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屈原》教案+课件+作业设计(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7《屈原》教案+课件+作业设计(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0.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2-27 08:35:29

文档简介

《屈原》(节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话剧剧本中对话或独白的作用,理解屈原独白的内涵。
2.了解戏剧的内容及写作背景,把握戏剧冲突,理解人物形象。
3.理解郭沫若借屈原的时代象征“我们当时的时代”的写作意图。
【教学重点】
1.了解戏剧剧本中对话或独白的作用,理解屈原独白的内涵。
2.了解戏剧的内容及写作背景,把握戏剧冲突,理解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理解郭沫若借屈原的时代象征“我们当时的时代”的写作意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有这样一位诗人,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他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在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
他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战国时期楚国人,被奸佞小人排挤,不被朝廷重用,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丧,投汨罗江而死。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郭沫若的戏剧作品——《屈原》,走进这位伟大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整体感知
(一)走近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代表作: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南冠草》。
(二)了解全剧
阅读课本P103内容,了解《屈原》全剧故事梗概:
【学法指导】概括每段内容方法提示:
1.找关键词
2.连词成句
【明确】
第一幕:张仪郑袖勾结,酝酿阴谋卖楚。
第二幕:郑袖诬屈原使之免职,张仪促楚齐断交,楚秦结好。楚危。
第三幕:屈原被误解,愤然出走。
第四幕:屈原遭侮辱和监禁。
第五幕:屈原被囚在庙,颂风雷电,出逃。
【设计意图】借助课后知识了解《屈原》全剧的大致剧情。
(三)概括本幕
本文选自全剧的第五幕。
默读全文,概括本幕剧的主要内容。
要求:把下列概括本幕剧主要内容的半成品思维导图填写完整。
【设计意图】课文P102页“思考探究一”提到:“话剧剧本主要由人物对话组成,有时也会安排大段独白表达人物的心理”,基于此,本课设计由“对白”和“独白”组成。同时,借助思维导图概括本幕内容。
三、细读感悟
理解对白
1.本文开头有一大段“舞台说明”在本文有什么作用?
这是故事发生的环境描写,室内空寂昏暗,渲染了靳尚与郑詹尹阴谋加
害屈原的紧张氛围;室外雷电交加,大风咆哮,为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提供了自然背景,增添了悲壮的气氛,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朗读第一部分,仔细品味靳尚与郑詹尹的对话,回答问题:
(1)靳尚出场一连串的问句,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咄咄逼人的气势急于害死屈原
(2)写靳尚害死屈原怕城里的人“愤愤不平”,怕“引起关东诸国的
非难”有什么作用?
明确:【侧面描写】写出屈原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精神品质之令人敬重。
(3)靳尚和郑詹尹的对话与屈原的独白有什么联系?
二人的对话引出屈原的独白,并把矛盾冲突推到了顶点。他们诬陷打击
屈原还不够,还欲除之而后快,暴露了他们铲除政治异己的凶残和毒辣。
(二)感悟独白
屈原是政治家、诗人、忠君爱国的贤臣,他的形象早已深入万千国人的内心。郭沫若笔下的屈原,有何独特性呢?让我们一同品赏独白,走近屈原。
1.传统意义上的屈原形象
【背景资料】
有学者曾将屈原的形象概括为:一个怀芷吐芳、洁身自好、品格高洁的雅士;一个忠心耿耿、心念君主、钟爱国家的贤臣;一个屡遭贬谪、漂泊孤寂、怨气横生的迁客。屈原出身高贵,高洁不群。屈原有“美政”思想,他忠于楚怀王,忠于楚国,直言进谏,不惧奸佞。在奸臣小人环伺的楚国,他屡受谗言侵害,屡遭贬谪冷遇,愤懑郁结,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设计意图】结合背景资料,了解屈原在传统意义上的形象。
2.作者笔下的屈原
独白是人物直接流露内心深处思想感情的一种戏剧艺术表现手法。通过品读郭沫若笔下屈原的独白,我们可以更直接地感受屈原的内心,感悟他的形象。
那么,就这一段独白而言,郭沫若笔下的屈原与传统意义上的屈原,有何异同呢?让我们观看屈原独白视频,找出作者描写的事物。
(1)风雷电
屈原尽情地歌颂风雷电,风雷电有什么象征意义呢?
明确:
①“风”要“尽力咆哮”,虽然“不能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
但你至少可以吹走一些灰尘……使那长江……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啊!”可见,风要竭尽所能驱赶黑暗,风要传扬以影响他人。
②“雷”可以“把我载着拖到洞庭湖边上去”,雷声“轰隆隆”,是自
由驰骋、载我去“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净土的力量。
③“电”——“宇宙中最犀利的剑”。“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
劈开,劈开!”黑暗在屈原眼中,已牢如钢铁,必须用像闪电这般锋利的长剑,才能劈开;连用三个“劈开”,足见黑暗之深重,反抗意识之强烈和彻底。
【小结】屈原呼唤风、雷、电,“尽情发挥你们的力量”“把这黑暗的
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由此可见,屈原爱憎分明、嫉恶如仇、热爱光明——极度痛恨黑暗、污秽的社会,强烈呼唤光明到来,是一个发动一切力量,坚决反抗黑暗环境的战斗者形象。
(2)除了反抗黑暗环境,在屈原的独白中,还提到了几类人。
第一类:东君、大司命这类高高在上、无德无能、欺压百姓的统治者。屈原的态度是“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彻底消灭这些腐朽官僚。
第二类:河伯这类不坚决的反抗者。“你,你是我最初的一个安慰者”“我看见你挺身而出,指天画地有所争论”我们看屈原的措辞,可见河伯最初也是一个有正义心的人,但是屈原怨其对待黑暗势力反抗手段不够强硬彻底,导致河伯自己和婵娟都陷入敌手。屈原对河伯这样不彻底的反抗者的态度是肯定最初的反抗,但是斥责他头脑不够清醒,反抗不够坚决。
第三类: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的人民群众。屈原在呼唤风时,写到“你可以使那洞庭湖,使那长江,使那东海,为你翻波涌浪,和你一同地大声咆哮啊!”这便是屈原希望“风”这个反抗者可以通过自己的呼啸,激起人民群众的反抗热情,希望人民群众加入这反抗黑暗的斗争中来。
【小结】由此可见,屈原是一个头脑清醒的革命者领导人形象,他对待不同的势力,有不同的态度和方略。他怒骂鞭挞恶神,斥责不彻底的反抗者,呼唤正义力量的加入。
3.对比赏析
这是一个洞察社会、痛恨黑暗、勇猛坚毅、大义凛然、反抗到底的形象。这还是我们熟悉的楚国政治家、诗人、忠君爱国的屈原吗?
这是屈原。因为他痛恨一切黑暗势力,维护光明与正义。
这似乎又不是屈原。他的反抗无比决绝和彻底,他不仅痛恨欺民惑众的统治者,他还痛斥弱小的反抗者。他并非孤独的反抗者,还呼唤其他力量的反抗,还呼唤人民群众的参与。
【设计意图】通过品读屈原的独白,感受郭沫若笔下屈原形象的丰富性和深刻性。
四、理解主题
为什么郭沫若笔下的屈原会呈现这样的形象特征呢?
(一)创作背景
《屈原》写于1942年,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
(二)巨大反响
《屈原》是中国话剧史上不朽的丰碑。1942年重庆国泰大戏院连续上映《屈原》21场,演出期间,排队数百米。重庆的马路,不时有人在念“爆炸了吧”“烧毁了吧”。重庆各大媒体称:上座之佳,空前未有!
屈原的痛斥与怒骂,点燃了每一个有良知、有正义感、痛恨压迫的民众的反抗心和爱国心。我们今天的人可能不大容易进入到屈原给我们的情景中去,但是抗战时期的人能够融入进去,当时的人显然能从“烧毁了吧”体会到郭沫若所想表达的是什么。
(三)郭沫若想借屈原这个形象,表达什么主题?
郭沫若说:“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我是借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年的时代。”创作《屈原》,是为了鞭挞国民党的黑暗统治,有“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屈原的形象极具深刻性。屈原的满腔怒火,正是郭沫若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愤怒;屈原对黑暗的反抗,对光明的向往,正是郭沫若对腐朽肮脏的怒骂,对自由和光明社会的渴望。屈原的形象,寄托着特殊背景下,作者对黑暗的无情鞭挞、对光明的无限向往和对联合起来反抗黑暗的呼吁。
【设计意图】通过阅读创作背景,理解郭沫若笔下屈原形象的时代意义。
五、布置作业
文学作品源于时代,反映时代,也为时代增辉。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屈原》一剧中主人公的巨大艺术魅力和激情澎湃的战斗情怀。所以,今天的课后活动是——
在屈原的独白内容中,从“风”“雷”“电”“火”“神”五类文字中任选一些你喜欢的句子,进行角色朗读,感受屈原人物形象。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继续感受戏剧魅力。(共25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屈 原(节选)
有这样一位诗人,
他身材魁梧,饱经风霜的脸上愁眉不展。
他腰系博带,佩陆离长剑,戴切云高冠,着雪白罗服。
在瑟瑟秋风下踱步远方,似行吟泽畔,似引吭悲歌。
他是屈原——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
战国时期楚国人,被奸佞小人排挤,不被朝廷重用,
终因不忍见国家沦丧,投汨罗江而死。
情景导入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代表作: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等。
走近作者
《天上的街市》
了解全剧
阅读课本P103内容,了解《屈原》全剧故事梗概
【学法指导】概括每段内容方法提示:
1.找关键词
2.连词成句
了解全剧
第一幕:张仪郑袖勾结,酝酿阴谋卖楚。
第二幕:郑袖诬屈原使之免职,张仪促楚齐断交,楚秦结好。楚危。
第三幕:屈原被误解,愤然出走。
第四幕:屈原遭侮辱和监禁。
第五幕:屈原被囚在庙,颂风雷电,出逃。
概括本幕
本文选自全剧的第五幕。默读全文,概括本幕剧的主要内容。
要求:把下列概括本幕剧主要内容的半成品思维导图填写完整
概括本幕
本文选自全剧的第五幕。默读全文,概括本幕剧的主要内容。
要求:把下列概括本幕剧主要内容的半成品思维导图填写完整
本文开头有一大段“舞台说明”,在本文有什么作用?
理解对白
本文开头有一大段“舞台说明”,在本文有什么作用?
这是故事发生的环境描写,室内空寂昏暗,渲染了靳尚与郑詹尹阴谋加害屈原的紧张氛围;室外雷电交加,大风咆哮,为屈原的内心独白——“雷电颂”提供了自然背景,增添了悲壮的气氛,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理解对白
朗读第一部分,仔细品味靳尚与郑詹尹的对话,回答问题:
1.靳尚出场一连串的问句,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2.写靳尚害死屈原怕城里的人“愤愤不平”,怕“引起关东诸国的非难”有什么作用?
3.靳尚和郑詹尹的对话与屈原的独白有什么联系?
理解对白
1.靳尚出场一连串的问句,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
尹的对话,回答问题。
理解对白
刚才我叫人送了一通南后的密令来,你收到了吗?
罪人怎样处置了?
你打算什么时候动手?
(惊异)什么?
咄咄逼人的气势,说明他们急于害死屈原
2.写靳尚害死屈原怕城里的人“愤愤不平”,怕“引起关东诸国的非难”有什么作用?
尹的对话,回答问题。
理解对白
侧面描写

在他人心目中的地位之高
精神品质之令人敬重
3.靳尚和郑詹尹的对话与屈原的独白有什么联系?
尹的对话,回答问题。
二人的对话引出屈原的独白,并把矛盾冲突推到了顶点。他们诬陷打击屈原还不够,还欲除之而后快,暴露了他们铲除政治异己的凶残和毒辣。
理解对白
感悟独白
有学者曾将屈原的形象概括为:
一个怀芷吐芳、洁身自好、品格高洁的雅士;
一个忠心耿耿、心念君主、钟爱国家的贤臣;
一个屡遭贬谪、漂泊孤寂、怨气横生的迁客。
传统意义上的屈原形象
屈原出身高贵,高洁不群。屈原有“美政”思想,他忠于楚怀王,忠于楚国,直言进谏,不惧奸佞。在奸臣小人环伺的楚国,他屡受谗言侵害,屡遭贬谪冷遇,愤懑郁结,最终投汨罗江而死。
感悟独白
观看屈原独白朗诵视频,找出作者描写的景物,
思考它们的象征意义
品读屈原独白
感悟独白
观看屈原独白视频,找出作者描写的景物,
思考它们的象征意义
品读屈原独白

竭尽所能驱赶黑暗

是自由驰骋、载“我”去“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净土的力量。

劈开黑暗的力量
感悟独白
由此可见——
屈原爱憎分明,极度痛恨黑暗、污秽,强烈呼唤光明到来。
屈原是一个发动一切力量,坚决反抗黑暗环境的战斗者形象。
感悟独白
除了反抗黑暗环境,在屈原的独白中,还提到了几类人,屈原是什么态度
品读屈原独白
东君、大司命
高高在上、欺压百姓的统治者
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
肯定最初的反抗,但是斥责他头脑不够清醒,反抗不够坚决
河伯
象征人民群众
希望“风”可以通过呼啸,激起人民群众的反抗热情
洞庭湖、东海、长江
感悟独白
由此可见——
屈原是一个头脑清醒的革命者领导人形象,他对待不同的势力,有不同的态度和方略。
他怒骂鞭挞恶神,斥责不彻底的反抗者,呼唤正义力量的加入。
郭沫若笔下的屈原是一个洞察社会、痛恨黑暗、勇猛坚毅、大义凛然、反抗到底的形象,这还是我们熟悉的楚国政治家、诗人、忠君爱国的屈原吗?
这是屈原。因为他痛恨一切黑暗势力,维护光明与正义。
这似乎又不是屈原。他的反抗无比决绝和彻底,他不仅痛恨欺民惑众的统治者,他还痛斥弱小的反抗者。他并非孤独的反抗者,还呼唤其他力量的反抗,还呼唤人民群众的参与。
感悟独白
为什么郭沫若笔下的屈原会呈现这样的形象特征呢?
《屈原》写于1942年,这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最为黑暗的时候。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且悍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抗战的军民,掀起反共高潮。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鞭挞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
理解主题
创作背景
理解主题
《屈原》是中国话剧史上不朽的丰碑。
1942年4月3日起,重庆国泰大戏院连续上映《屈原》17日,演出期间,排队数百米,重庆各大媒体称:上座之佳,空前未有!
屈原的痛斥与怒骂,点燃了每一个有良知、有正义感、痛恨压迫的民众的反抗心和爱国心。
作者想借屈原这个形象,想表达什么主题?
郭沫若说:“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我是借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年的时代。”创作《屈原》,有“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屈原的满腔怒火,正是郭沫若面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愤怒;屈原对黑暗的反抗,对光明的向往,正是郭沫若对腐朽肮脏的怒骂,对自由和光明社会的渴望。
理解主题
主题
在屈原的独白内容中,从风、雷、电、火、神五类文字中任选一些你喜欢的句子,进行角色朗读,感受屈原人物形象。
课后作业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
感谢 收看《屈原》(节选)作业设计
1.字词积累
雷霆( )污秽( ) 犀利( )鞭挞( )
罪孽( )鞺鞳( ) 徘徊( )稽首( )
睥睨( )鞭挞( ) 稽首( )
2.本文有众多意象,请找到它们,说说它们象征着什么。
3.品读下列句子内涵。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2)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3)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