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测试B卷(教科版)
班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生物之间像链环一样的_________关系,叫作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作_________,直接或间接消费其他生物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作_________。
2.食物链通常从_________开始,到凶猛的_________终止。
3.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所隐含的食物链是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空气是一种混合物,_________和_________是空气的主要成分。
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种子发芽不需要的条件是( )。
A.空气 B.温度 C.光照
2.在探究种子发芽对光的需要对比实验中,小科是这样设置条件的:一组种子受到光照,加适量的水;另一组种子用纸盒遮住,加更多的水。此实验设计( )。
A.是不科学的 B.是合理的 C.是科学的
3.要想使花盆里的绿豆芽生长得更好,我们不应该做的是( )。
A.放在阳光充足的地方 B.让土壤保持合适的水分
C.用不透明的罩子盖上,免受阳光照射
4.在鹰、小麦、鼠、蛇组成的食物链中,表示正确的是( )。
A.小麦→蛇→鼠→鹰 B.小麦→鼠→蛇→鹰
C.鹰→蛇→鼠→小麦
5.研究温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时,需要改变( )条件。
A.水 B.光照 C.温度
6.我们预测蚯蚓喜欢生活在黑暗潮湿的环境中,主要是因为( )。
A.在草丛边可以找到蚯蚓
B.在给潮湿的土壤翻土时可以找到蚯蚓
C.蚯蚓的颜色比较暗
7.香蕉松树、仙人掌三种植物的叶子形状不同,最根本的原因是( )。
A.植物的根系不同 B.土壤中的养料不同
C.生长的环境不同
8.下列关于食物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食物链通常是从小动物开始的
B.生物之间只有食物关系,没有相互依赖关系
C.许多食物链彼此交错在一起,形成食物网
9.假定在一个由草原、兔、狼组成的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把狼杀绝,兔群的数量将会( )。
A.迅速上升 B.保持相对稳定 C.先上升后下降
10.下列生物中属于消费者的是( )。
A.狗尾草 B.水葫芦 C.蚂蚁
11. 中国第一个自然保护区是( )。
A.黄石国家公园 B.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C.卧龙自然保护区
12.有一种鸟的生活习性是白天休息、夜晚觅食,秋天时从北方飞往南方。影响鸟的这两种习性的生态因素依次是( )。
A.光照、水分 B.温度、空气 C.光照、温度
1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生物对环境适应现象的是( )。
A.在繁殖季节,鲤鱼能产出几十万粒卵
B.温带地区的许多植物冬季出现落叶现象
C.热带雨林地区降雨量充沛
14.“好花生在刺梨蓬,哪朵向阳哪朵红”(贵州民歌《好花红》。从科学角度看,大多数植物的花朵具有( ) 。
A.向光性 B.向地性 C.向水性
15. 生态瓶的制作过程正确的是( )。
A.铺沙装水→放鱼虾→种水草
B.去盖→铺沙装水→种水草→放鱼虾
C.去盖→种水草→放鱼虾
16.冬天,菜农把蔬菜种在大棚里,主要是为了( )。
A.保持较高温度 B.保持较高湿度 C.获得充足光照
17.研究绿豆种子发芽与水的关系时,不正确的是( )。
A.选用基本一样的绿豆种子,分别放在两个基本一样的容器里
B.一个容器里不加水,另一个容器里保持充足的水分
C.一个容器放在阳光下,另一个放在冰箱里
18.下列哪种叶子的植物适合在沙漠生长? ( )。
A.阔叶 B.针叶 C.叶子退化成刺
19.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
实际上描述的是一个有趣的自然现象,影响山中桃花迟开的主要原因是( )。
A.空气 B.降水量 C.温度
20.下列属于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
A.一片湖泊 B.一株植物 C.一条鱼
三、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只要给种子充足的水分,种子就能发芽。( )
2.做对比实验时,要把其他条件控制成一样,只保留一个条件不同。( )
3.种子发芽实验中,每组至少三粒种子是为了减小实验结果的偶然性。( )
4.种子发芽可以不需要阳光,植物生长也可以不需要阳光。( )
5.苍耳的种子被动物携带后,落在自然界的任何地方都会发芽。( )
6.在蚯蚓选择干土还是湿土的实验中,如果有一只蚯蚓爬到干土这边,就可以终止实验,认为蚯蚓喜欢干土环境。( )
7.植物的生长需要一定的环境,当环境改变后它们会努力适应环境的变化。( )
8.母鸡能下蛋,说明它是生产者。( )
9.生态瓶中的水草不断地增加,耗氧量也会增大,小鱼浮出水面的次数会增多。( )
10.做一个生态瓶,首先要装水,然后把田螺、小鱼、小虾、泥鳅等放进去就行了。( )
四、综合题。(共30分)
1.右图是一位同学设计的生态瓶。(8分)
(1)和B瓶相比较,A瓶中缺少了( )。
A.植物 B.动物 C.生物
(2)B瓶中的生态瓶模拟了( )生态系统。
A.池塘 B.海洋 C.草原
(3)在制作生态瓶时,下面做法合适的是( )。
A.瓶子里的动物越多越好
B.瓶子里的植物越多越好
C.瓶子里的动植物数量要保持平衡
(4)如果将B瓶中的水减少到原来的半,则B瓶中的鱼类浮 出水面的次数会( )。
A.增多 B.不变 C.减少
2.下图表示森林生态系统的食物网,据图回答问题。(6分)
(1)该生态系统中,草属于__________,兔、鼠等属于__________。
(2)该食物网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其中最长的一条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长的一条食物链中,消费者有__________种。
(4)如果大量捕猎狐,那么兔子的数量在一定时间内将先__________。
3.下表是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的实验记录,根据表中记录回答问题。(5分)
编号 种子处理 实验结果
1 不加水,置温暖处 不萌发
2 加少量水,置温暖处 萌发
3 加过量水,置温暖处 不萌发
4 加适量水,置冰箱冷藏室 不萌发
(1).上表是研究__________和__________条件对种子发芽的影响。
(2)从1、2组实验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2、4组实验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以上四组实验种子都没有萌发,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椭圆形、灰褐色或者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者石块时,鼠妇很快就会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此进行了实验探究,请你将他的探究活动过程补充完整。(11分)
(1)提出问题: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吗?
(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制定并实施实验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各放5只大小、活性差不多的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该实验主要控制的变量是__________。如果在铁盘中间各放1只鼠妇,_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重复多次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结果,得出结论。结果如下表:
环境 第一次实验 第二次实验 第三次实验 第四次实验 第五次实验
明亮 0只 1只 2只 0只 2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10只 8只
根据表中的数据,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
1.食物 生产者 消费者 2.绿色植物 肉食动物 3.蝉 螳螂 黄雀 4.氧气 氮气
二、
C
A
C
B
C
B
C
C
C
C
B
C
C
A
B
A
C
C
C
A
三、
×
√
√
×
×
×
√
×
×
×
四、
(1)B (2)A (3)C (4)A
(1)生产者 消费者 (2)9 草→食草昆虫→蜘蛛→青蛙→蛇→猫头鹰 (3)5
(4)增加
(1)水分和温度 (2)种子发芽需要充足的水分 (3)种子发芽需要适宜的温度
(4)种子本身存在问题
(2)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3)光照 不可以实验存在偶然性
(4)避免实验偶然性 (5)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环境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