实验。在圆形水球中注入一个气泡,水球中形成了一正一反两个像。形成倒立的像是因为水球原本就是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可以通过它看到一个倒立的______(填“实像”或“虚像”)。由于中间部分有气泡,成像时起到了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的作用,使我们看到了正立、缩小的像。
13.如图,用眼睛去观察平面镜时,平面镜前看光似乎是从镜中N点发出的,透镜的焦距是_________cm。移去平面镜,在N点放一蜡烛,在凸透镜另一侧会得到一倒立、___________的实像。
14.在如图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实验时应先调整光屏的______,以保证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______;若保持图中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移至光具座的“35厘米”刻度处,则应在______厘米刻度范围内移动光屏寻找像(选填“60~70”或“大于70”);若将蜡烛移至光具座的“42厘米”刻度处,则在______(选填“蜡烛”或“光屏”)一侧透过凸透镜可以看到正立、______的虚像。
15.香水的主要成分是易燃酒精。如图所示为三瓶香水,透明玻璃瓶盖形状各异,容易在阳光下引发火灾的有______(选填“a”、“b”或“c”),因为它们对光线有______作用,我们用这类透镜制成______眼镜(选填“近视”或“老花”)。
16.___________是经典力学和实验物理学的先驱,并率先使用望远镜观察天空。2020年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盖全世界,北斗卫星是通过电磁波与地面站进行通信的,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一样,为___________m/s。
17.风景旖旎的镜湖,各式现代建筑环湖矗立,充满时代气息。建筑物在湖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所形成的______(填“实像”或“虚像”)。这些“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建筑物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______进入了水中;拍摄该照片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______透镜,这种透镜可用来矫正______(填“近”或“远”)视眼。
18.如图为商场中经常看到的广告投影灯及其内部结构示意图,镜头焦距为20cm,广告片到镜头的距离应在___________的范围内调节。为了在地面上得到更大的、清晰的广告图标像,应将镜头适当调___________(选填“高”或“低”)。
三、作图题
19.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分别作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20.如图所示为光源S发出的两条光线,请作出光源S的像点S′。已知两条光线:一条平行于主光轴,一条过P点(即2F点)。
四、实验题
21.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将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刻度线处。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
(2)实验前,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置在光具座上,并调节三者中心在______。实验选择的环境应该______(选填“较暗”或“较亮”);
(3)将光屏和点燃的蜡烛分别放在凸透镜两侧,如图乙所示。为了找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能使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此成像特点与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相同;
(4)在(3)操作之后,交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______(选填“能”或“不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5)实验时,挡住一部分凸透镜,在光屏上能够呈现______(选填“完整”或“不完整”)的像。
22.如图所示,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cm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或“等大”)的实像,应用这个原理工作的仪器是________(选填“放大镜”或“照相机”或“投影仪”);
(2)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3)若遮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则烛焰在光屏上的成像情况是________(选填“完整的像”或“一半的像”或“无法成像”)。
23.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1)实验中,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好,实验室光线应该较_______(选填“亮”或“暗”)一些;
(2)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竖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的位置,发现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相同”);
(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光屏,光屏上不能呈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4)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①他将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在如图2甲所示位置时,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cm;
②实验过程中,当蜡烛与凸透镜的距离如图2乙所示时,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该像是倒立、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右移一段距离,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_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镜。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
参考答案:
1.B
2.B
3.C
4.C
5.C
6.B
7.D
8.C
9.D
10.B
11.B
12. 凸透镜 实像 凹透镜
13. 10 缩小
14. 高度 中央 大于 光屏 放大
15. a、c 会聚 老花
16. 伽利略
17. 虚像 折射 凸 远
18. 20cm~40cm 高
19.
20.
21. 10.0 同一高度(或同一水平线上) 较暗 左 缩小 照相机 能 完整
22. 缩小 照相机 靠近 完整的像
23. 暗 相同 虚 10.0 放大 投影仪 近视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练习(6)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投影仪在屏幕上成的像,下列关于上述“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属于实像的是①③④ B.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C.由于光的反射而成的像是①② D.由于折射而成的像是③④
2.2021年12月9日下午,“天宫课堂”开课,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在中国空间站进行太空直播授课,水球中出现了王亚平倒立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B.这个像能成在光屏上
C.若王亚平距水球变远,像会变大
D.投影仪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制成的
3.下列与光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空调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来控制空调的
B.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见物体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C.红色的月季花在阳光下十分鲜艳是因为它吸收了红色光
D.小孔成像与凸透镜成像原理相同
4.如图甲所示,珍珍将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所示。关于此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相当于一个凹透镜
B.透过水杯看到变“胖”的老鼠是虚像
C.此时漫画中的老鼠到玻璃杯的距离应满足
D.将漫画离水杯远一些,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会变更“瘦”一些
5.适合放在下图方框内的光学元件是( )
A. B. C. D.
6.把蜡烛放在距离凸透镜50cm处,在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观察到倒立、缩小的清晰像,那么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cm B.25cm C.30cm D.50cm
7.如图,两个同学通过同一个凸透镜同时观察对方的面部。下列情况可能的是( )
A.两人都看不到对方的像 B.两人都看到对方倒立的像
C.两人都看到对方正立的像 D.一个人看到对方正立的像,另一个人看到对方倒立的像
8.小红同学对着平面镜检查仪容,当她向平面镜走近时,平面镜中的“小红”和小红眼睛中视网膜上的“小红”大小变化情况是( )
A.都变大
B.平面镜中的“小红”变大,视网膜上的“小红”不变
C.都不变
D.平面镜中的“小红”不变,视网膜上的“小红”变大
9.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如图所示,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8cm。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
A.一定小于8cm
B.一定等于8cm
C.一定大于8cm
D.可能小于8cm,也可能大于8cm
10.如图为本溪市“地标性”建筑——衍水大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车辆在桥上行驶时,相对于大桥两侧的围栏是静止的
B.桥头两侧有隔音板,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C.下桥时有监控摄像头抓拍,监控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D.夜间人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衍水大桥”这四个发光的字,是由于漫反射的缘故
11.小阳同学为了进一步了解“视力娇正”的原理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并在光屏上得到了蜡烛烛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靠近透镜,仍然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该镜片对光有发散作用
B.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远离透镜,仍然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该镜片对光有会聚作用
C.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远离透镜,仍然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该镜片可以矫正近视眼
D.将眼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使光屏远离透镜,仍然能在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说明该镜片可以矫正远视眼
二、填空题
12.用铁丝绕成内径约为4mm的圆环,将圆环在清水里浸一下后取出,如图甲所示,布满圆环的水膜犹如一个透镜,将水膜靠近书上的字,若出现如图乙所示的情况,则该水膜是___________透镜,若一束激光通过某透镜的传播路径如图丙所示,则该透镜是___________透镜。
13.太空授课中,王亚平往水球中注入一个气泡,叶光富在水球中形成一正一反两个图像,如图所示。这个有气泡的水球总共相当于______个透镜;叶光富倒立的像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在光屏上,此时叶光富与水球的距离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该水球透镜的焦距。
14.一物体放在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前,在凸透镜另一侧的光屏上成一个放大的__像(选填“虚”或“实”),则物体离透镜的距离是__,像离透镜的距离是__(选填“10厘米~20厘米”、“大于20厘米”或“小于10厘米”)。
15.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数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总体发生率为53.6%,高中生为81%,大学生总体发生率为90%。近视已经成为国民健康的重要问题。如图所示,图中______(选填“A”或“B”)是近视眼的成因,应佩戴______透镜矫正。
1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当蜡烛距凸透镜30.0cm时,在光屏上成一个等大的实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将蜡烛远离透镜移动到适当位置,要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就将光屏向______(远离/靠近)透镜方向移动。
1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小欢同学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凸透镜前某一位置时,恰好在凸透镜后30cm处的光屏上出现一个与蜡烛等大、倒立的像,若将此蜡烛移至凸透镜前12cm处时,则()
A.光屏上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光屏上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C.无论怎样移动光屏,光屏上均不会出现实像
D.将光屏远离凸透镜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光屏上才会出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理由:___________
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小明用手指遮住了凸透镜的左半部分,则光屏上蜡烛的像______。(选填“变暗”、“变亮”、“少一半”或“不变”),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
三、作图题
19.画出凹透镜的两条入射光线。
20.如图,两束光射向凸透镜。画出它们通过凸透镜后的折射光线。
四、实验题
21.如图是某学习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装置和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图象。
(1)实验开始前应安装并调节烛焰、透镜、光屏,使它们三者中心大致在_____;若实验中发现烛焰成像在光屏偏上位置,则可将光屏往_____(选填“上”或“下”)调节。
(2)通过图乙的u~v关系图象,可知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cm,此时甲图光屏上得到倒立、_____的实像,生活中的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是根据这一成像规律制成的。
(3)将近视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又能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
(4)小明用“F”形发光二极管代替蜡烛进行实验,好处是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2.某小组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小刚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某一位置,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蜡烛、透镜、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则该像是______倒立的实像(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
(2)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一个凹透镜,想再次在光屏上成烛焰清晰的像,光屏要向______透镜方向移动(选填“远离”或“靠近”);
(3)当蜡烛从远处以4cm/s的速度匀速移到同侧的2倍焦点时,则像移动的速度______4cm/s(选填“>”、“<”或“=”)。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
参考答案:
1.D
2.B
3.A
4.D
5.B
6.A
7.ABC
8.D
9.A
10.C
11.C
12.凸凹
13.2能大于
14.实10厘米~20厘米大于20厘米
15.A凹
16.15.0靠近
17.C
18.变暗能
19.
20.
21.同一高度上12缩小照相机远离发光二极管比烛焰的亮度更大、更环保(或更容易看出倒立实像不仅是上下颠倒,而且是左右颠倒,合理即可)
22.放大远离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练习(4)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在如图所示的装水的圆柱形玻璃杯后面有两个矿泉水瓶,左侧是通过水杯看到的矿泉水瓶,此时装水部分的玻璃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平面镜 D.凸面镜
2.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此时在光屏上能看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
A.照相机 B.投影仪 C.放大镜 D.潜望镜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面镜成虚像是因为没有光线进入人眼
B.光照射到粗糙的墙面上会发生镜面反射
C.光束通过凹透镜后,可能会与主光轴平行
D.物距等于两倍焦距时,凸透镜成缩小的像
4.透镜在我们生活、学习中应用广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大镜的镜片是凹透镜
B.无论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通过光心的光传播方向不变
C.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的两倍焦距以内
D.投影仪使物体在屏幕上成正立的放大的虚像
5.小红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烛焰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可制成投影仪
B.实验中,蜡烛越烧越短,光屏上烛焰的像向下移动
C.要使光屏上烛焰的像变小,应将蜡烛远离凸透镜且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D.如果用不透明纸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挡住,光屏上只能成半个烛焰的像,像的亮度减弱
6.手机扫描二维码,相当于给二维码拍了一张照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上的二维码是光源
B.扫码时二维码要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以外
C.影像传感器上成的是正立的实像
D.要使二维码的像变小,只需将二维码靠近凸透镜
7.现代生活,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图正确的是( )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电影院放映电影过程中涉及到很多光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映电影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在光屏上成像
B.银幕上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C.放映电影时,白色的银幕是光源
D.观众能够从各个角度看清楚银幕上的画面是因为光在银幕上发生了漫反射
9.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焦距为20cm
B.物距为5cm时,可以通过移动光屏承接到清晰的像
C.物距由15cm增大到30cm的过程中,在光屏上看到的像一直是变大的
D.物距为15cm时,成放大的像,根据这一原理可以制成投影仪
二、填空题
10.风景旖旎的镜湖,各式现代建筑环湖矗立,充满时代气息。建筑物在湖中的“倒影”是由光的反射所形成的______(填“实像”或“虚像”)。这些“倒影”看起来比建筑物本身“暗”一些,主要是因为建筑物的光射到水面时,有一部分发生______进入了水中;拍摄该照片的照相机镜头相当于______透镜,这种透镜可用来矫正______(填“近”或“远”)视眼。
11.小丑鱼颜色艳丽、体型较小,因此水族馆常将它放入球形鱼缸中以便观赏如图所示。人在适当的位置可以看到两条鱼,一条是由于光从___________斜射入___________时,发生折射形成的虚像比实际位置要___________;另一个是由于球形鱼缸和水的共同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我们看到的小丑鱼是它通过球形鱼缸形成的放大的___________填“实像”或“虚像”。
12.周末,小丽同学在某商场乘坐观光电梯匀速下降过程中,感到周围建筑物在“上升”,她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_______物距,减小人像的大小,从而________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均填“增大”或“减小”)
13.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距v和物距u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
(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
(2)图中P点所对应的凸透镜成像特点,与_____(选填“放大镜”“照相机”或“投影仪”)的成像特点相似。
14.如图,草叶上形成了一个小露珠。它相当于是一个焦距很短的凸透镜,通过露珠我们可以观察到稍远处其他草叶的__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___________(选填“实”或“虚”)像。
15.如图所示是在今年12月9日的天宫课堂上,宇航员王亚平在神舟十三号航天器中做的一个实验。在圆形水球中注入一个气泡,水球中形成了一正一反两个像。形成倒立的像是因为水球原本就是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可以通过它看到一个倒立的______(填“实像”或“虚像”)。由于中间部分有气泡,成像时起到了______(填“凸透镜”或“凹透镜”)的作用,使我们看到了正立、缩小的像。
16.摄影师给全班同学照完集体像后,又接着给一个同学照半身像时,就应该 ___________照相机镜头到这个同学的距离,并 ___________镜头到底片的距离。(以上两空均选填“增大”或“减小”)
17.为了加强管理,某些公司对员工实行刷脸考勤制度。如图所示,当人靠近摄像头时,光源自动打开,照亮______(选填“人脸”或“显示屏”),人脸通过摄像头成一个倒立_______的像(选填“放大”或“缩小”),与录入信息进行对比,从而记录考勤。若镜头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选填“小于10cm”、“大于10cm且小于20cm”、“大于20cm”)
18.如图调节手指投影灯到墙壁的距离,墙上会出现清晰的图像,投影灯内部的结构如图。胶片某点发出的光线a经焦点F,光线b平行于主光轴。
①图中凸透镜成像时的物距为______cm;
②画出光线a和b经凸透镜后的对应光线;______
③与物比较,胶片图案经凸透镜成______(选填“放大”“缩小”“等大”)______(选填“正立”“倒立”)的像。
三、作图题
19.如图,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画出相应的折射光线或入射光线。
20.如图所示,MN为凸透镜的主光轴,A为蜡烛,A′为蜡烛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根据透镜成像规律画出凸透镜及其焦点的位置。
四、实验题
21.现有如下器材:光具座、焦距为12.5 cm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小明根据上述实验器材,进行了“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实验前应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到光具座上,把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大致调到_______,目的是______。
(2)为了验证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等于12.5 cm,小明把蜡烛和凸透镜放在如图所示的刻度线处,把光屏移到光具座的_______cm 刻度线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承接到等大,清晰的像。经验证,凸透镜的焦距准确。
(3)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发现光屏上烛焰的像上移了一段距离,在没有移动器材的情况下,造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_。保持蜡烛、凸透镜的位置和高度不动,需将光屏_______(选填“向上” 或“向下”)移动,使烛焰的像呈现在光屏中央。
(4)分别把蜡烛放在如图所示的A、B、C、D四个点对应的刻度线处,在______点能够在光屏上承接到清晰、最大的烛焰的像,在______点所成像的性质与眼睛的成像原理相同。
(5)实验结束后,小明又将一只眼镜片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且较靠近凸透镜,结果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得模糊,将光屏远离凸透镜移动到某一位置时,光屏上又看到烛焰清晰的像,由此可知该眼镜片可用来矫正_______眼(选填“近视”或“远视”)。
22.小欣和小豆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步骤:
(1)按图甲所示操作,测得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cm;
(2)安装好器材后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调整到________;继续调节三者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发现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___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清晰实像;生活中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3)小豆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6cm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清晰的像,这时他应从________(选填“光屏”或“蜡烛”)一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
(4)小欣为进一步了解“视力矫正”的原理,她将一个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光屏上原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使光屏远离透镜,又可以在光屏上看到烛焰清晰的像。这说明戴上这个眼镜可以矫正________眼。
23.某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
(1)如图甲所示,将点燃的蜡烛、光屏放在凸透镜的两侧,调节它们的高度,使烛焰和光屏的中心位于凸透镜的___________上。
(2)在探究某种成像特点时,由于蜡烛燃烧变短,像呈现在光屏的上方边缘处,如图乙所示。此时应将凸透镜向_______移动,小明如此操作,光屏上刚好呈现出蜡烛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
(3)聪明的小明想起在图甲所示的操作中没看到像的原因,若在图甲中将___________向右移动,即可看到光屏上清晰的像。而小华则在凸透镜前又放了另一个凸透镜,也在光屏上呈现一个蜡烛清晰的像,则小华是模拟矫正___________眼睛成像原理。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
参考答案:
1.A
2.B
3.C
4.B
5.C
6.B
7.C
8.D
9.D
10. 虚像 折射 凸 远
11. 水中 空气 浅 虚像
12. 电梯 增大 增大
13. 10 投影仪
14. 缩小 实
15. 凸透镜 实像 凹透镜
16. 减小 增大
17. 人脸 缩小 大于20cm
18. 1.50 放大 倒立
19.
20.
21. 同一高度 使像呈在光屏的中央 75 蜡烛燃烧变短,烛熖下移 向上 C A 近视
22. 10.0 同一高度 放大 投影仪 光屏 近视眼
23. 主光轴 下 10.0 光屏 远视
试卷第页,共页
试卷第页,共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