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遣我们的想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作者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领会作者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用于自己的鉴赏实践。
让学生体验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观点
理清论证思路
【教学难点】
学习欣赏文艺作品的方法
【教学流程】
激趣导入
绘本《田鼠阿佛》是一个充满隐喻的故事。故事中的阿佛为小田鼠们讲述“阳光”“颜色”朗诵“诗歌”,小田鼠们通过想象,感受到了温暖、美好,度过了寒冷的冬天。小田鼠的讲述隐喻着超越物质生活的文学。当物质不能满足人们时,人们可能更需要文学来获得精神的满足。那么要怎样才能理解文学获得精神的满足呢?让我一起来学习这篇谈如何欣赏文学作品的文章《驱遣我们的想象》。
二、明确学习目标
本文节选自叶圣陶先生的文章《文艺作品的鉴赏》,讲如何欣赏文艺作品。请大家注意题目中的“驱遣”二字,作者没有用“发挥”“调动”等普通词汇,用相对陌生的“驱遣”,更能引发读者的思考。“驱遣”是驱使、差遣的意思。驱遣想象也就是要发挥、调动我们的想象。
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三、字词过关
(tù) ( yáo) (qì) ( kuàng)
桥堍 歌谣 契合 忧惧 阻障 旷远 静寂
(chàng) (lüè) (xiào) (gǒu) (nì)
怅然 意境 飞掠 海啸 苟安 拘泥
四、初读课文,了解主要观点
(一)结合文章题目,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二)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文章的论证思路。
五、精读文段,学习如何驱遣想象
(一)精读8-10段,理解作者是如何驱遣想象来理解这两句诗的。
1.文中哪些句子是在描述具体的想象过程?
2.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作者是如何驱遣想象来鉴赏这两句诗的吗?
明确方法:看文字构成一幅怎样的图画。也就是将语言转化为画面。
你能结合实例具体谈谈怎么驱遣想象将语言转化为画面吗?
“大漠”、“长河”、“孤烟”、“落日”,传出北方旷远荒凉的印象。这是景物特点带给我们的想象。“直”字,见得没有一丝风,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更来了个静寂的印象;“圆”字,是说“落日”挂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才见得“圆”。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随着这些文字以及作者的引导,我们的脑海出现了一幅北方荒凉旷远的落日图,由此感受到叶圣陶先生所说的“静寂”的意境,从而体会到鉴赏诗歌的愉快。这就是由想象画面而体会诗歌的意境。
4.列举诗句鉴赏,加深对这种鉴赏方法的认识。
李煜词“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怎么理解诗人的愁绪?
想象一下“一江春水向东流”的画面:春天河水暴涨,河面宽阔无边,滔滔大江,滚滚而去,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尽头,这就是他此刻心中愁绪满怀的感觉,愁绪满怀,随时要决堤崩溃,无法消除,没有尽头。
杜甫在《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景物传达了什么情感?
“无边”不尽”呈现的是登高远望看到的景物之广阔。“萧萧”二字,让我们仿佛听见疾风之中,黄叶纷纷而下的声音,一派“萧索”“凄凉”的景象。“滚滚”二字写出河水的汹涌,结合前句的萧萧,我们会由流水想到岁月如洪流,光阴易逝。这两句诗传达出一种沉郁悲凉的意境,抒发了作者沉重的心情。
(二)精读11-13段,理解作者是如何驱遣想象来理解这篇文章的。
1.文中哪些句子是在描述具体的想象过程?
2.你能用一句话说说,作者是如何驱遣想象来鉴赏《海燕》的吗?
明确方法: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海燕。也就是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角色。
3.你能结合实例具体谈谈怎么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角色吗?
想象自己就是海燕,“在闪电中间,在怒吼的海上,得意扬扬地飞掠着”,那就将看见了聚集的阴云、耀眼的闪电,以及汹涌的波浪,听见了震耳的雷声、怒号的海啸。体会到,一场暴风雨之后,天地将被洗刷得格外清明,那时候在那格外清明的天地之间飞翔,是一种无可比拟的舒适愉快。自然就会萌生海燕的心情:“暴风雨有什么可怕呢?迎上前去吧!教暴风雨快些来吧!让格外清明的天地快些出现吧!”于是,我们便理解了海燕敢于战斗的精神。这就是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角色,代入情感体验。
4.结合诗歌《乡愁》加以品析,加深对这种鉴赏方法的体会
余光中《乡愁》。我们一定会将自己想象成诗歌中的主人翁,少年时候,离家读书,通过写信向母亲诉说思念;长大后,为生活奔走他乡,除了对母亲的思念还有对爱人的惦念,偶尔乘船回家以解相思之苦;再后来,母亲去世,只能在她坟前缅怀悼念;现在,则是生活在台湾,与祖国远隔重洋,无法回去自己日思夜想的祖国,家乡。这就是将自己想象成文艺作品中的角色,代入自己的情感体验。
六、细读文章,学习如何论述
关于举例论证。
文章举的两个例子,论证思路几乎一致,会不会显得重复?能否删掉其中一个?
8-9段体现论证思路的语句:
“如果单就字面解释……
或者再提出疑问……
我该说得清楚一点儿……
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
11-13体现论证思路的语句:
“如果单就字面解释……
或者进一步追问……
要领会这首诗……
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
明确:第一个例子,侧重论证“接受美感经验”为目的的鉴赏,第二个例子侧重论证“得到人生受用”为目的的鉴赏。文章最后一段是对前文两个例子的总结,形成前后照应。同时,这两个例子虽然都是论述如何驱遣想象,具体内容却不同,前者驱遣想象的方法是想象文字背后的画面,后者则是将自己想象成文艺作品中的角色。所以,这两个例子不可以删掉其中一个。
关于文章论证逻辑
文章谈的是驱遣我们的想象,为什么要从“文艺”与“文字”的关系说起,并论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呢?也就是文章的第1-7段的内容,有什么作用呢?
明确:在文章的第1-7段,作者提出了“文艺是文字的集合体”“文字是作者与读者的一道桥梁”等观点,告诉我们,文艺作品主要通过描写和想象,表达所见所感。这些内容实际上是在为后文的论述做知识铺垫,是在论述为什么要驱遣想象。文章第8到13段则是论述如何驱遣想象,这就构成了本文的论证逻辑,先说为什么,再说怎么办。
关于文章论证语言
“先就作者的方面说”
“现在就读者的方面说”
“我该说得清楚一点儿”
“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
“这一点必须弄清楚。”
“再来看另一些诗句。”
从这些文字可以看出,作者的语言逻辑严密,但也比较朴实,甚至接近口语。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语言呢?这与文章写作内容有关系。这是一篇文艺论文,属于议论性文章,自然要求语言要逻辑严密。同时,文艺论文是一种特殊的议论文,有较强的学科属性,需要一定专业知识才能读懂,为了让更多普通人读懂,作者选择了浅易朴实的语言。
七、学以致用,写段鉴赏文字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驱遣想象”这种鉴赏方法,你能参照文中的两个例子,为下面的诗句,写段鉴赏文字吗?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就字面意思而言,这几句并不难懂。正值太阳落山时候,我骑着马赶路,看见一棵老树上枯藤缠绕,乌鸦停歇,流水小桥旁有一户人家,于是我感慨道:断肠人在天涯。为什么称自己为断肠人?其实稍加想象,我们眼前就出现一幅写意山水画。一轮夕阳就快落山,诗人牵一匹瘦马驻足路旁,一边是“枯藤”“老树”“昏鸦”,传递出萧索、凄凉、寒冷颓败之感;一边是“小桥”“流水”“人家”传递出温暖美好之感。此刻,设身处地想一想,远离故土之人怎不生出浓烈的思乡之情?于是便有了“断肠人在天涯”的感慨。
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就字面意思而言,夜晚躺在床上听见外面风雨交加,睡着后就梦到自己骑着战马跨过冰河征战沙场的往事。我们将自己当成陆游,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夜阑卧听风吹雨”是在暗示作者彻夜难眠,为什么睡不着?是因为想着如何收复国土,然而,现实是我只能闲居乡村,无用武之地。于是,翻来覆去睡不着。听着外面风雨交加,倍感心烦意乱,就算睡着一会儿,也是梦到自己在战场拼杀。由此,我们对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就有了深刻体察。
驱遣想象,我们便能从文字中读到作者的所见所感,体会到文字背后的深意。
八、作业
1.为文章补充一个驱遣想象鉴赏作品的例子。
2.阅读叶圣陶的文章《文艺作品的鉴赏》,学习更多文学鉴赏方法。
九、结语
同学们,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就懂得要理解文学作品获得精神的满足,就必须要驱遣我们的想象。小田鼠们之所以能在田鼠阿佛的描述中感受到温暖美好,不就是因为它们想象文字背后画面、意境吗?希望大家能将“驱遣想象”的方法,应用到阅读中,收获更多的美感经验和人生受用。(共21张PPT)
驱遣我们的想象
叶圣陶
一片草地上,立着一堵老旧的石墙。石墙里面住着一家子小田鼠。
眼看着,冬天就要来了。小田鼠们开始忙着采集玉米、坚果、小麦和禾秆,只有一个例外,就是阿佛。
“阿佛,你为什么不干活儿?”,小田鼠们问。
“我在干活呀,”阿佛说,“我在采集阳光。”小伙伴们忙碌时,阿佛说“我在采集颜色”“我在采集词语”。
冬天来了,小田鼠们躲进了洞穴里。慢慢地,他们采集的所有东西都吃完了,也没人再想聊天。这时,他们问阿佛:“你的那些东西呢?”
阿佛开始描述阳光的金色光芒,小田鼠们仿佛看到了太阳,感觉到暖和了些;阿佛说起各种不同颜色的花,小田鼠们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阿佛还用自己采集的词语为大家作了一首诗。小田鼠们就这样度过了冬天最冷的日子。
《驱遣我们的想象》
本文节选自叶圣陶先生的文章《文艺作品的鉴赏》
单击此处添加标题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观点,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2.学习作者严密而朴实的文字风格
3.领会作者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用于自己的鉴赏实践。
( tù )
桥堍
( yáo) (qì)
歌谣 契合 忧惧 阻障
( kuàng) (chàng)
旷远 静寂 怅然 意境
(lüè) (xiào) (gǒu) (nì)
飞掠 海啸 苟安 拘泥
字词
一、初读文章,了解作者观点
1.结合题目,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我们鉴赏文艺,最大目的无非是接受美感的经验,得到人生的受用。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2.借助思维导图,梳理文章论证思路
驱遣我们
的想象
文字是一道桥梁
文艺是
结论:
方面:写下来 的文字正好传达出他的所
见所感
方面:通过文字接触作者的所见所感。
文字的集合体
作者
读者
举例论证1:
举例论证2:
鉴赏文艺,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
王维诗句
高尔基《海燕》
二、精读文章,学习如何驱遣想象
举例论证1: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举例论证2:高尔基《海燕》
阅读第8-10段,理解作者是如何驱遣想象理解这两句诗的。
①不错,我该说得清楚一点儿:在想象中睁开眼睛来,看这十个文字所构成的一幅图画。②这幅图画简单得很,景物只选四样,大漠、长河、孤烟、落日,传出北方旷远荒凉的印象。③给“孤烟”加上个“直”字,见得没有一丝的风,当然也没有风声,于是更来了个静寂的印象。④给“落日”加上个“圆”字,并不是说唯有“落日”才“圆”,而是说“落日”挂在地平线上的时候才见得“圆”。⑤圆圆的一轮“落日”不声不响地衬托在“长河”的背后,这又是多么静寂的境界啊!⑥一个“直”,一个“圆”,在图画方面说起来,都是简单的线条,和那旷远荒凉的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正相配合,构成通体的一致。
驱遣想象——想象文字背后的图画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驱遣想象——想象文字背后的图画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阅读第11-13段,理解作者是如何驱遣想象理解《海燕》的。
①要领会这首诗,得在想象中生出一对翅膀来,而且展开这对翅膀,跟着海燕“在闪电中间,在怒吼的海上,得意扬扬地飞掠着”。②这当儿,就仿佛看见了聚集的阴云、耀眼的闪电,以及汹涌的波浪,就仿佛听见了震耳的雷声、怒号的海啸。③同时仿佛体会到,一场暴风雨后,天地将被洗刷得格外清明,那时候在那格外清明的天地之间飞翔,是一种无可比拟的舒适愉快。④“暴风雨有什么可怕呢?迎上前去吧!教暴风雨快些来吧!让格外清明的天地快些出现吧!”这样的心情自然萌生出来了。⑤回头看看海鸥、潜水鸟、企鹅那些东西,它们苟安,怕事,只想躲避暴风雨,无异于不愿看见格外清明的天地。⑥于是禁不住激昂地叫道:“让暴风雨来得厉害些吧!”
驱遣想象——将自己想象成文艺作品中的角色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乡愁》
余光中
(一)关于举例论证
文章举的两个例子,论证思路几乎一致,会不会显得重复?能否删掉其中一个?
三、细读文章,学习如何论述
8-9段体现论证思路的语句:
“如果单就字面解释……
或者再提出疑问……
我该说得清楚一点儿……
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
11-13体现论证思路的语句:
“如果单就字面解释……
或者进一步追问……
要领会这首诗……
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
列举王维的诗,侧重论证“接受美感经验”为目的的鉴赏,列举高尔基的《海燕》侧重论证“得到人生受用”为目的的鉴赏。最后一段是对前文两个例子的总结,内容上前后照应。
同时,这两个例子虽然都是论述如何想象,具体内容却不同,前者论述想象文字背后的图画,后者则是论述将自己想象成文艺作品中的角色。
文章谈的是驱遣我们的想象,为什么要从“文艺”与“文字”的关系说起,并论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呢?
在文章的第1-7段,作者提出了“文艺是文字的集合体”“文字是作者与读者的一道桥梁”等观点,告诉我们,文艺作品主要通过描写和想象,表达所见所感。这些内容实际上是在为后文的论述做知识铺垫,是在论述为什么要驱遣想象。文章第8到13段则是论述如何驱遣想象,这就构成了本文的论证逻辑,先说为什么,再说怎么办。
(二)关于文章论证逻辑
(三)关于文章论证语言
“先就作者的方面说”
“现在就读者的方面说”
“我该说得清楚一点儿”
“像这样驱遣着想象来看……”
“这一点必须弄清楚。”
“再来看另一些诗句。”
作者的语言逻辑严密,但也比较朴实,甚至接近口语。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语言呢?这与文章写作内容有关系。这是一篇文艺论文,属于议论性文章,自然要求语言要逻辑严密。同时,文艺论文是一种特殊的议论文,有较强的学科属性,需要一定专业知识才能读懂,为了让更多普通人读懂,作者选择了浅易朴实的语言。
四、学以致用,写鉴赏文字
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驱遣想象”这种鉴赏方法,你能参照文中的两个例子,为下面的诗句,写段鉴赏文字吗?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 ·秋思》
就字面意思而言,这几句并不难懂。正值太阳落山时候,诗人骑着马赶路,看见一棵老树上枯藤缠绕,乌鸦停歇,流水小桥旁有一户人家,于是我感慨道:断肠人在天涯。我们不禁会问,为什么称自己为断肠人呢?其实稍加想象,我们眼前就出现一幅写意山水画:一轮夕阳就快落山,诗人牵一匹瘦马驻足路旁,一边是“枯藤”“老树”“昏鸦”,传递出萧索、凄凉、颓败之感;一边是“小桥”“流水”“人家”传递出温暖美好之感。此刻,设身处地想一想,远离故土之人怎不生出浓烈的思乡之情?于是便有了“断肠人在天涯”的感慨。
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就字面意思而言,夜晚躺在床上听见外面风雨交加,睡着后就梦到自己骑着战马跨过冰河征战沙场的往事。我们将自己当成陆游,想象一下当时的场景,“夜阑卧听风吹雨”是在暗示作者彻夜难眠,为什么睡不着?是因为想着如何收复国土,然而,现实是我只能闲居乡村,无用武之地。于是,翻来覆去睡不着。听着外面风雨交加,倍感心烦意乱,就算睡着一会儿,也是梦到自己在战场拼杀。由此,我们对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就有了深刻体察。
1.为文章补充一个驱遣想象鉴赏作品的例子。
2.阅读叶圣陶的文章《文艺作品的鉴赏》,
学习更多文学鉴赏方法。
作业:
感谢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