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常见的光学仪器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下册拓展
一:选择题
1.当物体到该透镜的距离为18cm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物体到凸透镜距离为1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为( )
A.10cm<f<18cm B.5cm<f<9cm
C.9cm<f<10cm D.18cm<f<20cm
2.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厘米处,在透镜另一侧离透镜12厘米的光屏上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
A.5厘米 B.6厘米 C.7厘米 D.10厘米
3.购物支付已进入“刷脸”时代。如图所示,消费者结账时只需面对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经系统自动拍照、扫描等,确认相关信息后,即可迅速完成交易。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光经过摄像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反射
B.“刷脸”时,面部应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之外
C.为了使像变小,消费者应靠近摄像头
D.“刷脸”时,面部经摄像头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0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若蜡烛远离透镜,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应靠近透镜
③该透镜的焦距一定满足9cm④将远视镜片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要使光屏上出现清晰的像,光屏远离透镜
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②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①和④
5.如图所示,位于凸透镜主光轴上某发光点P发出红、黄、绿三种颜色的复色光,当用与主光轴相垂直的毛玻璃屏从透镜附近沿主光轴方向向远离透镜方向移动时,在屏上将依次看到( )
A.红、黄、绿亮点 B.红、绿、黄亮点
C.黄、红、绿亮点 D.绿、黄、红亮点
6.某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当物体沿主光轴从距透镜15厘米处向30厘米处移动时,( )
A.像变小,像距变小 B.像变大,像距变大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大 D.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变小
7.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的实像,若把物体向透镜方向移8cm,又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则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cm B.10cm C.9cm D.5cm
8.一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将点燃的蜡烛从离凸透镜18cm处沿主光轴移到45cm处的过程中,像的大小和像距的变化情况是( )
A.像变大,像距变大 B.像变大,像距变小 C.像变小,像距变大 D.像变小,像距变小
二、填空题
9.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______(正立/倒立)的实像,当眼睛患有近视时,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______(前/后)方,近视的人所佩戴的眼镜是______凸透镜/凹透镜),对光起______(会聚/发散)作用,可将像的位置矫正到视网膜上。
10.人脸识别技术已在火车站、机场安检有广泛应用,微信、支付宝也可刷脸支付,使现代出行、生活更加便捷,“刷脸”过程中,摄像头相当于________透镜,面部经摄像头成________立、缩小的________像。
11.把凸透镜、蜡烛、光屏放在一条直线,上点燃蜡烛,调整凸透镜、烛焰、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如图所示,已知F1和F2为焦点, P1和P2为二倍焦距处。把烛焰从图示位置移到某位置时(烛焰始终处于O 点左边),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放大、倒立的实像,必须移动________到________(填写范围);若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实像,则说明烛焰一定处在F1点到___________点之间。
12.如图所示,小汇手持的是一个______透镜(选填“凸”或“凹”),若已知该透镜的焦距为15厘米,则此时透镜离她左眼的距离______15厘米(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我们通过透镜看到小汇的“眼睛”其实是一个______像(选填“实”或“虚”)。若想观察到倒立的“眼睛”,应______物距。(选填“增大”或“减小”)
13.如图所示是光线通过透镜的光路图,其中,如图的竖直虚线处是______镜。
14.凸透镜的焦距是12cm,当物体放在凸透镜左边离透镜30cm时,成______、______的______像,若想看到放大的像,要将凸透镜向______边移动______cm以上。
15.张明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当物距为20cm时,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倒立的实像。该凸透镜的焦距是______cm;将物体从20cm处远离凸透镜,所成的像将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16.2021年12月9日,三位“太空教师”在中国空间站为广大青少年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太空科普课。王亚平老师向水膜中注水变成一个亮晶晶的大水球,叶光富老师立即向水球内注入空气,在其中形成一个球形气泡,此时水球产生了双重成像,中间和外部分别形成一正一倒两个像,这是因为气泡将水球的中心部分变成两个__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的组合从而形成一个正立的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周围部分仍是凸透镜形成了倒立的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
三、作图题
17.如图画出发光点S发出光线的折射光线。
18.请在图中画出经过透镜折射后的光线。
四、实验题
19.某兴趣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焦距为10cm。
(1)如图甲所示,凸透镜固定在50cm,点燃的蜡烛固定在10cm,移动光屏找到清晰的蜡烛的像,这个像是图乙中的______,利用此原理可以制成______(选填“照相机”、“幻灯片”、“放大镜”)。若保持蜡烛和光屏位置不变,移动凸透镜,______(选填“可以”或“不可以”)在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
(2)如图甲,用遮光板遮住烛焰一部分,光屏上的像相比原来的像会______(选填“变暗”、“缩小”或“不完整”);
(3)图甲,将蜡烛移至35cm处,光屏上成______(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像。此时,若将烛焰中心下降,像向______移动(选填“上”或“下”);
(4)某小组实验器材放置如图丙,移动光屏,观察到光屏上只能出现______(选填“亮斑”、“缩小实像”或“放大虚像”),而人眼在图中A处应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看才能观察到烛焰的像。
20.西南大学附中物理实验兴趣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位置,使三者的中心在___________,如图甲所示,让一束平行光正对着凸透镜,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该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___cm;
(2)如图乙所示摆放蜡烛和凸透镜,移动光屏,可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倒立、____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日常生活中,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原理;
(3)保持图乙所示的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右移动15.0cm,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移至光具座上________cm刻度处;
(4)如果保持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不变,把光屏向左移动适当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可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放一个______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5)如图丙所示,将蜡烛放在P点,若切除凸透镜中间的阴影部分后,再将剩余部分靠拢重新结合在一起,光屏上能看到______个蜡烛的像。
21.小明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时,凸透镜的位置固定不动,在图甲所示位置时,蜡烛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1)实验前,应在光具座上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______上;
(2)为了确定凸透镜的焦距,小明让一束平行光经过凸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乙所示,可确定出焦距f=______cm;
(3)图甲中烛焰在光屏上所成的是______(选填“放大”、 “缩小”或“等大”)的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4)若图甲中将烛焰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则应将光屏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适当距离可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______些;
(5)凸透镜成虚像时,像与物在______(选填“同”或“异”)侧,且像是______(选填“倒立”或“正立”)的;
(6)若图甲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将凸透镜移动到______cm刻度处,光屏上会再次出现一个清晰的像。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B
2.C
3.B
4.C
5.D
6.A
7.C
8.D
9.倒立 前 凹透镜 发散
10.凸 倒 实
11.蜡烛 F1和P1之间 O
12.凸 小于 虚 增大
13.凹透
14.倒立 缩小 实 左 6
15.10 靠近
16.凹 虚像 实像
17.
18.
19.B 照相机 可以 变暗 放大 大于 亮斑 左
20.同一高度上 10.0 缩小 照相机 70 远视 2
21.高度 10.0 缩小 实 右 大 同 正立 23.0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